编队飞行仿真论文-王市辉,代冀阳,蒋沅,吴歇尔

编队飞行仿真论文-王市辉,代冀阳,蒋沅,吴歇尔

导读:本文包含了编队飞行仿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人机,目标跟踪,滑模控制,编队

编队飞行仿真论文文献综述

王市辉,代冀阳,蒋沅,吴歇尔[1](2019)在《多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目标跟踪控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多无人机的编队飞行目标跟踪控制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无人机构成并稳定保持队形的同时避开威胁飞行的问题。针对多无人机编队过程中只能被动接收长机的信息,不能主动跟踪长机进行编队飞行的情况,采用滑模控制理论分别设计了编队控制器,并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证明了控制器的稳定性,同时,针对多无人机形成期望队形后无法成功避开威胁的情况,考虑了多无人机编队飞行区域的存在,采用人工势场法对多无人机编队的飞行路径进行实时规划。通过对控制方法的仿真,得到无人机编队的合理飞行路径以及无人机在目标跟踪过程中状态趋势,结果证明了控制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2期)

宋志强,方武,卢爱红[2](2018)在《基于合作博弈的多航天器编队飞行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航天器近距离编队飞行可认为是在合作博弈论背景下,类似鸟群、鱼群等动物的聚集运动,编队中的航天器可基于群集本能如防撞、避障、队形保持等单独机动。为研究基于合作博弈的多航天器编队飞行,首先建立航天器动力学模型,然后设计基于本能的航天器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 2014a下使用Simulink和航空航天模块进行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该仿真允许分层的方块图表示,包括控制律、无人机模型和可视化,方便航天器控制策略的设计。(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8年07期)

徐增文,师鹏,赵育善[3](2015)在《基于STK的电磁航天器编队飞行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航天器编队飞行能有效降低发射成本并延长编队在轨寿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其强非线性和姿轨耦合的特点,采用STK软件对电磁航天器编队飞行进行仿真研究。首先对电磁航天器编队飞行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给出了轨道姿态动力学模型及解耦控制方案。然后设计了仿真系统的结构框架,解决了电磁航天器叁维建模、轨道和姿态数据转换、可视化实现等关键技术,还讨论了STK接口规范。最后采用搭建的仿真系统对电磁航天器编队重构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电磁航天器编队控制效果良好,仿真系统能够满足电磁航天器编队飞行仿真研究的需要,对其它类型航天器编队仿真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5年05期)

牧彬,赵晓蓓,黄勇[4](2014)在《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器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机编队飞行可以大幅提高作战效率,但也面临多机任务协同分配,传感器数据融合等问题。为提高对目标打击的成功率,从无人机近距离编队出发,采用长机-僚机结构,建立以僚机速度方向为X轴且建立固连于僚机的旋转坐标系,根据两机相对运动关系建立编队运动数学模型,设计一种小脑模型神经网络(CMAC)与PID并行控制器,以双机编队为基础对控制器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器可以实现近距离队形保持与队形重构功能,与传统PID控制器相比,在受到干扰情况下,编队队形可以以更小调整快速恢复,并且在PID参数变动时,仍能完成队形保持与重构,具有更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4年02期)

张剑波,庞艳杰[5](2014)在《电磁编队飞行建模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力编队是一类用内部势场力的创新编队模式。由于传统采用的喷气推进方式会产生羽流,污染临近卫星的光学器件。电磁力飞行方式,具有在长期在轨运行过程中无推进剂消耗且对航天器设备无污染的特点,已经逐渐成为下一代航天器编队飞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性课题。根据电磁力的卫星编队为背景,对电磁编队飞行进行了动力学建模研究,建立了惯性坐标系下的拉格朗日轨道动力学方程,对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得到了线性相对轨道动力学模型,通过mtlab仿真进行了模型验证,最终验证了模型和线性化处理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4年01期)

赵锋,杨伟,杨朝旭[6](2013)在《基于局部综合制导与控制的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问题,以"长机-僚机"编队模式为模型,提出了1种改进的编队飞行控制技术—局部综合制导与控制。该技术包含级联回路和动态逆回路,并使用完整的无人机六自由度非线性模型使得本文对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研究不再局限于目前基于模型的质点运动设计,有助于将研究的结果运用到未来真实的无人机编队飞行中。相对于常规的制导与控制设计,该方法可降低整体回路延迟。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使无人机编队有效形成和保持队形,对于长机机动动作,僚机具有很好的跟随性,能得到较好的编队飞行结果。(本文来源于《四川兵工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柳明,李云鹏,彭海军,索洪超,徐良寅[7](2013)在《基于SiPESC平台的卫星编队飞行视景仿真系统设计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卫星编队飞行视景仿真的需求,基于SiPESC平台设计并实现视景仿真系统SiPESC.SatFly.在架构设计层,基于SiPESC平台,采用插件式体系结构,将功能需求易于变化的部分设计为独立插件;在系统实现层,结合OGRE(Object-Oriented Graphics Rendering Engine)渲染引擎和XML,实现预设方案的灵活配置;在仿真应用层,实现近地轨道卫星编队飞行和卫星轨道转移过程仿真.该系统通用性强,配置灵活,场景渲染逼真,并且提供多窗口、多视角的观察模式,方便数据分析和概念理解.(本文来源于《计算机辅助工程》期刊2013年01期)

袁园,闫建国,屈耀红[8](2013)在《多无人机编队飞行气动耦合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多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中的气动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涡流模型分析和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相结合的气动耦合研究方法。该方法首先在分析长机尾涡对僚机产生诱导速度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僚机气动增量、两机相对位置及相对方位的数学模型,进一步通过仿真计算得到编队飞行时的最佳间距,最后利用CFD对长机与僚机间的气动耦合效应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X-47B无人机按此间距编队飞行时,僚机的升阻比从5.4774提高到7.2231。(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3年01期)

赵锋,杨伟,杨朝旭[9](2012)在《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机-僚机"编队模式为模型,研究了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问题,建立了叁维空间双机编队飞行动力学模型,分析紧密编队飞行时长机涡流产生的气动耦合效应对僚机升力、阻力和侧力的影响的变化,建立等效气动模型,根据僚机距离长机最优位置的误差通过PID方法调整僚机与长机的相对距离进行队形保持控制。(本文来源于《航空科学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祁圣君,张喆[10](2012)在《无人机近距编队飞行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人机编队飞行有着单架无人机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属于较新的研究领域。从无人机未来发展需求出发,根据近距编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近距编队控制方法,并以双机近距编队为基础对控制律设计和算法实现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僚机旋转参考系下的双机编队相对运动模型,同时考虑长机翼尖涡对僚机产生的气动耦合效应,基于PI控制设计了一种无人机近距编队飞行控制器,通过仿真验证和比较分析,证明僚机可以很好地跟随长机的机动保持编队构型,验证了提出的编队飞行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航空工程进展》期刊2012年03期)

编队飞行仿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多航天器近距离编队飞行可认为是在合作博弈论背景下,类似鸟群、鱼群等动物的聚集运动,编队中的航天器可基于群集本能如防撞、避障、队形保持等单独机动。为研究基于合作博弈的多航天器编队飞行,首先建立航天器动力学模型,然后设计基于本能的航天器控制策略,最后在MATLAB 2014a下使用Simulink和航空航天模块进行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该仿真允许分层的方块图表示,包括控制律、无人机模型和可视化,方便航天器控制策略的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编队飞行仿真论文参考文献

[1].王市辉,代冀阳,蒋沅,吴歇尔.多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目标跟踪控制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2].宋志强,方武,卢爱红.基于合作博弈的多航天器编队飞行仿真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8

[3].徐增文,师鹏,赵育善.基于STK的电磁航天器编队飞行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5

[4].牧彬,赵晓蓓,黄勇.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器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4

[5].张剑波,庞艳杰.电磁编队飞行建模与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4

[6].赵锋,杨伟,杨朝旭.基于局部综合制导与控制的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仿真[J].四川兵工学报.2013

[7].柳明,李云鹏,彭海军,索洪超,徐良寅.基于SiPESC平台的卫星编队飞行视景仿真系统设计和实现[J].计算机辅助工程.2013

[8].袁园,闫建国,屈耀红.多无人机编队飞行气动耦合仿真[J].飞行力学.2013

[9].赵锋,杨伟,杨朝旭.无人机紧密编队飞行控制仿真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2

[10].祁圣君,张喆.无人机近距编队飞行建模与仿真[J].航空工程进展.2012

标签:;  ;  ;  ;  

编队飞行仿真论文-王市辉,代冀阳,蒋沅,吴歇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