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泥沙论文-廖西平

海底泥沙论文-廖西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底泥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世纪工程,沉管,港珠澳大桥,泥沙回淤

海底泥沙论文文献综述

廖西平[1](2017)在《投身世纪工程 争当中流砥柱》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来到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工程采访。穿行于6.7公里海底隧道,凝望着严丝合缝的巨型沉管组合,的脑海里浮现出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攻坚克难、忘我奉献的感人场景。港珠澳大桥建设7年来,科学家们以科学报国的学者风范,不计个人名利,围绕工(本文来源于《中国交通报》期刊2017-07-04)

曹成林,张永强,熊丛博,胡泽建,李霞[2](2016)在《防波堤建设对海底泥沙冲淤环境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烟台八角海域为例,分别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与实测值对比两种方式分析评价防波堤建设对海底冲淤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防波堤建设导致研究区海底沉积物由原来的平衡状态转变为"浅水冲深水淤"的态势,冲刷及淤积速率均为0~0.06m/a。除构筑物附近等边界区域外,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泥沙运移趋势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海岸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刘名名,吕林,滕斌,唐国强[3](2016)在《考虑波浪自由表面作用的海底管道局部泥沙冲刷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观点下求解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Navier-Stokes方程和泥沙输运方程,建立了可充分考虑波浪自由表面影响作用的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数值分析模型。其中,流动的湍流效应通过SST k?ω模型进行模拟,波浪自由表面及底床变形通过动网格方法进行实时界面追踪,模型同时考虑了悬移质输沙和推移质输沙。通过与已发表研究成果的对比验证,该文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数值精度。在进一步考虑波浪自由表面效应的基础上,对海底管道局部冲刷问题开展了数值研究,考察了入射波高和波浪周期对局部冲刷以及管道受力的影响作用。该文所建立的数值模型是对以往长期采用简化的振荡流模型(忽略波浪自由表面效应)进行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数值研究的重要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平台》期刊2016年01期)

孙圣,李阳,刘成宝,许帅,隋鑫[4](2015)在《天津港海底泥沙中壳聚糖的提取及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找从海底泥沙中提取壳聚糖的有效方法,达到废弃泥沙资源化利用的目的,以天津港的清淤淤泥及海沙为原料,以水、体积分数分别为1%和5%的醋酸为浸提液,直接或者去乙酰基后提取泥沙中的壳聚糖.结果表明:海底淤泥中壳聚糖含量较高,其中天然壳聚糖的含量为26.74~34.27 mg/kg;海底淤泥经去乙酰基处理后,壳聚糖的含量为57.61~76.92 mg/kg.海沙经脱钙、脱蛋白质并去乙酰基处理后,壳聚糖的含量仅为5.27~6.26 mg/kg.各种浸提方法中,以海底淤泥去乙酰基后,用体积分数为5%的醋酸浸提的产量最高.(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韩永林[5](2014)在《围海工程对海底泥沙淤积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交通航运、海岸防护等需要,常在沿海修筑围海建筑物进行围海。文章针对淤泥质海岸围海建筑物引起的泥沙淤积问题,以新泓口围堤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潮流数学模型和泥沙冲淤半理论半经验公式,计算工程修建前后的海底地形变化,考察该工程的修建对潮流、泥沙淤积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分析能够为其他围海工程的设计及实施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4年20期)

褚宏宪,李强,王文辉,史慧杰,刘晓东[6](2013)在《曹妃甸浅海人工岛工程海底泥沙冲淤》一文中研究指出浅海人工岛建设改变了周边海洋环境动力边界条件,引起周边海域泥沙冲淤变化。对卫星遥感数据和地形测量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研究区风浪、潮流、悬浮泥沙分析了海底地形变化原因,研究了周边海域的泥沙冲淤规律,并对淤积和侵蚀的程度进行了量化评价,提出可以对护岛潜堤进行优化设计,此研究对类似浅海人工岛建设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前沿》期刊2013年06期)

刘勇,拾兵,杨立鹏,范菲菲[7](2012)在《海底管线作用下的泥沙休止角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海底水动力环境的复杂性,海底管线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而海床的冲刷是管线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经对单向恒定流作用下的海底管线冲刷坑内泥沙动水休止角这一特征参数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到其相关关系和变化规律,对进一步研究海底管线的防护技术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2年04期)

顾恩慧,彭姱容[8](2012)在《海底电缆铺设对悬浮泥沙影响的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经过验证的海域二维潮流数学模型,建立模拟海域悬浮泥沙输移扩散的数值模型。结合浙江岱山至大鱼山某海底电缆铺设的实际施工情况,以移动点源模拟从海底电缆基槽开挖到铺设整个过程的泥沙扰动,分析不同起始施工时刻引起的悬浮泥沙分布情况,预测海底电缆施工过程中悬浮泥沙的增量分布及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港工技术》期刊2012年05期)

黄兰芳,孙志林[9](2011)在《海底输水管道敷设过程中悬浮泥沙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底管道敷设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会对工程海域的水质和海洋生物造成影响。建立了2D悬浮泥沙输移模型,结合水动力模型,对舟山市临城至虾峙岛、六横岛输配水工程中海底管线敷设引起的悬浮泥沙的输移规律进行模拟研究,预测悬浮泥沙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计算结果表明:1号工段管道敷设对海水水质影响最大,2号工段管道敷设过程对海水水质影响最小,在5号工段六横登陆点附近施工时对周边小范围水域的海水水质存在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海岸工程》期刊2011年01期)

王晓宇[10](2009)在《波浪影响下的海底泥沙再悬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近岸海域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于是底泥在海水水质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波浪作用下底泥运动的复杂性给水质控制和预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以水动力学为基础的数值模拟为底泥运动与再悬浮研究提供了可能。在假定海底泥沙水为牛顿流体的基础上,采用动量源法造波,末端设置人工衰减层消波,利用连续性方程和N-S方程模拟流体质点运动,采用VOF法追踪自由面和水-泥沙水的相界面运动,建立了空气—海水—高浓度泥沙水的数值波浪水槽,实现了波浪作用下泥沙水层内的动力学响应模拟。利用波谱分析手段,得到了表面波和内波的控制区域和作用情况,建立了表面波与内波波幅沿水深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考虑海底存在高浓度泥沙水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修正起沙理论,推导了修正泥沙起动公式。取得的主要成果为:随着水深加大,波动首先由表面波控制,逐渐过渡为由表面波和内波同时控制,最后由内波主要控制;表面波与内波在小幅值时,它们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可以独立的存在于水层和泥沙水层流场中;对于表面波和内波均可以采用有限水深的表面波解析公式计算,误差是可以忽略;对于表面波、内波场,波数的模拟值与解析解符合很好。波幅模拟值与解析解的趋势虽然一致,但存在一定误差;本文建立的波浪作用下泥沙起动公式与窦国仁的公式相比,本公式能够更好地反映泥沙起动过程。最后,本文对泥沙再悬浮运动理论作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波浪作用下泥沙起动修正理论,得到了泥沙再悬浮条件,为近岸海底泥沙再悬浮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9-05-01)

海底泥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烟台八角海域为例,分别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与实测值对比两种方式分析评价防波堤建设对海底冲淤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防波堤建设导致研究区海底沉积物由原来的平衡状态转变为"浅水冲深水淤"的态势,冲刷及淤积速率均为0~0.06m/a。除构筑物附近等边界区域外,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泥沙运移趋势基本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底泥沙论文参考文献

[1].廖西平.投身世纪工程争当中流砥柱[N].中国交通报.2017

[2].曹成林,张永强,熊丛博,胡泽建,李霞.防波堤建设对海底泥沙冲淤环境影响研究[J].海岸工程.2016

[3].刘名名,吕林,滕斌,唐国强.考虑波浪自由表面作用的海底管道局部泥沙冲刷数值研究[J].中国海洋平台.2016

[4].孙圣,李阳,刘成宝,许帅,隋鑫.天津港海底泥沙中壳聚糖的提取及检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5].韩永林.围海工程对海底泥沙淤积影响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

[6].褚宏宪,李强,王文辉,史慧杰,刘晓东.曹妃甸浅海人工岛工程海底泥沙冲淤[J].海洋地质前沿.2013

[7].刘勇,拾兵,杨立鹏,范菲菲.海底管线作用下的泥沙休止角的试验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2

[8].顾恩慧,彭姱容.海底电缆铺设对悬浮泥沙影响的预测研究[J].港工技术.2012

[9].黄兰芳,孙志林.海底输水管道敷设过程中悬浮泥沙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数值研究[J].海岸工程.2011

[10].王晓宇.波浪影响下的海底泥沙再悬浮研究[D].天津大学.2009

标签:;  ;  ;  ;  

海底泥沙论文-廖西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