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聚性论文-刘小粉,刘春增,王守刚,李本银

团聚性论文-刘小粉,刘春增,王守刚,李本银

导读:本文包含了团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套种绿肥,团聚体,有机碳,全氮

团聚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粉,刘春增,王守刚,李本银[1](2015)在《套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田间试验,探讨了套种豆科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空白相比,套种豆科绿肥对玉米产量、土壤容重、孔隙度、全量氮磷钾、有效氮钾及有机碳均无显着影响;有效磷趋势为红小豆>绿豆、空白,说明套种红小豆或可活化土壤磷;0.25~2.00 mm团聚体是占绝对优势的粒级,套种豆科绿肥能促进0.05~0.25 mm团聚体向其周转,但团聚体分布的变化并未引起土壤稳定性的明显差异;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随团聚体粒径减小而降低,绿肥处理使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总之,套种绿肥有利于磷活化及大团聚体形成,尽管引起部分粒级团聚体内有机碳和全氮下降,但未引起整土有机碳和全氮降低。因此,套种绿肥模式可继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唐果宁,黄良沛,刘伟,任丹[2](2013)在《团聚性对超细振动磨机粉碎影响的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超细振动磨机破碎过程中的细颗粒聚团问题,在对磨筒内离散体运动方式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物理模型。通过对破碎产品外观显微形貌的观察和分析,认为超细振动磨机的破碎产品虽然存在团聚性,但是由于惯性力、剪切力的作用,磨筒空间内的细颗粒产品的聚团机理将发生变化。合理控制磨机磨筒的振幅和频率有助于减少产品的聚团。(本文来源于《振动.测试与诊断》期刊2013年S1期)

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吕玉虎[3](2013)在《紫云英配施不同用量化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田间定位试验,探讨翻压等量紫云英条件下,减施化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水稻产量的影响。共设置4个处理,即紫云英还田分别与100%化肥(A1,当地常规化肥施用量)、80%化肥(A2)、60%化肥(A3)和40%化肥(A4)配施。结果表明,尽管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处理间无差异,但在化肥施用量减少到60%或80%情况下,>2 mm和0.25~2 mm团聚体内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却明显提高,有机碳和全氮规律分别为A3>A2、A1>A4和A2>A1>A3、A4;0.25~2 mm团聚体是土壤中占绝对优势的粒级,它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贡献也最大,化肥施用量的减少有利于其形成和积累,这利于良好土壤结构的形成;速效氮、磷随化肥施用量的降低而减少,水稻产量并未下降,大小为A1、A2<A4<A3。总之,施80%和60%化肥效果优于100%化肥,施40%化肥即可达到100%化肥的效果。因此,在施用等量紫云英(22500 kg hm-2)条件下,化肥施用量可减少到40%。(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3年02期)

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丰大清[4](2012)在《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探讨紫云英-有机肥配施对土壤团聚结构、有机碳和全氮分布及水稻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了有机肥1 500 kg/hm2+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CK)、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30 000 kg/hm2(B1)、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45 000 kg/hm2(B2)和有机肥1 500 kg/hm2+紫云英翻压量60 000 kg/hm2(B3)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翻压紫云英未显着提高大团聚体的含量,却明显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改善了土壤结构,且团聚体稳定性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随着紫云英翻压量增加,水稻生育期逐渐延长(CK<B1<B2<B3),且B1、B2和B3水稻产量比CK分别提高了19%,38%和57%,水稻产量与团聚体稳定性呈正相关;翻压紫云英对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不同粒径团聚体内有机碳含量和碳氮比随粒径减小而降低。因此,在施有机肥的基础上,配施紫云英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稻米产量。(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王小云,邓科[5](2012)在《基于BA模型高团聚性网络构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复杂网络,指出BA模型在刻画真实网络上的不足,即团簇系数不高.在BA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加边机制,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改进模型中,网络在保持BA模型无标度性质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团簇系数;网络的团簇系数C随改进模型中加边概率p的增大而增大,当p=1时,网络的团簇系数比同等规模的BA模型提高了约100倍.(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乔小燕[6](2010)在《一类图值过程不具有大团聚性的一个充分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网络近年来在国内外掀起了研究的热潮,受到来自科学与工程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强烈关注。现实世界中的许多系统都可以通过复杂网络进行描述,例如:社会网、万维网、因特网等。从数学的角度看,任何一个网络都可以抽象为一个由点集V和边集E构成的图,其中,结点代表网络中的元素,边代表个体间的关联性。许多网络演化模型都可以被看作状态空间是图集的马尔可夫过程。与经典随机图过程不同,图值随机过程研究节点和边都随机变化的图过程。这里,随时间的变化,节点的增加和删除是随机的,在删除节点的同时也删除该节点所连接的边。图值过程的团聚性是人们感兴趣的一个主要性质,特别是具有这种特性的图值过程满足的充分条件,更是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为了搞清复杂网络特征的形成机制,研究人员提出了众多的网络演化模型。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图值过程演化模型的特征研究大都停留在数值仿真或是平均场,主方程等统计物理的方法,有些模型缺乏数学上的严格性。本文研究具有加点加边机制的图值马氏过程,从随机分析角度出发,给出这类图值马氏过程不具有大团聚性的一个充分条件。(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0-12-01)

彭娜,王开峰[7](2009)在《有机肥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对稻田土壤团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湖南省7个长期施肥定位试验的稻田土壤团聚体数量、大小和稳定性及其他基本性质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0.25 mm的团聚体数量(R0.25)及其平均质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影响明显。按影响大小依次为高比例有机肥+化肥(HOM)>中比例有机肥+化肥(MOM)>化肥(NPK)>不施肥(CK),且HOM和MOM处理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黏粒含量以及湿筛法得到的R0.25、黏粒比例间GMD与MWD间均极显着相关(P<0.01)。因此,化肥与有机肥特别是高比例有机肥长期配合施用,可提高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促进大粒径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并提高其水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刘成梅,蓝海军,涂宗财,刘伟[8](2007)在《复合稳定剂对膳食纤维在微射流瞬时高压下团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主要研究了复合稳定剂对大豆膳食纤维悬浊液在微射流瞬时高压作用下团聚性的影响。在微射流瞬时高压作用处理过程中,膳食纤维的团聚性随着处理压力以及处理次数的变化而变化。实验表明,经140MPa压力处理后团聚最为明显,处理一次后物料平均粒径从处理前的1134.7nm增大到处理后的1447.4nm,二次处理后变为1915.0nm,叁次处理后增大到2426.5nm。选择较为理想的乳化稳定剂进行复配试验,从添加复合稳定剂前后膳食纤维水溶液的粒度分布和表面电位(Zetapotential)变化情况来判断复合稳定剂对膳食纤维团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04%单甘酯、0.06%蔗糖酯S-15、0.23%CMC-Na、0.05%黄原胶和0.02%卡拉胶能改善膳食纤维团聚性问题,可以使经微射流瞬时高压作用处理叁次的膳食纤维平均粒径减小到202.4±58.5nm。(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07年08期)

姚耀[9](2006)在《新型纳米复合涂料获13项发明专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目前采用两步法纳米氧化物浓缩浆技术,制备出系列纳米复合涂料,其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科研人员已研制出纳米复合飞机蒙皮聚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工报》期刊2006-04-14)

刘京,常庆瑞,李岗,魏永胜[10](2000)在《连续不同施肥对土壤团聚性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乾县试区土壤定点培肥试验地土壤团聚体及微团聚体的分析测定 ,得出连续不同施肥水平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各级团聚体及微团聚体数量与组成差异明显。与对照相比 ,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 ,土壤有机质、1 0— 2 5 0μm微团聚体和 >0 .2 5 mm团聚体不断增加 ,<1 0μm的微团聚体含量有下降趋势 ;土壤分散系数减小 ,结构系数增大 ,土壤容重降低 ;特别是施高量有机肥或有机—无机配施 ,更有利于土壤中较大粒径团聚体的形成和土壤结构的改善。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有机质与 >0 .2 5 mm团聚体和 1 0— 2 5 0μm微团聚体呈极显着正线性相关 ,与 <1 0 μm微团聚体含量呈显着负线性相关。(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00年04期)

团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超细振动磨机破碎过程中的细颗粒聚团问题,在对磨筒内离散体运动方式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物理模型。通过对破碎产品外观显微形貌的观察和分析,认为超细振动磨机的破碎产品虽然存在团聚性,但是由于惯性力、剪切力的作用,磨筒空间内的细颗粒产品的聚团机理将发生变化。合理控制磨机磨筒的振幅和频率有助于减少产品的聚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团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粉,刘春增,王守刚,李本银.套种绿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5

[2].唐果宁,黄良沛,刘伟,任丹.团聚性对超细振动磨机粉碎影响的试验分析[J].振动.测试与诊断.2013

[3].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吕玉虎.紫云英配施不同用量化肥对土壤养分、团聚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3

[4].刘春增,刘小粉,李本银,王守刚,丰大清.紫云英还田对水稻产量、土壤团聚性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2

[5].王小云,邓科.基于BA模型高团聚性网络构造[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6].乔小燕.一类图值过程不具有大团聚性的一个充分条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7].彭娜,王开峰.有机肥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对稻田土壤团聚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9

[8].刘成梅,蓝海军,涂宗财,刘伟.复合稳定剂对膳食纤维在微射流瞬时高压下团聚性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7

[9].姚耀.新型纳米复合涂料获13项发明专利[N].中国化工报.2006

[10].刘京,常庆瑞,李岗,魏永胜.连续不同施肥对土壤团聚性影响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

标签:;  ;  ;  ;  

团聚性论文-刘小粉,刘春增,王守刚,李本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