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代谢产物成分论文-蔡旭

次生代谢产物成分论文-蔡旭

导读:本文包含了次生代谢产物成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糙皮侧耳,真姬菇,化学成分,高速逆流色谱

次生代谢产物成分论文文献综述

蔡旭[1](2019)在《3株药食用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是一项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取得了诸多的重要成果。药食用真菌资源丰富,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可再生性,其类型多样,现代药学研究证实部分药食用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等活性。在前期筛选过程中,发现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香蘑固体发酵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抗氧化活性。目前药食用真菌研究多局限于子实体、种植、发酵工艺、多糖、营养价值评价等层面,对其固体发酵产物研究报道较少。高速逆流色谱(HSCCC)是一种新型液-液分配色谱分离技术,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是HSCCC成功分离的重要步骤。高速逆流色谱与真菌固体发酵技术结合分离活性成分,探索建立快速高效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为其提供可靠科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案。本论文分为叁章,分别介绍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菇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及抗肿瘤活性,并建立了对活性成分进行高效快速的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方法。1通过多种现代色谱和生物技术对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香蘑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并利用MS、NMR、IR、UV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出化合物55个,其中新化合物1个,首次分离的化合物50个;GC-MS鉴定出挥发性成分39个。从中筛选出了萘-γ-吡喃酮asperpyrone F、酚类hydroxytyrosol、苯甲醛类化合物分别对HepG2、A549、SW480具有较强的活性;酚类hydroxytyrosol、苯甲醛类化合物具有优于阳性药物维生素C的抗氧化活性。本章节研究丰富了侧耳属、玉蕈属、香蘑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研究,为其深入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与物质的基础;表明药食两用真菌在固体培养条件下可以产生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值得深入发掘的重要活性天然产物来源。1.1从糙皮侧耳固体发酵物共分离鉴定出24个化合物,主要化合物类型为二聚萘-γ-吡喃酮类、甾体类、脂肪酸类,分别为:asperpyrone F(1);aurasperone A(2);fonsecinones B(3);aurasperone E(4);fonsecinones A(5);asperpyrones C(6);asperpyrones B(7);flavasperone(8);5,8-Dihydroxy-10-methoxy-2-methyl-4H-naphth-o[1,2-b]pyran-4-onen(9);pyrophen(10);Isopyrophen(11);7-hydroxy-4-methoxy-5-methylcoumarin(12);5-Hydroxymethyl furaldehyde(13);hydroxytyrosol(14);p-Hydroxy-benzeneethanol(15);2-ethyl-1,4-Benzenediol(16);stearic acid(17);oleinic acid(18);glyceryl monooleate(19);9,12-octadecadienoic acid-2,3-dihydroxypropyl ester(20);ergosterol(21);brassicasterol(22);campesterol(23);3β-hydroxy-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e(24)。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11、化合物13-19、化合物21、23首次从侧耳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GC-MS分析得到26种易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酸、醛、呋喃、酯类化合物。选择化合物1-7,14-16用A549、MG63、SW480、Hep G2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在浓度10μg/m L时,化合物1-7对Hep G2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活性,1的抑制率达59.3%;14-16对A549具有较好的细胞毒性,14的抑制率达64.9%。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实验,结果显示在浓度10μg/m L时,化合物1-7,14-16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15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水平与阳性对照组维生素C相当。1.2从真姬菇固体发酵物中共分离鉴定出29个化合物,主要化合物类型为苯甲醛类、蒽醌类、甾体类、脂肪酸类,分别为:echinuline(1);citreorosein(2);1,8-dihydroxyanthraquinone(3);1-dihydroxyanthraquinone(4);anthrarufin(6CI)(5);alizarina(6);alatinone(7);rheochrysidin(8);5-hydroxy-2-methylanthraquinone(9);4,6-dimethoxyphthalide(10);4,7-dimethoxyphthalide(11);2-(3,8-epoxy-7,9,11-heptadienyl)-6-hydroxy-5-methyl-16-butenyl)benzaldehyde(12);2-(3,8-epoxy-7,9-hep-tadienyl)-6-hydroxy-5-(17-methyl-16-butenyl)benz aldehyde(13);dihydroauroglaucin(14);2-(E-3-heptneyl)-3,6-dihydroxy-(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15);isotetrahydroauroglaucin(16);iso-dihydroauroglauci(17);flavoglaucin(18),chaetopyranin(19);6'-Oxo-chaetopyranin(20);javanicin(21);(2α)-A'-Neogammacerane-2,22-diol(22);β-sitosterol(23);stigmasterol(24);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 24-ethyl homolog(25);episterin(26);octadecanoic acid(27);oleinic acid(28);glyceryl monooleate(29)。化合物1-29均为首次从玉蕈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GC-MS分析得到化合物13个,主要为脂肪酸类化合物。选择化合物12-20用A549、MG63、SW480、Hep G2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显示苯甲醛类化合物对SW480的细胞毒活性较强,其中19的IC50为13μg/m 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实验显示化合物12-20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化合物13-15、化合物17的IC50分别为12.5、10.6、3.7μg/m L,优于阳性对照药物维生素C。1.3从花脸香蘑固体发酵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1-hydroxy-6-methyl-9,10-anthraquinone,该化合物对四种不同的人肿瘤细胞A549、Hep G2、MG63、SW480均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对A549的IC50为48.2μg/m L,细胞毒活性相对较强。2利用不同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通过HSCCC对糙皮侧耳、真姬菇、花脸香蘑大米固体发酵乙酸乙酯粗提物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其中合适的溶剂体系是HSCCC成功分离的关键。根据平均极性p?和粗样品的K值选择溶剂体系,是利用溶剂系统与目标化合物“相似相溶”的原理。第一、二章第5节运用该原理选择了相应的溶剂体系,通过HSCCC对糙皮侧耳、真姬菇固体发酵所产生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快速高效地分离,得到萘-γ-吡喃酮5个、苯甲醛类衍生物6个。结果表明利用平均极性p?和粗样品的K值选择溶剂体系是可行的,为HSCCC溶剂体系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HSCCC选择溶剂体系的方法,扩大了紫外吸收法选择溶剂体系的范围,可适用于多个类似的化合物或同分异构体的分离。薄层色谱估算法是通过薄层色谱分析目标化合物Rf值与其在相应溶剂体系中的分配系数K值之间的联系,利用HEMWat溶剂体系和SSE展开剂系统的等效对应表进行快速且实用的溶剂选择方法。第叁章运用该方法选择了相应的溶剂体系,通过HSCCC从花脸香蘑粗提物中一步分离得到蒽醌类化合物1个。以上实验结果,表明HSCCC是分离二聚萘-γ-吡喃酮、苯甲醛类衍生物、蒽醌类化合物的强大技术,为快速高效地分离真菌抗肿瘤活性成分提供了科学、方便、高效的方法,为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研究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途径方案。2.1根据文献调研,探讨了以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K值为指导标准,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分离已知的化合物。在该方法指导下,从多种溶剂体系中选择了溶剂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5:5:5:5,v/v),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4.92接近已报道的二聚萘-γ-吡喃酮化合物的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5.04,且粗样品K=0.63处于“最佳点”范围内。通过HSCCC从糙皮侧耳粗提物中快速高效地分离到了(fonsecinone B和asperpyrone F)、(asperpyrone C,fonsecinone A和aurasperone A)两组二聚萘-γ-吡喃酮同分异构体,纯度分别为89.0、94.1、95.9、90.9、96.2%,回收率分别为91.3、93.5、90.7、93.4、95.8%,建立起了对糙皮侧耳活性化合物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当溶剂体系平均极性接近已报道的类似化合物溶剂系统平均极性时,且粗样品K值处于“最佳点”。参考类似化合物的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缩小溶剂体系选择范围,并结合粗样品K值从多个溶剂体系中选择最佳体系的方法是可行的。2.2根据文献调研,探讨了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K值的关系,并选择合适的溶剂体系,分离未知化合物。在该方法指导下,固定叁项溶剂体积比,从多种溶剂体系中选择了溶剂体系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8:3:8:1,v/v),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真姬菇粗样品K值具有线性关系,方程式:Y=19.333X2-118.44X+182.14,R2=0.997(Y代表K值,X代表平均极性p?)。通过HSCCC从真姬菇粗提物中分离纯化到两组类似的苯甲醛衍生物,分别为iso-dihydroauroglaucin,isoaspergin,isotetrahydro-auroglaucin,flavoglaucin;6'-Oxo-chaetopyranin和chaetopyranin,纯度分别为93.8、95.6、97.4、95.0、90.7、90.1%,回收率分别为95.4、94.2、95.7、93.4、95.8、92.8%,建立起了真姬菇活性化合物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在溶剂体积发生规律性改变时,溶剂体系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的K值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该方法选择溶剂体系是可行的。该方法扩大了平均极性p?与粗样品K值在溶剂体系选择中的应用范围,相对于参考已知文献并计算平均极性p?和K值的方法更简单、快速,可用于成分未知的样品分离。2.3薄层色谱估算法是利用HEMWat溶剂体系和SSE展开剂系统的等效对应表进行快速且实用的溶剂选择方法,研究表明薄层硅胶板上目标化合物Rf值在0.29和0.71之间(最佳值为0.5)将具有0.4至2.5之间的K值(最佳值为1)。该方法简单快捷,但国内报道较少。在该方法指导下,选择了溶剂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9:1:9:1,v/v),并石油醚替代正己烷,取上层溶剂展开目标化合物,其Rf值接近0.5。通过HSCCC从花脸香蘑乙酸乙酯提取物中一步分离得到目标化合物1-hydroxy-6-methyl-9,10-anthraquinone,纯度为95.6%,回收率为97%,建立起了花脸香蘑活性成分快速高效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薄层色谱估算法用于选择溶剂体系是可行的,丰富了HSCCC溶剂系统的选择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27)

王宁宁,杨秀芳,马养民[2](2019)在《猫儿屎DS37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猫儿屎Decaisnea insignis(Griff.) Hook.f.&Thomson DS37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猫儿屎内生真菌固体发酵物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交链孢酚甲醚(1)、交链孢酚(2)、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3)、5, 5′-二甲基-4, 4′, 7, 7′-四甲氧基-8, 8′-双香豆素(4)、5, 5′-二甲基-7-羟基-4, 4′, 7′-叁甲氧基-6, 8′-双香豆素(5)、leptosphaepin(6)、1, 3-二辛酰基-2-亚油酸甘油酯(7)、胡萝卜苷(8)、asperpyrone C(9)、asperpyrone D(10)。结论化合物3~9为首次从该发酵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03期)

范翠,卢永仲,康冀川,王鲁,雷邦星[3](2018)在《Tubeufiaceae科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抗肿瘤活性评价及相关化学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ubeufiaceae科真菌可以产生结构新颖活性显着的次生代谢产物,目前该科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极少。为了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化合物,对Tubeufiaceae科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活性进行系统的、深入的研究是有必要的。采用平板对峙法和MTT法,分别测定已分离得到的19株Tubeufiaceae科真菌的抑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和其乙酸乙酯部分提取物对人肿瘤细胞株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通过平板对峙法,试验共筛选获得13株活性菌株,其中菌株PF02-2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抑制率均高于60%且抑菌谱最广;通过MTT法,Tubeufiaceae科真菌的发酵液与菌丝体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叁种肿瘤细胞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其中菌株ML03-2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在300μg/ml时,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和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98.92±0.15、97.86±0.18,在400μg/ml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98.88±0.04。菌株ML05-1菌丝体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在500μg/ml时,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细胞的抑制率为98.32±0.02,在600μg/ml时,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97.62±0.20,在300μg/ml时,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98.91±0.02。最后用GC-MS联用方法分析了菌株PF02-2的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组成。研究结果为开发利用Tubeufiaceae科真菌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08-11)

杨秀芳,吴妍,屈子睿,马养民,曹晓晖[4](2018)在《防风内生真菌DL02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内生真菌DL02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防风发酵物的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其抗真菌、抗细菌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曲酸(2)、豆甾-7,22-二烯-3β,5α,6α-叁醇(3)、尿嘧啶(4)、尿囊素(5)、赤藓醇(6)、腺嘌呤核苷(7)。化合物4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IC 31.3μg/m L。结论化合物2~5、7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8年06期)

周兆通[5](2018)在《链霉菌CSDX 076和FSJ 11-2次生代谢产物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链霉菌作为抗生素来源的重要角色,为我们提供各种各样具有活性天然产物。本论文有4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对链霉菌属中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或者细胞毒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一个综述;第二章就Streptomyces sp.CSDX 076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第叁章和第四章将来源地不同的两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SDX076和Streptomyces sp.FJS 11-2进行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分析,并对其中得到的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实验。通过薄层层析法、正相硅胶色谱层析、反相色谱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中压(MCI、C_(18))反相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层析)以及重结晶等方法对上述两株链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1D核磁共振(~1H-NMR、~(13)C-NMR、DEPT)、2D核磁共振(COSY、ROESY、HMBC、HSQC)、高分辨质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ray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1.对采自赤水丹霞的链霉菌CSDX 076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对乙酸乙酯提取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得到7个化合物,得到1个新的天然产物,命名为10,11 acetonide pseurotin A。2.对采自梵净山的链霉菌FJS 11-2的乙酸乙酯提取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利用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得到8个化合物进行,得到2个新的化合物命名为Strepmycin A和Strepmycin B。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一个初步的抑菌试验,对其抑菌效果做个初步的测定。测定的指示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葡萄球菌(25922)、变形杆菌(10213)、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布氏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结果显示新的天然产物有抗布氏杆菌活性。(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吴聪慧[6](2017)在《杜仲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生菌是在生活史中的某一段时间或者全部时间在植物组织和器官内部生活,但不会引起宿主植物组织发生明显病变的微生物。植物内生菌可以产生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杀虫等作用的天然活性物质,是一种的重要微生物资源。本课题组前期在杜仲叶中分离出91株内生真菌,其中Alternaria sp.是一株对蜡样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为了探究Alternaria sp.的抗菌成分和抗菌机制,我们对杜仲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次生代谢产物的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结果。通过纸片扩散法将Alternaria sp.发酵液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7种病原菌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对供试病原菌均具有较好的广谱抑菌活性,对柑橘溃疡杆菌的抑菌效果极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叁个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检测,发现乙酸乙酯部位的信号峰强度较强,信号峰数量居多,信号峰的分离程度较好。综合叁个部位代谢产物浸膏量,抑菌效果以及化学成分初筛结果,确定了乙酸乙酯部位作为目标部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经过扩大培养,采用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薄层层析、制备型高效液相分析以及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对Alternaria sp.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系统分离,从中分离纯化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利用各种现代波谱技术(~1H-NMR、~(13)C-NMR、EI-MS、TOF-MS等)并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环(脯-异亮)二肽(1),环(亮-异亮)二肽(2),环(酪-脯)二肽(3),环(亮-羟脯)二肽(4),环(苯丙-羟脯)二肽(5),环(甘-亮)二肽(6),胡萝卜苷(7),L-甘油基-2,3-二羟基丙基α-L-糠基吡喃糖苷(8),D-甘露醇(9),5-羟甲基-6-甲基尿嘧啶(10),胸腺嘧啶核苷(11)。其中环二肽类化合物是Alternaria sp.主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类型。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杜仲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中分离发现。对11个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的筛选。抑菌活性结果表明8个化合物(化合物1-6,8,9)对不同的病原菌表现出了抗菌作用。其中,化合物1对大肠杆菌的MIC为9.83 mg/mL,化合物3对柑橘溃疡杆菌的MIC为10.31 mg/mL,化合物5对柑橘溃疡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4.97 mg/mL,9.50 mg/mL和9.50 mg/mL。综合分析抗菌效果,明确了Alternaria sp.代谢产物的活性物质主要是环肽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1个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其中6个化合物(化合物2,3,4,5,9,11)表现出很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4个化合物(化合物2,5,10,11)表现出很好的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综上所述,本文筛选出杜仲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抗菌活性较好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进一步分离提取,共从中分离出11个化合物,并且对这些化合物的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价,发现了3个具有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和6个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证明了杜仲内生真菌Alternaria sp.的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为深入开发杜仲和微生物资源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董逸伦[7](2017)在《解淀粉芽孢杆菌Rdx-5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活性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稻瘟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叁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一般来说,预防和治疗稻瘟病的传统方式是化学防治。但过度使用化学农药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主要以筛选抗性品种和栽培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近年来,利用天然产物生化制剂与生.物农药等生防手段也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我们在中药材上发现了一株对稻瘟病菌具有显着抑制效果的新菌株,命名为Rdx-5。随后对该菌株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对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纯化与鉴定。Rdx-5菌呈长杆状,稀疏周生鞭毛,有运动性,革兰氏阳性菌。在PDA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 h后单菌落的边缘不规则,表面略粗糙,呈浅黄色。菌株具有解淀粉作用,通过镜检发现该菌株产生巨大芽孢。经过16SrDNA测序比对鉴定其为解淀粉巨大芽孢杆菌。Rdx-5产生的抑菌成分在100 ℃下处理30 min后仍然有很强的抑菌效果。此外,在强酸性、中性、弱碱性环境中处理24 h也不会改变其抑菌效果。但在强碱性条件下,抑菌效果明显下降。我们通过沉淀法、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菌株Rdx-5的抗菌物质进一步分离和纯化,最终得到了化合物A并测定了分子量是364.26。通过分子量数据库检索,没有发现该成分在小数点后四位2分以下相差的相关报道。推测该物质为新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以申请相关专利。模拟大田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菌液和过滤火菌发酵液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均具有显着效果,并同时发现预防效果明显优于治疗效果。我们推测该菌可以定植于水稻植株表面并继续产生抗生素。因此,该菌除了可以生产稳定可靠的抗生素外,还可以作为生防菌用于稻瘟病防治。(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杨秀芳,张影珍,马养民[8](2016)在《猫儿屎内生真菌DS58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猫儿屎内生真菌黑曲霉DS58的发酵物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鉴定出这6个化合物分别为4-甲氧基-6-(3-甲基-丁酰基)-吡喃-2-酮、campyrone A、3-羟基-3甲氧基羰基戊二酸、4-乙酰氨基丁酸、malformin A1和asperpyrones A,其中4-甲氧基-6-(3-甲基-丁酰基)-吡喃-2-酮是首次被发现的新化合物,3-羟基-3甲氧基羰基戊二酸是首次从真菌发酵物中分离得到.并对分离获得的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2,5-二羟基苯乙酸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普的抑菌作用和良好的抗氧化活性,3-羟基-3甲氧基羰基戊二酸对番茄灰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的MIC为31.5μg/mL.(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王晶[9](2016)在《黄柄曲霉和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的真菌种类中,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在陆地和海洋中广泛应用。目前已描述的有180多种曲霉菌[1],分属于6个亚种。曲霉属(Aspergillus)真菌产生多种次生代谢产物,不仅具有新颖独特的结构,而且活性(如抗菌、抗癌、抗肿瘤、杀虫、除草等[2,3])也都非常可观,是活性先导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之一。近年来,一些生长在特殊环境下的真菌,如植物内生真菌[2]、深海[4]、土壤[3]、盐湖[5]等备受关注。这些生存环境特殊的微生物往往具有新的、特别的代谢途径,极易产生丰富的、新颖的活性物质。因此本课题组对来源于印度洋深海热液区深海沉积物,海拔以下2434m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菌株以及采自湖北武汉长江滩涂的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菌株进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本论文主要针对曲霉属真菌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包括其菌株鉴定、固体发酵、提取、分离、纯化得到其单体化学成分,以及通过解析波谱得到黄柄曲霉和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从曲霉属真菌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5个,其余6个属于epicoccine杂聚体已知化合物。从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其中11个二酮哌嗪类生物碱(diketopiperazine),5个喹唑啉类衍生物(fumiquinazoline),2个芳香环类化合物以及1个杂萜类化合物;对黄柄曲霉和烟曲霉的研究丰富了曲霉属真菌中的化合物类型,有助于深化对曲霉属真菌化学成分的认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曲霉属真菌提供了化学基础。(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6-05-01)

李琪玲[10](2016)在《普洱茶及两株叁七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提纯和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普洱茶是以云南省普洱特有的大叶茶晒青毛茶Camellia sinensis作为原材料制成的。根据发酵与否,分为生茶与熟茶,具有很好的药用作用和保健作用。因而,普洱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论文主要对普洱熟茶中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展开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和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NMR、 MS等数据,从萃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为1,1'-(oxydi-didihydrocon-iferyl alcohol) (1), caffeine (2), kaempferol (3), trans-p-coumaric acid (4), phloretic acid(5), quercetin(6), methyl-β-D-glucopyranoside(7), P-hydroxybenzoic acid (8),3,4,8,9,10-pentahydroxydibenzo[b,d] pyran-6-one (9),5,7-dihydroxy-coumarin (10),1,3,8-trihydroxynaphthalene (11), myricetin (12)。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对鉴定出的一些化合物展开抗菌活性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3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菌的生长,其MIC值为64μg/mL。除此之外,还对两株叁七源内生真菌:分自云南文山叁七的根的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Y-12和茎内生真菌Trichoderma koningiopsis YIM PH30002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测定NMR、MS等数据,从菌株Aspergillus sp.Y-12的发酵液萃取物与菌丝萃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为:asperginsin A (1), (R)-10,11-dihydroxyfarnesol (2), sterigmatocystin (3), 4-hydroxy-5-methoxy-benzoic acid(4), microperfuranone(5), ergosterolendopeoxide(6),十八碳酸(7),canangalias A (8),6-十八碳烯酸(9),4,8-Dimethylnona-3,7-dien-1-ol (10)。其中化合物1为一个新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抗菌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能抑制细极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 PH30016)的生长,其MIC值为64μg/mL。一些化合物之间还表现出协同抗菌活性。从菌株Trichoderma koningiopsis YIM PH30002一部分发酵液浸膏中分离鉴定2个化合物分别为7-O-Methylkoninginin D (10), 7-O-acetyl-koninginin D (2)。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并且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5-01)

次生代谢产物成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猫儿屎Decaisnea insignis(Griff.) Hook.f.&Thomson DS37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猫儿屎内生真菌固体发酵物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交链孢酚甲醚(1)、交链孢酚(2)、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3)、5, 5′-二甲基-4, 4′, 7, 7′-四甲氧基-8, 8′-双香豆素(4)、5, 5′-二甲基-7-羟基-4, 4′, 7′-叁甲氧基-6, 8′-双香豆素(5)、leptosphaepin(6)、1, 3-二辛酰基-2-亚油酸甘油酯(7)、胡萝卜苷(8)、asperpyrone C(9)、asperpyrone D(10)。结论化合物3~9为首次从该发酵物中分离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次生代谢产物成分论文参考文献

[1].蔡旭.3株药食用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9

[2].王宁宁,杨秀芳,马养民.猫儿屎DS37菌株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19

[3].范翠,卢永仲,康冀川,王鲁,雷邦星.Tubeufiaceae科真菌次生代谢产物抑菌、抗肿瘤活性评价及相关化学成分分析[C].中国菌物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4].杨秀芳,吴妍,屈子睿,马养民,曹晓晖.防风内生真菌DL02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J].中成药.2018

[5].周兆通.链霉菌CSDX076和FSJ11-2次生代谢产物成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8

[6].吴聪慧.杜仲内生真菌Alternariasp.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7

[7].董逸伦.解淀粉芽孢杆菌Rdx-5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活性成分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7

[8].杨秀芳,张影珍,马养民.猫儿屎内生真菌DS58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活性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9].王晶.黄柄曲霉和烟曲霉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10].李琪玲.普洱茶及两株叁七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提纯和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6

标签:;  ;  ;  ;  

次生代谢产物成分论文-蔡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