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效相关性论文-刘小花,洪妍,陈亚丽,王波,陈宇

谱效相关性论文-刘小花,洪妍,陈亚丽,王波,陈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谱效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芪,免疫活性,谱效关系,指纹图谱

谱效相关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花,洪妍,陈亚丽,王波,陈宇[1](2017)在《多指标综合评价黄芪免疫活性的谱效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谱效关系"将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学研究结合起来,采用统计学方法将二者进行关联分析,科学地阐述其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1-3]。目前关于中药免疫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测定的药效指标多为单一指标[4-5],但是免疫活性体现在多方面,用单一药效指标与化学成分进行谱效相关性分析不能够全面反映药材质量与药效的关系。我们前期进行了黄芪水部位化学成分指纹图谱与吞噬指数的谱效关系研究[6],在此基础上,本实验以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为研究对象,对黄芪(本文来源于《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5-19)

洪妍,刘小花,陈亚丽,王波,陈宇[2](2017)在《多指标综合评价黄芪免疫活性的谱效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多指标研究测评黄芪小分子部位的指纹图谱与免疫活性的相关性,揭示黄芪提高免疫功能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10批黄芪药材小分子部位进行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实验,测定其吞噬指数、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DTH)、脏器指数以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等药效值,与HPLC-DAD/HPLC-ELSD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关联,研究其谱效相关性。结果表明,黄芪小分子部位中的多种成分对于增强免疫作用具有高度关联性。黄芪药材小分子部位提高小鼠免疫力是多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药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洪妍[3](2017)在《基于增强免疫力的黄芪谱效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芪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作用,它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普遍。中药谱效关系研究作为近年来一个较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可以将疗效与中药的化学成分相关联,更为科学地评价中药的质量。目前关于中药免疫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测定的药效指标多为单一指标,但是中药的免疫活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因此,本文探讨了黄芪不同提取部位对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黄芪免疫活性最佳部位的谱效相关性,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法对多种免疫药效指标和指纹图谱进行关联分析,确定其中发挥药效的成分。本论文主要就以下两个部分展开叙述: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黄芪不同提取部位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理活性。灌胃给予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黄芪的不同提取部位,通过检测其吞噬指数、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外周白细胞总数、脏器指数以及IFN-γ、IL-4水平,对其药效学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发现黄芪水煎液的小分子部位为免疫活性最佳的部位。进一步研究了不同产地黄芪药材小分子部位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10批黄芪药材小分子部位均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P<0.01,P<0.05),山西浑源、甘肃莲峰、甘肃双泉以及陕西渭南这四个产地的黄芪药材提高免疫功能的效果较好。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黄芪药材小分子部位免疫活性的谱效相关性。通过建立黄芪药材小分子部位的HPLC-DAD和HPLC-ELSD两种指纹图谱,指认了其中19个共有峰,鉴别了11个成分。将其中的共有峰与免疫药效学指标互相关联,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分析排序,发现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3-O-β-D-葡萄糖苷、芒柄花苷、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I、黄芪皂苷III这些成分对免疫药效均有较大贡献。本论文筛选出黄芪提高免疫功能的最佳部位,建立了基于增强免疫力的黄芪小分子部位指纹图谱,将其共有峰与免疫学药效进行关联分析,揭示黄芪药材提高免疫力的有效物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3-01)

余晓晖,夏鹏飞,李彤,刘峰林[4](2016)在《红芪中红外光谱指纹图谱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芪中红外光谱(mid-infrared spectrum,MIR)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采集12个产地红芪药材的MIR指纹图谱,采用DPPH法测定12个产地红芪药材的抗氧化作用,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与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后退法)构建两者的谱效关系。结果红芪煎煮液浓度为80 mg·m L?1时对DPPH的清除率最大;红芪MIR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方程为Y=57.329X1-32.913X3+48.571X9(P<0.05,R=0.936)。结论红芪MIR指纹图谱X1,X3,X9峰强度,即3 378,2 372,864 cm?1处吸收峰所代表的化学基团对其抗氧化活性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6年08期)

陈心悦[5](2016)在《红芪谱—效相关性及红芪多糖防治肝纤维化性骨丢失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红芪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从古至今应用广泛。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方法,通过优化一系列色谱条件,测定了不同产地红芪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鉴定了其中3~5种化学成分。依循中医理论中红芪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敛疮生肌的功效,在现代研究中探讨其抗肝纤维化及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同时结合多种统计学方法,确定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筛选红芪优良产地,为进一步开发其市场价值提供了基础。红芪多糖是利用水提醇沉法得到的杂多糖,在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发挥作用。由现代研究可知,肝纤维化作为原始病机亦引起多种骨相关疾病,故而本文将两种病症结合起来,探讨红芪多糖对肝纤维化性骨丢失的防治作用。本论文分以下叁个章节来展开:第一章红芪药材抗肝纤维化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利用40%四氯化碳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造成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测定血液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含量及肝脏指数,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及偏最小二乘法研究红芪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筛选优良产地。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红芪对肝纤维化均有改善作用,且芒柄花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等成分为主要发挥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第二章红芪药材改善骨质疏松的谱效关系研究峰值骨量是生物体在生命周期自然生长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最大骨量值,能有效反应骨质疏松状况。基于此,采用刚离乳大鼠,自其幼年时期给予红芪提取物直至成年期,达到最大峰值骨量后测定骨密度、骨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最大载荷、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各项指标,全面反映其峰值骨量的变化。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研究红芪中主要发挥作用的药效物质,同时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红芪优良产地。结果表明,10批红芪药材均能提高大鼠峰值骨量,将其共有成分分为叁个区段,则芒柄花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腺苷、毛蕊异黄酮苷均处于发挥疗效的高、中区段,对药效有一定贡献。最优产地为陇南官亭。第叁章红芪多糖对肝纤维化性骨丢失的防治作用采用2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造成小鼠肝纤维化,一月后,测定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且制备肝脏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及叁色染色(MASSON)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用Ridit分析进行等级秩和检验;测定了骨血清指标实时监测骨中矿物质含量变化,采用消化法测定股骨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四氯化碳所致肝纤维化确引起骨含量变化,且红芪多糖对两种病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3-01)

胡芳[6](2015)在《补中益气丸谱—效相关性研究、主成分含量测定及抗肿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法进行补中益气丸前处理,建立、优化色谱条件,以达到在色谱图上反映合适的峰数目、分离度好的目的。通过一次样品处理、色谱条件的建立,既能探究指纹图谱,又能对其中的主要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进行了补中益气丸补气疗效、补血作用的药效学研究,用统计学软件进行谱-效关系分析。补中益气丸,原方为补中益气汤,主要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气虚以及各种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肿瘤的发生和免疫系统关系密切,因此我们研究了补中益气丸对肿瘤细胞的作用,以探究补中益气丸对肿瘤是否有抑制作用。本论文分五个章节来展开:第一章补中益气丸指纹图谱的研究使用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法优化提取条件,建立、优化色谱条件,以峰容量最大、分离度高为目的建立补中益气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指纹图谱条件。分析10批补中益气丸的指纹图谱,用中药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软件对图谱进行分析处理。第二章补中益气丸补气疗效的谱效关系研究用控食法和疲劳法联合复制小鼠气虚模型,测定小鼠体质量、脏器指数、廓清指数和矫正廓清指数;用灰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表明:补中益气丸对模型小鼠气虚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HPLC-DAD和HPLC-ELSD指纹图谱均与补中益气丸的补气疗效有一定对应关系;补中益气丸中对补气疗效贡献较大的成分是橙皮苷、芒柄花素。第叁章补中益气丸补血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用皮下注射乙酰苯肼(APH)的方法复制血虚小鼠模型;选取红细胞比容(HCT)和肝重指数为药效学指标,用灰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显示:10批补中益气丸对APH所致的小鼠血虚症状都有改善作用,HPLC-DAD指纹图谱、HPLC-ELSD指纹图谱与补中益气丸的补血作用之间有一定对应性。第四章10批补中益气丸中主成分的含量测定在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筛选检测波长,对分离度较高、峰面积较大的色谱峰进行定性鉴别、定量测定,建立了用HPLC-DAD-ELSD同时测定该中药复方中10种化学成分的方法。第五章补中益气丸抗肿瘤作用研究摸索建立S180荷瘤小鼠模型,设置预防组和实验组。通过检测小鼠脏器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指数、脾细胞增殖指数、细胞因子等来评价补中益气丸对S180荷瘤小鼠的作用。结果显示:补中益气丸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小鼠对S180肿瘤的预防作用、并对已接种S180肿瘤的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3-01)

杨英来[7](2014)在《当归的谱效相关性研究及光毒性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药中含有多种成分,其药效是其所含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中国药典》以其中一种指标性成分来评价中药材的质量,但有时指标性成分与有效成分并不一致,所以只测定其中的一个指标性成分并不能很好地控制中药质量。指纹图谱由于其专属性在评价中药质量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由于中药中各化学成分的极性差异较大,使用单一溶剂处理样品建立的指纹图谱可能会忽略中药中的不同极性组分。本文采用不同的溶剂对当归药材进行处理,研究各提取部分的指纹图谱,同时比较了不同提取部分的药效,找出最优药效部分。在药效学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指纹图谱进行了谱效相关性研究。为基于药效的当归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当归药材及浓缩当归丸中含有香豆素类化合物,该类物质具有光毒性。正常用法、用量时不会产生毒性,长期或大量使用时,会导致该类物质在体内蓄积,从而产生毒性反应,因此必须严格控制当归药材及浓缩当归丸中该类化合物的的含量。本论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章当归药材不同提取部分指纹图谱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对10批当归药材的不同提取部分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建立的10批当归药材不同提取部分的指纹图谱可以全面表征当归药材中化学成分的分布,首次鉴别了其中的7个主要指标成分。本方法准确可靠,可以作为当归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第二章当归补血活血谱效关系的研究用皮下注射化学试剂乙酰苯肼(APH)法复制小鼠血虚模型,比较当归不同提取部分对血虚小鼠血象、脏器及体重等指标的影响,用灰色关联统计方法将HPLC指纹图谱各共有峰的峰面积和补血、活血药效数据相关联,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显示,水提醇沉上清(SCS)部分补血、活血效果较好。根据关联度大小确定了SCS中各成分对补血、活血作用贡献程度。其中,阿魏酸的贡献最大,但不应忽略其他成分的贡献。本文研究有效组分的HPLC指纹图谱及谱效关系,确定了SCS部分补血、活血的物质基础,为表征其谱效相关性提供有效途径。第叁章当归补气作用谱效关系的研究用疲劳加饥饿的方法复制小鼠气虚模型,比较当归不同提取部分对气虚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及免疫器官等指标的影响;用灰色关联统计方法将HPLC指纹图谱各共有峰的峰面积和补气药效数据相关联,研究谱效相关性。结果显示,当归70%乙醇提取(CTW)部分对气虚症状有一定的改善,用灰色关联的分析方法,根据关联度大小确定当归醇提物中各成分对补气作用的贡献大小,其顺序为(按特征峰编号)为:18>5>7>12>17>4>19>2>20>6>8>3>14>1>16>11>9>13>15>10。其中7,10,11,13,17,18和20号峰分别为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和欧当归内酯A。说明,HPLC特征图谱与补气作用之间有一定相关性。第四章当归及浓缩当归丸中光毒性化合物香豆素的含量测定建立了用超高效相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浓缩当归丸和当归药材中光毒性化合物补骨脂素、花椒毒素和佛手柑内酯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后,用Waters ACQUITY BEH-C18柱(100mm×2.10mm,1.7μm)分离,以乙腈-水做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0.45mL/min,检测波长为245nm,进样量为3μL。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补骨脂素、花椒毒素和佛手柑内酯的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2-0.9996,样品的加样回收率为96.20%-102.42%,RSD为1.49%~2.97%。本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本方法可用于浓缩当归丸和当归药材中光毒性化合物补骨脂素、花椒毒素和佛手柑内酯的含量测定。(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3-01)

梁瑾[8](2013)在《黄芪药材的谱效相关性研究及5个成分的同时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黄芪是常用的补益中药之一,具有补气固表、脱毒利尿、敛疮生肌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降糖、降脂、改善神经内分泌、利尿、强心、降压等多种作用。临床常用的药材品种为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其产地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甘肃、山西、内蒙古等地。不同产地黄芪药材的质量差异较大,且炮制方法不尽相同,目前使用的黄芪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不足以全面控制黄芪的质量,因此本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黄芪药材进行提取,尽可能提取出黄芪药材中的不同极性成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黄芪不同极性部分的指纹图谱,同时比较研究了不同极性部位的药效,找出了最优药效部位;运用统计学方法,在药效学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药效部位的谱效关系;并采用HPLC-DAD-ELSD联用的方法测定了黄芪中5个成分的含量。多角度、多方位地为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技术支持。本论文第一部分是对黄芪不同极性部分指纹图谱和谱效相关性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对不同产地药材中5个成分的含量测定。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采集10批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分别用95%乙醇回流提取后,得到混合部分,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和水萃取,得到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乙醇部分和水部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五个不同极性部分的指纹图谱,并对各个部分分别进行利尿作用和提高免疫力的药理活性比较实验,寻找最优药效部分。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分对小鼠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水部分可提高小鼠的免疫力。最后根据灰关联度的分析方法,给出色谱峰对药效贡献大小的关联序。采集15批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分别用95%乙醇回流提取后,浓缩,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AD-ELS D联用技术对其中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和黄芪皂苷Ⅲ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Ⅱ和黄芪皂苷Ⅲ的含量有差别。黄芪药材不同极性部分的指纹图谱以及谱效关联度的研究和多成分多指标的含量测定可全面评价黄芪药材的质量,为黄芪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3-05-01)

丁晶鑫,李文兰,白晶,季宇彬[9](2013)在《菟丝子拟雌激素活性的谱效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求不同产地菟丝子指纹图谱的雌激素样作用,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系"的中药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HPLC建立菟丝子不同产地的指纹图谱,子宫增重法和MTT实验筛选出菟丝子雌激素样作用的有效成分,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菟丝子药材的指纹图谱,确立26个色谱峰为共有峰。与空白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20号产地对小鼠子宫增重和MCF-7细胞增殖作用显着。其雌激素作用为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结论菟丝子不同产地的指纹图谱与其雌激素作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学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廖婉,章津铭,傅舒,王继森,傅超美[10](2013)在《醋莪术对气滞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表征及谱效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醋莪术改善气滞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作用的谱效关系,表征醋莪术化学信息与生物效应信息的相关性,以揭示其作用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已建立的10个批次醋莪术HPLC指纹图谱的16个共有峰与其血液流变学改善作用的5个药效指标相关联,构建醋莪术"谱-效"模型。结果醋莪术指纹图谱16个共有峰中,第6号、7号、9号、10号、11号、12号、13号色谱峰与醋莪术对气滞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药效作用相关性贡献较大,认为这7个色谱峰为体现醋莪术破血功效的生物信息峰簇。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寻找到醋莪术"破血"的有效物质基础,为莪术的醋制机理和质量评价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3年02期)

谱效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多指标研究测评黄芪小分子部位的指纹图谱与免疫活性的相关性,揭示黄芪提高免疫功能的药效物质基础。采用10批黄芪药材小分子部位进行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实验,测定其吞噬指数、迟发型变态反应程度(DTH)、脏器指数以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等药效值,与HPLC-DAD/HPLC-ELSD指纹图谱的共有峰关联,研究其谱效相关性。结果表明,黄芪小分子部位中的多种成分对于增强免疫作用具有高度关联性。黄芪药材小分子部位提高小鼠免疫力是多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谱效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花,洪妍,陈亚丽,王波,陈宇.多指标综合评价黄芪免疫活性的谱效相关性[C].第21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会议论文集.2017

[2].洪妍,刘小花,陈亚丽,王波,陈宇.多指标综合评价黄芪免疫活性的谱效相关性[J].药学学报.2017

[3].洪妍.基于增强免疫力的黄芪谱效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7

[4].余晓晖,夏鹏飞,李彤,刘峰林.红芪中红外光谱指纹图谱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相关性[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6

[5].陈心悦.红芪谱—效相关性及红芪多糖防治肝纤维化性骨丢失的探讨[D].兰州大学.2016

[6].胡芳.补中益气丸谱—效相关性研究、主成分含量测定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

[7].杨英来.当归的谱效相关性研究及光毒性化合物的含量测定[D].兰州大学.2014

[8].梁瑾.黄芪药材的谱效相关性研究及5个成分的同时测定[D].兰州大学.2013

[9].丁晶鑫,李文兰,白晶,季宇彬.菟丝子拟雌激素活性的谱效相关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3

[10].廖婉,章津铭,傅舒,王继森,傅超美.醋莪术对气滞血瘀证血液流变学影响的表征及谱效相关性研究[J].中成药.2013

标签:;  ;  ;  ;  

谱效相关性论文-刘小花,洪妍,陈亚丽,王波,陈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