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水效应论文-何其宗,刘建

动水效应论文-何其宗,刘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水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续刚构桥,动水压力,桩—土效应,地震响应

动水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何其宗,刘建[1](2019)在《考虑动水及桩-土效应下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在建的某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通过考虑和不考虑动水压力以及桩-土效应时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响应,分析了动水压力和桩—土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程度以及动水压力的部分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动水压力的存在降低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增大了结构的地震响应,同时考虑动水压力和桩-土效应会降低结构应力幅值,但会增大墩顶位移的幅值,并且在桩顶处还会产生应力集中的现象;当相对水深小于15%时,可以忽略动水压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邓育林,汤轲,谭金华,郭庆康[2](2019)在《考虑结构损伤的深水桥墩动水效应等效附加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种墩高的圆截面深水墩为对象,借助有限元软件建立墩-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考虑桥墩局部和整体损伤,同时考虑桥梁上部结构的影响,分析不同损伤程度及不同墩顶质量情况下的动水附加质量随水位的变化,并通过动水压力和动力特性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墩高的桥墩,无论是局部损伤还是整体损伤,同一水位不同损伤程度下的动水附加质量几乎不变;考虑墩顶质量对动水附加质量的影响也不大;不同损伤程度及不同墩顶质量下动水压力沿墩身的分布规律没有改变;等效前后的数值模型自振周期拟合较好,损伤前的动水附加质量可适用于损伤后的结构动力分析中.(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9年04期)

卢华喜,徐路遥,郑孝辉[3](2018)在《动水压力影响下考虑SSI效应的桥墩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orison方程法,采用附加质量考虑动水压力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计算平台建立了动水压力作用下刚性地基桥墩和考虑SSI效应的桥墩结构,对动水压力作用下考虑和不考虑SSI效应时桥墩的地震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考虑SSI效应的桥墩的地震响应随水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动水压力作用会增大桥墩的地震响应,其受桥墩入水深度的影响;当考虑SSI效应后,动水压力作用对桥墩自振频率折减和地震响应增大作用有所降低,但仍不能忽视动水压力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东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郭燚,罗伟林,刘凯[4](2017)在《计及浅水及岸壁效应的KVLCC2船体斜航运动水动力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求解不可压缩流动RANS方程,确定浅水及岸壁效应对船舶水动力的影响.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使用全六面体网格进行离散,数值模拟了KVLCC2船体在不同水深和航道宽度情况下作直航和斜航运动时的粘性流场,得到作用在船体上的水动力.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武倩倩,宋秀华[5](2016)在《城市动水声遮蔽效应分析——以泰安市龙潭路3处典型动水景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体作为城市重要的组成要素,其生态和景观功能早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城市交通噪声的治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声景观理论传播开来后,研究者发现,城市动态水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遮蔽或消弱交通噪声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该文即以泰安市龙潭路3处典型动水景观为研究对象,共测定12个点的声级值和频率的变化规律,同时进行路人景观感知评价,以探讨城市动水对交通噪声的遮蔽效应。结果表明,城市动水能够遮蔽一定程度的交通噪声,且具有心理降噪功能。(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6年10期)

江辉,王宝喜,白晓宇,朱晞,曾聪[6](2016)在《近场地震下深水桥墩响应特性及动水效应计算方法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动水效应是深水桥梁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而近场地震下深水桥墩的响应特性及合理计算方法亟待研究。以某典型深水桥梁为对象,基于可有效考虑墩-水流固耦合效应的完全数值计算方法,建立其等效单墩模型。首先讨论了水域范围对结构自振频率计算结果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不同水深下桥墩自振特性及脉冲型近场地震下的响应特征,并检验了几种代表性的解析-数值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域宽度达到桥墩直径的10倍时,自振频率计算结果保持稳定;桥墩自振频率随水深增大而减小,桥墩完全被水淹没时前3阶自振频率分别比无水时减小了5.3%、12.2%和17.9%;不同方法下各阶频率的误差率随水深增大总体呈增大趋势,日本规范所得频率偏大,最大误差率超过20%,Morison方程法所得频率偏小,辐射波浪理论、中国铁路规范所得频率值与流固耦合数值法接近;近场地震下,桥墩弯矩、剪力和位移响应比无水时分别增大了22%、23%和20%,Morison方程法计算结果偏大,其最大误差率超过6%,日本规范计算结果偏小,最大误差率接近-5%,辐射波浪理论、中国铁路规范及李乔-杨万理简化公式所得结果与流固耦合完全数值法相吻合,5种方法均可适用于一般尺度深水桥梁的抗震设计。研究成果对于近断层区深水桥梁的抗震设计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郭燚[7](2016)在《计及浅水及岸壁效应的船舶斜航运动水动力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船舶发展的一个趋势是大型化;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港口和内河航道普遍存在水深不足的情况。研究表明,当水深吃水比小于3时,将发生浅水效应。在浅水中运动的船舶,由于受到阻塞效应和不对称流的影响,容易产生“下蹲”现象,存在触底的危险。此外,浅水效应还将带来阻力增加、船速下降、舵效变差、回转性下降、跑舵等不利影响。故研究船舶在浅水中的水动力特性,对于合理操纵与控制船舶,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机技术的发展和数值方法的改进,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数值模拟方法在船舶水动力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基于RANS方程对计及浅水及岸壁效应的KVLCC2船舶斜航运动水动力进行计算,湍流模型选用RNGk-ε模型,使用全六面体网格进行离散。考虑到傅汝德数小于0.1,计算中忽略了自由面兴波的影响。文中首先数值计算了KVLCC2船舶在深水中的直航和斜航运动,计算得到了作用在船体上的水动力。为了对数值结果的可信度进行评定,依照ITTC—CFD不确定度分析推荐规程,对其水动力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和确认,考察了迭代收敛性和网格收敛性。文中设计了3套网格以开展网格收敛性分析,网格加细比为rG=(?)。随后论文应用此数值方法计算KVLCC2船舶计及浅水及岸壁效应情况下的直航和斜航运动,并对其水动力数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和确认。通过验证分析评估了数值误差和不确定度,再结合试验数据进行了确认分析,评估了对比误差和确认不确定度。最后分析了水深、水池岸壁和漂角对船舶水动力和周围流场的影响。本文所采用的CFD数值方法能够较为合理地预报浅水域船舶斜航运动的水动力,得到的关于浅水域船舶斜航运动水动力的变化规律对限制水域的船舶操纵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文中对不同因素对船舶水动力影响规律的总结可以为船舶驾驶者和航道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期刊2016-06-01)

江辉,牛家鸣,王宝喜[8](2015)在《深水桥梁动水效应规范算法的近断层地震动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典型深水桥梁的等效单墩模型为对象,以代表性近断层地震动为输入,采用考虑桥墩水体动力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全数值计算方法,检验了我国、日本以及欧洲相关规范动水效应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水环境的存在会导致结构自振周期的延长,各规范方法的误差率随水深增加而变大,欧洲规范偏大,日本规范偏小,我国铁路规范最接近流固耦合法计算值.在分布动水压力方面,我国铁路规范存在一定偏差,日本规范明显偏大,在墩底处约为流固耦合法计算值的5倍.在总动水压力方面,日本规范偏于保守,不同水深下的误差率在90%~153%;我国公路细则误差率在-50%~-61%;我国铁路规范最接近流固耦合法计算值,其误差率在-46%~30%.在总动水压力的作用位置方面,我国公路细则较为合理,而我国铁路规范给出的作用位置偏高,日本规范则偏低.在动水压力下的结构地震响应方面,欧洲规范计算结果偏大,日本规范结果偏小,我国铁路规范结果吻合度最高.总体来看,我国铁路规范精度较高,但在分布动水压力及总动水压力的计算上还存在改进空间.(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磊,张永亮,陈敦[9](2015)在《考虑动水压力效应的高桩承台连续梁桥抗震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深水高桩承台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应用Morison方程将水对桥梁的动水压力效应按附加质量考虑,讨论了动水压力对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依据2008年《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的抗震要求,考虑动水压力效应,对该桥进行了E1、E2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验算。分析结果表明:动水压力将明显改变高桩承台连续梁桥的动力特性;E1地震下,1#非水中墩(固定墩)和2#水中墩及桩基强度满足规范要求;考虑到损伤桩基修复困难,E2地震下对2#水中桩基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提高,经验算2#水中墩及桩基在E2地震下处于弹性状态;E2地震下,1#非水中墩(固定墩)纵桥向塑性铰区的变形能力、抗剪能力满足规范要求。(本文来源于《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冼巧玲,冯俊迎,崔杰[10](2014)在《动水压力与波浪效应对隔震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辐射波浪理论和Morison方程分别求解地震动水压力和波浪效应对桥墩的作用,建立了能够同时考虑动水压力和波浪作用的桥梁动力平衡方程;利用Sap2000软件建立非隔震和隔震两种全桥结构有限元模型,考虑地震、地震与动水压力共同作用、地震与动水压力及波浪共同作用叁种工况,分别输入七条地震动进行分析,取最大值的平均值来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动水压力和波浪效应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动水压力改变了桥梁的动力特性,增大了桥梁的地震反应;波浪效应对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比动水压力的影响小,对隔震桥梁的地震反应影响几乎可以忽略,对非隔震桥梁影响较大。叁种工况下,隔震桥梁的地震反应均小于非隔震桥梁的地震反应。(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4年06期)

动水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叁种墩高的圆截面深水墩为对象,借助有限元软件建立墩-水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考虑桥墩局部和整体损伤,同时考虑桥梁上部结构的影响,分析不同损伤程度及不同墩顶质量情况下的动水附加质量随水位的变化,并通过动水压力和动力特性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墩高的桥墩,无论是局部损伤还是整体损伤,同一水位不同损伤程度下的动水附加质量几乎不变;考虑墩顶质量对动水附加质量的影响也不大;不同损伤程度及不同墩顶质量下动水压力沿墩身的分布规律没有改变;等效前后的数值模型自振周期拟合较好,损伤前的动水附加质量可适用于损伤后的结构动力分析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水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何其宗,刘建.考虑动水及桩-土效应下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响应分析[J].湖南交通科技.2019

[2].邓育林,汤轲,谭金华,郭庆康.考虑结构损伤的深水桥墩动水效应等效附加质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9

[3].卢华喜,徐路遥,郑孝辉.动水压力影响下考虑SSI效应的桥墩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8

[4].郭燚,罗伟林,刘凯.计及浅水及岸壁效应的KVLCC2船体斜航运动水动力数值计算[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5].武倩倩,宋秀华.城市动水声遮蔽效应分析——以泰安市龙潭路3处典型动水景观为例[J].华中建筑.2016

[6].江辉,王宝喜,白晓宇,朱晞,曾聪.近场地震下深水桥墩响应特性及动水效应计算方法检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7].郭燚.计及浅水及岸壁效应的船舶斜航运动水动力数值计算[D].福州大学.2016

[8].江辉,牛家鸣,王宝喜.深水桥梁动水效应规范算法的近断层地震动检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5

[9].李磊,张永亮,陈敦.考虑动水压力效应的高桩承台连续梁桥抗震性能评估[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5

[10].冼巧玲,冯俊迎,崔杰.动水压力与波浪效应对隔震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

标签:;  ;  ;  ;  

动水效应论文-何其宗,刘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