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孔菌论文-崔驰浩,孙宁,班立桐,黄亮,史维丽

层孔菌论文-崔驰浩,孙宁,班立桐,黄亮,史维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孔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木蹄层孔菌,形态鉴定,ITS鉴定

层孔菌论文文献综述

崔驰浩,孙宁,班立桐,黄亮,史维丽[1](2019)在《承德地区野生木蹄层孔菌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0月6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北大山石海森林公园内桦树树干上采集到1株野生真菌,观察该菌的子实体形态特征与菌丝体显微结构,对其ITS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参照相关书籍记载的Fomes fomentarius外观形态,鉴定出该野生真菌隶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多孔菌目(Polyp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层孔菌属(Fomes),为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本文来源于《食药用菌》期刊2019年05期)

聂琳然,郝利民,王滔滔,刘阳,张黎明[2](2019)在《不同来源红缘拟层孔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和铁氰化钾还原法,对3种不同产地(吉林、黑龙江、云南)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Fomitopsis pinicola fruiting body,分别记为JFPF、HFPF、YFPF)、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体(Fomitopsis pinicola mycelium,FPM)及其发酵液(Fomitopsis pinicola fermentation broth,FPFB)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紫外线和H2O2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实验模型,评价上述5种粗多糖对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这5种红缘拟层孔菌粗多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均能明显提高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其中,YFPF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在5种粗多糖中较强;在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其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8.78%、99.24%、64.38%,还原能力为0.84。FPM粗多糖对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作用最强,可明显提高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当其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紫外和H2O2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5.48%、48.38%。因此,不同来源红缘拟层孔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这为红缘拟层孔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9期)

赵秀红,包海鹰[3](2019)在《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解热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红缘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子实体不同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通过测定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炎症组织中SOD、MDA、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 PGE_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探究其抗炎机理;运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和热板致小鼠疼痛方法研究其镇痛作用;利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和内毒素致大鼠发热模型探究其解热活性。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极性高的水提物和正丁醇提取物能显着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小鼠醋酸扭体和热板疼痛反应、干酵母和内毒素致大鼠发热的体温,其次为甲醇提取物;而二氯甲烷和石油醚提取物可显着抑制二甲苯导致的小鼠耳肿胀,显着升高小鼠血浆和右耳组织液中SOD水平,并显着降低小鼠血清MDA和右耳组织液MDA和PGE_2水平,说明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具有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且其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极性高的水和正丁醇提取物中,其次为甲醇提取物中。(本文来源于《食用菌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尚洁[4](2019)在《木蹄层孔菌产锰过氧化物酶的碳氮源优化及酶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锰过氧化物酶是环境工程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酶之一,它能够促进生物燃料合成,促使木质素和污染物降解等工业生物过程更好进行。研究木蹄层孔菌产锰过氧化酶的最适碳源和氮源,揭示锰过氧化物酶的培养方式、最适pH值和pH耐受性、最适温度和温度耐受性、金属离子对其影响等特征。木蹄层孔菌在静置培养时产锰过氧化物酶显着高于振荡培养。小麦麸皮23 g/L和蛋白胨2 g/L是最佳组合的碳源和氮源。锰过氧化物酶在pH值为4.5或温度为50℃时酶活力最高。酶在pH值4.0~4.5或温度30℃以下处理24 h后,仍可保持80%以上的酶活力。底物为愈创木酚时,锰过氧化物酶的K_m值为0.34 mmol/L,V_(max)为0.12 mmol/L·min。当添加的金属离子浓度为1 mmol/L,与对照相比,K~+、Ca~(2+)、Ba~(2+)、Co~(2+)和Na~+可极显着抑制MnP活力。当添加的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mol/L,与对照相比,除Mg~(2+)外,其他金属离子均能极显着抑制酶的活力。Mg~(2+) 1、10 mmol/L对酶的活力没有影响。木蹄层孔菌适合在静置培养时产锰过氧化物酶,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小麦麦麸和蛋白胨,酶在室温和偏酸性环境中耐受性较好,并对Mg~(2+)有较好耐受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崔宝凯,韩美玲,宋杰,申露露,陈圆圆[5](2019)在《中国拟层孔菌科褐腐真菌的多样性与系统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真菌主要生长在活立木、枯倒木、腐朽木或树桩上,引起木材褐色腐朽,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过去中国拟层孔菌科真菌的种类被划分到多孔菌科中,且主要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近年来,我们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拟层孔菌科褐腐真菌的多样性与系统学进行了研究,共发现中国拟层孔菌科及相关褐腐真菌40属129种,其中新属11个,新种44个;拟层孔菌科褐腐真菌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森林类型中均有分布,但其在温带地区的针叶林中更占优势;基于多基因序列对拟层孔菌科的属内种间以及拟层孔菌科与相关类群真菌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解决了以往该科分类体系中存在的部分问题,确定了可靠的形态分类特征与适合的DNA条形码片段;同时发现,拟层孔菌科真菌的分类系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修订。(本文来源于《多彩菌物 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期刊2019-08-03)

彭慧群,徐小刚,陈昭月,王力,戴军[6](2019)在《红缘拟层孔菌多糖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免疫活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缘拟层孔菌是一种药用蘑菇以及有待开发利用的食品新资源。从红缘拟层孔菌中提取出水提多糖(FPS)和碱提多糖(FPJ),用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rose CL-6B对FPS进行分离纯化,首次得到4个多糖级分FPS1-1、FPS1-2、FPS2-1、FPS2-2。MTT实验表明,4个多糖级分均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其中FPS1-2和FPS2-1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FPS2-1的免疫活性高于其他3个级分。HPSEC法测得FPS1-2、FPS2-1两种级分均呈单一峰,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10×10~3和3.02×10~5。经单糖组成、红外色谱和核磁共振分析,FPS1-2为含有α-(1→6)糖苷键链接方式的杂多糖,FPS2-1为含有α-(1→4)糖苷键链接方式的杂多糖。(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宏岐,柳蔚,汪鋆植,刘志文,张涛[7](2019)在《忍冬木层孔菌总酚通过调控肥大细胞抗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忍冬木层孔菌总酚(Phellinus lonicerinus total phenolics,PLTP)调控肥大细胞(Mast Cell,MC)改善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2mg/kg)、PLTP低剂量组(250mg/kg)、PLTP高剂量组(500m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注射橄榄油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2mL/kg 50%CCl4橄榄油溶液,2次/w,共8w.首次注射后各给药组每天灌胃对应剂量的药物,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1次/d,共8w.末次给药后禁食24h,取大鼠血和肝脏,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及透明质酸(h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CⅢ)、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Ⅳ-C)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量,同时切片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及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脱颗粒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PLTP能降低大鼠血清AST、ALT及ALP的活性,降低血清中HA、PCⅢ、Ⅳ-C的含量;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PLTP能明显减轻CCl4引起的大鼠肝损伤及纤维化;甲苯胺蓝染色(TB)可见CCl4模型组大鼠肝脏血管周围及纤维间隔内大量正在脱颗粒和已经脱颗粒的充满蓝紫色颗粒的MC,MC数目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LTP组MC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LTP下调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综上,PLTP对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MC的数量及其脱颗粒、下调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刘成,吴秀丽,赵巍[8](2019)在《亚硝酸诱变对火木层孔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火木层孔菌进行诱导改造以提高该种菌的多糖和黄酮等次级代谢产物含量。方法采用亚硝酸诱变方法对火木层孔菌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两种诱变浓度下亚硝酸的诱变时间与火木层孔菌致死率的关系,比较火木层孔菌与0.005mol·L~(-1)亚硝酸诱变后代表菌株PNCM5-1的代谢产物在多糖含量和黄酮含量方面的差异。结果以诱变菌株的稳定性和代谢产物颜色变化为考察指标,确定浓度0.005mol·L~(-1)与0.250mol·L~(-1)亚硝酸的最佳诱变时间分别为60和8min。优势菌株PNCM5-1比原始菌株先到达次级代谢过程,黄酮类化合物的产量在培养12d之前均高于原始菌株。结论通过亚硝酸诱变,菌株的代谢受到调控作用,诱导菌株优先到达次级代谢过程,为桑黄生产黄酮类化合物节省培养时间,为药用桑黄活性成分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冉,马青云,孔凡栋,谢晴宜,丁琼[9](2018)在《木蹄层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木蹄层孔菌子实体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波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Ellman法测定化合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PNPG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DPPH法清除DPPH自由基抗氧化活性和96孔板微量法测定抑菌活性。从木蹄层孔菌子实体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1)、3,4-二羟基苯甲醛(2)、4-(3,4-二羟苯基)-3E-丁烯-2-酮(3)、2,4-二羟基-3,5-二甲基苯乙酮(4)、对羟基苯甲醛(5)、4-羟基苯乙酮(6)、麦角甾-7,22-二烯-3β-醇(7)、麦角甾-7,22-二烯-3-酮(8)、4-(4-羟基苯基)-3E-丁烯-2-酮(9)、1,5-2(3,4-二羟基苯基)-1,4-戊二烯-3-酮(10)、3,4-二羟基苯乙酮(11)。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10,11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3,4,9,10,11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化合物1~11均有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10具有抑菌活性。(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郭姗姗,Wolf,Dieter,Rausch[10](2018)在《松生拟层孔菌水提物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松生拟层孔菌水提物在体外对1-甲基-4-苯基吡啶(1-Methyl-4-phenylpyridine,MPP+)诱导胎鼠中脑多巴胺能细胞元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染色标记胎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观察MPP+诱导后神经元数量和轴突长度的变化,通过检测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下降率来观察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的变化,采用碘化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MPP+诱导后TH阳性(THir)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轴突长度明显下降,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I活性明显下降,凋亡率明显升高;松生拟层孔菌水提物作用后能明显增加THir神经元数量和轴突长度,其中50、25μg·mL~(-1)剂量组与MPP+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其可明显升高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I活性,其中50、25、12.5μg·mL~(-1)剂量组与MPP+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其可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其中50、25μg·mL~(-1)剂量组与MPP+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松生拟层孔菌水提物对MPP+诱导的胎鼠中脑多巴胺能细胞元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警戒》期刊2018年10期)

层孔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1,1-二苯基-2-叁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实验和铁氰化钾还原法,对3种不同产地(吉林、黑龙江、云南)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Fomitopsis pinicola fruiting body,分别记为JFPF、HFPF、YFPF)、红缘拟层孔菌菌丝体(Fomitopsis pinicola mycelium,FPM)及其发酵液(Fomitopsis pinicola fermentation broth,FPFB)粗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研究;并采用紫外线和H2O2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实验模型,评价上述5种粗多糖对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这5种红缘拟层孔菌粗多糖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均能明显提高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其中,YFPF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在5种粗多糖中较强;在质量浓度为5 mg/mL时,其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8.78%、99.24%、64.38%,还原能力为0.84。FPM粗多糖对氧化损伤酵母细胞保护作用最强,可明显提高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当其质量浓度为20 mg/mL时,紫外和H2O2氧化损伤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5.48%、48.38%。因此,不同来源红缘拟层孔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这为红缘拟层孔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孔菌论文参考文献

[1].崔驰浩,孙宁,班立桐,黄亮,史维丽.承德地区野生木蹄层孔菌的分离鉴定[J].食药用菌.2019

[2].聂琳然,郝利民,王滔滔,刘阳,张黎明.不同来源红缘拟层孔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19

[3].赵秀红,包海鹰.红缘拟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的抗炎镇痛解热活性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9

[4].尚洁.木蹄层孔菌产锰过氧化物酶的碳氮源优化及酶学性质[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崔宝凯,韩美玲,宋杰,申露露,陈圆圆.中国拟层孔菌科褐腐真菌的多样性与系统学研究[C].多彩菌物美丽中国——中国菌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9

[6].彭慧群,徐小刚,陈昭月,王力,戴军.红缘拟层孔菌多糖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免疫活性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7].张宏岐,柳蔚,汪鋆植,刘志文,张涛.忍冬木层孔菌总酚通过调控肥大细胞抗四氯化碳所致大鼠肝纤维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刘成,吴秀丽,赵巍.亚硝酸诱变对火木层孔菌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9

[9].李冉,马青云,孔凡栋,谢晴宜,丁琼.木蹄层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分析[J].热带生物学报.2018

[10].郭姗姗,Wolf,Dieter,Rausch.松生拟层孔菌水提物在体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8

标签:;  ;  ;  

层孔菌论文-崔驰浩,孙宁,班立桐,黄亮,史维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