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直流电缆论文-陈继明,高颖,李其莹,陈莉,朱明晓

高压直流电缆论文-陈继明,高颖,李其莹,陈莉,朱明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压直流电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联聚乙烯电缆,非旋转对称模型,电场强度,尖端电荷层

高压直流电缆论文文献综述

陈继明,高颖,李其莹,陈莉,朱明晓[1](2019)在《非旋转对称高压直流电缆的电-热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单芯高压直流电缆的非旋转对称模型,考虑到电场、温度等物理场的耦合影响,分析了含缺陷电缆在不同温度梯度下电场强度的暂态和稳态分布特征,考察了空间电荷层对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正常电缆模型,非旋转对称电缆缆芯上方的电场强度减小,下方的电场强度增大,且下方的电场更易发生翻转。当绝缘层存在水树缺陷时,缺陷与绝缘界面产生的电荷层导致电场强度激增;随着温度梯度和加压时间的增加,电场强度与空间电荷均呈减小趋势。(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张昱,刘德远,周桂月,吴建东,尹毅[2](2019)在《高压直流电缆绝缘二维模型下空间电荷动力学仿真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层内部空间电荷输运的数值仿真,结合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提出基于二维非结构网格的空间电荷输运特性算法。该算法基于对泊松方程与连续方程的迭代求解,其中泊松方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连续方程采用格心离散有限体积法求解。为同时保证电荷密度落在合理区间及二阶计算精度,对绝缘内部电荷密度进行线性重构和限制器控制处理。通过对4mm厚绝缘电缆内部空间电荷二维仿真和电声脉冲法全尺寸测量的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二维结构空间电荷的仿真结果表明:当电缆长度远大于半径时,除电缆轴向两端区域之外,中部区域空间电荷沿轴向基本均匀分布,因此该条件下中部区域的空间电荷仿真可简化为径向一维模型。但当电缆长度接近半径值或关注电缆端部的空间电荷分布时,空间电荷沿轴向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一维简化模型将不再适用,必须采用二维模型,以提高空间电荷输运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5期)

张瑞敏,张沛红,宋淑伟,孙略,冯宇[3](2019)在《界面空间电荷对高压直流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分析高压直流电缆终端主绝缘与加强绝缘界面空间电荷分布对直流电缆终端最大场强的影响,应用电声脉冲法测试了交联聚乙烯与非线性硅橡胶双层介质中的空间电荷分布。根据界面空间电荷分布特性,确定空间电荷包参数,并应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分析了考虑界面空间电荷时的高压直流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结果发现:高压直流电缆终端的电场分布受交联聚乙烯和非线性硅橡胶界面空间电荷及其在绝缘层中分布的影响,界面空间电荷分布的中心峰值小于2 C/m~3时,空间电荷对电缆终端内电场分布的影响不明显;空间电荷分布峰值大于2 C/m~3时,绝缘层中的空间电荷分布越宽,终端内最大场强越大。(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孙略,张沛红,李中原,张瑞敏,傅明利[4](2019)在《高压直流电缆终端硅橡胶基非线性复合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强绝缘材料与电缆主绝缘材料之间的电导率差异会影响高压直流电缆终端的电场分布。通过向硅橡胶中添加纳米碳化硅、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炭黑、纳米石墨等填料,制备具有电导率非线性特性的硅橡胶基复合材料,研究纳米填料的掺杂种类、掺杂含量对硅橡胶复合材料直流电导特性、直流击穿特性、介电频谱特性的影响,在考虑温度影响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进行电场仿真,分析增强绝缘非线性电导特性对高压直流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墨/炭黑掺杂量为5/3的硅橡胶复合材料作为高压直流电缆终端增强绝缘,可以有效改善高压直流电缆终端电场分布。(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5](2019)在《“高压直流电缆与管道输电先进绝缘技术”专题征稿启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是目前解决远距离大容量输电通道和新能源规模化利用的大电网互联下的主流技术。作为构建直流电网的物理基础和关键设备,高压直流电缆与管道被认为是智能电网和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电力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工程和战略意义。为了让电力工作者更好了解和掌握高压直流电缆与管道输电先进绝缘技术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广东电力》编辑部特邀天津大学杜伯学教授、福(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9年04期)

鲁泽楷[6](2019)在《高压直流电缆用聚乙烯材料空间电荷暂态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加速调整,我国用电量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电能的远距离输送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需求。高压直流电缆因其传输容量大的优点在输配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高压直流电缆以聚乙烯作为主绝缘,在电场的长期作用下其内部容易产生空间电荷,从而使得内部电场发生畸变,甚至导致绝缘击穿。因此,研究高压直流电缆用聚乙烯材料的空间电荷行为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电声脉冲法(Pulsed electro-acoustic,PEA)原理与技术,对空间电荷测量系统进行了改进,实现了固体绝缘中空间电荷的快速动态测量。为了研究商用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材料的空间电荷行为,开展了XLPE试样脱气前后的直流电导、介电和高温下空间电荷稳态暂态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未脱气XLPE的电导电流和介质损耗均大于脱气XLPE;-30kV/mm下脱气前后XLPE内部均为负极性电荷积聚,且在30℃和70℃下电场畸变率不超过25%;70℃、-100 kV/mm下极化初始2 s的快速测量发现,脱气XLPE出现正空间电荷包的快速迁移,而-150 kV/mm下则出现了负空间电荷包的注入与迁移,正负空间电荷包的运动过程均遵循负微分迁移率。本文通过控制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熔融后的冷却速率获得了不同结晶形态的薄膜试样,分别对不同冷却速率的LDPE试样进行了偏光显微观测、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电导电流试验、直流击穿试验。同时,利用温度可控的PEA法高速动态测量系统重点研究了70℃下不同冷却速率的LDPE试样在预击穿过程中内部空间电荷暂态行为。结果表明,冷却速率越慢,球晶尺寸越大,结晶轮廓越清晰,结晶度越高;击穿前冰水冷却试样内部出现多组空间电荷包快速迁移现象,空气冷却和缓慢冷却试样内部出现大量负极性空间电荷和少量正极性空间电荷;预击穿试验中,由于空间电荷效应引起了试样内部最大电场发生畸变:冰水冷却试样畸变率为65.1%,空气冷却为59.5%,缓慢冷却为46.6%。(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陈振新,俞恩科,汪洋,周则威,段然[7](2018)在《整体预制式和绕包式XLPE高压直流电缆接头电场分布研究及接头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整体预制式和绕包式接头是两种较为常见的电缆接头,由于它们的结构及绝缘的电导率各不同,接头中的电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以50 kV交联聚乙烯高压直流电缆接头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整体预制式接头模型(增厚绝缘材料硅橡胶)和绕包式接头模型(增绕绝缘材料为油浸纸),应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了温度梯度下两种接头中电场分布。研究发现对于整体预制式接头,当导体与环境温差达到40℃时,应力锥根部的电场强度可达到45 kV/mm,存在击穿危险;而对于绕包式接头,同样温差下,应力锥根部的电场强度几乎为0,但反应力锥顶部的电场强度达到30 kV/mm。通过对绕包式电缆接头的反应力锥顶部进行结构优化后,可使最大电场强度降低至7 kV/mm;通过采用聚四氟乙烯绕包的方式可使反应力锥顶部最大电场强度降低至3 k V/mm。以上研究可供高压直流电缆接头设计时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范路,陈萌,张洪亮,王亚林,吴建东[8](2018)在《型式试验对高压直流电缆交联副产物迁移过程及电导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证高压直流电缆满足预期的使用条件和长期运行的稳定性,需要对高压直流电缆进行型式试验。对型式试验前后电缆的主绝缘由内层到外层交联副产物含量变化以及不同温度下电流密度随电场强度变化曲线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型式试验抑制了低场强下的载流子迁移,促进交联副产物由内层向中层和外层迁移,且交联副产物的含量越多,温度越高,电流密度的阈值电场越低。(本文来源于《电气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长明,伍国方,李春阳,周扬,侯帅[9](2018)在《XLPE绝缘高压直流电缆终端内缺陷对电场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以非线性硅橡胶作为增强绝缘的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高压直流电缆终端内部存在缺陷时对其电场分布特性的影响,利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仿真研究了无缺陷和含有典型缺陷直流电缆终端内的电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非线性硅橡胶作为增强绝缘具有较强的均化电场分布的能力,使无缺陷直流电缆终端内最大电场分布于电缆主绝缘内;当应力锥安装错位时,电场畸变程度随电缆外屏蔽超出应力锥根部距离增加而增大;当增强绝缘内有气孔时,电场主要集中在气孔附近,且最大电场强度超过空气的击穿场强;应力锥表面微小突起会使其附近处局部电场明显增强。(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王海田,雷宪章,周明瑜,周育桢,郝淼[10](2019)在《基于国产基料的交联聚乙烯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电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ethylene,XLPE)高压直流电缆是直流电网的核心设备,将XLPE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料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欧洲主流超净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与国内知名企业生产的2种超净聚乙烯,分别制备XLPE试样,并完成脱气处理。测量与评估3种XLPE试样的直流击穿电场强度、直流电导率、空间电荷特性等电气性能指标,综合评估交联材料电气性能。其中,一种国产交联聚乙烯材料的击穿场强与电导率性能指标接近于参考绝缘材料性能指标,其空间电荷性能指标优于参考绝缘材料性能指标,确定了XLPE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料国产化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高压直流电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高压直流电缆绝缘层内部空间电荷输运的数值仿真,结合双极性载流子输运模型,提出基于二维非结构网格的空间电荷输运特性算法。该算法基于对泊松方程与连续方程的迭代求解,其中泊松方程采用有限元法求解,连续方程采用格心离散有限体积法求解。为同时保证电荷密度落在合理区间及二阶计算精度,对绝缘内部电荷密度进行线性重构和限制器控制处理。通过对4mm厚绝缘电缆内部空间电荷二维仿真和电声脉冲法全尺寸测量的结果进行比对,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二维结构空间电荷的仿真结果表明:当电缆长度远大于半径时,除电缆轴向两端区域之外,中部区域空间电荷沿轴向基本均匀分布,因此该条件下中部区域的空间电荷仿真可简化为径向一维模型。但当电缆长度接近半径值或关注电缆端部的空间电荷分布时,空间电荷沿轴向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性,一维简化模型将不再适用,必须采用二维模型,以提高空间电荷输运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压直流电缆论文参考文献

[1].陈继明,高颖,李其莹,陈莉,朱明晓.非旋转对称高压直流电缆的电-热场分析[J].绝缘材料.2019

[2].张昱,刘德远,周桂月,吴建东,尹毅.高压直流电缆绝缘二维模型下空间电荷动力学仿真算法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3].张瑞敏,张沛红,宋淑伟,孙略,冯宇.界面空间电荷对高压直流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19

[4].孙略,张沛红,李中原,张瑞敏,傅明利.高压直流电缆终端硅橡胶基非线性复合材料[J].高电压技术.2019

[5]..“高压直流电缆与管道输电先进绝缘技术”专题征稿启事[J].广东电力.2019

[6].鲁泽楷.高压直流电缆用聚乙烯材料空间电荷暂态行为研究[D].郑州大学.2019

[7].陈振新,俞恩科,汪洋,周则威,段然.整体预制式和绕包式XLPE高压直流电缆接头电场分布研究及接头结构优化[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8

[8].范路,陈萌,张洪亮,王亚林,吴建东.型式试验对高压直流电缆交联副产物迁移过程及电导特性的影响[J].电气工程学报.2018

[9].李长明,伍国方,李春阳,周扬,侯帅.XLPE绝缘高压直流电缆终端内缺陷对电场分布的影响[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8

[10].王海田,雷宪章,周明瑜,周育桢,郝淼.基于国产基料的交联聚乙烯高压直流电缆绝缘材料电性能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标签:;  ;  ;  ;  

高压直流电缆论文-陈继明,高颖,李其莹,陈莉,朱明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