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刘孝庆,王菲,孙慧,郑梦雅,王华兰

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刘孝庆,王菲,孙慧,郑梦雅,王华兰

导读:本文包含了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子液体,β-环糊精,多组分反应,四氢苯并[a]氧杂蒽-11-酮衍生物

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文献综述

刘孝庆,王菲,孙慧,郑梦雅,王华兰[1](2019)在《水相中酸性离子液体功能化β-环糊精催化合成四氢苯并[a]氧杂蒽-11-酮衍生物(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β-环糊精和离子液体的优点,制备了酸性离子液体功能化的β-环糊精(β-CD-AIL),采用FT-IR, ~1HNMR和~(13)C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β-CD-AIL催化芳香醛、β-萘酚和1,3-二羰基化合物合成一系列12-芳基-8,9,10,12-四氢苯并[a]氧杂蒽-11-酮衍生物.实验结果表明,β-CD-AIL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和可循环性能.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快、良好产率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青青,宋代玉,郭伊荇[2](2018)在《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功能化含氮多级孔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热解油精炼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热解油被认为是最具开发前景的石油替代品之一,但因其含氧量高、酸性强与含水率高,导致其具有热值低、碳氢燃料不混溶性、热化学不稳定性以及腐蚀性等缺点。采用高沸点苯甲醇和对甲氧基苯甲醇与热解油中的乙酸进行酯化反应,是降低生物原油含氧量和酸度的有效策略,可提高其稳定性。本文以K_2C_2O_4为活化剂、CaCO_3纳米粒子为硬模板,并以葡萄糖(碳源)和尿素(氮源)为前驱体,在N_2气氛下采用煅烧法一步合成含氮多级孔碳(NHPC),用1,3-丙磺内酯对NHPC中N原子进行季胺化后,再与HSO_3CF_3进行离子交换,制备了Br?nsted酸性离(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7-20)

尤志翔[3](2018)在《Br?nsted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棕榈酸异丙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棕榈酸异丙酯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化工原料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等领域。其传统的合成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1、使用大量酸碱催化剂,会对设备造成严重腐蚀;2、使用大量有毒有害的有机试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反应时间长、产率不高;4、催化剂无法循环使用。近年来,功能化离子液体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其具备一系列优良的物理化性质,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绿色化学的研究工作当中。本文以异丙醇、棕榈酸为反应原料,在无溶剂、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催化作用下,一步法合成棕榈酸异丙酯,突显了功能化离子液体在绿色合成中的作用与优势。本文首先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磺酸基个数的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包括常规酸性离子液体[Hmim][HSO_4],单磺酸基功能化离子液体[MIM-PS][HSO_4]、[MIM-BS][HSO_4]、[TEA-PS][HSO_4],双磺酸基功能化离子液体[2(IM-PS)-C_3][HSO_4]_2、[DA-2PS][HSO_4]_2以及四磺酸基功能化离子液体[HMA-4PS][HSO_4]_4,并通过红外、核磁、热重分析等技术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它们应用于棕榈酸异丙酯的催化合成,发现[HMA-4PS][HSO_4]_4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随后用单因素变量法对反应进行了优化,筛选出了全回流下的最佳反应条件:异丙醇:棕榈酸:离子液体=5:1:0.04(摩尔比),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90℃,合成棕榈酸异丙酯的反应酯化率可达87.89%。同时,对其循环性能进行了考察,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后催化效果几乎不变。为了解决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存在的粘度大、用量多、成本高、不易于产品分离的问题,本文对离子液体进行了固载化,合成了两种固载化酸性功能离子液体,并用硅胶负载的固载化离子液体[HMA-4PS][HSO_4]_4催化合成棕榈酸异丙酯。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带水分离器下反应的最佳条件:异丙醇与棕榈酸的物质量比为4:1,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5 h,催化剂的用量为棕榈酸质量的10%,反应酯化率可达98.37%。此外,对催化剂进行了红外、核磁表征与循环性能的考察,重复使用6次后反应酯化率依然可达92%。本文的研究表明了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能够应用于棕榈酸异丙酯的催化合成,为探寻绿色化合成酯类产物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4)

江勇[4](2018)在《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BSO_3HMIM][PTSA]催化制备月桂酸乙酯》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BSO_3HMIM][PTSA],用于催化月桂酸和乙醇制备月桂酸乙酯,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酸醇摩尔比、离子液体[BSO_3HMIM][PTSA]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酸醇摩尔比n(月桂酸):n(无水乙醇)=1:3、离子液体[BSO_3HMIM][PTSA]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6%、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4 h时,酯化率可达91.5%,离子液体[BSO_3HMIM][PTSA]重复使用5次后,酯化率仍高于89%。(本文来源于《保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樊喜[5](2018)在《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应用于酸性气体捕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O2/NO等烟气气体引发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而离子液体具有高热稳定性、宽液程、不易挥发、阴阳离子结构可调控等优良的物化性能,是一种很有前景能工业运用于烟道气酸性气体捕集的高效环保吸收剂。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阴离子-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对其结构进行了相关谱学表征,并进行CO2或NO捕集实验,取得了较高的吸收容量,最后对其吸收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设计了一类含不同碱性阴离子的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如[P6614][Tau]、[P66614][His]、[P66614][MA-BenIm],考察其阴离子碱性对氨基捕集C02行为的影响。通过DFT计算和FI-IR、NMR谱图表征可知,在[P66614][His]离子液体中,咪唑阴离子的碱性较强,抑制了氨基基团吸收CO2的活性,同时支载氨基基团后的咪唑阴离子捕集CO2的活性也减弱;而在含碱性较弱的磺酸阴离子的[P66614][Tau]中,只有氨基基团作为唯一有效位点与CO2发生相互作用;只有在阴离子碱性适中的[P66614][MA-BenIm]体系中,苯并咪唑阴离子和氨基均能有效参与CO2化学捕集。通过碱性适中的苯并咪唑阴离子对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捕集C02的增强作用,使[P66614][MA-BenIm]达到较高的CO2吸收量(1.12 mol C02/mol IL,30℃以及1 bar),同时其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及良好的循环可逆性。(2)提出利用阴离子-氨基双功能化法实现NO高效捕集的新方法。在30 ℃和1 bar的吸收条件下,每摩尔离子液体[P66614][His]吸收容量可达6.2 mol NO/molIL。结合80℃下的脱吸实验,量子化学计算和TGA等多种手段研究表明,[P66614][Hi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高的吸收容量,低的脱吸残留(80℃下残留2 mol NO/molIL)及优异的循环再生性能。(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01)

曹宁宁[6](2018)在《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用于酸性气体捕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的酸性气体,如CO_2、NO和SO_2等,由于其已经严重危害到全球环境、人类健康,以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针对酸性气体处理问题,气体捕集法是化学方法中效果较好且发展前景较好的方法之一。其中,常采用离子液体(ILs)作为良好的吸收剂,其主要原因在于离子液体具有一系列优良的特性,如蒸气压低、溶解性强、液程宽、结构可调等。采用离子液体对酸性气体进行捕集,可以有效控制环境中酸性气体的排放。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1)提出了 一种羧酸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用于NO捕集的策略。合成了 一系列可调控的碱性离子液体,用于NO的吸收研究。通过调节羧酸型离子液体的碱性,实现了 NO的高效可逆捕集。实验表明,在30 ℃和1 bar的条件下,[P66614][CCl3COO]对NO的有效吸收容量为3.00 mol/mol,脱附残留为0.50 mol/mol。此外,也实现了 NO的可逆循环,结合吸收实验、DFT计算、TGA分析、FT-IR及NMR谱学验证,表明羧酸型功能化阴离子实现了 NO的高效可逆捕集,其机理为羧基氧原子为两个作用位点,和NO结合,形成O_2N2-O-C-O-N2O_2。(2)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和手段对羟基苯甲酸型离子液体吸收CO_2和SO_2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离子液体合成方法,依次合成邻、间、对位的羟基苯甲酸单阴离子和双阴离子。通过吸收数据、吸收曲线分析以及DFT计算等,指出羟基苯甲酸型功能化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且双阴离子吸收容量大于单阴离子吸收容量,体现了双阴离子的高效捕集,为CO_2和SO_2的高效捕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01)

王双,刘凤祥,田雪,王哲[7](2017)在《强吸酸性聚苯并咪唑/离子液体功能化二氧化硅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溶液法分别合成了高分子量聚苯并咪唑(PBI)和含有羟基的聚苯并咪唑(PBIOH),再将合成的带有硅氧烷端基的离子液体引入到聚合物体系中,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功能化的二氧化硅交联网络,将所得复合交联膜浸泡磷酸制备成高温质子交换膜。离子液体功能化的二氧化硅具有较强的吸附磷酸能力,这可以从其截面扫描电镜形貌可以看出,浸泡磷酸后的形貌犹如海水浸没了礁石一般,足以说明其吸附了大量磷酸。同时,Si-O-Si交联网络能够使膜材料在高磷酸掺杂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另外,PBI的咪唑环可同时充当质子给体和受体,而离子液体的阴离子部分也可以作为质子载体,因此,在该体系能够形成多重质子传输通道,质子在咪唑环、磷酸分子和离子液体功能化二氧化硅之间沿着不同路径进行跳跃传导。高磷酸掺杂含量直接决定其具有较高的质子传导率,此外,其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其有望作为一种理想的高温质子交换膜材料。(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期刊2017-10-10)

史久豪[8](2017)在《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在药物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是近年来绿色化工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酸催化可以合成多种药物中间体,本文利用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了二种药物中间体:覆盆子酮和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一、系统的研究了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过程。二、探讨了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在覆盆子酮合成中的具体实例应用,并选择了催化活性较好的,同时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酸性离子液体[TEA-PS][HSO_4]作为催化剂,最后合成了覆盆子酮,并且优化了反应条件,以及考察了该离子液体催化剂在反应中的循环利用情况。叁、探讨了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合成中的具体实例应用,并选择了催化活性较好的,同时更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酸性离子液体[TEA-PS][HSO_4]作为催化剂,最后合成了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并且优化了反应条件,以及考察了该离子液体催化剂在反应中的循环利用情况。(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6-02)

潘明光[9](2017)在《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设计及其在调控酸性气体捕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已经意识到,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话,一场毁灭性的灾难迟早会来临。众所周知,二氧化碳(CO2)排放是引起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更为严峻的气候问题的主要元凶。实际上,空气中人为CO2浓度已经积累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约为400 ppm),这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引起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发展高效的CO2捕集和储存技术来缓和当前的CO2危机。在这一点上,离子液体凭借其极低的蒸汽压、良好的热稳定性、不可燃性、宽的液程、几乎无限的调节性、优越的CO2亲和性等优势,有望成为最为先进的CO2捕集技术之一。在这篇论文中,我主要集中在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和CO2吸收性能的调控。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π电子共轭结构引入到离子液体阴离子中,可实现可逆的CO2捕集,这主要源自于动态共价碳氧单键的形成。π电子共轭阴离子可以双重调控CO2的吸收性能,即同时增强CO2的容量和改善CO2的脱附。改善的脱附性能是由于π电子共轭结构的电荷分散引起的;增强的吸收容量可能是由于阴离子的聚集效应协同增强所生成的动态碳氧单键。吸收实验、谱学研究、理论计算和热重分析都支持了这种双重调控作用。不含氘代溶剂的核磁碳谱技术(No-DNMR)显示,化学吸收的CO2峰明显增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原位技术来确定离子液体和CO2的相互作用机理。这些离子液体热稳定性高、吸收容量大、CO2脱附性能强,显示出动态共价键在消除CO2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第二部分中,我们设计一系列氨基功能化吡啶型离子液体,通过CO2吸收过程中的分子内质子转移来改善CO2的吸收性能。我们的策略是引入一个碱性基团(去质子化的羟基)作为质子受体来阻止CO2吸收过程中氨基之间的分子间质子转移,从而可实现增强的CO2吸收容量和可控的粘度变化。我们知道,通常所报道的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在CO2吸收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粘度的剧烈增加。与之相反的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P66614][2-NH2-3-O-Py]吸收CO2后,体系的粘度下降约40%,表明是一个自身加速的吸收过程。吸收实验结果同时显示,这些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表现出强劲的、快速的、耐水的、以及可逆的CO2吸收。在第叁部分中,我们构筑了新型的光响应阴离子功能化离子液体,分别将偶氮苯基接在季鏻盐阳离子上和以1,2,4-叁氮唑作为阴离子。与之前的光响应离子液体不同,我们利用离子交换的方法首次将功能化阴离子(1,2,4-叁氮唑)引入到光响应离子液体中,并且可以通过下面两种途径获得纯的顺式离子液体。一种方法是将离子液体溶于四氢呋喃(THF)溶剂中,经过紫外光照射后,去除低沸点的THF溶剂即可。另一种方法是将离子液体制成薄膜,用紫外光照射即可。用紫外光和蓝光交替照射离子液体的溶液和薄膜都可以实现离子液体的顺反可逆互变。下一步的工作在于考察顺反异构效应是否对离子液体的CO2吸收有影响。在第四部分中,我们首次报道了SO2气体能诱导偶氮苯基型离子液体实现顺式到反式构型的翻转。而氮气(N2)和CO2却几乎不能。核磁氢谱(NM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FT-IR)都证实了吸收SO2后顺式偶氮苯基型离子液体的构型能完全从顺式向反式发生翻转。设计逻辑实验,并进行核磁分析可知,高吸收容量的SO2物理溶解是引起顺式偶氮苯基型离子液体的最主要原因。由光异构化速率常数可知,相对于没有吸收SO2的离子液体稀溶液而言,[P66614][azo-COO]-SO2稀溶液的光异构化过程受到极大的抑制。这个工作取得的结果也许对构建新型的刺激响应型材料在气体传感器上的研究有所帮助。总之,我们期望新概念和策略的出现和引入,给离子液体的CO2捕集带来新的活力。我们也期望在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中能收获新的发现。我需要谨记一点的是,"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建立跨学科的思维模式,因为这样往往有助于获得一些原创性的新发现。"(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4-01)

甘攀学,张涛,唐盛伟[10](2016)在《酸性离子液体功能化MCM-36分子筛用于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接枝法将不同阴阳离子的酸性离子液体负载在MCM-36分子筛表面进行改性,合成了一系列负载离子液体型固体酸催化剂。通过~1H NMR、XRD、FTIR、TG、BET及表面酸量测试对改性分子筛的基础特性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对乙酸乙酯合成反应的催化特性。表征结果显示,离子液体的负载对MCM-36分子筛基体的晶相结构未产生破坏,催化剂仍保留原有的层状柱撑结构,孔道特性相对较好,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通过控制离子液体负载量和改变离子液体的阴阳离子结构均可有效地调控催化剂的表面酸量。实验结果表明,以离子液体3-磺酸丁基-1-(3-叁乙氧基硅)丙基咪唑硫酸氢盐对MCM-36分子筛进行负载改性后,在100℃、4 h、m(催化剂)∶m(乙酸)=0.05、n(乙醇)∶n(乙酸)=2的条件下,乙酸转化率为84.42%,乙酸乙酯选择性达100%。经5次重复利用后仍具有与MCM-36分子筛相当的催化活性,且乙酸乙酯的选择性仍可达100%。(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6年10期)

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质热解油被认为是最具开发前景的石油替代品之一,但因其含氧量高、酸性强与含水率高,导致其具有热值低、碳氢燃料不混溶性、热化学不稳定性以及腐蚀性等缺点。采用高沸点苯甲醇和对甲氧基苯甲醇与热解油中的乙酸进行酯化反应,是降低生物原油含氧量和酸度的有效策略,可提高其稳定性。本文以K_2C_2O_4为活化剂、CaCO_3纳米粒子为硬模板,并以葡萄糖(碳源)和尿素(氮源)为前驱体,在N_2气氛下采用煅烧法一步合成含氮多级孔碳(NHPC),用1,3-丙磺内酯对NHPC中N原子进行季胺化后,再与HSO_3CF_3进行离子交换,制备了Br?nsted酸性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孝庆,王菲,孙慧,郑梦雅,王华兰.水相中酸性离子液体功能化β-环糊精催化合成四氢苯并[a]氧杂蒽-11-酮衍生物(英文)[J].有机化学.2019

[2].张青青,宋代玉,郭伊荇.Br?nsted酸性离子液体功能化含氮多级孔碳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热解油精炼中的应用[C].第十一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18

[3].尤志翔.Br?nsted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合成棕榈酸异丙酯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8

[4].江勇.功能化酸性离子液体[BSO_3HMIM][PTSA]催化制备月桂酸乙酯[J].保山学院学报.2018

[5].樊喜.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应用于酸性气体捕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

[6].曹宁宁.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用于酸性气体捕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8

[7].王双,刘凤祥,田雪,王哲.强吸酸性聚苯并咪唑/离子液体功能化二氧化硅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M:高分子共混与复合体系.2017

[8].史久豪.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在药物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7

[9].潘明光.新型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设计及其在调控酸性气体捕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7

[10].甘攀学,张涛,唐盛伟.酸性离子液体功能化MCM-36分子筛用于催化合成乙酸乙酯[J].石油化工.2016

标签:;  ;  ;  ;  

酸性功能化离子液体论文-刘孝庆,王菲,孙慧,郑梦雅,王华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