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组束论文-刘小溪

光纤组束论文-刘小溪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纤组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组束,光谱组束,光纤激光器,外腔反馈

光纤组束论文文献综述

刘小溪[1](2018)在《光纤激光外腔光谱组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纤激光器光谱组束是突破光纤激光器单模单纤功率限制的有效方法。通过色散元件,将具有一定波长差的组束激光合成为一束激光,沿同一方向传输。光谱组束功率为参与组束的激光功率之和,光束质量与单个光束的光束质量相同,无需相位调制,工程实现难度较低。本文对光纤激光器外腔光谱组束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论文阐述了光纤激光器输出束光束的评价方法和光谱组束原理,并针对组束过程中相关参数对光谱组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光纤激光器光谱组束中相关参数及其测量方法作出了必要的阐述。基于光谱组束理论,对影响组束激光线宽,组束激光光束质量以及光谱组束效率的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论文分析了光纤激光器外腔光谱组束中高反射率光纤光栅及增益光纤损伤问题的机理,提出了保护高反射率光纤光栅及增益光纤的解决方案:光纤激光器输出端面镀1%反射率膜或降低低反射率光纤光栅反射率且保留低反光栅。对典型光纤激光器外腔光谱组束结构进行了改进,将组束系统中单个传输透镜的准直和聚焦功能分离,解决了光纤激光器外腔光谱组束中存在像差,发光单元反馈不足等问题;并对改进后外腔光谱组束结构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新组束结构的耦合效率。分别进行了1080nm波长激光外腔反馈实验;1060nm波长激光与1080nm波长激光双路组束实验;1060nm、1070nm、1080nm波长激光多路光谱组束实验。其中,1060nm、1070nm、1080nm波长激光光谱组束后,输出光束组束方向光束质量M~2为1.388,非组束方向光束质量M~2为1.305,组束输出功率为86.0W,组束效率为91.8%。对光纤激光外腔组束系统进行了热仿真,验证了色散元件在数千瓦高功率负荷下工作的稳定性。并对仿真内容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模拟一致,为后续千瓦级光谱组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期刊2018-05-10)

刘小溪,王学锋,王军龙,朱占达,郑也[2](2018)在《光纤激光器外腔型光谱组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研究了两路光纤激光器外腔反馈型光谱组束(SBC),采用透射式衍射光栅作为组束元件,实现了1060nm波长激光与1080nm波长激光的光谱组束输出。输出光束组束方向光束质量为1.328,非组束方向光束质量为1.257,组束输出功率为57.3 W,光-光效率为91.7%。采用该组束方案可以降低单路激光器线宽的要求,同时验证了多路激光进行组束的可行性,通过增加组束光束个数可以进一步提高组束输出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08期)

刘小溪,王学锋,阚宝玺,王军龙,朱占达[3](2018)在《用于光纤激光器光谱组束的外腔反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光纤激光器外腔光谱组束中存在像差以及发光单元反馈不足等问题,采用将组束系统中单个传输透镜准直和聚焦功能分离的方法,搭建了光纤激光外腔反馈系统,实现了激光波长的锁定。结果表明,该系统光光转换效率为91. 5%,反馈输出线宽为0. 16nm,输出功率为29. 7W,组束方向M~2=1. 241,非组束方向M~2=1. 171,实验结果同理论分析相符。该外腔反馈方案可以应用于光纤激光器光谱组束。(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陈月娥,邵秋峰,王金生[4](2014)在《多芯光子晶体光纤的相干组束集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广泛应用前景使其成为固体激光器的研究新热点,但是由于受到受激布里渊散射(SBS)和受激拉曼散射(SRS)的影响,严重限制了单根光纤的最大输出功率,与此同时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带来了光束质量变差的问题。光纤激光并联组束的方法因其光束质量差,也在其应用上受到诸多限制,而基于倏逝波耦合的多路激光束相干迭加实现的相干组束技术则能使输出功率得以提高的同时保证好的光束质量。基于上述的问题,文中设计出解决方案并理论计算对比了一芯、叁芯、七芯的光子晶体光纤光强分布情况,证明集成式多芯光子晶体光纤可以很好地实现相干组束输出,这为实现光纤激光器高功率和高光束质量输出提供新的可能途径。(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庾韬颖[5](2013)在《基于双Talbot腔的18芯光子晶体光纤相干组束选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提出为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开发提供了基础然而随着光纤输出功率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单根光纤功率面临了非线性效应以及达到热损伤阈值时对光纤造成损伤等问题将多个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使激光器阵列实现相干合束以得到一束更高功率的激光输出,这种方法避免了单根光纤会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Talbot腔——双Talbot腔,用于18芯光子晶体光纤的相干组束的选模问题,并进行了实验研究该方案锁定了同相位超模,验证了18芯光子晶体光纤同相位模分布的正确性,并对传统Talbot腔与双Talbot腔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主要如下:1对远场小孔光阑的选模方案进行分析,结合自由空间多缝干涉衍射理论以及18芯光子晶体光纤同相位模的远场分布进行讨论,认为相干组束选模的过程还是应当循序渐进,从多层结构慢慢演化至以“缺级”的方式优化远场输出不过,哪怕在理想的情况下仍然不能输出一个圆斑的理想的远场分布2在分析了传统Talbot自成像原理之所以不能够锁定同相位模的原因是对各个超模之间互耦合忽视而造成的利用这一特点,进行了对非同相位超模锁定的部分研究认为需要对光纤各纤芯的相位加强控制后,能锁定需要的非同相位超模3在Talbot自成像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双Talbot腔方案,并以此方案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了选模实验,并与传统的Talbot腔实验方案进行对比新方案大大提升了对同相位模的选模能力,解决了传统方案对光纤端面互耦合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Talbot自成像原理用于相干组束理论进行了补充4对我们在本文中提出的双Talbot腔理论下,不同模式之间的竞争与寄生伴随关系进行了讨论论证了在传统Talbot腔下,非同相位模主要依靠竞争的方式在输出中占据一定比例;而在双Talbot腔新方案中,较好的压制了模式竞争中非同相位模(主要是11超模)的存在,此时非同相位模主要依靠对同相位超模的寄生伴随而来,比例也降到了很小的部分(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3-11-01)

许明圣,贠亚男,董高杰[6](2013)在《基于光纤组束激光的机载光电对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载光电对抗平台受制于激光光源模块体积和重量的问题,结合光纤激光技术提出了新的基于光纤组束激光的机载光电对抗途径。详细分析了具体的激光组束方法,并明确了该型激光对抗的两种有效作用对象,详细论述了各种对象的作用机理及其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3年05期)

郭颖[7](2013)在《多芯光纤相干组束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纤激光器相干组束技术可产生高功率高光束质量的激光输出,因此研究相干组束技术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多芯阶跃光纤相干组束和多芯光子晶体光纤相干耦合两个方面介绍了目前相干组束研究现状和进展。提出多芯阶跃光纤相干组束和全光纤相干组束都存在弊端,而通过合理设计结构的多芯光子晶体光纤不仅可以实现高功率激光输出,还能促进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16期)

刘桂岐[8](2013)在《光纤激光器组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纤激光器光束质量好、效率高、系统稳定、散热性好、体积小和质量轻等优势,它被广泛应用在科研、军事、医疗和工业等领域。但是随着功率的增加,掺杂光纤的非线性效应、热透镜效应等物理机制的出现使得单根光纤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不能无限的增加,所以光纤激光组束就成了提高激光功率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光纤激光非相干组束技术和相干组束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以Kogelnik耦合波理论为依据建立了透射体布拉格光栅的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优化的透射体布拉格光栅参数,并对两路光纤激光器进行非相干组束时的组束效率进行了仿真研究,发现在组束激光光束谱宽和发散角很小时,衍射效率理论上超过95%。搭建了两路掺镱全光纤激光相干组束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改进,最终得到了2.278W的组束功率,组束效率为93.8%。(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3-03-01)

张茜,赵尚弘,楚兴春,赵卫虎[9](2012)在《面向定向能应用的光纤激光谱组束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定向能激光武器系统对结构紧凑的高功率、高质量光纤激光源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凹面光栅的光纤激光谱组束方案。该系统可将组束激光直接聚焦到目标点,且可以根据目标点位置的不同,通过对各组束阵元输出端位置的实时调整,实现对目标的灵活跟踪。分析了基于凹面光栅光纤激光谱组束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用于组束的闪耀光栅结构的凹面光栅,阐述了系统实现目标跟踪的原理。根据目标点位置的不同,通过调整系统状态,可使该系统适应不同目标距离的应用需求,非常适于激光定向能系统应用。(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2年04期)

丁健,占生宝[10](2012)在《被动锁相光纤激光相干组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锁相光纤激光相干组束是实现大功率、高质量光纤激光输出的有效手段之一。介绍了外腔法、全光纤自组织法、倏逝波耦合以及相位共轭法四种组束方案的原理,综述了被动锁相光纤激光相干组束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四种组束方案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光纤组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验研究了两路光纤激光器外腔反馈型光谱组束(SBC),采用透射式衍射光栅作为组束元件,实现了1060nm波长激光与1080nm波长激光的光谱组束输出。输出光束组束方向光束质量为1.328,非组束方向光束质量为1.257,组束输出功率为57.3 W,光-光效率为91.7%。采用该组束方案可以降低单路激光器线宽的要求,同时验证了多路激光进行组束的可行性,通过增加组束光束个数可以进一步提高组束输出功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纤组束论文参考文献

[1].刘小溪.光纤激光外腔光谱组束技术研究[D].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018

[2].刘小溪,王学锋,王军龙,朱占达,郑也.光纤激光器外腔型光谱组束研究[J].中国激光.2018

[3].刘小溪,王学锋,阚宝玺,王军龙,朱占达.用于光纤激光器光谱组束的外腔反馈研究[J].激光技术.2018

[4].陈月娥,邵秋峰,王金生.多芯光子晶体光纤的相干组束集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4

[5].庾韬颖.基于双Talbot腔的18芯光子晶体光纤相干组束选模研究[D].天津大学.2013

[6].许明圣,贠亚男,董高杰.基于光纤组束激光的机载光电对抗方法[J].激光杂志.2013

[7].郭颖.多芯光纤相干组束研究进展[J].科技信息.2013

[8].刘桂岐.光纤激光器组束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

[9].张茜,赵尚弘,楚兴春,赵卫虎.面向定向能应用的光纤激光谱组束系统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2

[10].丁健,占生宝.被动锁相光纤激光相干组束的研究进展[J].光通信技术.2012

标签:;  ;  ;  ;  

光纤组束论文-刘小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