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方言论文-陈筱姁,王金

舟山方言论文-陈筱姁,王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舟山方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语言态度,生态语言学,中小学生,舟山方言

舟山方言论文文献综述

陈筱姁,王金[1](2018)在《舟山方言生态现状及建构——基于舟山中小学生语言态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态度是近二十年来国内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但研究多集中在大城市,围绕语言政策对语言态度的影响,鲜有探讨语言态度的反作用。本文以生态语言学为理论视角,结合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就家庭背景和学校环境两个维度构建个案分析,探讨舟山中小学生对舟山方言的语言态度差异,深入剖析其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揭示舟山方言生态,以求进一步丰富国内生态语言学的实证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朱瑾丽[2](2017)在《舟山桃花镇方言代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桃花镇方言属于舟山方言,深入了解桃花镇方言代词的基本面貌,能为研究舟山方言代词提供一些资料和线索。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代词类型、语法功能、特点等进行描写与分析。全文共五章,内容包括:第一章为导论,简要地描述了汉语方言代词的研究概况,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对象、方法等内容,介绍了舟山桃花镇地区的人文、地理状况,整理了舟山桃花镇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第二章、第叁章和第四章对舟山桃花镇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类型进行了描写,重点分析了叁类代词的语法功能,并与普通话及周边吴方言作了比较;第五章是结语,一方面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另一方面分析舟山桃花镇方言代词的发展状况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本文就具体内容来说:第一,桃花镇方言代词类型丰富细致,特别是疑问代词,多达十二类,且具体的表现形式多样。第二,桃花镇方言代词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如叁身代词的单复数的形式变化、近指“荡”和远指“迭~=”基本对应、疑问代词多使用“啥”和“咋”。第叁,桃花镇方言代词很有地方特色,如第二、第叁人称代词的单数有两种表达,分别是“侬[(?)~(13)]”、“倷[(?)~2]”和“其1[(?)~(13)]”、“其~2[(?)~2]”,“倷[(?)~2]”和“其~2[(?)~2]”在句中充当定语,并且中心词是亲属称谓词、身份职位等时才出现;第一人称复数“阿拉”有时会表示单数意义;指示方式程度的代词大多数不是由基本形式“荡”和“迭~=”构成;部分疑问代词用于非疑问时,在语气上多数表示不满、抱怨等。(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7-06-09)

朱瑾丽,肖萍[3](2015)在《浙江舟山方言状态词的程度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舟山方言状态词的程度表达不仅方式灵活多样,而且特点鲜明。就中级程度的表达而言,有前缀式、迭缀式和后缀式,具有浓烈的形象色彩;就高级程度的表达而言,有"名词性语素+得斯(骨斯)+形容词性语素"形式及其他形式,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较之普通话,它形象生动;较之其他地区的吴方言,它具有独特的个性。(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5年11期)

阿能[4](2015)在《机关干部要学学舟山方言》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观点   能不能做群众工作,是每一名干部必须通过的一个关口。在方言地区如我们舟山当一名干部,掌握方言,能用方言跟群众交流,是一项基本功。所以,每一名舟山干部,应该学学舟山话。   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地域的特色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舟山日报》期刊2015-07-13)

谭宁[5](2014)在《谈舟山方言特殊句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吴语是中国第二大汉语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8.4%。浙江省是吴语的主要分布地区。吴语内部分支众多,因作者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故本文主要探讨舟山方言的一些特点。因有关舟山方言的语音、词汇的研究较多,故本文不再赘述,主要分类浅谈舟山方言的一些特殊句式。(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4年09期)

徐玲玲,龚磊磊[6](2012)在《方言与商务——以宁波方言对上海、舟山方言的辐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波方言属于古老的吴越语系。它对上海、舟山两地的方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致叁地的语言发音十分相似。由于语言与文化习惯的相近,更由于宁波商人的影响,自古以来在宁波、上海、和舟山形成了一个经济"铁叁角"。随着长江叁角洲经济区的建立,"铁叁角"在长江叁角洲经济区内起着举足轻重的的龙头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是由于语言的缘故使得叁地的商业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奠定了其经济与军事的战略地位。(本文来源于《商业文化(下半月)》期刊2012年07期)

周梅芳[7](2011)在《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舟山方言亲属称谓是舟山亲属制度、地域文化的语言反映。在实地调查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的基础上,从宗亲亲属称谓(包括直系宗亲和旁系宗亲)、外亲亲属称谓和姻亲亲属称谓叁方面对舟山方言亲属称谓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与描写,并从中归纳了舟山方言亲属称谓长幼有序、里外分明、男女有别的总体特征。(本文来源于《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沈俏璐[8](2009)在《舟山方言句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起语音来,语法在语言结构中处于较深的层次,比较稳定,也更容易保留历史的痕迹。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舟山方言在语法上可能具有不同于周边其他吴语地区的语法现象,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描写独具地方特色的舟山方言词汇的文章已经很多,因此笔者选择了舟山方言的句法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几个有特色的方面系统地加以描写研究,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舟山的地理历史人口状况,舟山方言的声韵调,并说明舟山方言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意义。第二章“舟山方言的体”。这一章将舟山方言的体系统分成完成体、进行体、持续体、经历体和尝试体。对各个体标记的形态和功能加以描写说明。第叁章“舟山方言的常用句式”。本章节主要讨论舟山话中的一些常用句式,具体有:比较句式、被动句式、处置句式和否定句式。对这些句式加以具体描写,并与普通话和吴语其他地区的相对应结构进行比较。第四章“舟山方言的语序”。作为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靠虚词和语序。一般来说,各方言的句子语序与普通话的差别不大,即:大多是呈SVO式的,但吴方言区尤其是舟山方言区,其在句式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比存在着很多差异。根据Greenberg(1966)的语序共性研究发现,以SOV为正常语序的语言是后置词语言。而舟山方言中正好存在着大量的后置介词,并且后置介词系统比前置介词发达。另一方面,舟山方言中受事成分前置现象比普通话常见,受事成分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在动词前充当宾语。第五章“结语”。这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主要阐述关于方言研究的一些思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22)

江立宇,李善农[9](2007)在《IT新技术在在舟山电视台方言时事点评节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舟山广播电视台为了适应电视栏目的改版,采用“电视图文点评播报”系统和VGA转VIDEO信号转换器,与演播室原有视频系统相连接,采用色键和DPM相结合,使报纸、刊物、图片、流媒体的新闻资料直接应用到电视栏目中,拓展了电视节目的表达形式,丰富了节目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电视技术》期刊2007年03期)

郑沈海,戴平岳,江立宇,李善农[10](2007)在《新技术在舟山台方言时事点评节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电视栏目的改版,采用电视图文点评播报系统和VGA转VIDEO信号转换器,与演播室原有视频系统相连接,采用色键和DPM相结合,使报纸、刊物、图片、流媒体的新闻资料直接应用到电视栏目中,拓展了电视节目的表达形式,丰富了节目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有线电视》期刊2007年05期)

舟山方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桃花镇方言属于舟山方言,深入了解桃花镇方言代词的基本面貌,能为研究舟山方言代词提供一些资料和线索。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对代词类型、语法功能、特点等进行描写与分析。全文共五章,内容包括:第一章为导论,简要地描述了汉语方言代词的研究概况,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对象、方法等内容,介绍了舟山桃花镇地区的人文、地理状况,整理了舟山桃花镇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第二章、第叁章和第四章对舟山桃花镇方言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的类型进行了描写,重点分析了叁类代词的语法功能,并与普通话及周边吴方言作了比较;第五章是结语,一方面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另一方面分析舟山桃花镇方言代词的发展状况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本文就具体内容来说:第一,桃花镇方言代词类型丰富细致,特别是疑问代词,多达十二类,且具体的表现形式多样。第二,桃花镇方言代词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如叁身代词的单复数的形式变化、近指“荡”和远指“迭~=”基本对应、疑问代词多使用“啥”和“咋”。第叁,桃花镇方言代词很有地方特色,如第二、第叁人称代词的单数有两种表达,分别是“侬[(?)~(13)]”、“倷[(?)~2]”和“其1[(?)~(13)]”、“其~2[(?)~2]”,“倷[(?)~2]”和“其~2[(?)~2]”在句中充当定语,并且中心词是亲属称谓词、身份职位等时才出现;第一人称复数“阿拉”有时会表示单数意义;指示方式程度的代词大多数不是由基本形式“荡”和“迭~=”构成;部分疑问代词用于非疑问时,在语气上多数表示不满、抱怨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舟山方言论文参考文献

[1].陈筱姁,王金.舟山方言生态现状及建构——基于舟山中小学生语言态度研究[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

[2].朱瑾丽.舟山桃花镇方言代词研究[D].宁波大学.2017

[3].朱瑾丽,肖萍.浙江舟山方言状态词的程度表达[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

[4].阿能.机关干部要学学舟山方言[N].舟山日报.2015

[5].谭宁.谈舟山方言特殊句式[J].语文学刊.2014

[6].徐玲玲,龚磊磊.方言与商务——以宁波方言对上海、舟山方言的辐射为例[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

[7].周梅芳.舟山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

[8].沈俏璐.舟山方言句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

[9].江立宇,李善农.IT新技术在在舟山电视台方言时事点评节目中的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07

[10].郑沈海,戴平岳,江立宇,李善农.新技术在舟山台方言时事点评节目中的应用[J].中国有线电视.2007

标签:;  ;  ;  ;  

舟山方言论文-陈筱姁,王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