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动误差论文-杨丰福,田海英,颜昌翔,吴从均,母德强

抖动误差论文-杨丰福,田海英,颜昌翔,吴从均,母德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抖动误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轴抖动误差,光机结构优化,光学系统传递函数,集成优化

抖动误差论文文献综述

杨丰福,田海英,颜昌翔,吴从均,母德强[1](2019)在《Isight环境下基于视轴抖动误差的镜头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在机载振动环境下获得满足光学性能指标要求的偏振成像光谱仪镜头的最佳结构性能,建立了基于视轴抖动误差的优化模型,并在Isight集成优化环境下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首先,阐述了视轴抖动误差影响光学系统性能的原理并根据光学系统模型和指标需求设计了镜头的初始结构;其次,推导了视轴抖动误差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基于视轴抖动误差的优化模型;最后,在Isight环境下,使用多岛遗传算法对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在满足镜头视轴抖动误差的要求下,镜筒质量降低了17.4%,镜头光学系统传函为0.4(77 lp/mm),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提出的优化方法引入镜头视轴抖动误差作为优化约束,拓展了光机结构优化的内涵,为同类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1期)

刘辉,李葛爽,靳国旺,徐青[2](2018)在《MIMO下视阵列SAR阵列抖动误差补偿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机翼抖振理论,将飞机机翼以机身为对称轴一分为二。每个虚拟阵元看作一个质点,构建了简易的阵列抖动误差模型,提出了MIMO下视阵列SAR系统阵列抖动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将阵列抖动误差分解为不依赖距离和依赖距离两部分。结合高效的叁维距离多普勒成像算法,在距离压缩前执行不依赖距离的一次抖动补偿;在距离徙动校正和方位压缩之间执行依赖距离的二次抖动补偿和方位向时域插值重采样,从而实现观测场景的叁维成像。以真实SRTM DEM为原始场景进行仿真实验,补偿前后的成像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测绘科学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乔山[3](2018)在《船载光测设备的振动测量及其视轴抖动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精度船载光测设备在其工作过程中,由于船体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来自海浪冲击、发动机主轴旋转等带来的振动影响,对不同航速、不同安装位置的振动变化规律也不同,导致船载光测设备视轴指向精度的下降,变化规律很复杂,对其理论分析很难。要想在光测设备的设计阶段就能精确评价不同的载荷激励对视轴指向的影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减振,最大程度的避免因振动带来的视轴指向精度下降,对其振动规律精确测量,分析不同性质振动的变化规律,对高精度船载光测设备研制及其在海上测量、天文探测等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测量了船上不同航速不同位置的振动情况,分析和总结了振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对船载光测设备进行了模态分析,根据实测振动数据有针对性的对设备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使设备的固有频率避开了甲板上较强的窄带随机振动频率。对整机结构进行随机振动分析,以计算优化前后的设备不同位置的动态响应,从而验证优化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细分算法的船摇坐标解算模型,使不同转换顺序的坐标解算值收敛至真实值,减小了姿态解算过程中的视轴指向差异,提高了视轴指向模型的指向精度。采用四元数方法建立精确的视轴指向误差模型,分析了窄带加宽带振动激励下的各个光学元件对视轴抖动误差的贡献量,以及总的视轴抖动误差。对比了优化前后、不同安装基座的光学系统视轴抖动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减振措施及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8-06-01)

祁琪,范世鹏,李华滨,倪少波[4](2016)在《基于抖动信号的天线罩误差斜率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一种雷达导引头天线罩误差斜率的在线估计方法,建立了"基于抖动信号的天线罩误差估计"模型,通过在制导回路的加速度指令中添加一个低幅值高频率的抖动信号,利用所测量的弹目视线角和弹体姿态角,经带通滤波器提取,从而估计出天线罩误差斜率。通过频谱分析,揭示了该方法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将估计出的天线罩误差斜率用于补偿天线罩引起的视线偏差。最后通过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2016年03期)

李小波,谌诗娃,毛云祥[5](2016)在《列车测速多普勒信号模型抖动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考虑天线方向性的列车抖动情况下多普勒测速信号数学模型。首先研究分析了雷达多普勒测速原理,推导了连续波雷达地面回波信号公式;在考虑地面散射环境与天线方向性的前提下,提出了不同时刻接收机的地面单一散射块回波多普勒信号矢量模型;进一步根据各个单一散射块的统计独立特性,提出了所有散射块地面回波多普勒信号矢量模型。(本文来源于《舰船电子工程》期刊2016年05期)

冯彐然,韩军[6](2016)在《一种逼近零抖动的Gardner定时误差检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容量的提升,在频率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频带利用率,实现高速率传输,必须采用高阶调制,低滚降系数成型。但是高阶调制和低滚降系数成型会增大自噪声,造成定时抖动过大,容易引起失步。针对该问题研究了一种适用于高阶调制(MQAM)和低滚降系数成型下的定时同步算法——基于预滤波的Gardner算法,仿真得到加预滤波前后的波形时域图和小数间隔收敛的抖动图,通过仿真可以清晰看到预滤波前后波形的变化及定时抖动的减小。(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郭雪帆,周昕,王运,张罗致,万道明[7](2014)在《抖动误差对光学扫描全息图像重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在光学扫描全息系统实验过程中,由于机械和环境等因素引起的抖动导致重建图像模糊的现象。分析并数值模拟了在扫描记录过程中由于抖动导致记录全息图的误差及其对重建图像的噪声影响,讨论了重建图像与理想图像的均方误差。结果表明,随着抖动幅度变大,误采点出现的范围增大,重建图像的背景噪声越多。(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4年08期)

庹洲慧[8](2013)在《机抖激光陀螺捷联系统抖动耦合误差分析及其抑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内机抖环形激光陀螺(以下简称“DRLG”)技术成熟度的不断提高,机抖环形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以下简称“惯导系统”或“系统”)在国内惯性技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DRLG特有的机械抖动特性使其在惯性测量单元(以下简称“IMU”)中必然存在抖动耦合误差。抖动耦合误差的特性分析及抑制方法研究对于进一步提高惯导系统精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根据硬捷联和软捷联两类惯导系统的动力学特点,开展各自的抖动耦合误差特性分析,重点研究IMU在抖动激励下的耦合响应特性,提出“四心合一”的IMU设计准则抑制抖动耦合误差。论文主要完成以下研究工作:a)推导IMU及惯导系统抖动耦合误差的传递公式,建立IMU及惯导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手段进行特性验证;重点模拟不同结构参数对抖动耦合运动响应的影响,实现复杂结构和多激励源的耦合响应数值仿真分析,构建耦合响应的多参数仿真研究平台。b)进行硬捷联式惯导系统抖动耦合误差及抑制方法研究。硬捷联惯导系统的惯性器件通过一系列的刚性联接与载体捷联。“硬捷联”时DRLG存在抖动能量传递范围大,比例高,受外部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影响DRLG抖动偏频消除锁区的运动规律,会导致DRLG零偏的常值项和随机项均会明显增加。通过对硬捷联IMU及惯导系统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优化,并提出采用外部振动隔离手段来解决硬捷联样机惯性件零偏常值误差随载体环境变化而变化的问题,有效地抑制其抖动耦合误差。c)进行软捷联惯导系统抖动耦合误差及抑制方法研究。“软捷联”通过减振器隔离IMU与基座之间的抖动耦合能量传递,将DRLG的耦合振动限定在IMU范围内,形成相对稳定的动力学模态。软捷联惯导系统抖动耦合误差的主要原因就来自于减振之后的IMU随DRLG抖动而导致的伪圆锥运动,其响应幅值一方面受DRLG抖动频率与减振系统角振动频率之间频率比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DRLG于IMU之间惯量比的影响。重点研究减振器布局对伪圆锥运动的影响,获得优化的减振布局方案。还针对现有DRLG振子存在的高阶谐振频率与其抖动频率比值不高,容易产生敏感轴偏移误差,提出新的振子结构形式,极大地提高其频率比。最后结合某高精度样机试制,提出了四心合一”的设计准则,实现了IMU的抖动耦合误差优化抑制,并结合质量、体积等进行优化设计,验证抖动耦合抑制方法的有效性。作者以提高惯导系统中器件精度为目的,从系统动力学特性、DRLG内部结构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理论分析与有限元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抖动耦合误差产生的机理,提出相应的误差抑制方法并通过试制样机验证。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提高DRLG捷联惯性系统,尤其是高精度惯性系统的结构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3-11-01)

朱明,李予[9](2013)在《基于权值抖动的误差扩散加网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基于人眼对输出结果的主观感受,将权值抖动算法与传统误差扩散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权值组内抖动的算法效果略优于传统Floyed-Steinberg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伪轮廓和提高了边缘的锐利程度,但滞后现象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其次,使用该算法输出了不同灰度级的均匀灰度块,分析了输出后的径向平均功率谱和各向异性程度,并对比了实际视觉效果,得出了半色调输出质量与频率谱和对称性的关系,最终提出了提高半色调输出质量的算法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3年07期)

陈菡,谭剑美[10](2012)在《DDS线性调频信号时钟抖动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是产生线性调频(LFM)信号常用方法,时钟抖动是影响其信号质量的因素之一。从时域出发,建立了由时钟抖动引起的DDS输出误差模型,推导出了抖动引起的LFM信号信噪比理论预测公式。分析指出随着时钟频率的提高,时钟抖动对信噪比的影响更加明显;当时钟抖动低于10ps时,信噪比对时钟抖动的变化更为敏感。针对给定的信噪比要求和确知的LFM信号,给出了时钟抖动的限定公式,设计者可据此选择恰当的时钟源。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雷达科学与技术》期刊2012年03期)

抖动误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机翼抖振理论,将飞机机翼以机身为对称轴一分为二。每个虚拟阵元看作一个质点,构建了简易的阵列抖动误差模型,提出了MIMO下视阵列SAR系统阵列抖动误差补偿方法。该方法将阵列抖动误差分解为不依赖距离和依赖距离两部分。结合高效的叁维距离多普勒成像算法,在距离压缩前执行不依赖距离的一次抖动补偿;在距离徙动校正和方位压缩之间执行依赖距离的二次抖动补偿和方位向时域插值重采样,从而实现观测场景的叁维成像。以真实SRTM DEM为原始场景进行仿真实验,补偿前后的成像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抖动误差论文参考文献

[1].杨丰福,田海英,颜昌翔,吴从均,母德强.Isight环境下基于视轴抖动误差的镜头结构优化[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刘辉,李葛爽,靳国旺,徐青.MIMO下视阵列SAR阵列抖动误差补偿算法[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8

[3].乔山.船载光测设备的振动测量及其视轴抖动误差分析[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

[4].祁琪,范世鹏,李华滨,倪少波.基于抖动信号的天线罩误差斜率估计[J].航天控制.2016

[5].李小波,谌诗娃,毛云祥.列车测速多普勒信号模型抖动误差分析[J].舰船电子工程.2016

[6].冯彐然,韩军.一种逼近零抖动的Gardner定时误差检测算法[J].无线电工程.2016

[7].郭雪帆,周昕,王运,张罗致,万道明.抖动误差对光学扫描全息图像重建的影响[J].河南科技.2014

[8].庹洲慧.机抖激光陀螺捷联系统抖动耦合误差分析及其抑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

[9].朱明,李予.基于权值抖动的误差扩散加网算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3

[10].陈菡,谭剑美.DDS线性调频信号时钟抖动误差分析[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2

标签:;  ;  ;  ;  

抖动误差论文-杨丰福,田海英,颜昌翔,吴从均,母德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