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文生事论文-陈亚丽

因文生事论文-陈亚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因文生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现代散文,小说化散文,散文化小说,隐形作者

因文生事论文文献综述

陈亚丽[1](2016)在《论“以文运事”的散文与“因文生事”的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散文与小说虽然同属于叙事文学,但二者存在着本质区别。就真实性而言,散文要再现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小说要表现虚拟的世界,离不开虚构。就创作心理而言,散文更多地需要联想;小说更多地需要想象。就作家的文化素养而言,散文作者在作品中是完全裸露的,其文化人格全部投射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小说作者则完全是隐蔽的,可以通过"隐形作者"或"叙述者"去发声,作品中人物的是非曲直、有无修养,与作者无关。当然,散文与小说有区别,也有联系。小说化散文与散文化小说昭示着二者之间的关联,在二者的对比分析中,更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无疑将对散文叙事学的建立起到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周淑婷[2](2015)在《金圣叹“因文生事”说的理论构成及其叙事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圣叹"因文生事"说在中国小说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既涵盖以往各论者对小说文体体式之认识,又有新的理论突破。"因文生事"说在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体系中具有巨大的理论张力和穿透性,是金圣叹小说理论最核心者。"因文生事"说强调小说要以叙事为目的、小说无关乎事实、小说具有文事互生的内在逻辑,这不仅是对小说体式的规范,也是对轻小说重史传之传统的叛逆。(本文来源于《学习与探索》期刊2015年05期)

曾小霞[3](2014)在《“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试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圣叹的"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理论对史书与小说的区分作了深入探讨。"以文运事"之"事"以历史事实为主,"事为文之料",创作主体不能随意发挥,但金圣叹并不排斥创作主体之主观作用,而是强调主体的"运",赞赏司马迁在《史记》之"文"中的主导地位。"因文生事"之"事"则以虚构为主,"事"为"文"所生发,创作者应顺着"笔性""削高补低"。金圣叹之"因文生事"以解析《水浒传》的内在文脉之发展为旨归,不拘泥于事情之真假,而注意事在文中的功能和作用。要之,从实有之事到文生之事,小说与史书的分野越来越明显。(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期刊2014年11期)

吴心月[4](2013)在《评金圣叹小说艺术研究理论之“因文生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着名文学家,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金圣叹在众多名家中是独特的一位,他在小说美学方面的批评思想成果对研究小说艺术有着相当大的价值。在"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上,金圣叹通过《史记》和《水浒传》的相关情节作出了自己的看法。"事"与"文"的作用和地位不同,在符合生活逻辑,合乎人物情理的原则下,利用"生"的手段,无中生有的虚构的故事,这样的作品才有审美特质。本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切入,分析评论金圣叹在其小说艺术研究理论上的美学体现。(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3年08期)

张永葳[5](2012)在《“因文生事”的文生逻辑——论金圣叹对明清小说虚构论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圣叹提出文生虚构论,对于以往只注重事之真实与否的虚构理论来说是一个重要补充。其论述逻辑从叁个方面展开:"事为文料说"是其文生虚构论的理论基础,"因文生事说"是文生虚构论的主要内容,"文字功能论"是文生虚构论的功能延展。金圣叹的文生虚构论来自于文章理论,顺应了从明末清初开始的通俗小说从史到文的航道转向,为古典小说的近代化转型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2年01期)

于兴菊[6](2010)在《“因文生事”话水浒——从宋江上梁山的曲折经历看《水浒传》的蓄势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蓄势是小说和散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法。"因文生事"是蓄势的一种体现。《水浒传》在人物故事情节发展中层层铺叙。宋江的出场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烘托出宋江这一梁山领袖人物一呼百应、举足轻重的地位。宋江出场后上梁山的过程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揭示出宋江不愿上梁山、被迫上梁山,最终将梁山事业作为招安的筹码的根本原因和悲剧宿命缘由。(本文来源于《名作欣赏》期刊2010年20期)

白廷廷[7](2009)在《“因文生事”及其逻辑展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李贽所批“容与堂本”为逻辑起点,从史的角度将“容与堂本”作者李贽与“贯华堂本”作者金圣叹批点《水浒》时表现的差异予以揭示,明确李贽作为思想家所作的文学批评工作更多的是一种针对腐败政府的社会学外在式的评点;金圣叹作为小说批评家所作的文学批评工作更多的是一种针对文本本身的艺术性内在式的评点。二者区别的根源在于李贽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员,他所作的评论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意见的表达;金圣叹处在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之际,作为底层知识分子本应为自己所属的阶级服务,但出于求稳定的心理与主流意识形念的同化等原因,他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了本应属于同一阶级的集体起义者,在政治上倒向了自己的对立面因而显得较为保守,(从而显示出金圣叹在主观精神思想方面将自己归属为封建文人与在客观物质财富方面他却属于无产阶级状况的悖离。)与此同时,他在艺术上又表现出极强的激进姿念,通过对“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等概念的阐发,把小说与历史各自内涵作了在他那个时代达到的较为明确的界定,从而构建成自己小说批评理论的基础,自觉且饱含激情地进入自己的艺术批评论域。在这一论域中他明确地将人物塑造与情节构造列为最重要的论述对象。对于前者,他总结出了带有普遍意义的叁个人物塑造方法理论:“格物”、“忠恕”、与“因缘生法”。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对人物特征进行了充分的发掘,指出各自入妙的人物特征形成的原因等较为深入、成熟的看法。对于后者,他在确认了情节构造从属并服务于人物塑造的原则之后,从宏观——“部法”与“章法”和微观——“句法”、“字法”两个方面观照了《水浒传》全文构造逻辑与细节处理方式,准确地把握并清晰地论述了几个关键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与理论。当然,由于批评对象《水浒传》文本固有的特点,即世代累积型创作而成的列传体特征和迁移吸纳诗文批评理论时的套用方式以及自己保守的哲学与政治倾向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批评理论仍然不免带有机械的乃至于落后的成份,然而就总体上来说,他的批评理论达到了那个时代小说批评理论的最高点并对后来者如张竹坡、毛宗岗乃至脂砚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9-06-01)

吴叁文[8](2009)在《因文生事 百看不厌——略谈《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众多历史演义小说效颦《叁国演义》之时,《水浒传》已走出"羽翼信史"的俗套,虽然它也没有完全挣脱对历史的依附,但已不受其束缚,由"以文运事"走向"因文生事",自由惬意地虚构了众多鲜活的英雄人物。金圣叹批道:"别一部书,看(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百科》期刊2009年02期)

李继伟[9](2008)在《从“因缘生法”到“因文生事”——金圣叹创作过程论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圣叹是明清之际的文学批评大家,他将佛学的"因缘生法"命题引入文学批评,借用"动心而为"、"随因缘而起"、"设身处地"等佛学观念来解释文学创作的人物塑造过程,又通过"格物"、"物格"、"忠恕"等儒学命题来说明人物创造理论。在此基础上,金圣叹进一步提出"因文生事"理论,揭示了通俗小说的结构特点——以情节贯穿故事、人物,从根本上指出了文学创作的虚构本质。(本文来源于《社科纵横(新理论版)》期刊2008年03期)

马将伟[10](2007)在《“因文生事”: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特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才子书"之一,因此,"因文生事"与他的"才子"说有密切关系。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也强调了"文"是小说叙事的生命力所在,"因文"是小说叙事所遵循的潜在原则。(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因文生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圣叹"因文生事"说在中国小说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既涵盖以往各论者对小说文体体式之认识,又有新的理论突破。"因文生事"说在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体系中具有巨大的理论张力和穿透性,是金圣叹小说理论最核心者。"因文生事"说强调小说要以叙事为目的、小说无关乎事实、小说具有文事互生的内在逻辑,这不仅是对小说体式的规范,也是对轻小说重史传之传统的叛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因文生事论文参考文献

[1].陈亚丽.论“以文运事”的散文与“因文生事”的小说[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周淑婷.金圣叹“因文生事”说的理论构成及其叙事学意义[J].学习与探索.2015

[3].曾小霞.“以文运事”与“因文生事”试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

[4].吴心月.评金圣叹小说艺术研究理论之“因文生事”[J].教育教学论坛.2013

[5].张永葳.“因文生事”的文生逻辑——论金圣叹对明清小说虚构论的发展[J].浙江学刊.2012

[6].于兴菊.“因文生事”话水浒——从宋江上梁山的曲折经历看《水浒传》的蓄势艺术[J].名作欣赏.2010

[7].白廷廷.“因文生事”及其逻辑展开[D].西北大学.2009

[8].吴叁文.因文生事百看不厌——略谈《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J].中学生百科.2009

[9].李继伟.从“因缘生法”到“因文生事”——金圣叹创作过程论浅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

[10].马将伟.“因文生事”:金圣叹的小说叙事特质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标签:;  ;  ;  ;  

因文生事论文-陈亚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