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调查

民族地区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调查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省延吉市133002

摘要: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健康素养的现状,有助于促进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并为健康干预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延边大学(医、理、文)共450人进行了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得分为(177.02±22.35),男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总得分(174.74±25.22)低于女大学生总得分(178.17±20.71),来自城市地区的大学生总得分最高(180.85±22.61),高于来自乡镇(174.64±20.31)和农村地区的大学生(173.52±22.55);进一步分析显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健康素养水平,要对不同人群进行评价,利用各自的优势,有根据地提出应对措施,有助于减少事件带来的财产损失及身体伤害。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大学生;提升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性疾病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1]。健康素养是个体获取、理解、传递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利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适合的健康决策,以达到维持、改善和不断促进自身健康的一种综合能力[2]。卫生部、教育部每年多次发布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预警通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3]。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对其相关信息进行获取、理解、传递和处理,做出应对策略,从而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伤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不但人口密集度大,而且活动空间有限,加之我国大学生在公共卫生教育、实习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使得高校存在着发生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潜在因素,各地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亦不容乐观[4]。边境民族地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极其复杂,对民族地区大学生的身体、心理均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生如何做好应急准备,采取合理的措施,维护自身健康与生命安全已经逐渐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高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组织,更应该对此有高度的认识[5]。为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的水平,于2016年4-5月对吉林省延边大学450名大学生进行相关调查,以期引起高校及相关部门的注意,为高校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延边大学不同专业(医、理、文)共45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1.2方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有关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相关状况进行整理,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评价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员使用统一规范的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解释清楚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注意事项,取得调查对象配合,现场发放、填写、回收问卷,要求被调查者在限定时间内根据真实情况独自填写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确保调查问卷的真实性。

(1)基本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专业、年龄、性别、民族、年级、家庭所在地区等。

(2)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评价问卷[6],其中包括知识性考察、行为性考察、信念性考察、功能性考察四个量表,共50个小题,均为单选题。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分别以1~5分赋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素养水平越高。

1.3数据处理及分析

采用EPIDADA3.0进行录入,录入问卷资料前应检查并排除没有认真填写选项的问卷,录入资料后,对有错误、有疑问或者遗漏的资料进行核查,重新查缺补漏。

数据录入无误后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检验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6份,回收率为96.89%;有效问卷416份,有效回收率为92.44%。其中男生139名,占33.4%,女生277名,占66.6%;医学类专业学生151名,占36.3%,理工类147名,占35.3%,文科类118名,占28.4%;大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分别为2.6%,57.0%,38.2%,1.2%,1.0%;家庭所在地区是城市的有186名(44.7%),乡镇的86名(20.7%),农村的144名(34.6%)。

2.2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现状

本次调查将健康素养的条目分为知识、行为、信念、功能四个维度。根据打分标准对各条目进行打分,计算各个维度的得分即为知识素养得分、行为素养得分、信念素养得分、功能素养得分,最后将四个维度的得分等权相加得到健康素养总得分以下简称总得分[7],得分情况见表1。

结果显示,3个专业的大学生之间健康素养的知识、行为、信念、功能得分及总得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两比较可见,理工类专业的大学生信念得分(16.35±3.26)最低,其次是文科类(16.42±3.46)、得分最高的是医学类(17.32±3.51)。知识得分最低的是文科类大学生(50.64±8.48),理工类专业其次(52.78±8.11),医学类得分最高(56.44±8.23)。行为得分文科类大学生(59.70±9.96)最低,理工类专业(59.86±7.82)其次,医学类得分(62.28±7.76)最高。功能得分最低的是文科类大学生(44.14±7.12),理工类专业其次(44.25±6.76),医学类得分(49.01±7.00)最高。总得分文科类专业大学生最低(171.24±23.09),医学类最高(185.06±21.55)。经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不同专业在知识性、行为性、信念性、功能性素养和总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同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有差异,文科类专业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低,医学类专业学生健康素养得分最高。

2.3.4地区

本研究中,笔者将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分为3个组别,对居民健康素养四个维度得分和总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地区的大学生之间健康素养的知识、行为、信念、功能得分及总得分的总体均数不全相同(p<0.05)。

两两比较可见,来自城市地区的大学生知识、行为、信念、功能性得分、总得分高于来自乡镇和农村的地区的大学生。来自乡镇地区的大学生在行为、信念、功能、总得分高于家庭处在农村的大学生。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知识性健康素养得分(53.58±8.91)比来自乡镇地区的大学生得分(52.94±7.16)高。经数据分析得分,不同地区在行为、信念、功能和总得分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随着生活环境改善程度的上升,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的行为、信念、功能及总得分均呈现上升趋势。

3民族地区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策略

我国高校的应急管理体制正在不断的完善中,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还比较缺乏,对灾害的了解程度和应对技能水平较低。本调查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大学生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在信念、行为、认识及功能素养水平上存在差异。针对民族地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健康素养水平,提出以下措施来提高大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面临突发事件时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和因心理失衡造成的自我伤害。

3.1加强对素养水平提升的重视

学校管理者应充分重视并意识到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不是简单的卫生宣传工作,要把它当作学校的一项日常活动来开展。学校应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力度对大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健康素养的培养,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事件带来的财产损失及身体伤害[8]。

3.2提高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造成的心理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大学生是蓄满知识和才华的社会发展栋梁,面对突发事件,心理应激水平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在一定水平上预示着其是否会拥有美好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因此,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进行系统研究,了解大学生心理应激基本状况,做到有目的地加以引导,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是相当必要的。

3.3加强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培训

比如,对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就主要对其进行语言上的疏导,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宣讲能力,从而帮助和带动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走出危机和恐慌。学校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加强医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坚定其战胜疾病和困难的决心与信心,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其他学生健康和安全[9]。而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则应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需要在野外暂避或者考察的话,他们就该是学生们的领路人了。

3.4加强不同民族的情感交流和团结

大学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各个民族的学生。难免会有不同的处世观念,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候,大学生们要抛开一切成见彼此团结亲如一家,携手并肩共同应对危机事件。此外,学校还应该针对不同人格特质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马光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性及处置[J].灾害学,2008,23(s1):36-39.

[2]HanikB,StellefsonM.E-HealthLiteracyCompetenciesamongUndergraduateHealthEducationStudents:APreliminaryStudy.[J].InternationalElectronicJournalofHealthEducation,2011,14:46-58.

[3]文美荣.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长效机制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53-55.

[4]穆雁鸿,贾翠平,贺若云,等.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24):116-118.

[5]张广川,郑春锦,潘如福.加强高校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23-124.

[6]别如娥.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7]田大将.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素养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

[8]彭金梅.健康教育在高校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江苏卫生保健,2011,13(3):50-51.

[9]刘玉梅,吴玲,王基鸿,等.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知信行调查[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350-352.

标签:;  ;  ;  

民族地区大学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素养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