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滤波器论文-敖杰峰

重构滤波器论文-敖杰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构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重构射频滤波器,发展现状,研究综述

重构滤波器论文文献综述

敖杰峰[1](2019)在《可重构射频滤波器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通信系统中,如果每个射频前端需要采用不同标准滤波器完成选频,将造成系统过于复杂。研究可重构射频滤波器,能够通过重构中心频率和带宽解决多频段覆盖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可重构射频滤波器发展现状展开了分析,结合现有问题对滤波器低成本、小体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9年08期)

张超,马宏,焦义文[2](2019)在《具有重构特性的原型滤波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单参数优化法设计的原型低通滤波器存在设计复杂,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窗函数截取平方根升余弦函数获取滤波器系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具有功率互补特性的平方根升余弦函数作为原型函数,通过迭代算法来确定滤波器长度,进而利用窗函数设计原型低通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原型滤波器的阻带衰减达到了-116dB,滤波器组的重构误差在5×10-4 dB以内,性能优于传统单参数法设计的滤波器组,具有良好的重构特性。(本文来源于《雷达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张超,马宏,焦义文[3](2019)在《采用加权迭加结构滤波器组的子带分割与重构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子带分割与重构系统是天线组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子带分割与重构系统参数设置不灵活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加权迭加(Weighted Overlap-Add,WOLA)结构滤波器组实现子带分割与重构的方法,对WOLA结构的分析滤波器组和综合滤波器组进行推导,利用窗函数法设计具有重构特性的原型低通滤波器,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WOLA结构子带分割与重构系统增强了参数设置的灵活性,当输入信号是理想无噪信号时,重构误差在5×10-3以内,与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多相滤波结构相比,系统重构误差减小了一个量级;当输入带噪信号时,重构误差随着信噪比的增加而降低,当信噪比大于20 dB时重构误差回到5×10-3以内,验证了WOLA结构子带分割与重构系统的可行性和良好的重构特性。(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商兆江,金妍,居家奇,魏斌,曹必松[4](2019)在《一种具有可重构带阻特性的超宽带超导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具有可重构带阻特性的超宽带超导滤波器,可有效抑制通带内的干扰信号。该超宽带滤波器基本结构是由改进后的多模谐振器和平行耦合微带馈线构成。2-bit叉指电容(interdigital capacitor,IDC)阵列被加载在平行耦合馈线外端,实现阻带的"开/关"及阻带中心频率的控制。该滤波器是在尺寸为20.0mm×6.0mm的MgO介质基片上实现的。未经调谐的测试结果显示了优异特性,并且和仿真结果吻合得很好。超宽带通带内的阻带可自由"开/关",中心频率调节范围从7.15到7.49GHz。此外,阻带在所有"开"的状态下显示了高的选择性(10dB带宽小于3%)和高的抑制性(高于38dB)。(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3期)

郭君[5](2019)在《可重构射频滤波器的理论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多标准通信系统的发展,可重构射频滤波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研究与关注。本文基于SIW结构,从可重构射频滤波器理论研究到实际SIW结构设计方法,对可重构SIW滤波器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本文综合分析了滤波器耦合矩阵,包括N+2耦合矩阵的构造,矩阵的相似转换和重新配置。提出了可重构的含变量的耦合矩阵,为实际可重构滤波器提供理论指导。针对SIW具有低成本,低功耗,相对较高Q值,高功率处理能力和高密度集成的优点,本文介绍了 SIW滤波器的馈电方式,并对可重构SIW谐振腔中心频率设计、可重构带宽设计和可重构外部Qe值设计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具体实现方法的研究。基于上述设计理论和方法,本文设计了一款紧凑的双频带HMSIW带通滤波器,双模HMSIW谐振腔通过垂直混合耦合形成了双频带滤波器,大大减小了滤波器的尺寸,滤波器的两个通带带宽可以独立设计,此外还引入了叁个传输零点,大大改善了带外抑制,其中一个零点可以灵活设计在第二通带的左边或右边。双频带HMSIW滤波器可以扩展到多阶滤波器,仿真设计的3阶HMSIW滤波器具有5个传输零点,两个通带都具有准椭圆响应。基于QMSIW结构,本文设计了一款可重构的双频带QMSIW带通滤波器,两个通带可以独立连续调谐,每个通带只需要一个控制电压,调谐方便,仿真和测试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了进一步实现滤波器的小型化,本文设计了一款全可调的小型化EMSIW带通滤波器,通过在EMSIW腔上加载短截线和变容二极管,不仅实现了 EMSIW滤波器的小型化,而且创新性地实现了 EMSIW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可重构,EMSIW腔通过边缘电耦合,在EMSIW腔之间加载变容二极管创新性地实现了带宽可重构。此外,在通带的上方引入了两个传输零点改善了带外抑制。仿真和测试结果都显示滤波器中心频率和带宽都能连续调谐。与国内外其他全可调的SIW滤波器相比,该全可调滤波器在保持优良性能的情况下,获得了最小的尺寸。(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陈麟云,游彬,鲁诗诗[6](2018)在《中心频率和3dB带宽可重构的SIW滤波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片集成波导设计了一种中心频率和3dB带宽可重构的带通滤波器。通过加载不同长度的微带线改变中心频率。在耦合窗口中加入4对金属柱来调整耦合窗口的有效大小,从而改变磁耦合大小以及3dB带宽。为了匹配变化的外部品质因素,在馈线处引入变容二极管来调节实际外部品质因素的大小。在调谐范围1.61~1.96GHz之间选择4个频点,测试结果表明,在1.61GHz处的带宽调谐范围为56~77MHz,1.72GHz处为67~107MHz,1.86GHz处为82~159 MHz,1.96GHz处为90~223MHz;带内插损的范围为1.98~6.50dB。(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凌伟程,晏坚,陆建华[7](2018)在《数字信道化器中高阶精确重构滤波器组设计方法与量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信道化技术广泛应用于新一代卫星通信系统的星上处理平台中,而精确重构滤波器组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滤波器设计方法通道数较低,难以满足高分辨率数字信道化器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频率取样法和最小均方误差逼近的高阶精确重构原型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频率取样法求解一个近似精确重构原型滤波器;然后在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下,用一个由两通道无损网格建模的滤波器对该近似精确重构原型滤波器进行最优拟合。数值实验表明,与Parks-Mc Clellan(PM)算法相比,该方法能设计得到更高通道数的滤波器组;并且原理简单,设计复杂度很低。滤波器性能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多相分量长度与量化位宽的设计思想,能够平衡实现复杂度与性能指标,对于实际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4期)

周云水,蔡兴鹏,陈涛[8](2018)在《基于FPGA动态部分重构的跟踪匹配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大多数的数字信道化结构多采用均匀信道化方式,信道宽度是固定不可改变的,此时当接收宽带信号时就会存在信道过宽的问题。信道过宽会对信号信噪比的提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在验证了FPGA动态部分重构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匹配跟踪滤波器改进了原有的高效数字信道化结构。在保证信号低速处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信号的信噪比。(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蔡璟[9](2018)在《微波可重构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无线通信系统对其内部电路元件性能的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高集成度等优点,更要求其具有在多个频段或带宽需求下的工作能力。所以,可重构技术,作为能够满足现代无线通信技术需求的新兴技术,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滤波器作为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最近的可重构电路研究中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对于可重构机制,最为广泛使用的是基于变容二极管的可调单元,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调范围宽等优势。目前的可重构滤波器一般分为频率可调滤波器以及带宽可调滤波器。其中,对于频率可调滤波器,其现今主要研究方向为在频率调谐时对于其带宽的控制(恒定带宽),这是由于频率调谐时往往会发生带宽的改变,而未经处理的带宽会降低该滤波器的适用性。但是,对于频率可调滤波器的频率可调范围鲜有研究,这是因为现今频率可调范围受制于可调单元的变化范围,而可调单元的工艺进步十分缓慢,且并没有基于谐振器本身的方法被提出来拓宽频率可调范围。对于带宽可调滤波器,现今也只有使用改变谐振器间耦合或者改变多模谐振器的谐振频率这两种方法。前者由于使用过多的可调单元,滤波器的插入损耗会提高。而由于后者的多模谐振器的设计以及其多个模式的分析较为复杂,对于更高阶的滤波器设计难度较大,开发周期过长。所以,研究一种新型的带宽可调方案是现今带宽可调滤波器的研究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可优化频率可调范围的阶跃阻抗谐振器。该谐振器能够通过优化该谐振器特细参数(如阻抗、长度等),改变其可调单元的可调能力,拓宽该谐振器的频率可调范围。随后,使用该谐振器设计并制造了两款可调带通滤波器。两款带通滤波器分别具有恒定相对与绝对带宽的能力,并且,其频率可调范围都得到了相应拓宽。接来下,又使用该谐振器设计了一款差分带阻滤波器,该滤波器的频率可调范围也经过了优化,并且首次应用双边平行带线实现了差分带阻滤波器的共模抑制。对带宽可调滤波器,本文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可调孔耦合机制作为该滤波器的可调单元,其具有设计方法简单、低插入损耗以及易于实现高阶设计等优点。设计的滤波器具有高选择性、高设计便利性以及高加工容忍度等优点。本文对上述滤波器都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分析,同时进行了加工测试,得到的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证明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通大学》期刊2018-06-10)

刘盼盼[10](2018)在《低损耗氮化硅可重构微波光子滤波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光子滤波器是微波光子系统中的重要器件之一,具有抗电磁干扰、宽带可调谐、可重构等优点。微波光子滤波器不仅应用在需要高速信号处理能力的雷达系统和航天领域,同时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在毫米波ROF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微波光子滤波器正在从传统的光纤分立器件向集成芯片化方向发展,基于SOI、Si_3N_4、InP和聚合物平台的相关器件都有报道。其中氮化硅光波导因具有芯包层折射率差大、器件尺寸小、与CMOS工艺相兼容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集成光器件的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芯层厚度为200nm的低损耗单条形氮化硅光波导以及基于该氮化硅光波导微环谐振器的可重构微波光子滤波器。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低损耗单条形氮化硅光波导的制备工艺及其优化方法。对波导的截面尺寸、弯曲半径、耦合间距及耦合长度等参数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光刻、反应离子刻蚀、PECVD、退火等工艺制备了宽度为1.5μm、厚度为200nm的单条形氮化硅光波导,并通过截断法和微环法对光波导的损耗特性进行测试,分析了退火过程对波导传输损耗的影响。利用截断法测得未退火、退火3小时和退火6小时叁种退火时间下的氮化硅光波导的传输损耗分别为3.45dB/cm、1.61dB/cm和1.34dB/cm,且与模场直径为4.8μm的细径光纤的端面耦合损耗分别为1.73dB/cm、1.63dB/cm和1.64dB/cm;同时,通过测得的跑道型微环谐振腔的传输光谱,拟合得到未退火、退火3小时和退火6小时叁种退火时间下的氮化硅光波导的传输损耗分别为3.95dB/cm、1.64 dB/cm和1.66 dB/cm。两种测试方案结果表明,退火过程可以明显降低单条形氮化硅光波导的传输损耗。第二部分主要在制备的低损耗氮化硅光波导基础上,对基于MZI耦合微环谐振腔的可重构微波光子滤波器进行了研究。基于耦合模理论和传输矩阵法对MZI耦合微环谐振腔及基于微环耦合非对称MZI干涉器的光子滤波器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对器件中的2×2多模干涉耦合器(MMI)和用于热光调谐的金属电极的结构尺寸进行设计并优化。利用低损耗氮化硅光波导的制备工艺对设计的可重构光子滤波器进行制备,并进行通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单个MZI耦合微环谐振腔来说,在0~10.5V电压范围内可实现消光比从1.6dB~22dB的调谐,谐振波长实现一个FSR的偏移所需要为11.5V。为了得到更大的消光比,将MZI耦合微环谐振腔双环级联,最终取得消光比达30.3dB的效果。而制备的基于微环耦合非对称MZI干涉器的可重构光子滤波器实现了3dB带宽约为3.125GHz、占整个器件FSR的13.9%的窄带通滤波器和3dB带宽约为11.2GHz、占整个器件FSR的50%的宽带通滤波器,通过改变器件参数可实现窄带通滤波器和宽带通滤波器之间的转换。最后,采用制备的MZI耦合微环谐振腔搭建了可重构微波光子链路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基于MZI耦合微环谐振腔的可重构微波光子带阻滤波器实现了带外抑制比从0.2dB~44.1dB的调谐以及16.4GHz的频率调谐范围。(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8)

重构滤波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传统单参数优化法设计的原型低通滤波器存在设计复杂,性能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窗函数截取平方根升余弦函数获取滤波器系数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具有功率互补特性的平方根升余弦函数作为原型函数,通过迭代算法来确定滤波器长度,进而利用窗函数设计原型低通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原型滤波器的阻带衰减达到了-116dB,滤波器组的重构误差在5×10-4 dB以内,性能优于传统单参数法设计的滤波器组,具有良好的重构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构滤波器论文参考文献

[1].敖杰峰.可重构射频滤波器发展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9

[2].张超,马宏,焦义文.具有重构特性的原型滤波器的设计[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9

[3].张超,马宏,焦义文.采用加权迭加结构滤波器组的子带分割与重构系统设计[J].电讯技术.2019

[4].商兆江,金妍,居家奇,魏斌,曹必松.一种具有可重构带阻特性的超宽带超导滤波器[J].低温与超导.2019

[5].郭君.可重构射频滤波器的理论研究与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

[6].陈麟云,游彬,鲁诗诗.中心频率和3dB带宽可重构的SIW滤波器设计[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凌伟程,晏坚,陆建华.数字信道化器中高阶精确重构滤波器组设计方法与量化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8].周云水,蔡兴鹏,陈涛.基于FPGA动态部分重构的跟踪匹配滤波器[J].信息技术.2018

[9].蔡璟.微波可重构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通大学.2018

[10].刘盼盼.低损耗氮化硅可重构微波光子滤波器[D].东南大学.2018

标签:;  ;  ;  

重构滤波器论文-敖杰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