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槽论文-杨焕诚

恒温槽论文-杨焕诚

导读:本文包含了恒温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计量学,热量表检定,置换式恒温槽,数控技术

恒温槽论文文献综述

杨焕诚[1](2019)在《智能置换式恒温槽测量系统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热量表检定过程中多点采集高温端温度值及温度循环控制采集的特点,研制了智能置换式恒温水槽及测温的应用系统。通过设置一组水箱以及电控组件,保证高温水恒温槽中水的温度点的快速切换,满足快速检定热量表的要求。给出了智能置换式恒温槽设计原理和方法及控制系统的实际作业指导,该系统利用自制的数控技术,以基准槽为测量主体,辅助槽预制恒温介质,中转槽搭建了置换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设备及测量系统满足JJG 225—2001《热能表》及其修订版、GB/32224—2015《热量表》、JJF 1030—2010《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和JJF(蒙) 033—2018《置换式恒温槽校准规范》的要求,可以实现热量表检定过程中温度快速测量,提高检定效率约1倍。(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高伟[2](2019)在《恒温槽自动计量数据处理软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VB语言实现恒温槽自动校准的数据处理软件是在VB语言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了FLUKE1529数字测温仪开放的命令集语言及微软Office Excel强大的表格功能和Access数据库管理技术,并根据国家规程《JJF1030-2010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的计量要求和计量方法研制开发的恒温槽自动校准数据处理软件;在论述了VB语言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VB语言实现恒温槽自动校准数据处理软件设计的方法,该软件是基于FLUKE1529数字测温仪编写。(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9年08期)

任万杰,施力予,胡国星,刘霞[3](2019)在《一种粘度计检定用透明恒温槽体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粘度计检定用透明恒温槽的槽体部分容易出现漏水、漏油故障的问题,采用油墨丝印钢化玻璃与不锈钢框架粘接形成透明恒温槽体,并且在不锈钢框架外侧每间隔一定距离焊接上带有螺纹的圆柱形钢锭,通过螺栓与不锈钢玻璃连接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经过老化实验证明,研制的透明恒温槽体平均使用寿命达到5年以上,并且适用性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5期)

郭斯伟[4](2019)在《关于超长型温度传感器校准用标准恒温槽研制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提出研制一种可校准超长型温度传感器的标准恒温槽的设计要求及设计思路,以供研究探讨,希望解决现实存在的超长型温度传感器因传感器太长而浸没深度不足的校准问题。(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19年08期)

孙浩,沈文杰[5](2019)在《恒温槽技术性能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恒温槽是温度计量中常用的设备,可以为温度传感器的校准提供满足要求的温场。恒温槽的均匀性和波动性是衡量其技术性能的关键指标。为了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采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和精密直流测温电桥组成测量系统,对恒温槽进行校准,并完成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结果显示,恒温槽波动性测量的不确定度U=0.005 m K(k=2),均匀性测量的不确定度U=0.005 m K(k=2),满足校准规范JJF1030—2010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09期)

许方鹏[6](2019)在《高精度恒温槽的设计与温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恒温槽用于温度计量性能测试及温度仪器仪表的检定,其自身控温精度及温场性能决定计量工作的质量。目前,国内外生产的多数恒温槽结构简单、形式传统,在控温过程中温场不均匀,温度波动大,控温效率低、精度差,计量特性指标不够理想。为满足国家规程规范要求,提高恒温槽控温精度,提升温场计量性能,本论文对传统恒温槽温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进行分析,在传统恒温槽的结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高精度恒温槽,并对其温场计量特性进行测试,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恒温槽的整体结构。首先分析恒温槽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确定本研究所要采用的结构形式。其次在部分结构设计中,重点对恒温槽内筒结构进行了创新设计,通过新型内筒结构使恒温槽内的介质混合更均匀,循环更充分,以此提高恒温槽控温精度;对恒温槽介质循环系统进行创新设计,利用油泵等结构提高了介质循环的效率,缩短检定时间、降低人力物力的消耗。(2)对现有的温度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采用一种改进型的PID控制算法,即在温度控制的过程中,用差量PID算法来对温度进行控制。由此实现本恒温槽的高精度、自动化控温,提升恒温槽控温的质量,提高产品的检定水平。(3)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叁维模型,并绘制图纸生产样机。样机制作完成后,对恒温槽的温场计量性能进行测试,所得温场稳定性为0.011℃/10min;温场的均匀性测试结果为工作区域上水平面最大温差0.0034℃;工作区域下水平面最大温差0.0020℃;工作区域最大温差为0.0034℃。数据均符合国家规程规范的要求,并优于同类产品。(4)对高精度恒温槽温度稳定性、波动性的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评定结果符合国家规程规范的要求,提高本恒温槽的计量水平可信度,对后期生产加工以及产品升级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云泽荣[7](2019)在《基于自抗扰的低温恒温槽黑体温控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体辐射源作为红外测温仪及光电高温计等非接触测温的标准源,它本身温度的高精度自动化控制是保证和实现辐射测温溯源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标定和校准的过程中黑体的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监测和控制参数,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到量值溯源和传递,在实际中严格要求作为标准源的黑体空腔温度维持在额定值(即给定值)的附近。根据本课题的要求,设计一套温度控制系统分别控制两个开口径不同的黑体空腔,并要求小开口径(35mm)的控温范围从0~50℃,控温波动为±0.05℃,控温方式选择半导体制冷恒温槽。大开口径(80mm)的黑体空腔采用常规加热膜控温,控温范围从30~80℃,控温波动为±0.02℃。现在基于常规加热膜控温技术的黑体辐射源已经比较成熟,本文重点介绍低温恒温槽黑体的温控系统。由于实验系统环境较为开放,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干扰,导致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很难精确建立,而且该恒温槽黑体温控系统仍然具有热工处理常伴随的惯性、滞后以及非线性的复杂过程,若采用当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PID控制器,则在系统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方面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恒温槽黑体的工作原理和高精度控制的基础上,将自抗扰控制(ADRC)算法应用在恒温槽黑体的温度控制系统中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介绍了半导体制冷恒温槽黑体辐射源的工作原理和用途,并根据半导体制冷器的工作原理对整个恒温槽黑体温控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其次,介绍自抗扰控制策略的基本理论及特点,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实现了它在恒温槽黑体温控系统中的仿真,并与传统的PID算法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ADRC控制算法具有响应快、精度高以及良好的设定值跟踪能力,它的控温品质优于常规PID控制算法;最后,设计并搭建本文温度控制系统硬件实验平台,同时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了上位机控制算法的程序,图形化编写实现了数字离散化ADRC控制算法。基于NI公司的Compact RIO实时控制器为硬件基础,通过LabVIEW软件实现了ADRC控制算法在恒温槽黑体温度控制中的应用。设置目标温度值运行本温度控制系统直至稳定之后,当设置恒温槽黑体的控温目标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恒温槽黑体空腔由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与目标温度值误差不超过±0.02℃/30 min,当需要控温的目标高于环境温度时,运行并稳定之后实测得的温度与目标温度值的误差不超过±0.01℃/30min。(本文来源于《天津理工大学》期刊2019-03-01)

王海涛,董亮,孙云飞,文萌,郭浩[8](2019)在《铝粉槽与热管恒温槽的性能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铝粉流态槽和热管恒温槽在温度计检定校准中,是两种比较常见的中高温度场解决方案。文章设计了相关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恒温槽的性能,试验从升温速率,温场稳定性,温场均匀性,扰动恢复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为计量人员的选型和使用提供了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工业计量》期刊2019年01期)

徐杨帆[9](2018)在《基于LLC串联谐振医疗恒温槽加热电源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精度的温度控制系统是医疗恒温槽最关键的部分。因为医疗恒温槽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应用于医药合成、类器官的培养等场合,所以高精度的温度控制系统是恒温槽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为医疗恒温槽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了一套加热电源。该加热电源输出电压48V,输出功率2000W,输出电压纹波小于20mV。本文阐述了医疗恒温槽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其主要特点,论述了高精度温控系统对于恒温槽的重要性。论证了选择开关电源而不是线性电源作为温度控制系统加热电源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正文部分首先介绍医疗恒温槽加热电源总体结构,接下来介绍加热电源前级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拓扑选型,选择了Boost型APFC电路作为前级电路,控制部分采用UC公司的PFC电路控制芯片UC3854。接着考虑到电源功率密度、电磁兼容性和整体效率选择了LLC全桥谐振变换电路作为加热电源DC/DC变换电路。再通过FHA建立等效电路模型,通过Matlab软件来分析LLC全桥谐振变换器的主要特性,以开关管实现ZVS和稳压管实现ZCS为条件划分其工作区域。再利用PSIM软件对LLC全桥谐振变换器进行仿真研究,验证原理分析的正确性,得到最优电路参数。接下来选用飞思卡尔单片机MCSS12xS128作为谐振变换器的控制芯片,进行控制系统硬件设计选型以及控制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和控制系统抗干扰分析。最后制作了实验样机,设计实验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结果基本符合设计的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8-04-19)

范彩兄,王元朝,徐元祥,王正伟[10](2017)在《恒温槽均匀性测试问题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恒温槽均匀性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进行优化。经过分析不同标准铂电阻在恒温槽同一温度点的测试数据,发现标准铂电阻自身的基本误差会造成实验数据出现偏差。用两支标准铂电阻对同一点温度点进行测试,并将两者的平均值定义为该点的温度,检测恒温槽的均匀性,从而减小标准器对测试数据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两支标准铂电阻对恒温槽性能测试数据的影响,优化了实验结果,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青海电力》期刊2017年04期)

恒温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VB语言实现恒温槽自动校准的数据处理软件是在VB语言的基础上,有机地结合了FLUKE1529数字测温仪开放的命令集语言及微软Office Excel强大的表格功能和Access数据库管理技术,并根据国家规程《JJF1030-2010恒温槽技术性能测试规范》的计量要求和计量方法研制开发的恒温槽自动校准数据处理软件;在论述了VB语言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VB语言实现恒温槽自动校准数据处理软件设计的方法,该软件是基于FLUKE1529数字测温仪编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恒温槽论文参考文献

[1].杨焕诚.智能置换式恒温槽测量系统的应用研究[J].计量学报.2019

[2].高伟.恒温槽自动计量数据处理软件[J].软件.2019

[3].任万杰,施力予,胡国星,刘霞.一种粘度计检定用透明恒温槽体的研制[J].科技与创新.2019

[4].郭斯伟.关于超长型温度传感器校准用标准恒温槽研制的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9

[5].孙浩,沈文杰.恒温槽技术性能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科技与创新.2019

[6].许方鹏.高精度恒温槽的设计与温场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

[7].云泽荣.基于自抗扰的低温恒温槽黑体温控系统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9

[8].王海涛,董亮,孙云飞,文萌,郭浩.铝粉槽与热管恒温槽的性能分析研究[J].工业计量.2019

[9].徐杨帆.基于LLC串联谐振医疗恒温槽加热电源研制[D].安徽工业大学.2018

[10].范彩兄,王元朝,徐元祥,王正伟.恒温槽均匀性测试问题分析及优化方法研究[J].青海电力.2017

标签:;  ;  ;  ;  

恒温槽论文-杨焕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