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区形变论文-张路路

靶区形变论文-张路路

导读:本文包含了靶区形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18)F-FDG,PET-CT,肺癌,重迭率,形变配准

靶区形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路路[1](2017)在《基于形变配准技术对放疗前后靶区变化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根治性放化疗后,患有II或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患者的生存概率仍然较低。在放疗肿瘤目标体积内仍存在许多复发区域,因而表明放射治疗中的总处方剂量不足。如果加大剂量必须对照射靶区有充分的认识,即要有组织信息,还要有新陈代谢信息。然而多模态的图像PET/CT就包含了新陈代谢信息和组织信息,期望通过PET/CT图像来指导放射治疗计划。PET图像还有个独特的性质,就是可以对肿瘤区域利用标准吸收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值(90%、80%、70%、60%、50%、34%SUVmax)进行勾画不同的区域,如果在放疗过程中找到对射线不敏感的SUV值区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就可以考虑在此区域加大剂量。患者在RT期间,大体积的肿瘤收缩或变形,体重减轻或扫描期间身体位置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重大解剖结构的形变。形变配准是医学图像处理的常用方法,配准技术就是有目的将两幅图查找一种变换,变换是为了让两幅图的差别达到极小的程度,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器官和靶区轮廓的形变以及剂量分布的计算。本论文研究就采用Symmetric Demons多分辨率形变配准的方法提取放疗前后CT的图像的作用域,并将其作用于放疗前PET图像,用来形变放疗前PET图像,使放疗前和放疗后的PET图像融合更加精准。与放疗后的PET图像相比较,通过设定图像中SUV(standard uptake value)的阈值,判断勾画轮廓之间的重迭率,以获得图像中的高摄取区域,回顾性指导精确放疗。本研究对2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ET/CT数据进行试验分析、评估,得出结论:基于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FDG)高摄取区域的高重迭率结果,表明病变区域在放疗前后的位置相对稳定。经过千伏级或兆伏级X射线照射(即RT)后的残余肿瘤基本上位于放疗前靶区对~(18)F-FDG葡萄糖的高吸取区域。初步实验结果证明本研究可用于判断靶区区域对放疗的反应,回顾性指导放疗计划,可以针对放疗后残余的靶区加大照射剂量,保护危及器官和组织,精确放疗。(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4-17)

徐华,尹勇[2](2014)在《基于形变配准技术获得的强化4D CT图像进行肝癌个体化内靶区制定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基于形变配准技术实现的强化四维CT(4D CT)图像进行原发性肝癌(HCC)个体化内靶区(IGTV)制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首次放疗的HCC患者10例,依次完成自由呼吸下4DCT扫描,主动呼吸控制辅助下平静吸气末屏气3D CT平扫和动脉期强化扫描,将4D CT依呼吸时相分为10个(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4-09-11)

王远瑞[3](2013)在《基于形变配准的交互式靶区勾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题来源于XXX与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的合作。近年来,诱导化疗加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的同期放化疗治疗成为局部晚期鼻咽癌研究的热点,对于调强放疗计划,肿瘤靶区勾画是整个计划执行的基础,对病人的预后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诱导化疗后组织器官发生了很大形变,调强放疗计划中的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靶区的勾画是一项有较大难度的工作。目前医生主要依靠手工勾画,存在以下问题:1)手工勾画过程繁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勾画效率低下;2)手工勾画靶区时缺少参照物,会引入过多的人为误差,同一个医生不同时间勾画的靶区可能有所偏差甚至截然不同,影响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因此,构建一个辅助靶区勾画系统减轻医生负担并减少人为误差是很有意义的。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形变配准的交互式靶区勾画系统,系统可用于辅助医生进行靶区勾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并减少人为误差。本文主要工作和贡献:1)采用QT开发框架,基于DICOM3.0标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形变配准的交互式靶区勾画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靶区勾画模块、形变配准模块、空间插值模块、DICOM图像管理模块,DICOM-RT结构集管理模块、图像增强模块、多平面重组模块。2)利用Demons形变配准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配准模块。该模块可以对化疗前后图像进行自动配准,找到化疗前后图像之间的空间变换。然后利用这一变换找到化疗前GTV在化疗后图像上对应的大致区域,医生可以对结果进行人工调整和确认,完成化疗后GTV勾画。这样既减少了医生靶区勾画的工作量,同时系统给出的结果也可以给医生手工勾画做参考。3)利用肿瘤组织在空间上的连续性,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插值模块,该模块可以根据相邻图像的靶区勾画,自动学习出当前图像上的参考靶区,减少医生手工勾画靶区的工作量。本文按照软件工程开发流程和规范,以面向对象的方式对系统进行需求建模、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目前已完成了一个基于形变配准的交互式靶区勾画系统的原型系统。经相关医生检测,系统基本满足要求,可以和医院的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对接,协助医生靶区勾画。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作为新医生学习靶区勾画训练平台和研究探讨医学图像配准算法的开发测试平台。(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期刊2013-04-01)

徐子海,廖福锡,周燕华,黄坚,周志美[4](2007)在《运动状态下CT扫描后靶区叁维重建的形变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呼吸运动对肺部靶区叁维重建的影响。方法: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驱动器、导轮、有机玻璃球、低密度度泡沫等设计能模拟肿瘤随呼吸运动的体模;取不同螺距(0.875,1.675,0.625mm)、不同层厚(8mm×1.25mm或8mm×2.50mm)和运动周期组成6个不同的扫描序列在GE LightSpeed16CT上扫描,然后采用体绘制技术对所获得CT图像进行叁维重建,用叁维工具软件测量不同扫描条件下各靶体积大小,计算动态与静态扫描靶区重建体积的相对偏差。结果:静态模型同一靶区在层厚与螺距不同时,扫描后叁维重建的靶区外形无明显变化,重建靶区的体积差异可忽略;在不同运动状态下扫描,同一靶区重建图像的外形差异明显,重建靶体积的相对偏差最大值为54.1%;同一运动状态下,各靶区重建体积变化随靶而异;外形较小的靶区重建体积相对偏差变化范围为-39.8%~54.1%,外形较大的靶区重建体积相对偏差变化范围是-18.4%~8.7%。结论:呼吸运动对靶区重建的响影极大,叁维放疗计划设计所依赖的CT图像,必须是肿瘤靶区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下扫描的图像,否则,适形射野和剂量体积直方图将严重失真。(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7年13期)

靶区形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基于形变配准技术实现的强化四维CT(4D CT)图像进行原发性肝癌(HCC)个体化内靶区(IGTV)制定的可行性。方法选择首次放疗的HCC患者10例,依次完成自由呼吸下4DCT扫描,主动呼吸控制辅助下平静吸气末屏气3D CT平扫和动脉期强化扫描,将4D CT依呼吸时相分为10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靶区形变论文参考文献

[1].张路路.基于形变配准技术对放疗前后靶区变化的评估[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徐华,尹勇.基于形变配准技术获得的强化4DCT图像进行肝癌个体化内靶区制定的可行性研究[C].第八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叁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4

[3].王远瑞.基于形变配准的交互式靶区勾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山大学.2013

[4].徐子海,廖福锡,周燕华,黄坚,周志美.运动状态下CT扫描后靶区叁维重建的形变规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标签:;  ;  ;  ;  ;  

靶区形变论文-张路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