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有公路路基设计常见问题吴旭阳

浅谈现有公路路基设计常见问题吴旭阳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10001

摘要:结合工作项目经验及工作案例,针对现有公路路基设计工作中在地质勘察、边坡设计、取、弃土场、特殊路基及设计协调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多样问题进行讨论及分析。

关键词:公路设计路基设计地质勘察边坡设计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差异极大,道路为线性工程,穿越高山、跨越河流,往往面临不同的建设环境,因此就更需要在设计工作阶段充分考虑不同段落路基具体面临的条件因素,更加有效的指导施工,保证运营期施工质量。笔者在多年路基设计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做一些总结。

一、对路基设计的重视不足

公路是线型工程,公路设计中的各个专业在公路设计中,存在着并行和连续性,路基专业为公路设计的主要专业之一。而在大多数公路设计项目中,往往总体上更注重路线、桥梁结构等专业,而忽视路基设计的重要性,导致路基专业过分的服从于路线总体,同时总体、路线设计人员缺少路基设计经验,在平、纵、横中对路基设计考虑不足,增加路基设计的难度和工程规模,也造成了较大的工程实施风险。设计中经常可见:路线平面稍作调整,就可有效控制甚至避免高边坡、高支挡,减小工程规模;或因为纵断不合理,导致排水或者地基处治困难;更有一些傍山路段,采用半填半挖式路基可非常有效降低工程规模,却强行追求整体式路基,导致上边坡大挖,下边坡大做支挡,路基稳定性问题和工程规模都急剧增大。在路基与桥隧方案的比选中,往往是单一经济比较,忽视了与公路沿线自然景观的协调以及施工期操作难易的论证,破坏了沿线的生态环境,也难免形成工程变更,更加大了运营期的风险,。

此类问题的广泛存在,也说明路基设计人员与其他专业的沟通衔接多有不足,路基专业设计人员应及时充分的与各专业表达设计需要,让路线专业的“地质选线”不成为一句空谈,使路基与桥梁、隧道的衔接更为协调统一,不成为设计中的薄弱环节。

二、设计人员地质经验不足,过分依赖勘察成果,地勘成果滞后、与设计脱节

设计人员在外业调查中,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最为直接关键,现场直观判定结合有针对性的地质勘察,既可以控制地质勘察成本及时间,又可满足实际设计需要。而实际表现来看,设计人员往往对地质调查缺乏相关的知识经验,不能在外业过程中有效合理分析、评判地质可能或已经存在的问题,仅靠地勘结果来进行设计工作,设计人员对地勘成果的驾驭能力又多有不足。地质勘察本应为设计的依据,与设计人员自身调查成果形成呼应和补充,在实际中往往变成了设计的理由,未能有效起到其工具作用。

越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相应的地质勘察就越重要,地质勘察的工作量及难度就越大,需要的时间就越多。目前公路设计中普遍现象就是设计周期的不断压缩,往往调查人员才刚刚进场,业主就开始催促提交设计图纸。周期压缩势必会极大影响资料收集汇总再到确定方案、优化方案、完成设计的合理过程。常见已经提交施工图图纸了,还未能得到重要的地质勘察成果,无法定性定量的分析,仅可通过工程类比经验确定方案,又难免和地质勘察成果不能对应,为后期实施及运营阶段造成风险。更有甚者竟本末倒置,以设计方案去编制地勘文件。此问题并非单一的项目管理问题,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在观念上共同改善。

三、边坡设计现场调查不足,原则单一,灵活性不足

公路是线性工程,沿线地质往往是多变且复杂的,特别是以挖方为主的山区。实际施工中不仅是依靠地质勘察,对于道路沿线现有坡面的调查,更是外业调查的重点。如,对于项目所在地区类似既有道路的边坡状况的调查,特别是岩性、高度、防护方案、病害的类比分析。同时道路沿线走访调查中,不仅针对设计项目边坡的调查,更要注重于与沿线管养人员、居民的交流,对项目沿线病害的原因、特点进行分析,探查已经发生或潜在病害。忽视项目所在区岩土自身特点及已有的工程经验,在办公室闭门造车,难免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

公路沿线地质往往是多变且复杂的,而设计中,普遍存在现象是仅用高度、岩性控制防护方案和边坡坡率却忽视其不同段落自有特性,采用一个相对保守的设计标准贯穿整条公路(特别是路堤边坡),不能结合岩土性质、填挖平衡、筑路材料、施工条件、占地情况、造价成本、行车安全措施等因素综合考虑,逐段设计,设计断面形式单一,设计原则僵硬,处治方案多有过当或不足。如筑路材料缺失段落,适当的加大挖方坡率,虽增加了占地,但在边坡防护措施上可适当减弱,同时也获得路基填筑及圬工材料,控制工程规模;路基穿越山体,左右两侧均为挖方,设计采用同样的防护和处治措施,而实际上由于岩层的产状、岩性,其稳定性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一些松散、破碎的边坡,需要区别、专项设计;桥头路基防护,笔者常见地形桥(无水流冲刷)与过水桥(有水流冲刷)采用完全相同的防护措施,即显得不美观,又形成浪费。以上种种,不胜枚举。

四、取、弃土场设计问题缺少重视,调查深度不足。

外业阶段对沿线土石调配方案存在缺失,造成对取、弃土场调查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深度不足,工作后期只好在大比例地形图上找取、弃土场地,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也难免缺乏有效的地质勘察,设计阶段更无依据可言。仓促选定的取土场缺少相关的试验及勘察,对拟定的填土来源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施工阶段发现无法满足路基填筑要求,或取土土石比例与设计不一致,都会在施工阶段造成设计变更。

在很多设计阶段,往往以解决土方问题为主,不能长远的考量取、弃土场自身的问题,有些弃土场设计阶段缺失无水文地质资料,运营期由于降雨、风化等因素,其稳定性难以保障,对自然环境影响大。有些设计过于粗糙,考量不足,如取、弃土数量仅考虑路线土石方,未考虑清表、软基等清除的废土弃方;施工便道长度太短,纵坡太大,施工车辆行驶困难;弃土场软基处治不足、未能设计有效的排水系统,影响其稳定性等。最为常见的是前期设计阶段,缺少与沿线土地主管部门的方案沟通及协议签订,造成施工阶段无法实施,导致设计变更。

五、特殊路基设计设计缺乏实验、计算支撑及合理性分析。

公路设计由于有着多变的水文地质条件,对于基础资料的收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多采用工程经验类比法作为设计依据,而非定性、定量的计算分析,此种设计方法往往造成工程规模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工程风险。如软基段落,往往根据工程经验,简单粗暴的采取大规模的置换、排水固结等措施,而缺少结合路基高度,承载力要求、沉降控制等做统一协调的方案设计,造成工程规模的失控和浪费;再如盐渍土段落,一些设计中常常忽视了段落沿线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干旱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任然大范围的采用换填方案,形成工程浪费;一些挡墙等支挡工程,往往不去做单独计算设计,而采用统一的标准图纸,有的尺寸过大呆板造成浪费且影响景观效果,要么荷载考虑不足,仅在理想工作状态下计算验算,忽视水文地质变化、施工工艺、当地材料等综合因素,在运营阶段形成病害。

总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基础建设将更上一个台阶,随着越来越多高新科技在公路设计行业的应用,公路设计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和丰富。作为公路设计人员,一方面我们要向前看,学习掌握新的技术,为未来的设计变革做准备,另一方面要向后看,多从过往的项目中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工程经验,使自身工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标签:;  ;  ;  

浅谈现有公路路基设计常见问题吴旭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