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表达论文-李赛男

隐性知识表达论文-李赛男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性知识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专家型教师,技能类知识,隐性知识,知识表达

隐性知识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李赛男[1](2019)在《专家型教师技能类隐性知识表达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的提出,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根本在其知识结构,技能类隐性知识在教师知识结构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技能类隐性知识对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专家型教师从事多年的教学活动,逐渐形成了大量的技能类隐性知识。技能类隐性知识表达有利于提升教师本人的专业能力,促进新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总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文以中小学内专家型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其技能类隐性知识表达效果的诸多因素,并对于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强度进行了可视化和量化,目的是确定核心影响要素,以期从相应方面予以改善,从而更好的促进专家型教师技能类隐性知识的表达。全文共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组织结构;第二部分介绍了专家型教师技能类隐性知识表达的理论支撑与基本概念,以及教师隐性知识表达的基本思路,同时系统性地论述了教师隐性知识表达的途径;第叁部分与第四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该部分通过将教师技能类隐性知识表达看作一个过程,将影响其表达效果的因素划分为知识、人物、环境叁个大类,并对每一类中所涉及的具体指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得出7个二级指标。之后,运用专家调查法绘制模糊认知图,对于一级指标以及二级指标间的影响关系类型和影响强度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提出不足之处,并期待后续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杜姣[2](2019)在《知识生态视角下的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表达与重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团队在知识创新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隐性知识作为创新团队的核心生产力已成为团队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其有效表达与充分利用是团队保持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的关键。然而,由于隐性知识本身具有高度个人化、模糊性等特点,常规手段下难以实现其表达与传递,从而导致团队中知识主体获取和重用隐性知识的难度加大。知识管理要求创新团队能够对知识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并发挥其最大价值,关键在于团队的知识主体、知识资源、知识环境和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协调发展,知识生态学可以为协调创新团队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基于此,为了实现创新团队隐性知识的有效表达和高效重用,促进团队知识、环境、技术和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水平,本文从知识生态视角,采用可拓学方法和案例推理技术对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表达与重构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知识生态相关理论基础,对创新团队、隐性知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其次,从知识生态理论出发,对创新团队知识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隐性知识传递过程构建了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表达与重构的过程模型,随后分析了隐性知识表达和重构的影响因素,为后文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表达和重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再次,根据创新团队特征和隐性知识内涵对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进行定义,通过对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分类与表现形式的归纳整理,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根据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对创新团队隐性知识的属性特征进行选取,利用可拓物元模型对创新团队的隐性知识进行结构化表达;然后,设计了基于案例推理基本思想的隐性知识重构研究框架,利用案例表达构建案例库,结合隐性知识模糊性的特征,以专家语意变量为依托,运用叁角模糊数解模糊化方法计算案例特征属性的权重,给出了不同案例属性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并定义了基于相对排序熵的全局相似度,使用最邻近法设计了相对排序熵案例推理算法以实现案例检索,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修正的案例自修正方法,对案例库进行聚类并完成再次检索,结合两次检索结果完成案例知识重构。最后,以具体的实例验证案例推理方法在创新团队隐性知识重构中的应用,得出案例推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创新团队隐性知识的重复利用率,适用于解决隐性知识重构问题。(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19)

袁明明[3](2017)在《网络教学中支持隐性知识的知识表达模型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网络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的网络教学主要侧重于领域应用支持技术的研究,对教学本质内涵的思考并未深入。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图式及其建构策略的教学是教学中的重点和核心,也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关键。面向教学的知识组织是教学设计的基础,但目前的知识表达方式大多停留在显性知识及其语义层面,缺乏对图式建构策略教学的支持。因此,如何在知识组织中突出图式及建构策略成为网络教学研究与发展的核心问题。针对目前网络教学应用中存在的知识表达方式与教学本质目标不匹配问题,本文首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图式及建构方法及其与隐性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剖析。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地图中的知识构建方法进行改良,对隐性知识的表达进行抽象并外化成为模式知识纳入知识建模当中。以模式知识为核心,本文提出了面向认知能力培养、支持隐性知识及隐性知识建构方法教学的新型知识表达模型,论述其相关概念并给出数学描述,并且给出一个知识表达模型实例加以分析。最后,以该知识表达模型为基础,本文给出其相关应用——知识库和一个以知识库为服务基础的网络教学原型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通过在该教学系统上的一系列实验,基本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知识表达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30)

许舒诚,申俊龙[4](2016)在《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中医药隐性知识表达路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复杂科学的重要理论依据,复杂自适应系统为研究中医药隐性知识的表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具。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进行分析,中医药隐性知识的表达路径主要有3条,分别为中医药经典文献的诠释学表达路径、师承学习中的互动性表达路径、临床实践中个性化诊疗知识"涌现"路径,这可为中医药理论研究与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共享化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郑和生,李茜[5](2015)在《隐性知识如何表达——论法官培训的定位反思与制度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社会的创伤,就是指不能掌握人们所需要的全部知识。~①——[美]丹尼尔·贝尔伴及社会分工的愈发精细和知识分类的愈加精密,新一代法律人所拥有的知识远比其前辈丰盈;然其实践经验与司法技艺,却定不如其前辈深厚。诚如康德所言:"认识世界与拥有世界在意义上是相距甚远的,因为前者只能理解他所旁观到的过程,后者却能够参与了这一过程。"~②因此,青年法官司法技艺的缺失,非能通过书本记载、可即时获习的知识以积攒,而需在长期实践中借助一种难以名状、只能心传神会的知识以弥合。这种时(本文来源于《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期刊2015-04-08)

陈晋[6](2014)在《隐性知识表达与分享的绩效研究——以“真人图书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知识是改善人们知识结构并产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真人图书馆活动是传播隐性知识的良好平台。论文以真人图书馆活动为例,对构成知识转移绩效的传播主体、传播过程、传播结果等方面开展研究,认为传播者的意愿、能力是影响绩效的因素,引进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更好的促进隐性知识的表达与分享。(本文来源于《新世纪图书馆》期刊2014年10期)

石瑞[7](2014)在《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隐性知识是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出来的难以用语言表达,深藏于教师个体内部的知识。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教育情境的多样性,都要求教师积累大量的隐性知识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和表达,可以促使知识的动态流动,加快知识更新,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对于教师的自觉反思和主动发展,提高教师队伍职业素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推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如何有效生成和准确表达,引起了中小学教师和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对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生成与表达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首先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探究了教师隐性知识的概念、特征,分析了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生成与表达的研究现状,发现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其次,在探讨教师隐性知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隐性知识生成的理论基础——社会建构主义,从隐性知识生成的来源以及思维加工过程两个阶段分别论述了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途径。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现阶段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生成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学校文化和教师自身因素(包括教师信念、教师职业敏感以及教师的反思水平),并提出了促进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生成具体对策:营造开放和谐的学校文化;端正并提高教师的教育信念;培养教师的教育敏感;提高教师的反思水平等。再次,分析探讨了教师隐性知识表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将教师隐性知识分为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和不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隐性知识表达的叁个途径:显性化、隐喻、实践。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的表达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可能的影响因素—集体文化、语言表达能力、惧怕权威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集体结构,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权威观等。(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4-05-01)

张凌,乔晓东,朱礼军[8](2014)在《基于认知地图的隐性知识表达流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知识的表达需要采用一些恰当的方法和工具,如隐性知识的隐喻、概念地图、思维导图等。但大多数学者认为认知地图是隐性知识表达的有效工具。为在企业中能够推广使用认知地图用于表达企业隐性知识,本文借助认知地图工具拟构建一套通用、实用的隐性知识表达流程。(本文来源于《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2014年03期)

石瑞,张新海,李政[9](2013)在《论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隐性知识是专业型教师的必备知识,具有个体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表达是教师个人自主的、内在的行为选择。教师隐性知识需要不断被生成和表达,使教学以一种更加贴近现实的场景展现出来。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需要依靠教师个体的信念、自身的纯粹性知识以及自己不断的实践反思。教师隐性知识的表达有行动表达和教师隐喻两种方式。(本文来源于《天中学刊》期刊2013年06期)

张凌[10](2012)在《基于认知地图的隐性知识表达与共享——广义认知地图与狭义认知地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知识管理工具认知地图的概念及其由来,基于人们普遍知晓的狭义认知地图定义了广义认知地图的概念,作出详细说明,介绍广义认知地图的由来、范畴及统一方式,同时也介绍狭义认知地图的由来及定义、方法解析,以及狭义认知地图的优缺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情报理论与实践》期刊2012年02期)

隐性知识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团队在知识创新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隐性知识作为创新团队的核心生产力已成为团队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其有效表达与充分利用是团队保持竞争优势和核心能力的关键。然而,由于隐性知识本身具有高度个人化、模糊性等特点,常规手段下难以实现其表达与传递,从而导致团队中知识主体获取和重用隐性知识的难度加大。知识管理要求创新团队能够对知识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并发挥其最大价值,关键在于团队的知识主体、知识资源、知识环境和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协调发展,知识生态学可以为协调创新团队各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基于此,为了实现创新团队隐性知识的有效表达和高效重用,促进团队知识、环境、技术和人之间的“和谐发展”,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水平,本文从知识生态视角,采用可拓学方法和案例推理技术对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表达与重构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回顾了知识生态相关理论基础,对创新团队、隐性知识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其次,从知识生态理论出发,对创新团队知识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隐性知识传递过程构建了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表达与重构的过程模型,随后分析了隐性知识表达和重构的影响因素,为后文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表达和重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再次,根据创新团队特征和隐性知识内涵对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进行定义,通过对创新团队隐性知识分类与表现形式的归纳整理,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根据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对创新团队隐性知识的属性特征进行选取,利用可拓物元模型对创新团队的隐性知识进行结构化表达;然后,设计了基于案例推理基本思想的隐性知识重构研究框架,利用案例表达构建案例库,结合隐性知识模糊性的特征,以专家语意变量为依托,运用叁角模糊数解模糊化方法计算案例特征属性的权重,给出了不同案例属性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并定义了基于相对排序熵的全局相似度,使用最邻近法设计了相对排序熵案例推理算法以实现案例检索,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修正的案例自修正方法,对案例库进行聚类并完成再次检索,结合两次检索结果完成案例知识重构。最后,以具体的实例验证案例推理方法在创新团队隐性知识重构中的应用,得出案例推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创新团队隐性知识的重复利用率,适用于解决隐性知识重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性知识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李赛男.专家型教师技能类隐性知识表达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杜姣.知识生态视角下的创新团队隐性知识表达与重构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3].袁明明.网络教学中支持隐性知识的知识表达模型研究及应用[D].东南大学.2017

[4].许舒诚,申俊龙.基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中医药隐性知识表达路径分析[J].中医杂志.2016

[5].郑和生,李茜.隐性知识如何表达——论法官培训的定位反思与制度构建[C].全国法院第二十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司法体制改革与民商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2015

[6].陈晋.隐性知识表达与分享的绩效研究——以“真人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4

[7].石瑞.中小学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表达研究[D].河南大学.2014

[8].张凌,乔晓东,朱礼军.基于认知地图的隐性知识表达流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

[9].石瑞,张新海,李政.论教师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表达[J].天中学刊.2013

[10].张凌.基于认知地图的隐性知识表达与共享——广义认知地图与狭义认知地图[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

标签:;  ;  ;  ;  

隐性知识表达论文-李赛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