剂量容积论文-武星蕾,吴爱东,吴爱林

剂量容积论文-武星蕾,吴爱东,吴爱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剂量容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准直器角度,剂量验证

剂量容积论文文献综述

武星蕾,吴爱东,吴爱林[1](2019)在《准直器角度对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及剂量验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旋转准直器,研究准直器的旋转对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与剂量验证的影响。方法:选择10名T_3期鼻咽癌患者,每位患者分别设计10个VMAT计划,10个VMAT计划准直器角度分别为0°、5°、10°、15°、20°、25°、30°、35°、40°、45°,比较分析不同计划中靶区剂量、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以及机器跳数,并对每个计划进行剂量验证。结果:准直器角度为10°的VMAT计划,PGTVnx、PTV1以及PTV2的HI均值最小,CI均值最大(P<0.05)。PGTVnd的HI均值在所有计划中变化不大(P>0.05),CI均值在5°~30°最大(P<0.05)。脑干、脊髓以及眼球D_(max)在5°~20°时较小(P<0.05),视交叉和下颌骨D_(max)在15°~25°时较小,腮腺V_(30)在35°时最小。靶区外正常组织,在低剂量区V_5~V_(20)时,0°和5°受照体积最低,在高剂量区V_(25)~V_(50),10°最低。在不同的准直器角度,机器跳数平均值最小的是准直器为0°的计划,最大的是30°(P<0.05)。所有计划的γ通过率均在98%以上,其中准直器在20°时通过率最高。结论:在进行鼻咽癌VMAT计划设计时,可以将准直器角度设置在10°~20°来获取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减少危及器官以及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同时不会降低剂量验证的通过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陈文宽,方羚,蒋杰[2](2019)在《低管电压低剂量在颞颌关节CT动态容积扫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剂量在颞颌关节(TMJ)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将我院临床怀疑TMJ病变而行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的69例患者随机分成叁组(常规组、实验A组、实验B组),各23例。常规组:120 kV,200 mA;实验A组:100 kV,150 mA;实验B组:80 kV,100 mA。分析比较叁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并记录各组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常规组、实验A组、实验B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100%、87%、70%;叁组图像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2.42±0.17)mSv、(0.81±0.02)mSv、(0.54±0.03)mSv;实验A组和实验B组较常规组辐射剂量分别降低66.56%和77.57%。结论采用低管电压低剂量在TMJ 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时,较常规螺旋扫描速度快,既能保证图像质量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又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保护了机器球管的热容量和使用寿命。(本文来源于《心电图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余双,杨树仁,王海兰,庄小捷,陈金平[3](2019)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剂量学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剂量学差异。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本院肿瘤科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采取固定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和容积调强旋转放疗技术治疗。比较两种计划的DVH与等剂量分布,靶区评估最大剂量、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及适形指数,危及器官评估指标为:脊髓最大剂量,心脏V30,食管V50、V60及平均剂量,全肺V5、V10、V20和V30。结果容积调强旋转放疗适形指数高于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靶区最大剂量、平均剂量、最小剂量、不均匀指数、适形指数方面,危及器官的脊髓最大剂量,心脏V30,食管V50,V60及平均剂量,全肺V5,V10,V20和V3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治疗,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但容积调强旋转放疗适形度更好,可优先选择容积调强旋转放疗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29期)

曾广平,康盛伟,唐斌,黎杰,王培[4](2019)在《Pinnacle计划系统自动与手动容积弧形调强计划剂量学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标准剂量验证模体和剂量目标作为客观评价标准比较Pinnacle3 9.10计划系统自动容积弧形调强计划(Automated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Auto-VMAT)和手动容积弧形调强计划(Manual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Manual-VMAT)的剂量学差异,对临床Pinnacle计划系统自动计划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Pinnacle3 9.10计划系统对美国医学物理学会第119号报告中所使用标准模体分别做Auto-VMAT和Manual-VMAT,比较不同模体中危及器官和靶区的剂量体积直方图、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靶区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人工调试次数、计划设计时间以及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结果 Auto-VMAT计划均能够降低靶区热点,除多靶区模体中Central靶区外,自动计划的CI和HI更优;危及器官的剂量Manual-VMAT和Auto-VMAT没有明显优劣;Auto-VMAT明显减少人工调试次数和计划优化时间;Auto-VMAT在头颈、C shape模体计划中MU更低,Manual-VMAT在多靶区、前列腺模体中MU更低。结论 Auto-VMAT比Manual-VMAT能够得到更优的放疗计划,同时能够减少计划优化的时间,也避免了计划设计者在设计放疗计划时的人为失误与不同设计者设计计划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9年10期)

张怀文,钟晓鸣[5](2019)在《中晚期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中晚期宫颈癌术后常用调强放疗技术的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为宫颈癌术后放疗方法的临床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经增强CT扫描后在pinnacle39. 6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靶区勾画。每例患者分别设计固定5野计划Ⅰ,固定7野计划Ⅱ,VMAT双弧计划Ⅲ叁种不同调强计划。叁种设野方法的机架角度分别为计划Ⅰ:0°,72°,144°,216°,288°;计划Ⅱ:0°,52°,104°,156°,208°,260°,312°;计划Ⅲ:179°~181°,181°~179°。在满足PTV临床靶区达到95%处方剂量的前提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叁种调强照射技术的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照射剂量和靶区适形指数(CI)及剂量不均匀性指数(HI)。结果①叁种计划的靶区平均剂量以及靶区均匀性指数HI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靶区的适形度指数计划Ⅲ最优,计划Ⅱ次之,而计划Ⅰ最差;②对小肠的保护,计划Ⅱ的小肠所受照射的平均剂量略高于计划Ⅰ和Ⅲ,计划Ⅰ的小肠在中高剂量处V30、V40接受的受照体积稍高于计划Ⅱ和Ⅲ;③对膀胱的保护,膀胱受照平均剂量计划II略小于计划Ⅰ,在V40接受的照射剂量体积计划Ⅲ最优;④对左股骨头的保护,叁者间除V30处计划I稍小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对右股骨头的保护,叁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叁种调强设野方法的靶区照射剂量差异不大,但是VMAT方法的计划适形度最好,且在对小肠和膀胱等重要危及器官的保护上优于常规固定野调强Ⅰ,Ⅱ方法。(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陈文宽,王晶,朱丹[6](2019)在《低剂量CT容积扫描联合叁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剂量CT动态容积扫描联合叁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按就诊时间对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临床怀疑鼻骨骨折而行CT扫描的52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采用16排CT螺旋扫描,扫描参数采用120 kV,200 mA;实验组采用320排CT容积扫描,扫描参数:100 kV,80 mA。对2组图像行MPR及VR叁维重建,分别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记录2组图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常规组和实验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100%及80.77%,实验组图像的扫描时长、CTDIvol、DLP及ED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比常规组的辐射剂量降低72.48%。结论采用鼻骨低剂量动态容积扫描,其图像质量既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又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在缩短扫描时长的同时又降低了球管的热容量和延长球管寿命。(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5期)

刘致滨,石锦平,张利文,谢秋英,滕建建[7](2019)在《光子优化算法与逐级递进解析优化算法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的剂量学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Eclipse计划系统中光子优化(PO)算法与逐级递进解析优化(PRO)算法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例接受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CT图像扫描后勾画靶区和危及器官,分别用PO算法和PRO算法设计两种RapidArc计划,即PO计划与PRO计划,并比较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特性、机器跳数、gamma通过率和计划优化的效率。结果:两种计划的PGTVnx的D2%、Dmean、D98%、靶区覆盖率、适形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均相差不大(P>0.05),PO计划在PGTVnd、PTV1、PTV2的D98%和Dmean均高于PRO计划(P<0.05)。左右晶体、左右腮腺、左右颞叶、左右视神经的受量两种计划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RO计划的脑干D1%和Dmean、脊髓D1%及喉Dmean均低于PO计划,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计划的gamma通过率均能满足治疗的要求,且PO计划的gamma通过率(3 mm/3%和2 mm/3%)均好于PRO计划,分别为(99.13±0.81)%和(97.77±1.31)%、(98.62±0.84)%和(96.84±1.31)%。PRO计划平均机器跳数增至PO计划的1.13倍(P=0.000),在计划优化效率上PRO计划优化平均耗时为PO计划的1.66倍(P=0.000)。结论:PO计划和PRO计划均能满足临床的要求。在靶区剂量分布上,PO计划略有优势;但在脑干、脊髓和喉咙的保护上,PRO计划更有优势。PO算法产生的计划能够减少机器跳数,大大减少计划优化耗时,推荐使用PO算法作为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的优化算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闫冰,吴爱东,张洪波,刘磊,薛旭东[8](2019)在《肝细胞癌共面和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螺旋断层放疗的剂量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肝细胞癌共面和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螺旋断层放疗(HT)的剂量学特点,比较叁者在正常肝脏组织保护和靶区剂量分布的差异。方法:选取10例肝细胞癌患者,分别设计共面VMAT(C-VMAT)、非共面VMAT(NC-VMAT)和HT计划,通过DVH图评估不同计划的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学的差异。结果:HT靶区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D2以及均匀性指数(HI)均优于C-VMAT和NC-VMAT(P?0.05),3种计划在最小剂量、D98以及适形度指数(CI)方面无统计学意义。C-VMAT与NC-VMAT相比,两者仅在D98参数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肝脏的低剂量区体积参数V5、V10,NC-VMAT具有明显优势,而肝脏高剂量区体积参数V40、V50,HT与C-VMAT和NC-VMAT相比具有一定优势。NC-VMAT的脊髓最大剂量与C-VMAT的相应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最低。NC-VMAT的左、右肾Dmean优于C-VMAT计划,差异显着(P?0.05),3组计划的其余正常组织参数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3组计划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HT产生更高的靶区均匀性的同时能够明显降低正常肝脏组织高剂量区的体积,而NC-VMAT计划可以减少患者正常肝脏低剂量区的体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蒋功军,杨飞,纪蒙蒙,刘晓城,崔书君[9](2019)在《640层容积CT扫描联合AIDR 3-D算法在双低剂量肾动脉CTA扫描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640层容积CT扫描技术联合AIDR 3-D算法在双低剂量肾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肾动脉CTA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扫描方案:容积扫描+80 kV+碘克沙醇(270 mgI·mL~(-1))+叁维自适应低剂量迭代(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AIDR 3-D)算法;对照组扫描方案:螺旋扫描+120 kV+碘克沙醇(320 mgI·mL~(-1))+滤波反投影(filtering back-projection,FBP)算法,其他扫描参数相同。由2位高年资医师采取双盲法对2组图像进行后处理,并进行客观测量和主观评分,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图像肾动脉强化CT值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 ratio,CNR)高于对照组(P<0.05),图像噪声低于对照组(P<0.05);2组图像肾动脉信噪比(signal:noise ratio,SNR)及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满足诊断需求;实验组辐射剂量较对照组降低约41.0%(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 640层容积CT扫描联合AIDR 3-D算法用于双低剂量肾动脉CTA扫描可获得满意肾动脉CTA图像,同时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吴广鑫,蔡勇君,陈济鸿,柏朋刚,王艺辉[10](2019)在《Compass叁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ompass叁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剂量验证中产生的剂量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取17例鼻咽癌患者,在Monaco上制定VMAT计划并将其传至Compass,运用Compass自身计算的剂量(CD)和通过实测重建的剂量(RD)两种方法验证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的γ通过率、D1%、D99%、Dmean等参数。结果:治疗计划系统(TPS)-CD的所有γ通过率均>97.5%,TPS-RD的所有γ通过率均>95.0%,且TPS-CD的每一个γ通过率均大于TPS-RD中对应的γ通过率,两者靶区的γ通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t=2.749,t=2.489,t=2.687,t=2.798,t=2.881,t=2.921;P<0.05),但两者在OAR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TPS-RD的靶区D1%、Dmean及D99%的叁项指标绝对剂量差均<200 cGy,百分差<2.5%,且这叁项指标在TPS和RD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左右晶状体的叁项指标的剂量在TPS和RD之间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4.328,t=4.658,t=4.210,t=4.511,t=4.896,t=5.241;P<0.05);脊髓、脑干、左右腮腺等OAR的D99%在TPS和RD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8,t=4.035,t=3.646,t=4.112;P<0.05),Dmean和D1%在TPS和RD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ompass叁维剂量验证系统在VMAT计划剂量验证中可直观、快速的分析出靶区和OAR的理论和实际照射剂量差异,为剂量的精准实施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剂量容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低剂量在颞颌关节(TMJ)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将我院临床怀疑TMJ病变而行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的69例患者随机分成叁组(常规组、实验A组、实验B组),各23例。常规组:120 kV,200 mA;实验A组:100 kV,150 mA;实验B组:80 kV,100 mA。分析比较叁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并记录各组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常规组、实验A组、实验B组的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100%、87%、70%;叁组图像的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为(2.42±0.17)mSv、(0.81±0.02)mSv、(0.54±0.03)mSv;实验A组和实验B组较常规组辐射剂量分别降低66.56%和77.57%。结论采用低管电压低剂量在TMJ 320排CT动态容积扫描时,较常规螺旋扫描速度快,既能保证图像质量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又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保护了机器球管的热容量和使用寿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剂量容积论文参考文献

[1].武星蕾,吴爱东,吴爱林.准直器角度对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及剂量验证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2].陈文宽,方羚,蒋杰.低管电压低剂量在颞颌关节CT动态容积扫描中的应用[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

[3].余双,杨树仁,王海兰,庄小捷,陈金平.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与固定野动态调强放疗剂量学对比[J].当代医学.2019

[4].曾广平,康盛伟,唐斌,黎杰,王培.Pinnacle计划系统自动与手动容积弧形调强计划剂量学比较[J].中国医疗设备.2019

[5].张怀文,钟晓鸣.中晚期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学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9

[6].陈文宽,王晶,朱丹.低剂量CT容积扫描联合叁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7].刘致滨,石锦平,张利文,谢秋英,滕建建.光子优化算法与逐级递进解析优化算法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的剂量学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8].闫冰,吴爱东,张洪波,刘磊,薛旭东.肝细胞癌共面和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螺旋断层放疗的剂量学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9].蒋功军,杨飞,纪蒙蒙,刘晓城,崔书君.640层容积CT扫描联合AIDR3-D算法在双低剂量肾动脉CTA扫描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吴广鑫,蔡勇君,陈济鸿,柏朋刚,王艺辉.Compass叁维剂量验证系统在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9

标签:;  ;  ;  ;  

剂量容积论文-武星蕾,吴爱东,吴爱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