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过滤器论文-孙义馨,孙鹏,郑昌盛,张柏秋,左淑杰

下腔静脉过滤器论文-孙义馨,孙鹏,郑昌盛,张柏秋,左淑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下腔静脉过滤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下腔静脉过滤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远期疗效

下腔静脉过滤器论文文献综述

孙义馨,孙鹏,郑昌盛,张柏秋,左淑杰[1](2015)在《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例接受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前均先放置下肢静脉过滤器,之后进行深静脉血栓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3~21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过滤器放置后状态。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移位,并发症发生率为5%。对患者进行为期3~21个月的随访,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显效12例(60%)、有效7例(35%),无效1例(5%),治疗总有效率为95%。结论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能够有效预防肺栓塞,远期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可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5年07期)

王少坤[2](2014)在《腔静脉过滤器:捕获血液凝块的小滤笼》一文中研究指出这些特殊滤器可预防肺栓塞,但同时也带来风险。手术、外伤或长时间卧床休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腿部静脉深部形成血液凝块,医生称之为深静脉栓塞(DVT)。如果凝块破裂并从血管壁脱落,可随着血流转移,停留在肺动脉,引起毁灭性的血流停止。这种情况称(本文来源于《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期刊2014年10期)

罗启财,曾庆黎[3](2010)在《下腔静脉放置过滤器+置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一种严重而具有潜在危险的疾病,如未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易发展为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引起患肢肿胀、溃疡和坏疽,甚至发生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造成死亡。90%以上PE患者来源于深静脉血栓,80%PE患者起病时无明显临床症(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0年06期)

师晓琴[4](2009)在《下腔静脉过滤器对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预防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发明骨水泥(Bone Cement,BC)以来,BC在骨科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在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椎体成形术中植入BC,使假体固定牢靠或重塑椎体强度增加。目前骨水泥固定仍然是假体固定的金标准,然而,使用骨水泥也同时带来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CIS)的发生,表现为:一过性低血压、低氧血症、心律失常、肺动脉压增高、肺脂肪栓塞、出血(凝血功能异常)、哮喘发作等,严重的BCIS可导致术中心跳呼吸骤停、猝死发生。预防BCIS发生是目前国内、外急待解决的临床课题之一。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 IVCF)主要用于预防急性血栓性肺栓塞的发生,而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IVCF预防BCIS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IVCF是否具有预防BCIS发生的作用及保护效果。主要结果如下:1.建立可靠的BCIS模型雄性绵羊3只,体重25-30 kg,全麻后行股骨颈截断术,扩髓腔后将骨水泥填塞到骨髓腔中,植入模拟假体,同时加压,观测骨髓腔压力与BCIS发生程度之间关系。结果显示全组实验绵羊BCIS的严重程度与骨髓腔内压力紧密相关,表现为:当骨髓腔压力升至150 mmHg,平均动脉压由95±4 mmHg下降至80±6 mmHg (P<0.05),但是氧饱和度变化无显着性差异(从(97±2) %到(92±4) %);当骨髓腔压力升至300 mmHg,MAP快速下降至60±11 mmHg (P<0.01),氧饱和度下降至(85±5) % (P<0.01);采用超声心动图实时监测心腔,发现骨髓腔压力为120 mmHg时,右房出现点状回声,150 mmHg回声非常明显,而300 mmHg时回声呈雪花片状;术后病理发现肺动脉血管内有大量脂肪栓子。提示:实验绵羊在现有条件下,可模拟稳定、可靠的BCIS模型。2.成功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雄性绵羊2只,体重25-30 kg,全麻后在1250 mA透视机监视下,经颈内静脉套件,将IVCF置于肾下极5cm左右处并释放。X线和实验完毕后尸检均证实IVCF支架成功植入,位置正确,成形良好。3.下腔静脉过滤器对BCIS的预防作用研究雄性绵羊10只,体重25-30 kg,随机分为IVCF组、BCIS组(n = 5)。BCIS组绵羊仅插入颈静脉导管,而不植入下腔静脉过滤器,然后制作BCIS;IVCF组绵羊行下腔静脉过滤器植入后,制作BCIS。在植入10ml骨水泥后并逐渐增加髓腔内压,同期观测血压(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血气及电解质变化,心前区超声心动图动态实时显示心腔内情况改变。术毕分离肺脏,油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如下:1)、骨水泥植入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及下腔静脉过滤器对之的影响发现BCIS组绵羊动脉收缩压在骨水泥植入后急剧下降,从植入骨水泥前5 min的132±9 mmHg下降到骨水泥植入后25 min降至79±9 mmHg;而IVCF组绵羊给予下腔静脉过滤器,显着预防了动脉收缩压的下降,从骨水泥植入前5 min的135±12 mmHg降至植入后的120±11 mmHg。脉搏压的变化与动脉收缩压的变化一致。然而中心静脉血压的变化趋势则与动脉血压的变化相反,在骨水泥植入后,BCIS组和IVCF组(下腔静脉过滤器预防组)的中心静脉血压均有上升,但以BCIS组上升更明显(p<0.05)。2)、骨水泥植入后血气的改变及下腔静脉过滤器对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骨水泥植入过程中,PaO2在两组中均有下降,但BCIS组下降更快,植入后20分钟4只动物发生了呼吸衰竭。在骨水泥植入后10 min,BCIS组动脉血pH值低于IVCF组,PaCO2高于IVCF,HCO3低于IVCF组,提示BCIS组在骨水泥植入后出现了II型呼吸衰竭,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而IVCF组在滤器的保护下未出现明显的呼吸衰竭和酸中毒表现。3)、下腔静脉过滤器对骨水泥植入后肺动脉栓塞的预防作用BCIS组绵羊在骨水泥植入后持续加压至120 MmHg时右心房出现了点状不均匀回声,为脂肪栓子,随着压力增高,不均匀回声逐渐成为片状,IVCF组绵羊骨髓腔压力加至300MmHg甚至400 MmHg时尚为见到明显的脂肪栓子影像。骨水泥植入后30 min处死绵羊,取肺组织做油红脂肪染色,发现BCIS组绵羊肺组织有大量片状脂肪,而IVCF组未见明显脂肪栓子存在。上述结果显示:下腔静脉过滤器可有效阻止骨水泥植入引起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对骨水泥植入综合征高危患者,术中应用IVCF预防BCIS发生,降低围术期风险将是一个全新的选择。(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09-04-01)

石红建,黄优华,滕皋军[5](2008)在《下腔静脉过滤器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病,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腔静脉过滤器可有效减少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本文综述下腔静脉过滤器的历史、适应证、在不同类型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展望了未来趋势。(本文来源于《介入放射学杂志》期刊2008年01期)

Adamus,R,Bolte,R,Loose,R,裴贻刚[6](2007)在《可取出临时腔静脉过滤器的临床应用结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自膨式取出可恢复的临时性腔静脉过滤器植入和取出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临时性腔静脉过滤器“OptEse”(Covdis公司)是一种取材于永久性过滤器“TrapEase”(Covdis公司)的镍钛合金过滤器,它能通过颈静脉和股静脉植入。和其它临时(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07年09期)

Clark,S.L.,Blatter,D.D.,Jackson,G.M.,马超[7](2006)在《产程中放置临时性腔静脉过滤器》一文中研究指出Placement of a vena cava filter for the prevention of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in select patients is a well established procedure in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e describe a case of placement and removal of a new removable vena cava filter in a pregnant patient, in this case during early labor. Vaginal delivery was accomplished without incident.(本文来源于《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期刊2006年03期)

周丽珍,金献萍,李旭平[8](2005)在《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防治急性肺栓塞的一例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临床常见疾病,由于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的急性肺栓塞常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在慢性疾病卧床患者中肺栓塞的发生率达50%[1]。长期抗凝治疗因其凝血功能长期监测较繁琐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单纯的抗凝治疗不能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下腔静脉过(本文来源于《华夏医学》期刊2005年05期)

陈玉娣,廖艳华,陈泽萍[9](2005)在《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对132例行下腔静脉过滤器置放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围手术期开展以护理宣教、心理护理、临床观察及护理治疗相结合的整体护理实践。结果:患者情绪稳定,对治疗配合,随访120例,时间6个月至1年,未见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出现。随访患者生活质量满意。结论:护士通过提高宣教水平,做好心理护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及术后病情观察,完善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14期)

韩淑娟,王素云,寇小娜,马素华[10](2005)在《1例左下肢静脉栓塞行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较为常见,尤其是髂股静脉血栓严重者起病急骤、发展快、股青肿,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常可引起肺栓塞、肺梗死,肢体坏疽而危及生命。肺栓塞是下肢静脉血栓最重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据报道经药物溶栓肺栓塞发生率为 12%,(本文来源于《中原医刊》期刊2005年05期)

下腔静脉过滤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这些特殊滤器可预防肺栓塞,但同时也带来风险。手术、外伤或长时间卧床休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腿部静脉深部形成血液凝块,医生称之为深静脉栓塞(DVT)。如果凝块破裂并从血管壁脱落,可随着血流转移,停留在肺动脉,引起毁灭性的血流停止。这种情况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下腔静脉过滤器论文参考文献

[1].孙义馨,孙鹏,郑昌盛,张柏秋,左淑杰.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

[2].王少坤.腔静脉过滤器:捕获血液凝块的小滤笼[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4

[3].罗启财,曾庆黎.下腔静脉放置过滤器+置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进展[J].江西医药.2010

[4].师晓琴.下腔静脉过滤器对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预防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

[5].石红建,黄优华,滕皋军.下腔静脉过滤器的临床应用及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

[6].Adamus,R,Bolte,R,Loose,R,裴贻刚.可取出临时腔静脉过滤器的临床应用结果[J].放射学实践.2007

[7].Clark,S.L.,Blatter,D.D.,Jackson,G.M.,马超.产程中放置临时性腔静脉过滤器[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2006

[8].周丽珍,金献萍,李旭平.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防治急性肺栓塞的一例护理[J].华夏医学.2005

[9].陈玉娣,廖艳华,陈泽萍.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05

[10].韩淑娟,王素云,寇小娜,马素华.1例左下肢静脉栓塞行下腔静脉过滤器置入术的护理[J].中原医刊.2005

标签:;  ;  ;  ;  

下腔静脉过滤器论文-孙义馨,孙鹏,郑昌盛,张柏秋,左淑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