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发声腔体的训练——声乐训练中把自己比作一件“乐器”

歌唱发声腔体的训练——声乐训练中把自己比作一件“乐器”

杨柳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3)

[摘要]声乐训练中用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启发学生把自己比作一件“乐器”,并找到自己的乐器进行训练,训练自己的歌唱腔体,我主要从建立发声腔体和完善发声腔体这两方面论述。

[关键词]腔体建立完善

[作者简介]杨柳(1978—),女,广西苍梧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会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J61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4-0088-03

声乐艺术是通过人的嗓音来进行表情达意的,与其他乐器演奏不同,歌唱者的“乐器”就是自己的歌唱器官,它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它要靠想象、感觉、记忆、思维等这些间接手段去完成。因此任何一个初学歌唱者应首先认真了解歌唱器官,并在学习锻炼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乐器”。

一、认知自己歌唱的乐器,更好的寻找自己的歌唱乐器

让学生寻找自己的乐器前,我们让学生认识自己所歌唱的各个器官。对歌唱各器官的解说都因老师的不同有不同的说法,学医出身的林俊卿教授在《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著作中从歌唱的呼吸、声带的发声机能、歌唱调节共鸣的原理、表音的机能状态四个方面认识自己的歌唱器官;上海声乐教师徐小懿在《声乐演唱与教学》的著作中把歌唱器官解说为呼吸器官、发声器管、共鸣器官、咬字器官四个部分。前辈们解说的非常的细致和到位,阅读他们的书籍给我的歌唱和教学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很少提到把自己本身乐器的功能,我的分类是注重整体的歌唱工作运动中进行解说,人体好比一件乐器,我们的人体的乐器主要分三大部分:从下至上分,第一部分腹腔及其周围相关运动的肌肉和器官,包括腹内斜肌、腰方肌、中间腹直肌、下后锯肌等;第二部分胸腔及其周围相关运动的肌肉和器官,包括横隔膜、肺、气管、支气管、肋间肌肉、肋骨、锁骨、肩胛骨、前斜角肌、后斜角肌、胸锁乳突肌、胸小肌、胸大肌、胸横肌、前锯肌、提肋肌、上后锯肌、骶棘肌等;第三部分头腔及其周围相关运动的肌肉和器官,包括鼻、咽、喉、咽腔、口腔、蝶窦腔、额窦腔等。这三各部分的工作任务都是为歌唱服务,而且缺一不可,歌唱的训练中老师经常会用手指头使劲儿的顶我们的腰腹部,身体上的歌唱运动顿时调整到比较舒服的运动,所以歌唱不只是声带的工作,而且也不是只有某个人能享有的,只有科学的训练歌唱的相关器官的协调运动,就能获得自己这把“无价”的乐器。把它分为三个大部分这样学生能够更简明扼要的理解和寻找“乐器”,在训练中老师可以直接的提醒学生是哪一部分没做好,有助于声乐技能训练的效果。

二、找到自己的“乐器”,启发学生首先找到自己的“腔体”,建立发声腔体

从物理学原理,声音是通过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乐器声音的发出需要有共鸣腔体,人声的发出需要声带的振动,再经过身体各共鸣腔体发出,没有共鸣腔就会没有声音。乐器和人声乐器不同的是:乐器的共鸣腔体是固定的看的见的,如小提琴、钢琴的共鸣腔体都能看见,而人体的共鸣腔体在人的身体里,它是复杂的看不见的、随音高、音强等因素改变的。在训练中老师用直观的手段代替这种抽象的事物,以下第一个和第二个的训练都是比较直接的,基本上可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或者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感觉到的,第三个训练可以说是歌唱的入门,也是歌唱训练中较难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经过这个难关将能顺利开展后面更高级的训练,这个训练的时间是很长的两年三年四年甚至十年。

(一)正确的嘴形是腔体建立的第一步

吉阿母巴齐斯塔•曼契尼著名的声乐教授对嘴形的见解:“善于控制嘴形的确可以说是歌唱者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口形不正确的情况是很多的……”。嘴形的正确是发声的腔体建立的基础。歌唱者的歌唱就是通过嘴巴的动作来完成的,“嘴”所起的作用很大,同时它也牵动别的器官同时工作,错误的嘴形是没有别的歌唱器官同时工作的,所以会让歌唱者不是很舒服的演唱,带出来的声音也是错误的,听者听到也会感到不舒服,我们经常从声乐表演节目中看到专业的歌唱演员的嘴形,有几个特点:大、圆、空。嘴形的正确有助于各个歌唱器官的打开,就能有助于气息的流动,有助于发声反之则气息不通,声音烦闷,甚至发不出声音。正确的张嘴:首先要像“老虎吃人”、“吃惊”那样张大嘴巴,这个张嘴的动作在林俊卿教授的咽音练习八个步骤中的重要的一个练习,好的东西是可以拿来借鉴的,嘴巴张开的同时我们把手放在耳朵与脸接触的部位的中间处,体会耳朵旁挂钩的抬起,这时候就是正确的打开嘴巴。保持挂钩抬起、笑肌抬起,前嘴的力量向前收拢成U音嘴形,这样正确的嘴形就能形成了,这时嘴里的空间很大,用U音带其他母音进行练习,构成了歌唱的口腔腔体。从张嘴到U音嘴形的形成过程中,通常出现的毛病有:(1)不能保持挂钩抬起,容易掉下做出的U音嘴形错误,不能气息通常的歌唱(2)挂钩抬起动作过于僵硬,不自然,不能完成向前收拢成U音嘴形的动作,这样绝对是不能歌唱的。只有自然的、规范的动作做出正确的嘴形动作,才能符合发声规律,发出声音。学习中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尽相同,学生通过多练习、多体会、多开动脑筋、多观察、最后都能找到正确的发声嘴形——U。

(二)正确的呼吸是胸腔和腹腔两大部分的训练,为腔体的建立提供了动力

呼吸的训练是胸腔和腹腔两大部分的训练,林俊卿教授提到解决学生歌唱呼气短促,呼气力量不够的补救方法就是除了训练吸气就有群的与改善呼吸时胸膈的姿势外,尚须积极练习加强呼气肌肉群——尤其是腹部肌肉的收缩力与稳劲性。呼吸的训练从字义上理解有“呼”才有“吸”、有“吸”才有“呼”。它是人体歌唱的支点,是声音来源的动力,同时也是发声腔体中不可缺少的动力,何为正确的呼吸?

贝费利•西尔斯女高音对呼吸的见解:呼吸时想到肋骨区、横膈膜处好像有一个皮球。唱时常有向外膨胀的感觉,虽然肋骨区仍继续向里推动(“Appoggio”意大利文的意思就是“Suppor”,是靠着某种东西)——歌者就觉得靠住那个气球。琼•萨瑟兰女高音对呼吸的见解:呼吸就像一块地板,吸住了装满气的气球。呼吸的支力点位置就在裤腰带的这一圈肌肉中体会,把两手叉腰放在裤腰带的这一圈肌肉上同时正确的张嘴,胸腔稳定而打开,做一口气吹得动作,这时腰间两侧就会向两边扩张,动作越自然腰间两侧扩张越明显,切忌顾虑太多造成动作僵硬腰间两侧扩张就不明显甚至体会不到。

丽萨•史蒂文斯美国著名女中音对呼吸的见解:练气时,将一支蜡烛放置离口约8寸远,随后试着将它吹息,用轻柔的气将它灭,亦可用轻柔的气将它吹得波动。吸气时用背后部和腹上部,并非胸部。在这个练习中,我们可以借鉴日常生活中的“吹蜡烛”动作来体会呼吸,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呼”和“吸”的动作不能分开的,他们是联动的,在歌唱中“吸”的动作要比“呼”的动作快,正确的张嘴和腰间两侧的扩张这时是“吸”气息稳定、胸腔稳定、嘴形迅速变为正确的嘴形。接着是呼的动作,嘴巴、身体同时发出呼出的力量,体会气柱直到丹田,声音从U音嘴形中发出。特别注意变换嘴形时的转折点,不要因为嘴形的变化而让气息跑掉。

(三)发声腔体的建立,并让人体的共鸣腔体逐步的形成

在呼吸和嘴形都正确的基础上,开始练声练习要求腹腔、胸腔、口腔同时做动作,而口腔的动作最终是向头腔共鸣发展的,因为口腔的动作不单是嘴形的动做,而很大的程度上是头部各发声器官的运动而发出声音,包括带动了舌头、笑肌、舌骨、软腭、鼻腔、甲状骨、声带、咽腔、会厌、假声带等。所以训练中口腔已经不是嘴形的动作了,而是与歌唱有关系的更高级的训练,要求也有所提高和改变。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腹腔、胸腔、头腔是共同协调完成工作的,它是发声腔体的建立雏形,刚开始练习时带出的声音共鸣会少一些,很多练习者用自己的耳朵不能感觉到声音的泛音,随着技术的提高共鸣会越明显和灵活的运用,气息也会越顺,歌唱的泛音才会出现,歌者感觉到歌唱的时候很舒服,喉咙不会疼痛、不会挤着发不出声音,同时有一个很重要的感受就是好像歌声不是在声带里发出而是在全身发出,这就是人体的共鸣腔体逐步的形成的开始。在呼吸和正确嘴形的配合下头腔、腹腔、胸腔、共同建立歌唱的通道这就建立了发声腔体。这是一项最艰苦的训练,最考验人的意志的训练。

歌唱者要不断的体会各个腔体的运动配合感觉,气息的运动会比声音的发出要快一些,腰部力量的不断扩张,腰部的力量与嘴形向前的力量成正比,胸膈的稳定气息下沉,形成气柱直接下沉到丹田,初学者用较低的单音节发声,体会整个腔体的动作,正确的方法训练一段时间腹腔、胸腔、头腔所需的力量和熟练程度都会有所改善,这时变换练习曲体会腹腔、胸腔、头腔腔体各器官的变化调节能力,同时体会多头腔的变化,体会各练习曲的发声技巧,逐步使得共鸣腔体形成。这是我们获得美妙声音的一张宝贵的入门票。

三、完善自己的“乐器”,发声腔体的训练

发声的训练就是发声腔体的训练,歌唱腔体的建立就是发声腔体的建立,一件乐器的好坏完全看它的共鸣腔体的材质如何,人的发声腔体里的共鸣腔体就好比乐器的共鸣腔体,乐器的共鸣腔体不用演奏者调节,但我们人体的共鸣腔体是需要训练的,科学的运用共鸣腔体才会造就成功的歌唱家。如何完善它?

(一)“直来直去”的声音走向训练

在歌唱的训练中还会出现很多毛病影响正确发声的获得,歌唱者常会有声音发闷、出不来、向后倒等问题,这就是存在声音的走向问题,也是歌唱者在学习歌唱中要重视的问题。有的声乐教师引导学生声音从眉心出来;有的声乐教师引导学生声音从后脑勺呈抛物线出来,去改变以上声音的毛病。前两种方法比较抽象,让人摸不到够不着,在声音的练习中我提倡“直来直去”的声音走向感觉,“直来直去”的声音让歌者觉得声音直白、不是很大的共鸣、声音也不亮,但听者会觉得他的声音很好听、有泛音。“直来直去”的声音走向需要声乐老师的引导,练习当中歌者常常会走回原来的错误的老路,经过老师的一定时间训练才能基本掌握。“直来直去”的声音走向有利于声音建立在腔体里,歌唱中的“直来直去”是无意识的,声音的训练中不加以太多的思考,嘴形不变,使气息该使的劲儿用上气息,声音在发出的时候让它直接的唱出不加任何的修饰,就是歌唱中的“直来直去”。在《人声奥妙》一书中道:“无意识的东西——内心深处——往往传递非理性的刺激因素和动机,然而它能以创造性的因素来滋养直觉,这不仅对艺术,对于科学也是非常宝贵的。”所以在老师指导下的无意识的“直来直去”声音的训练,有着它的科学道理,它比先前两种的方法要来得直接、明白,而且可以改变音发闷、出不来、向后倒和鼻音等错误的问题。

(二)如何“听”声音,辅助声音的训练

歌者在训练声音的时候常常习惯去听自己发出的声音,同时很自然的辨别声音是否好听是否正确,在声乐的训练中越细心的倾听声音、检验自己的声音越容易去造作声音、捏造声音,不能获得高位置的正确的自然的声音。歌唱本身就是一种听觉艺术,我们不听声音就是不去检验声音的对错,这不是很矛盾吗?优秀的提琴演奏家薛伟,说过:‘音乐的好坏是让观众去欣赏和感受的,表演者不要把观众的感受全表现,你把观众的活都干了,那观众干什么去’。这句话用在我们的声乐上最好不过了,我们应提高技巧给观众好的听觉感受。我在这个方法中大胆的建议歌唱者像“傻子”唱歌一样,什么都不想、也不去听声音,身体、嘴巴一动就发声,当然所做的动作都一定是正确的而且该运动的器官动作都要去做。这样的歌唱目的是改变歌唱者爱听自己声音的毛病,歌唱本身就是一种听觉艺术,所以我们也要训练“听”的技巧,一是听“声音”,听它是否是直来直去的、直直白白的。二是不听“声音”,不听它是否是美的、甜的、靠前的。

(三)判断腔体的动作去判断声音的正确性

在歌唱中歌唱者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自己的耳朵来辨别声音是否正确,从以上的第二点我们不能从“听”去判断声音,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的声音。判断声音的是否正确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判断腔体的动作是否正确,再有是把握声音的“直来直去”感觉。整个腔体完成完整的、正确的动作才能保证声音的正确,歌者特别要注意换声点的训练,这是声音最容易出错的,产生各种的毛病,也有可能出现原来的毛病,大多数毛病在于胸腔的腔体的动作没有,腹腔、胸腔、头腔三腔体的训练是环环相扣的,脱了一环歌唱的腔体将不存在,所以整个发声腔体受到破坏,发出的声音不正确,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歌唱腔体的动作是否正确是判断声音是否正确的好方法。

(四)音高的训练是高技巧训练的必经之路

每首歌曲有高、中、低三个音区部分,歌唱者在歌唱技术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高音上不去,出现卡、挤、破等现象,低音下不来,出现没有声音,声音的音色不统一等现象。音域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只能把自己安排和改造为女中音,男中音。要想唱好歌曲就一定要进行音域的拓宽,这是歌唱的必经之路。

歌唱者练习高音也就是在练习各发声器官的调节,歌唱腔体训练是很重要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对三腔体进行训练,高音的训练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腹腔的辅助发声的运动技巧会提高,胸腔的辅助发声的运动技巧也会提高,音域才能扩宽使得头腔的技巧要提高,头腔各器官的运动感觉和声音的走向感觉会与重低音不一样,他们是正确的,也是相互促进的。

缺少某个腔体的动作就破坏了发声的腔体就无法发出高音。强调发声的腔体的保持,他是持之以恒的训练,歌唱家一辈子都要训练的一项技巧,也是获得高音技巧的训练。

(五)歌曲的训练要慎重

俗话说“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打好基本功是为了赋予歌唱、赋予表现,给人们听觉美的享受,推动祖国的声乐事业的发展。我国优秀的歌曲有很多,每首歌曲有其自身的表现力、特点和风格,也有其自身的难易度。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没有正确的对待自己的能力,歌者盲目的选择歌曲,急于求成,什么歌有难度就唱什么歌,拼命的喊高音,使得破坏了自己良好的发声腔体。张婉声乐教育家在她的《高师声乐教学法》中提到曲目教材的选择观点有:

1、不要选择超出学生音域或声音表现力达不到曲目。

2、不要选择超出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曲目。选择的歌曲歌者应当力求唱得优美动听并善于掌握舞台,所以我们在歌曲的练习方面要慎重,应该为学生选择合适其能力水平的歌曲,这样有利于歌唱水平的发挥;有利于声乐基本功的进一步巩固;有利于声音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总的来说正确的选择歌曲就是巩固了发声腔体的训练。

以上这些训练都是完善自己的歌唱腔体,完善自己的“乐器”腔体。老师在训练中总是反反复复、复复反反的提示、强调、发声腔体的训练练习,发声腔体的训练中还会不断的添加练习,目的就是完善发声腔体发出美妙的声音。

其实声乐并不复杂,细想想就那么的简单,我们把人体各腔体比作共鸣腔、声带比作琴弦,气息比作演奏的手或者弓,通过建立腔体和完善腔体,这样人体的“乐器”就形成了,它是否是一件好的乐器?明白了这些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这件乐器,我们应该清楚努力的方向,这需要歌唱者的努力,每天坚持科学的基本功练习保证歌唱声音的质量,提高发声和歌唱所需要技巧。这样我们就可以完美我们的歌唱器官,挖掘藏在身体里的“乐器”。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婉著.高师声乐教学法[C].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那查连科编著.汪启璋译.歌唱艺术[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6.

3.赵梅伯.歌唱的艺术[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7.

4.林俊卿.歌唱发声的科学基础[C].上海:海音乐出版社,1999.9.

(责任编辑:沈敏)

TheTrainingofVocalCavityinSinging

—comparesoneselftoa“musicalinstruments”invocalmusictraining

YangLiu

Abstract:Thevocalmusictrainingappliesvisualmeanstoteach,toenlightenstudentstocomparethemselvesto“musicalinstruments”,andtofindinstrumentsuitableforthemselvestotraintheirvocalcavity.Thispaperelaboratesthetopicfromtwoaspects:toestablishvocalcavitiesandtoimprovethem.

Keywords:vocalcavity,establish,improve

标签:;  ;  ;  

歌唱发声腔体的训练——声乐训练中把自己比作一件“乐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