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应力论文-许德明,王媛,黄景琦,李庆文,王培涛

围岩应力论文-许德明,王媛,黄景琦,李庆文,王培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围岩应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下工程,解析解,复变函数理论,空洞缺陷

围岩应力论文文献综述

许德明,王媛,黄景琦,李庆文,王培涛[1](2019)在《含空洞缺陷的圆形硐室围岩应力弹性解析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复变函数理论,建立真实平面上含空洞缺陷硐室外域和复平面上单位圆外域之间的映射关系,得到了在远场应力作用下含空洞缺陷圆形硐室围岩弹性应力解析解,分析了围岩应力分布规律以及缺陷位置、缺陷凸出程度和场地应力比对孔口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硐室缺陷部位应力分布与无缺陷情况具有明显区别,在缺陷中部应力集中效应明显,但在硐室孔壁与缺陷相交部位应力明显较小,甚至会出现环向应力为拉应力的情况;较轻微的缺陷便可引起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且随缺陷凸出程度的增加,缺陷中部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加剧;随着缺陷凸出方向与最小主应力方向夹角的减小,缺陷中部的应力集中现象加剧;当缺陷凸出方向与最小主应力方向平行时,随围压应力比的减小缺陷处的应力集中程度增大,而两者处于垂直状态时,随围岩应力比的减小缺陷处的应力集中现象逐渐降低。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充分考虑空洞缺陷所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9年11期)

时松,刘长武,张钊,陈康亮[2](2019)在《巷道交岔点附近围岩应力状态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两条巷道交叉角度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利用ANSYS软件对两条巷道分别以30°、60°和90°相交为例进行模拟,分析了两条巷道交岔点附近的围岩受力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两条巷道交叉角度减小,应力集中现象愈发明显;交岔点锐角区和巷道断面的4个拐角处都有不同程度的应力增加现象,围岩稳定性变差。因此,在巷道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大角度相交,避免锐角区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10期)

郭相参,孙扬[3](2019)在《深竖井破碎岩层围岩应力分析模型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岩层的层理性结构使其力学特征具有各向异性,而节理裂隙发育的破碎岩层,具有更明显的各向异性。深竖井井壁围岩应力高,易发生破坏。与均质各向同性岩层不同,破碎岩层井壁围岩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结构面的抗滑能力。这类岩层的自稳能力差,当围岩应力超过单元体结构面强度时,围岩便失稳垮塌。鉴于岩层本身、环境及施工等因素的影响,破碎岩层的围岩应力复杂多变,如何快速而相对准确地确定破碎岩层的围岩应力即成为井筒支护的关键环节。从破碎岩层的成因出发,分别给出破碎岩层、断层、软弱夹层的围岩应力的分析模型,对深竖井破碎岩层段井筒支护的合理设计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S2期)

贾志成,唐文洋[4](2019)在《六边形进路开采方式下空间分布对围岩应力转移影响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铁矿为研究背景,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六边形矿房水平排列及空间分布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边形矿房比矩形矿房在控制围岩稳定性方面更具有优势;合理增加矿房间距可有效减少矿房间相互扰动现象,减少矿房顶板沉降及提高围岩安全性;矿房间距大于18m时,矿房间应力扰动现象消失,为最小合理矿房间距.据此,研究了矿房分布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对该铁矿开采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崔建斌,姬安召,熊贵明[5](2019)在《基于Schwarz-Christoffel变换的圆形隧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围岩应力还原到实际区域的变换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对复杂形状围岩体内的隧道围岩应力计算方法和隧道围岩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该文建立了不规则岩体中开挖圆形隧道的力学模型,运用复变函数理论,通过映射函数Schwarz-Christoffel变换,得到复平面单位圆到隧道所处多边形岩体的映射函数,在复变函数数域内分析了多边形岩体应力的求解步骤,运用弹性力学理论等推导了不规则岩体中圆形隧道的复变应力函数?(ξ)和φ(ξ)的表达式,并得出围岩体任一点应力分量σ_ρ和σ_θ的解析通式.通过具体算例分析可知,岩体形状对圆形隧道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隧道所处4种形状下的围岩体最大应力值分布规律为:顶底板的最大应力值从六边形、五边形、四边形、圆形围岩体依次减小,帮部的最大应力值从圆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围岩体依次减小.(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9年10期)

聂军委[6](2019)在《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及软化特征的圆形隧道弹塑性位移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根据收敛-约束法,围岩径向位移决定支护刚度,而其对围岩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基于后继屈服准则和非关联流动法则,并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影响,分别推导了围岩径向位移的弹塑性解和黏弹性解。对比分析二者间差异,在弹塑性解中采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即可较为准确求解围岩径向位移。对该方法的研究表明:黏聚力对隧道开挖界面附近的围岩位移影响较小;基于弹塑性理论的简化计算过程中,降低弹性剪切模量即可得到较为准确的围岩径向位移。此外,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还可以将考虑掌子面作用的黏弹塑性叁维问题转化为弹塑性二维问题,简化了求解过程。通过算例分析,经修正参数后所得的围岩径向弹塑性位移为文献所得弹塑性解的上限,且为黏弹塑性解的下限,用降低围岩力学参数方法所得支护刚度适中,有利于保证隧道围岩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王德超,王永军,王琦,李术才,王洪涛[7](2019)在《深井综放沿空掘巷围岩应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赵楼煤矿深井综放沿空掘巷为工程背景,采用大型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系统研究深井综放沿空掘巷在上工作面回采、巷道掘进及本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应力演化规律,分析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工程建议措施。结果表明:掘巷期间不同煤柱宽度条件下煤柱帮围岩应力峰值及分布状态不同,3~6 m煤柱时,竖向应力近似呈叁角形分布,8 m煤柱时呈梯形分布,且随煤柱宽度增加,煤柱最大竖向应力增大;不同煤柱宽度下的实体煤帮应力峰值均大于煤柱帮,且随煤柱宽度增加,实体煤帮更加靠近支承压力峰值位置,不利于巷道支护。工作面回采期间,煤柱宽度小于3 m时,随着超载等级的增加,煤柱应力峰值先增大后减小,煤柱宽度大于5 m时,煤柱的应力峰值一直增加但增幅降低,煤柱帮浅部应力逐渐减小;实体煤帮的应力峰值不断增大,且应力峰值位置逐渐向煤体深部转移。工程实践表明,掘采期间的巷道变形均得到有效控制,研究结果可为确定合理的煤柱留设宽度及巷道支护参数和强度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素侠,陈洁,白兴锋[8](2015)在《考虑围岩应力释放效应的岩爆滞后性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岩爆判据可用于宏观上把握岩爆发生可能性,但对其所特有的滞后性现象机制研究不足。自围岩应力释放角度出发,利用数值模拟工具,研究分析岩爆滞后性特征。对不同应力释放率下围岩弹、塑性应变能分布特征以及围岩破坏区范围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应力释放率与弹性模量之间呈指数关系,应力释放率较低时,围岩主要为弹性变形。2)随着释放率的逐步提高,洞壁围岩出现塑性屈服区,且弹性应变能与塑性应变能密度之间发生调整,并最终于洞壁一定深度处形成弹性能量集中区。3)应力释放率不同时,洞室围岩塑性区范围不同,且随着应力释放率的逐步提高,屈服状态自剪切屈服向剪切与张拉屈服并重转变,不同应力释放率下岩爆等级不同。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岩爆滞后性现象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隧道建设》期刊2015年S2期)

张磊[9](2019)在《动压掘进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支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掘进巷道受较大应力的影响,致使巷道变形、破坏明显,因此试验巷道切顶卸压技术,将巷道所承载的应力释放或者分散,减少巷道的形变和破坏,以便巷道进行支护作业,确保矿井的安全工作。(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江金硕,李荣建,刘军定,王磊,郭强[10](2019)在《基于黄土联合强度的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计算问题是隧道工程界中传统研究课题之一,但黄土抗拉强度在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计算中存在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性评价。基于建立的可综合考虑黄土抗拉和抗剪特性的联合强度,开展了极限应力平衡分析,重新推导了强度破坏曲线的主应力表达式;然后重新确定了轴对称圆形隧道条件下黄土围岩塑性区半径;最后得到了隧道周边黄土围岩位移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围岩塑性区应力计算与比较中,基于联合强度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应力小于基于传统的Mohr-Coulomb理论确定的围岩塑性区应力,而塑性区半径和隧道周边围岩位移相对较大;基于拉强度建立的联合强度理论克服了Mohr-Coulomb理论高估黄土抗拉强度的缺陷,可以合理评价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围岩应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两条巷道交叉角度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利用ANSYS软件对两条巷道分别以30°、60°和90°相交为例进行模拟,分析了两条巷道交岔点附近的围岩受力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两条巷道交叉角度减小,应力集中现象愈发明显;交岔点锐角区和巷道断面的4个拐角处都有不同程度的应力增加现象,围岩稳定性变差。因此,在巷道设计时,应尽可能采用大角度相交,避免锐角区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现象,从而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围岩应力论文参考文献

[1].许德明,王媛,黄景琦,李庆文,王培涛.含空洞缺陷的圆形硐室围岩应力弹性解析解[J].工程力学.2019

[2].时松,刘长武,张钊,陈康亮.巷道交岔点附近围岩应力状态数值模拟[J].现代矿业.2019

[3].郭相参,孙扬.深竖井破碎岩层围岩应力分析模型探讨[J].中国矿业.2019

[4].贾志成,唐文洋.六边形进路开采方式下空间分布对围岩应力转移影响关系[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

[5].崔建斌,姬安召,熊贵明.基于Schwarz-Christoffel变换的圆形隧道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9

[6].聂军委.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及软化特征的圆形隧道弹塑性位移解[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7].王德超,王永军,王琦,李术才,王洪涛.深井综放沿空掘巷围岩应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9

[8].陈素侠,陈洁,白兴锋.考虑围岩应力释放效应的岩爆滞后性模拟研究[J].隧道建设.2015

[9].张磊.动压掘进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支护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

[10].江金硕,李荣建,刘军定,王磊,郭强.基于黄土联合强度的黄土隧道围岩应力及位移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

标签:;  ;  ;  ;  

围岩应力论文-许德明,王媛,黄景琦,李庆文,王培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