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抗裂性论文-姜晔,芦浩

早期抗裂性论文-姜晔,芦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期抗裂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混凝土,复合活性剂,聚酯纤维,早期抗裂

早期抗裂性论文文献综述

姜晔,芦浩[1](2019)在《掺复合活性剂及聚酯纤维的混凝土早期抗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刀口模诱导开裂试验,研究了复合活性剂+聚酯纤维对混凝土抗裂收缩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宏观性能试验和细观结构图像分析了抗裂机理。研究表明,复合活性剂+聚酯纤维掺入后,试样裂缝开裂面积减少率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9年10期)

肖忠明[2](2019)在《从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看水泥强度的发展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了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行为以及为降低混凝土早期开裂对水泥强度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结合混凝土极限抗拉应变和约束条件下混凝土限制应力的发展,应将混凝土(或水泥)的早期细分为1 d和2 d(或3 d),而不宜笼统说为"早期"。针对混凝土极限抗拉应变和约束条件下混凝土限制应力的发展,作为混凝土主要材料的水泥在强度发展上应与之协调,即具有较高的2 d(或3 d)强度及适中的1 d强度。为实现水泥1 d强度的控制,对于纯硅酸盐水泥而言,宜采用较窄的颗粒分布以减少水泥中的微细粉,并通过矿物掺和料的合理搭配拓宽胶凝材料的颗粒分布;对于含有混合材料的水泥而言,宜利用水泥组分的选择性粉磨,在减少水泥微细粉中熟料颗粒的同时拓宽水泥的颗粒分布。(本文来源于《水泥》期刊2019年03期)

赵志方,陈静,王卫仑,赵志刚,周厚贵[3](2017)在《两种温度历程下高掺粉煤灰砼早期抗裂性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综合评价高掺量粉煤灰大坝混凝土早龄期的抗裂性,采用温度—应力试验机,研究35%,80%两种粉煤灰掺量的常态大坝混凝土在绝热与温度匹配模式下的综合抗裂性.结果表明:温度匹配模式下混凝土的抗裂性优于绝热温升模式;在两种温度历程养护模式下,80%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相比于35%掺量的混凝土,有较低的温升值、室温应力以及开裂温度,较高的开裂应力和应力储备,并从开裂细化指标、开裂核心指标和开裂综合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早龄期抗裂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赵文斌,刘建勋,张戎令,孙照玉,康健[4](2016)在《强风、干寒、大温差地区混凝土箱梁早期抗裂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强风、干寒、大温差地区混凝土箱梁早期抗裂性能,对施工现场可行的养护方式进行了抗裂性能及强度对比,最终在现场选择蒸汽养护进行混凝土箱梁养护。为进一步明确在蒸汽养护下混凝土箱梁的早期抗裂性,对箱梁水化热温度场和早期混凝土收缩应变进行了测试,最终明确在大温差、强风、干寒地区不稳定的蒸汽养护下条件下混凝土箱梁在早期水化热及收缩作用下不产生裂缝,同时给出了混凝土水化热的分布规律以及收缩应力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6年10期)

张伟,宗兰,张士萍[5](2016)在《纤维混杂技术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平板限制收缩试验法,研究了纤维混杂复合技术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聚酯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聚丙烯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钢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多元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因此,采用聚酯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是防止混凝土早期塑性收缩开裂的理想技术。(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6年08期)

李燕波[6](2016)在《高地热条件下水工隧洞衬砌稳定性及早期抗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程技术的长足进步,地下工程逐渐成为国民基础建设的主体,各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尤其是高温热害隧洞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使用理论计算的方法,针对高地热条件下隧洞衬砌结构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并对隔热层的设计原则进行了相关探讨;在此基础上,使用ANSYS软件,针对新疆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所遇到的高温热害地质灾害进行了数值模拟,为确定合理的支护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设计正交试验,对高温养护条件下隧洞衬砌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混凝土衬砌结构与高温围岩间喷射隔热层,能显着减小支护结构两侧的温差和由温度与固定约束产生的温度应力。文中给出了温度场、应力场的计算公式,针对工程实例进行了相关的试算,并给出了隔热层的相关设计原则。(2)使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新疆齐热哈塔尔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支护结构在施工期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分别讨论了隔热层、过水断面形状、结构最大应力与结构抗震等因素对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圆形过水断面、衬砌厚度为25cm时,隧洞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最佳。(3)对高温热害隧洞在运行期的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分别计算了不同监测点的等效应力、结构位移和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高温热害隧洞中,采用喷锚支护+隔热层+模筑钢筋混凝土组成的支护结构,可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4)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降低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当养护温度高于60℃后掺粉煤灰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对比试验表明在60℃的养护温度下,粉煤灰掺量为25%且水灰比为0.47时混凝土的抗裂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1)

朱朝艳,王曙光,聂飞,李栋锋[7](2016)在《聚丙烯腈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及早期抗裂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合适的地方材料,采用改进的全计算法进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通过试配配制出C30自密实混凝土。掺入不同长度、不同掺量的聚丙烯腈纤维,研究其对C30自密实混凝土早期抗裂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掺入聚丙烯腈纤维可显着提高自密实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周华标[8](2015)在《外加剂对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等各方面事业也得到较大发展,其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专家排除以往的钢筋混凝土,开始研究新的混凝土结构,即施工中的合成类纤维结构的混凝土。其中可塑性、稳定性较好的聚丙烯纤维是专家混凝土技术研究中工作的重点环节,本文通过聚丙烯纤维的作用、特征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分析其对于混凝土的形成、影响,通过对这两方面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工程施工混凝土技术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国工程事业的进步。(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5年02期)

陈泽昊,高培伟,范传卫,张书起,徐少云[9](2015)在《掺新型膨胀材料混凝土渡槽早期抗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混凝土渡槽易发生收缩开裂,严重影响渡槽的耐久性。掺新型膨胀材料可补偿混凝土收缩,降低和抑制混凝土渡槽开裂。采用平板法和圆环法对混凝土渡槽早期抗裂性能进行研究,探讨新型膨胀材料对混凝土渡槽早期塑性开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4%~8%的膨胀材料可有效补偿和降低混凝土收缩,降低和抑制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掺8%的抗裂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5年01期)

王华侨,高培伟,张书起,杨涛,刘宏伟[10](2014)在《大型混凝土渡槽早期抗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制作掺入膨胀剂的混凝土试块,并将试块在20℃和60℃水中进行养护,研究和观察不同龄期的混凝土自由膨胀及水泥浆体孔结构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膨胀随膨胀剂掺量和养护龄期增加而增加,养护温度从20℃增大到60℃,混凝土膨胀率增加约80%~100%。掺入新型膨胀剂可以补偿和抑制混凝土收缩,优化水泥浆体孔结构的分布,提高其密实度,有效控制大型混凝土渡槽开裂。(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4年07期)

早期抗裂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了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行为以及为降低混凝土早期开裂对水泥强度发展的需求。笔者认为:结合混凝土极限抗拉应变和约束条件下混凝土限制应力的发展,应将混凝土(或水泥)的早期细分为1 d和2 d(或3 d),而不宜笼统说为"早期"。针对混凝土极限抗拉应变和约束条件下混凝土限制应力的发展,作为混凝土主要材料的水泥在强度发展上应与之协调,即具有较高的2 d(或3 d)强度及适中的1 d强度。为实现水泥1 d强度的控制,对于纯硅酸盐水泥而言,宜采用较窄的颗粒分布以减少水泥中的微细粉,并通过矿物掺和料的合理搭配拓宽胶凝材料的颗粒分布;对于含有混合材料的水泥而言,宜利用水泥组分的选择性粉磨,在减少水泥微细粉中熟料颗粒的同时拓宽水泥的颗粒分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期抗裂性论文参考文献

[1].姜晔,芦浩.掺复合活性剂及聚酯纤维的混凝土早期抗裂性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

[2].肖忠明.从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看水泥强度的发展之我见[J].水泥.2019

[3].赵志方,陈静,王卫仑,赵志刚,周厚贵.两种温度历程下高掺粉煤灰砼早期抗裂性综合评价[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7

[4].赵文斌,刘建勋,张戎令,孙照玉,康健.强风、干寒、大温差地区混凝土箱梁早期抗裂性分析[J].硅酸盐通报.2016

[5].张伟,宗兰,张士萍.纤维混杂技术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的影响[J].混凝土.2016

[6].李燕波.高地热条件下水工隧洞衬砌稳定性及早期抗裂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

[7].朱朝艳,王曙光,聂飞,李栋锋.聚丙烯腈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制及早期抗裂性试验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周华标.外加剂对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影响[J].四川水泥.2015

[9].陈泽昊,高培伟,范传卫,张书起,徐少云.掺新型膨胀材料混凝土渡槽早期抗裂性研究[J].混凝土.2015

[10].王华侨,高培伟,张书起,杨涛,刘宏伟.大型混凝土渡槽早期抗裂性研究[J].水力发电.2014

标签:;  ;  ;  ;  

早期抗裂性论文-姜晔,芦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