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上皮瓣论文-金颖,王雁,杨坤,王璐,赵金荣

去上皮瓣论文-金颖,王雁,杨坤,王璐,赵金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去上皮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角膜上皮下磨镶术,飞秒激光

去上皮瓣论文文献综述

金颖,王雁,杨坤,王璐,赵金荣[1](2018)在《去上皮瓣LASEK与飞秒激光辅助LASIK矫治中低度近视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去上皮瓣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中低度近视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近视矫正手术的低中度近视患者103例(103眼),LASEK组51例(51眼),FS-LASIK组52例(52眼)。比较2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等效球镜度(SE)、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叁叶草相差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术后1、3个月2组UCVA、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LASEK组SE较FS-LASIK组升高(P<0.05),但术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EK组和FS-LASIK组术后1个月、3个月总高阶像差、球差均较术前增加(P<0.05);FS-LASIK组彗差术后1个月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LASEK组彗差术后1个月、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S-LASIK组术后1个月全眼总高阶像差和彗差均较去上皮瓣LASEK组升高(P<0.05);术后3个月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上皮瓣LASEK术式矫正近视术后早期可达到与FS-LASIK相近水平,尤其适用于低中度近视患者。(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8年09期)

李凯,张传伟,吴静,黄海燕[2](2014)在《LASEK和去上皮瓣LASEK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去上皮瓣LASEK治疗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240只眼)在我院接受LASEK的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各40例(80只眼),每组内患者随机分为留上皮瓣和去上皮瓣2组,每组各20例(40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对2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术后裸眼视力和Haze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7 d,117例(234只眼)角膜上皮正常愈合,有3例(6只眼)未愈合,3例均为去上皮瓣组;术后1、3、6个月裸眼视力和Haze情况:在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内,留瓣组和去瓣组2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去上皮瓣和留上皮瓣LASEK治疗近视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中尽量保留完整有活性的上皮瓣。(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4年03期)

尹禾,沈政伟,姜黎,薛林平,莫婷[3](2013)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为改善术后眼刺激症状的临床用药提供帮助。方法:对78例156眼在我院实施去上皮瓣Epi-LASIK手术后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40例80眼;B组为对照组,38例76眼。两组术后常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羟糖甘滴眼液4次/d,共7d,之后常规滴1g/L氟米龙滴眼液,4次/d,逐月递减1次,共用4mo。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牛血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4次/d,共7d。术后随访6mo,定期观察两组术后反应、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结果:术后A组角膜上皮平均愈合时间为2.89±1.06d,对照组为4.22±1.47d,小牛血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上皮愈合更快(t=6.45,P<0.05);术后第1d和第2d,A组反应程度评分为1.70±0.44和1.02±0.60,B组为2.89±0.43和1.71±0.55,小牛血组术后反应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3d后术后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眼术后视力恢复和haze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能够减轻术后反应,加快角膜上皮愈合,起效时间短,安全性较好。(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李婧[4](2012)在《贝伐单抗对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兔眼角膜Haze形成以及对TGF-β1、α-SMA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探讨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否对兔去上皮瓣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Off-flap epipolis 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 Off-flap Epi-LASIK)术后角膜术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n facter-β1, 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表达产生影响,是否对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形成产生影响。方法:健康的成年普通级青紫兰兔26只,雌雄兼用,体重2.5~3.0kg,分成4组,随机选取其中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24只兔均行Off-flap Epi-LASIK手术,术后随机分为叁组,每组8只(16眼),术后即给予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2.5mg (0.1mL)为治疗组,分别于术后和术后4天给予两次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2.5mg (0.1mL)治疗的为加强组,于术后给予0.1ml生理盐水处理为对照组;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haze程度并记录,分别于1周、4周时取兔眼角膜,部分行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另一部分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检测TGF-β1、 α-SMA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行Off-flap Epi-LASIK手术后,叁组角膜上皮均于术后4~5d完全愈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着性(P>0.05);2、术后1周后,对照组Haze最明显,均值为1.25,均比经Bevacizumab(?)台疗的治疗组(均值0.75)和加强组(均值0.66) Haze均值高,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意义(P<0.01),但治疗组和加强组Haze均值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4周结果相似;3、术后1周,对照组中央角膜上皮细胞增生,浅基质层成纤维细胞数量多,呈活跃增殖状态,纤维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游走;治疗组和加强组角膜中央上皮细胞较规则,浅基质层见一定量成纤维细胞,纤维排列较整齐;术后4周,治疗组和加强组组织结构趋于正常,而对照组中央角膜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基底细胞大小不一,未见明显柱状结构,浅基质层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功能活跃,胶原纤维增生、排列紊乱明显,纤维间隙较大,明显多于治疗组和加强组。4、术后1、4周,对照组术区角膜基质层TGF-β1、α-SMA的表达均较治疗组和加强组高(P<0.01);治疗组术区角膜基质层TGF-β1、α-SMA的表达较加强组高(P<0.01);5、对照组基底膜在术后1周和4周均未见完整、连续;术后1周,治疗组和加强组见基底膜基本完整和连续,术后4周,两组基底膜均更清晰,更完整、更连续,与正常对照组相同。结论:1、Off-flap Epi-LASIK术后早期角膜基质内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新生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角膜Haze形成;2、Bevacizumab对Off-flap 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早期愈合没有明显抑制作用;3. Bevacizumab能减少Off-flap Epi-LASIK术后兔眼早期角膜TGF-β1和α-SMA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角膜Haze形成;4.Bevacizumab能促进上皮细胞基底层恢复,形成一个天然的物理屏障,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转化,降低纤维化反应,从而减少角膜Haze生成,保持角膜透明性。5.Bevacizumab减少Off-flap Epi-LASIK术后兔眼早期角膜基质层TGF-β1和α-SMA表达水平,抑制角膜Haze形成机制再探讨。鉴于Bevacizumab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考虑,有望成为预防和早期治疗角膜表面屈光手术术后角膜Haze的理想药物。(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20)

董坤峰,张印博[5](2012)在《去上皮瓣的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短期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去瓣机械法上皮下准分子屈光手术(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短期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8年4月至2010年11月邢台市眼科医院连续行Epi-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213例,其中术中去除角膜上皮瓣者(去瓣组)110例,保留角膜上皮瓣者(传统组)103例。方法回顾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屈光状态以及术后疼痛程度、Haze发生率、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术后疼痛程度、Haze发生率、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前等效球镜度去瓣组与传统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t=1.62,P=0.11)。术后去瓣组上皮愈合时间(3.51±0.48天)比传统组(4.91±0.68天)快(t=17.25,P=0.0000)。去瓣组术后第3天和第5天疼痛程度比传统组轻(Z=11.89,P=0.000;Z=10.34,P=0.000)。术后6个月等效球镜两组无差别(t=17.25,P=0.21)。术后6个月去瓣组Haze发生率(2.0%)低于传统组(9.6%)(Z=2.06,P=0.04);两组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t=-8.05,P=0.00;t=-8.92,P=0.00)。术后6个月眩光对比敏感度在高频区(18cpd)去瓣组(1.21±0.13)优于传统组(1.15±0.12)(t=2.18,P=0.03)。结论去除角膜上皮瓣可以加快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的恢复,缩短疼痛时间,减少Haze形成,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12年01期)

杨志浩,周文天,俞益丰,龙爱华,曾平[6](2011)在《去上皮瓣LASEK矫正中低度近视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去上皮瓣LASEK矫正中低度近视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双眼中低度近视患者8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先行一眼的标准LASEK,另眼行去上皮瓣的LASEK;如先行标准LASEK的眼术中出现碎瓣或游离瓣,则改为去上皮瓣的LASEK,另眼则行标准LASEK。结果与标准LASEK眼相比,去上皮瓣LASEK眼术后(第1天)疼痛较轻、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短、角膜上皮瓣状态好、出现0.5级以上角膜上皮下浑浊(Haze)的比例小、并发症少;术后3个月之后,去上皮瓣LASEK眼与标准LASEK眼的视力相近。结论去上皮瓣LASEK矫正中低度近视疗效好,安全性高于标准LASEK。(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1年50期)

王显江,刘德杰,胡隆基[7](2011)在《去上皮瓣的Epi-LASIK与传统的Epi-LASIK术后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去上皮瓣Epi-LASIK手术的临床特性及其与传统Epi-LASIK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对28例双眼近视患者(屈光度<-6.00D)一眼行去上皮瓣的Epi-LASIK(去上皮瓣组),另一眼行传统的Epi-LASIK(传统组),术毕均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进行为期6个月的自身对比观察,随诊时间分别为1d、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术后角膜刺激征、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状态、Haze等指标进行评价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3~5d去上皮瓣组疼痛感和流泪症状明显轻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上皮瓣组上皮愈合时间平均为(3.57±0.88)d,传统组为(4.22±0.9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去上皮瓣组裸眼视力即可达到0.95±0.19,明显高于传统组的0.83±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去上皮瓣组在术后7d、1个月时残余柱镜度数明显小于传统组(P<0.05),3个月以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随访期末,两组Haze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去上皮瓣的Epi-LASIK能明显减轻术后角膜刺激征,缩短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术后早期对散光的矫正效果明显,且不加重Haze的发生,是角膜厚度偏薄的中低度近视患者的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1年10期)

杨越,刘华,李海滨[8](2010)在《去上皮瓣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去上皮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169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haze)。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主诉明显疼痛,仅表现有轻中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上皮愈合时间3~4d。术后6mo,全部86例169眼术后等效球镜均在±1.00D以内,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3眼(13.6%)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术后1mo,142眼(84.0%)角膜haze为0级,27眼(16.0%)角膜haze为0.5级;术后3mo,2例4眼不明原因出现3级haze;术后6mo,所有患者角膜haze均为0级。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个别患者在术后发生不明原因的迟发性haze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0年11期)

杨夏玲,俞益丰,周建平,金奇芳,周文天[9](2010)在《改良PRK与传统酒精去上皮瓣PRK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改良酒精去上皮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传统酒精去上皮瓣PRK矫正近视的效果。方法选取近视患者136例(272眼),其中男64例(128眼),女72例(144眼),年龄19~40岁,平均27.2岁。等效球镜度数右眼(-7.53±1.23)D,左眼(-7.67±1.43)D;等效柱镜度数右眼(-1.13±0.47)D,左眼(-1.45±0.37)D;角膜中央厚度右眼(491.23±15.37)μm,左眼(489.31±14.21)μm;患者右眼行传统酒精棉片去上皮瓣的PRK(对照组),左眼行改良酒精去上皮瓣的PRK(试验组);术中取游离的角膜上皮瓣作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基底膜的连续性,以判定去除角膜上皮瓣的完整性。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HE染色观察角膜上皮基底膜的完整性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2.66d,对照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平均3.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裸眼视力≥1.0者:试验组27眼占19.8%,对照组17眼占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第3天:对照组等效球镜度数(-0.75±0.75)D,等效柱镜度数(-0.50±1.25)D;试验组等效球镜、柱镜度数分别为(-0.50±0.25)D、(-0.25±0.75)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连续的角膜上皮34例,不连续的角膜上皮102例,而试验组连续的角膜上皮115例,不连续的角膜上皮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改良酒精去上皮瓣PRK矫正近视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角膜上皮基底膜完整性较好,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较短,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好的屈光手术。(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0年09期)

陈静,韩苏宁,龚小雪,吴军丽,唐谋玉[10](2009)在《去上皮瓣的Epi-LASIK和LASEK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去除或保留上皮瓣对机械法LASIK(epipolis LASIK,Epi-LASIK)和LASE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42例(84眼)接受Epi-LASIK的患者随机分为留瓣组(22例44眼)和去瓣组(20例40眼);将46例(92眼)接受LASEK的患者亦随机分为留瓣组(23例46眼)和去瓣组(23例46眼)。定期随访观察4组患者术后疼痛、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状态及haze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2种术式中去瓣组与留瓣组之间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第5天2种术式中去瓣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留瓣组(P<0.05);留瓣组之间和去瓣组之间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瓣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Epi-LASIK术后为(2.64±0.61)d,LASEK术后为(2.75±0.82)d,留瓣组:Epi-LASIK术后为(4.53±1.03)d,LASEK术后为(4.59±1.16)d,各术式去瓣组与留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术式留瓣组之间和去瓣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术式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haze情况去瓣组与留瓣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个月时,haze眼数Epi-LASIK和LASEK留瓣组分别为1眼和2眼,去瓣组分别为2眼和3眼,去瓣组间和留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i-LASIK和LASEK矫治近视术中去除上皮瓣不影响临床疗效,而且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上皮愈合时间。(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09年06期)

去上皮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去上皮瓣LASEK治疗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240只眼)在我院接受LASEK的近视患者进行研究,其中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各40例(80只眼),每组内患者随机分为留上皮瓣和去上皮瓣2组,每组各20例(40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对2组患者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术后裸眼视力和Haze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7 d,117例(234只眼)角膜上皮正常愈合,有3例(6只眼)未愈合,3例均为去上皮瓣组;术后1、3、6个月裸眼视力和Haze情况:在低度、中度和高度近视组内,留瓣组和去瓣组2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去上皮瓣和留上皮瓣LASEK治疗近视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术中尽量保留完整有活性的上皮瓣。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去上皮瓣论文参考文献

[1].金颖,王雁,杨坤,王璐,赵金荣.去上皮瓣LASEK与飞秒激光辅助LASIK矫治中低度近视的比较[J].天津医药.2018

[2].李凯,张传伟,吴静,黄海燕.LASEK和去上皮瓣LASEK矫正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14

[3].尹禾,沈政伟,姜黎,薛林平,莫婷.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对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角膜上皮愈合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3

[4].李婧.贝伐单抗对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兔眼角膜Haze形成以及对TGF-β1、α-SMA表达的影响[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5].董坤峰,张印博.去上皮瓣的Epi-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短期效果[J].眼科.2012

[6].杨志浩,周文天,俞益丰,龙爱华,曾平.去上皮瓣LASEK矫正中低度近视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

[7].王显江,刘德杰,胡隆基.去上皮瓣的Epi-LASIK与传统的Epi-LASIK术后疗效比较[J].眼科新进展.2011

[8].杨越,刘华,李海滨.去上皮瓣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J].国际眼科杂志.2010

[9].杨夏玲,俞益丰,周建平,金奇芳,周文天.改良PRK与传统酒精去上皮瓣PRK治疗近视的疗效观察[J].眼科新进展.2010

[10].陈静,韩苏宁,龚小雪,吴军丽,唐谋玉.去上皮瓣的Epi-LASIK和LASEK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J].眼科新进展.2009

标签:;  ;  ;  ;  

去上皮瓣论文-金颖,王雁,杨坤,王璐,赵金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