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椎间盘论文-赵伟,史本龙,朱泽章

腰骶椎间盘论文-赵伟,史本龙,朱泽章

导读:本文包含了腰骶椎间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摄影测量法

腰骶椎间盘论文文献综述

赵伟,史本龙,朱泽章[1](2019)在《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形态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与非LDH腰痛人群腰骶部形态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探讨LDH患者腰骶部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07例LDH患者(LDH组)及72例腰背部疼痛人群(对照组)影像学资料。分别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2组研究资料的椎间盘角(IDA)、腰椎前凸角(LLA)、腰骶前凸角(LSLA)、骶骨倾斜角(SSA)及腰骶角(LSA)。结果 LDH组患者L_4/L_5和L_5/S_1节段IDA、LLA、SSA及LS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_4/L_5节段突出者的L_4/L_5节段IDA低于L_5/S_1节段突出者,而L_5/S_1节段突出者的L_5/S_1节段IDA则低于L_4/L_5节段突出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的LLA、SSA及LSA比正常人明显降低。LDH患者生理曲度的丢失主要由责任节段IDA的减小所致。(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世兴[2](2019)在《螺旋CT诊断腰骶部移行椎椎间盘病变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腰骶部移行椎椎间盘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42例腰骶部移行椎椎间盘病变患者为调查对象,在任意编号方式下纳入常规组与实验组(n=21)。常规组应用常规CT予以检查,实验组应用螺旋CT予以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常规组检出率为80.95%,实验组检出率为100%,组间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在腰骶部移行椎椎间盘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较高,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准确判断及对症治疗,建议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0期)

陈镜聪,黄柏锋,刘锦文,何国华[3](2019)在《DTI在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MRI检查和DTI检查,对两组研究对象的L5、S1神经根参数、DTI–FT影像学表现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结果:对照组受检者左侧和右侧两节段神经根各向异性分数(FA)、弥散系数(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叁个不同层面神经根之间的FA值、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侧神经根FA值低于健侧,且患侧神经根不同层面FA值较健侧低,患侧神经根不同层面之间的ADC值和FA值比较,中层FA值较近端低,高于远端,且中层ADC值高于近端,低于远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分析DTI–FT影像学表现,对照组神经根纤维示踪L4、L5、S1神经束完整性和连续性较好,而观察组患者的受压神经根与对侧相比明显变形、稀疏。结论:DTI–FT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临床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揭示病因,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唐卫华,袁建平,周桦,杨丽萍,韩红梅[4](2019)在《深刺腰骶四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刺腰骶四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并根据现代解剖学知识总结出来的一种针刺方法,笔者将其试用于临床,效果较为满意,现将应用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情况报道于下,以求抛砖引玉。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110例,均为本院2012年8月—2015年6月针灸科门诊或住院病人。掷硬币法随机(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沈斐,黄开,潘文明,吴建[5](2018)在《脊柱内镜两种术式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脊柱内镜两种术式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腰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椎板间隙入路入手进行治疗,为常规组,一组采用经椎间孔入路手术,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为(8.52±0.62)分,JOA评分为(28.34±0.62)分,腰骶最大前后屈伸角度为(37.71±4.22)°,腰椎侧曲活动角度为(40.65±1.12)°,各项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3 9、0.916 2、0.624 2、0.300 2,P>0.05)。观察组腰骶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与常规组(9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3 6,P>0.05)。结论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与"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二者疗效相当,但从起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脊柱内镜"经椎间孔入路"手术的应用范围更广。(本文来源于《系统医学》期刊2018年16期)

周勇,钱宇航,崔健,尹豫,周峰[6](2018)在《腰骶管内硬膜外蔓状血管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中研究指出蔓状血管瘤由曲张、蜿蜒、盘曲如肠襻状的异常血管群组成,为一种包含小动脉和小静脉吻合的血管瘤,以头面部和肢体末端较多见,而单独发生在椎管内较罕见。我科近期经治1例腰骶管内硬膜外蔓状血管瘤,术前一度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男,23岁。因反复腰背部疼痛2年余,腰背部疼痛加重并左下肢疼痛、麻木20 d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腰背部疼痛,外院经腰椎X(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8年07期)

龚成[7](2018)在《腰骶灵活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骶段灵活性训练,观察腰骶灵活性训练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干预效果,为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训练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正骨治疗科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实验组(27人)和对照组(24人),两组患者均接受以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的保守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腰骶灵活性训练,即改良的腰骶猫式动作、仰卧位骨盆前后倾、骨盆侧屈、骨盆侧旋共4个动作,15个/组,2组/天,5天/周,为期3周。在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坐位活动度、站位活动度、腰椎延展性以及主观疼痛和功能障碍程度。研究结果:⑴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站立位腰椎屈曲延展性显着改善(p<0.05),站立位屈曲活动度、屈曲+右侧屈+右侧旋活动度、屈曲+左侧屈+左侧旋活动度均增加,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VAS疼痛评分和ODI功能障碍评分均非常显着减小(p<0.01)。⑵相比与治疗前,对照组站立位腰椎屈曲延展性显着改善(p<0.05),VAS疼痛评分减小,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ODI指数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⑶实验组在观察前后腰椎屈曲延展性非常显着改善(p<0.01),坐位左右侧旋活动度显着增加(p<0.05),站立位屈曲、背伸、屈曲+右侧屈+右侧旋、屈曲+左侧屈+左侧旋、背伸+右侧屈+右侧旋、背伸+左侧屈+左侧旋六个动作的活动度改善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VAS疼痛评分和ODI功能障碍评分减小,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⑷实验组VAS疼痛评分的改善和ODI指数的改善之间呈显着相关,相关系数r为0.799研究结论:腰骶灵活性训练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的延展性,增加腰椎的活动度,改善腰椎-骨盆节律,改善前屈及前屈对角线动作的功能动作能力,并能够帮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缓解疼痛和主观功能障碍程度。(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8-05-11)

陈志令,朱建光[8](2018)在《电针腰骶丛神经配合骨康健生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针腰骶丛神经配合骨康健生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针刺主穴:大肠俞(双)、气海俞(双)、关元俞(双)、腰阳关、承扶、阳陵泉、委中等。常规针刺深度。观察组采用电针疗法,取穴基本同对照组,但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病变部位,主穴还需加取阿是穴(特定穴),且各穴位均要深刺。两组均配合口服骨康健生丸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对照组98例患者:临床缓解64例,占65.31%;好转23例,占23.47%;未愈11例,占11.22%,有效率88.78%。观察组98例患者:临床缓解79例,占80.61%;好转16例,占16.33%;未愈3例,占3.06%,有效率96.94%。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腰椎间盘突出病变部位,电针深刺腰骶丛神经配合口服骨康健生丸治疗腰椎间盘突症,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崔婷婷[9](2018)在《腰骶部脊神经根扩散张量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和术后叁个月受压神经根DTI相关参数、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的变化,及相关参数与基于临床症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的相关性。研究方法:25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为单支神经根受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全部患者术前、术后均接受DTI扫描、神经根重建和ODI与VAS评分,ODI、VAS用于评估患者受压神经根对应的特征性下肢疼痛区域。结果: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患侧与健侧神经根FA值分别为0.261±0.050、0.360±0.046,术后分别为0.335±0.034、0.359±0.046;术前患侧与健侧ADC值分别为(1.693±0.323)×10-3mm2/s、(1.559±0.214)×10-3mm2/s,术后分别为(1.607±0.270)×10-3mm2/s、(1.558±0.213)×10-3mm2/s。2、纤维示踪成像可清晰显示腰骶部神经根走行,术前受压神经根在DTT图像上表现为纤细(18例)和局部缺损(7例),术后叁个月可见原受压神经根纤细的部位趋近饱满、局部缺损部位向近段延长;3、术前患侧神经根FA值与ODI及VAS评分呈负相关,ADC值与ODI及VAS评分无相关关系;术后FA、ADC值与ODI及VAS无相关关系。结论:DTI可能是诊断、量化及术后随访腰骶部神经根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重要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18-02-01)

李丽艳,郭云志,韩晓梅,褚丽娟,马云涛[10](2018)在《磁共振选择性激励技术和弥散张量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MR)选择性激励技术(PROSET)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定位及定量评价腰椎间盘突出(LDH)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吉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临床专科检查诊断为LDH致单侧L_4~S_1神经支配区域神经根压迫症患者20例,行PROSET、DTI检查,取感兴趣区域(ROI)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3个解剖水平,测量并比较其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同时进行双侧L_4~S_1神经根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结果PROSET图像特征表现:20例患者共计25个椎间盘突出,28根单侧神经根受压,其中22个侧旁型突出椎间盘致22根神经根受压,主要向内后推移同侧下位神经根,不累及同节段神经根;3个椎间孔型突出椎间盘致6根神经根受压,同侧同节段神经根向外上推移,下位神经根稍向内侧推移。DTT图像显示患者患侧神经根神经纤维束出现节段性稀疏、变窄、截断等现象。患者患侧的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FA值低于健侧,ADC值高于健侧(P<0.05);患者患、健侧的节前神经根鞘硬膜囊出行处、神经节、节后脊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外口处FA、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SET结合DTI、DTT对诊断LDH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以及定位、定量评价病变神经根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8年15期)

腰骶椎间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螺旋CT诊断腰骶部移行椎椎间盘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42例腰骶部移行椎椎间盘病变患者为调查对象,在任意编号方式下纳入常规组与实验组(n=21)。常规组应用常规CT予以检查,实验组应用螺旋CT予以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常规组检出率为80.95%,实验组检出率为100%,组间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在腰骶部移行椎椎间盘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较高,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准确判断及对症治疗,建议推广使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腰骶椎间盘论文参考文献

[1].赵伟,史本龙,朱泽章.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部形态学[J].脊柱外科杂志.2019

[2].刘世兴.螺旋CT诊断腰骶部移行椎椎间盘病变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3].陈镜聪,黄柏锋,刘锦文,何国华.DTI在腰椎间盘突出引起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4].唐卫华,袁建平,周桦,杨丽萍,韩红梅.深刺腰骶四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

[5].沈斐,黄开,潘文明,吴建.脊柱内镜两种术式治疗腰骶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分析[J].系统医学.2018

[6].周勇,钱宇航,崔健,尹豫,周峰.腰骶管内硬膜外蔓状血管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误诊误治.2018

[7].龚成.腰骶灵活性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干预效果的临床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8

[8].陈志令,朱建光.电针腰骶丛神经配合骨康健生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学报.2018

[9].崔婷婷.腰骶部脊神经根扩散张量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D].中国医科大学.2018

[10].李丽艳,郭云志,韩晓梅,褚丽娟,马云涛.磁共振选择性激励技术和弥散张量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致单侧腰骶神经根压迫症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

标签:;  ;  ;  

腰骶椎间盘论文-赵伟,史本龙,朱泽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