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圣愈散论文-梅婷

紫癜圣愈散论文-梅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紫癜圣愈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紫癜圣愈散,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紫癜圣愈散论文文献综述

梅婷[1](2015)在《紫癜圣愈散治疗慢性紫癜病的临床观察及对Th22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紫癜圣愈散加减汤剂对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CITP)瘀血内阻兼正气不足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外周血中Th22细胞表达的影响,探讨CITP的发病与Th22细胞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继而深入研究CITP的发病机制和该复方汤剂的作用机理。方法:筛选出2013-2014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导师秦克力教授门诊就诊的证属瘀血内阻兼正气不足型CITP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给予口服紫癜圣愈散加减汤剂进行治疗,另选10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记录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数量、Th22/CD4细胞比例、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周期为半年。结果:①西医临床总缓解率为73.33%,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②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0.00%,试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试验组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Th22/CD4细胞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虽然治疗后Th22细胞的表达明显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距仍很大;④中医证候积分和Th22/CD4细胞与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均表现为负相关(P<0.05);⑤患者在服用紫癜圣愈散加减汤剂治疗的两个疗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结论:CITP患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数量异常升高,提示Th22细胞可能参与了CITP的发病,而紫癜圣愈散可能是通过降低Th22细胞的表达,从而调节机体失衡的免疫状态来达到治疗作用;患者的外周血Th22细胞水平和中医症状体征,同外周血血小板数量比较可能呈负相关;紫癜圣愈散临床疗效显着,能不同程度的升高CITP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6-01)

郝晶,秦克力,尹艳,赵伟,史苍柏[2](2015)在《紫癜圣愈散对ITP患者Th17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紫癜圣愈散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及Th17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法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2013年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紫癜圣愈散组)40例和对照组(泼尼松组)20例,应用显微镜观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仪测定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两者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明显提升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BPC)(P<0.01),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h17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经紫癜圣愈散治疗后,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1),外周血Th17比例明显减低(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ITP疗效与泼尼松相当,不良反应小(P<0.01),可作为治疗ITP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5年01期)

郝晶,秦克力,尹艳,赵伟,史苍柏[3](2014)在《紫癜圣愈散对CITP中FOXP3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紫癜圣愈散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形态及外周血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镜观察巨核细胞数目及形态学分类,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FOXP3+在CD4+CD25+Treg中的比例。结果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产板巨核细胞比例减低,外周血CD4+CD25+FOXP3+表达的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紫癜圣愈散治疗后的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外周血CD4+CD25+FOXP3+比例增多。结论紫癜圣愈散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促进其骨髓巨核细胞成熟及CD4+CD25+FOXP3+表达的作用,可能是紫癜圣愈散治疗CITP有效的作用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4年03期)

秦克力,杨金丹[4](2012)在《紫癜圣愈散调节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CTLA-4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ITP患者外周血CTLA-4表达比例的变化与发病机制的关系,分析紫癜圣愈散治疗CIT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中CTLA-4的表达比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外周血CD4+CD2+5 T细胞中CTLA-4+细胞的表达比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CITP患者CTLA-4表达比例低于正常组,紫癜圣愈散和泼尼松均可上调其表达比例,提示紫癜圣愈散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其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2年01期)

杨金丹[5](2011)在《紫癜圣愈散治疗瘀血内阻型CITP患者及对外周血CTLA-4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紫癜圣愈散治疗瘀血内阻型CITP患者的临床研究,观察其对CITP的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上CTLA-4的表达比例,探讨紫癜圣愈散治疗CITP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CITP患者随机分成中药治疗组和激素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紫癜圣愈散,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中CTLA-4的表达比例。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但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中CTLA-4+细胞的表达比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前后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紫癜圣愈散治疗瘀血内阻型CITP患者,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泼尼松。2.紫癜圣愈散在升高血小板计数方面与泼尼松作用相当。3.CITP患者CTLA-4表达比例低于正常组,紫癜圣愈散和泼尼松均可上调其表达比例,提示紫癜圣愈散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其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01)

孙淑艳[6](2011)在《紫癜圣愈散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瘀血内阻型患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紫癜圣愈散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瘀血内阻型患者前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表达比例的变化,进一步探讨CITP的发病机制,明确该药的有效率及作用环节。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CITP病例60例,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及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门诊及住院处,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给予中药紫癜圣愈散治疗,对照组给予激素泼尼松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血小板计数、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证候学积分以及不良反应,以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个疗程。结果:紫癜圣愈散治疗ITP总有效率为73.33%,中医证侯改善率为9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D4+CD25+FoxP3+Tr细胞均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均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临床证侯,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癜圣愈散治疗瘀血内阻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确切,可能通过调节C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的水平,恢复患者体内细胞免疫抑制功能,而达到升高血小板的目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01)

秦克力,佟颖,赵伟[7](2010)在《紫癜圣愈散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西医对此病的治疗是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但复发率高且不良反应大。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气、火、瘀有关,课题组经过多年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自拟方紫癜圣愈散对ITP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杂志》期刊2010年12期)

韩雪燕,秦克力,王金环[8](2010)在《紫癜圣愈散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也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P)。ITP是血液系统的疑难病症,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3。欧美国家的年发病率为5~10/10万。我国成人ITP的发病率为3.8/10万。根据其临床特点分(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张飞宇,赵伟[9](2009)在《紫癜圣愈散对35例ITP患者血清IL-6含量影响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紫癜圣愈散对ITP患者血清IL-6的影响。[方法]35例ITP患者采用中药紫癜圣愈散治疗。治疗前后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ITP患者PLT数值,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结果]紫癜圣愈散对升高PLT和降低血清IL-6有显着作用。[结论]紫癜圣愈散通过调节ITP患者的免疫功能起到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秦克力,赵伟[10](2009)在《紫癜圣愈散降低ITP模型鼠外周血Bcl-2水平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ITP模型小鼠外周血Bcl-2的变化与发病机制的关系,初步分析紫癜圣愈散对ITP的治疗原理。方法:用APS法造ITP模型[1],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ITP模型小鼠PLT数值变化,用ELISA法测定小鼠外周血Bcl-2的变化。结果:模型组PLT明显低于正常组、模型组Bc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PLT数值升高,而Bcl-2水平降低(P<0.05),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中药组与激素组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癜圣愈散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功能使外周血小板破坏减少,从而对ITP起到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09年03期)

紫癜圣愈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紫癜圣愈散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及Th17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法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2013年收治的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紫癜圣愈散组)40例和对照组(泼尼松组)20例,应用显微镜观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流式细胞仪测定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两者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能明显提升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BPC)(P<0.01),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h17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经紫癜圣愈散治疗后,I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0.01),外周血Th17比例明显减低(P<0.01),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治疗ITP疗效与泼尼松相当,不良反应小(P<0.01),可作为治疗ITP的有效手段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癜圣愈散论文参考文献

[1].梅婷.紫癜圣愈散治疗慢性紫癜病的临床观察及对Th22细胞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2].郝晶,秦克力,尹艳,赵伟,史苍柏.紫癜圣愈散对ITP患者Th17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

[3].郝晶,秦克力,尹艳,赵伟,史苍柏.紫癜圣愈散对CITP中FOXP3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

[4].秦克力,杨金丹.紫癜圣愈散调节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CTLA-4水平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

[5].杨金丹.紫癜圣愈散治疗瘀血内阻型CITP患者及对外周血CTLA-4表达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6].孙淑艳.紫癜圣愈散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瘀血内阻型患者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7].秦克力,佟颖,赵伟.紫癜圣愈散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

[8].韩雪燕,秦克力,王金环.紫癜圣愈散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

[9].张飞宇,赵伟.紫癜圣愈散对35例ITP患者血清IL-6含量影响的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

[10].秦克力,赵伟.紫癜圣愈散降低ITP模型鼠外周血Bcl-2水平的研究[J].四川中医.2009

标签:;  ;  ;  ;  

紫癜圣愈散论文-梅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