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场论文-叶功富,王小云,岳新建

防护场论文-叶功富,王小云,岳新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防护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防护林,生态场,防护场

防护场论文文献综述

叶功富,王小云,岳新建[1](2008)在《防护场的理论基础及其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防护林的长期研究和实践基础上,依据场论的原理,把生态场的理论引入到防护林体系建设中,提出防护场的概念,阐述了生态场与防护场的关联,构建了防护场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分析了防护场理论在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08年06期)

王小云[2](2008)在《防护场理论及其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生态场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场的角度初步探讨了防护场理论,构建了防护场的相关特征函数和简单模型。对防护场理论的研究内容、意义以及防护场的特点进行了阐述。讨论了防护场理论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并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木麻黄林分进行了风速测定和温度测定。从防护场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基干林带、木麻黄片林和木麻黄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场和温度效应场。防护场是防护林体系所产生的防护效应在时间域与空间域的分布。防护场的特征函数包括防护场势、防护场强度、防护场变化梯度和防护距离等。防护势是指防护林体系单位域内潜在的防护能力;防护场强度是指防护林体系所表现出的实际防护能力,即现时的防护能力:防护梯度是指单位时间空间域内防护场强度的变化;有效防护距离指防护林体系所形成的最大有效防护范围。当达到最大防护距离时,防护场强度为零,防护场梯度也为零,也就是当防护因子的变化梯度为零时的距离。本试验选取了福建省东山岛大帽山一带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基干林带、片林和农田防护林做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大风季节林内外不同点的风速,以及2007年11月林内外的温度变化:对数据进行了克里格插值计算,并应用surfer软件绘制了风速和温度的等值线图、叁维表面图和变化率图。研究结果表明:(1)木麻黄基干林带内风速成逐渐下降趋势。幼林和中幼林风速削减率在1h和5h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和71%:中林在10h处达到最大值为70%;成熟林和过熟林在林20h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4%和69%。空间表面图为两边高中间低的凹面。(2)木麻黄基干林带后风速成逐渐增长趋势,25h处已经接近空旷处风速。局部区域又有下降,幼林、中幼林和中林下降点在林后5h到8h之间;成熟林和过熟林下降点在林后12h到18h内;各点风削减率分别为32%、10%、11%、0%和3.8%。木麻黄基干林带各测点风速成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即符合方程:y=0.1125 x~2-1.9799x+9.6244,在林内成下降趋势,林外又逐渐增加的趋势。(3)木麻黄片林和木麻黄基干林带有相似的规律,拟合函数为:y=0.3638x~2-3.6141x+910.548。片林内10h处风速达到最小值,各发育阶段风削减率分别为100%、75%、67%、50%、48%。木麻黄片林后风速成增加趋势,在林后10h左右风速接近空旷地。(4)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各测点风速分析得出:中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风速值在林后10h左右达到最小值,风削减系数分别为33%、32%和25%。从空旷地到林后10h间风速成下降趋势,在林后10h到25内风速成上升趋势。其关系式为:y=0.2327x~2-2.3387x+9.6018。(5)多元多次统计分析得出,木麻黄基干林带和片林在林内5h内林分密度、枝下高和冠幅对风速削减率的影响比较大,林内5h到林后10h之间枝下高、密度和树高是主要影响因素。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内外树高和密度是农田防护林风速削减率的主要影响因子。(6)对木麻黄基干林带、片林和农田防护林1m高处各测点温度分析得出:基干林带和片林内形成一个温度低压槽,外围形成一个温度高压脊,边缘地带温度变化比较剧烈,是个过渡区,温度差值在1℃-2.5℃之间。农田防护林带内形成一个带状的低温区,带外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高温区,类似于水槽状。农田防护林从内到外的温度成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在边缘地温度增长最快,林带内外温差在0.96℃到1.54℃之间。依据上述防护场效应的观测结果,探讨了防护场理论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前景。防护场理论在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和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研究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沿海防护林的管理中应重视种苗培育,根据防护功能的要求注意选用具有较强生长能力,能够有效抵抗风沙等不良因素和病虫害的优良种苗。通过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树种混交、合理间伐、修枝、林下套种等措施,对于提高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应具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8-04-01)

朱炳贤[3](2005)在《美国海军的舰艇防护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反舰巡航导弹对美国海军舰艇的威胁出发,论述了舰艇防护试验场,对保护水面舰艇免遭攻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水雷战与舰船防护》期刊2005年01期)

防护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论述了生态场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场的角度初步探讨了防护场理论,构建了防护场的相关特征函数和简单模型。对防护场理论的研究内容、意义以及防护场的特点进行了阐述。讨论了防护场理论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并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木麻黄林分进行了风速测定和温度测定。从防护场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基干林带、木麻黄片林和木麻黄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场和温度效应场。防护场是防护林体系所产生的防护效应在时间域与空间域的分布。防护场的特征函数包括防护场势、防护场强度、防护场变化梯度和防护距离等。防护势是指防护林体系单位域内潜在的防护能力;防护场强度是指防护林体系所表现出的实际防护能力,即现时的防护能力:防护梯度是指单位时间空间域内防护场强度的变化;有效防护距离指防护林体系所形成的最大有效防护范围。当达到最大防护距离时,防护场强度为零,防护场梯度也为零,也就是当防护因子的变化梯度为零时的距离。本试验选取了福建省东山岛大帽山一带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基干林带、片林和农田防护林做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大风季节林内外不同点的风速,以及2007年11月林内外的温度变化:对数据进行了克里格插值计算,并应用surfer软件绘制了风速和温度的等值线图、叁维表面图和变化率图。研究结果表明:(1)木麻黄基干林带内风速成逐渐下降趋势。幼林和中幼林风速削减率在1h和5h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和71%:中林在10h处达到最大值为70%;成熟林和过熟林在林20h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4%和69%。空间表面图为两边高中间低的凹面。(2)木麻黄基干林带后风速成逐渐增长趋势,25h处已经接近空旷处风速。局部区域又有下降,幼林、中幼林和中林下降点在林后5h到8h之间;成熟林和过熟林下降点在林后12h到18h内;各点风削减率分别为32%、10%、11%、0%和3.8%。木麻黄基干林带各测点风速成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状,即符合方程:y=0.1125 x~2-1.9799x+9.6244,在林内成下降趋势,林外又逐渐增加的趋势。(3)木麻黄片林和木麻黄基干林带有相似的规律,拟合函数为:y=0.3638x~2-3.6141x+910.548。片林内10h处风速达到最小值,各发育阶段风削减率分别为100%、75%、67%、50%、48%。木麻黄片林后风速成增加趋势,在林后10h左右风速接近空旷地。(4)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各测点风速分析得出:中林、成熟林和过熟林,风速值在林后10h左右达到最小值,风削减系数分别为33%、32%和25%。从空旷地到林后10h间风速成下降趋势,在林后10h到25内风速成上升趋势。其关系式为:y=0.2327x~2-2.3387x+9.6018。(5)多元多次统计分析得出,木麻黄基干林带和片林在林内5h内林分密度、枝下高和冠幅对风速削减率的影响比较大,林内5h到林后10h之间枝下高、密度和树高是主要影响因素。木麻黄农田防护林内外树高和密度是农田防护林风速削减率的主要影响因子。(6)对木麻黄基干林带、片林和农田防护林1m高处各测点温度分析得出:基干林带和片林内形成一个温度低压槽,外围形成一个温度高压脊,边缘地带温度变化比较剧烈,是个过渡区,温度差值在1℃-2.5℃之间。农田防护林带内形成一个带状的低温区,带外形成一个面积较大的高温区,类似于水槽状。农田防护林从内到外的温度成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在边缘地温度增长最快,林带内外温差在0.96℃到1.54℃之间。依据上述防护场效应的观测结果,探讨了防护场理论在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前景。防护场理论在沿海防护林的建设和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研究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沿海防护林的管理中应重视种苗培育,根据防护功能的要求注意选用具有较强生长能力,能够有效抵抗风沙等不良因素和病虫害的优良种苗。通过木麻黄海岸防护林的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多树种混交、合理间伐、修枝、林下套种等措施,对于提高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应具有显着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防护场论文参考文献

[1].叶功富,王小云,岳新建.防护场的理论基础及其体系的构建[J].防护林科技.2008

[2].王小云.防护场理论及其在沿海防护林中的应用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

[3].朱炳贤.美国海军的舰艇防护场[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05

标签:;  ;  ;  

防护场论文-叶功富,王小云,岳新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