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林木育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林木育种,朱之悌,林木遗传育种,叁倍体,杜仲,雄株,染色体加倍,叁倍体毛白杨,杨树,向阳
林木育种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马强[1](2020)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康向阳:勇登林木育种之“山”》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木育种如同登山,不同的是,山有最高山,而育种工作总是山外有山,望不见可以企及的顶峰。有多少次'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沮丧与茫然,就有多少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振奋与欣喜……”对于林木育种,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林木(本文来源于《中国花卉报》期刊2020-01-16)
张辉,刘建波[2](2019)在《科技兴场,释放林业“绿动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杉木背后的科研定力12月8日以来,洋口国有林场科技科科长叶代全一行人扎根贵州大山深处,遍寻古老野生杉木母株,只为收集优良种质资源,开展育种研究。为寻找一株500余年树龄的古杉,一行人驱车5个多小时,来到黎平县洪州镇阳坪侗寨,全副武装攀上3(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9-12-24)
王聪慧,付强,赵日玲[3](2019)在《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木遗传育种中常见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如:分子标记技术。RAPD、RFLP、SSR、AFLP是林业研究中最常用的四种分子标记,促进了林木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而林木遗传图谱的构建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控制林木重要经济性状等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定位奠定了基础。基因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抗性相关基因工程、材质相关基因工程、生殖相关基因工程和生长性状改良基因工程。将基因工程技术合理应用到林木遗传育种中,人们便可以对林木品种的遗传特性进行改造,这不仅能够打破种间杂交不亲和的界限,还能创造出新的育种资源。细胞工程技术。主要包括体细胞胚胎发生、人工种子、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体细胞胚胎作为人工种子和转基因的良好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繁殖效率。体细胞杂交不经过有性过程,避开了有性杂交不亲和的生殖障碍,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张红梅[4](2019)在《林木育种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木育种工作一直以来都成绩显着,多年来,在林木发展过程中,林木育种工作的研究与开发不仅成功的提高了林木栽种的成活率,还从根本上帮助了林木的成长。然而,林木育种工作并没有被列入被关注的行列,需要我们为其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有针对性的利于资源收集、保存和使用的处理办法,来帮助林木育种工作取得更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18期)
康向阳[5](2019)在《关于林木无性系育种策略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木无性系育种随着森林工业的兴起而诞生并取得快速发展,在世界林业产业中占具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始终围绕高产、优质的育种目标,通过选择和利用天然群体或人工创制的育种后代群体中遗传增益最为突出的个体,经无性繁殖实现规模生产并适时采收,以满足社会对木材、果实、药物等林产品的巨大需求。由于受树体高大、多为异花授粉,性成熟较晚,生长周期和测试时间长且占地多等限制,决定大多数林木必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选择与作物不同的育种策略。现代生物科学和育种技术进步为突破基于传统交配设计杂交育种的遗传改良策略提供了可能。基于种间杂交或异花授粉树种的种内杂交育种时,可采取在毛白杨中成功应用的综合SSR遗传距离和优良单株父本鉴定构建育种亲本群体,并与配子染色体加倍选育叁倍体相结合的育种策略,即首先通过SSR分子标记分析林木种质资源库亲本遗传距离,同时采用SSR分子标记对种质资源库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优株进行父本鉴定,在此基础上通过亲本遗传距离以及半同胞家系优株父本鉴定双重筛选构建育种亲本群体,进而利用高配合力育种亲本开展基于有性多倍化的多倍体育种,并通过无性繁殖实现倍性优势和杂交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经济而高效地推进林木无性系育种进程。(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敏[6](2019)在《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被誉为"地球之肺"。培育出品质优良的林木对于改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为培育基因优良的林木提供不可或缺的帮助。基于此,阐明应用于林木遗传育种的生物技术类型与具体应用方法,分析当下传统育种技术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应用生物技术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20期)
衣春翔,王婧[7](2019)在《30多个树种绿了3万公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51号一栋不起眼的小楼中,“隐藏”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缔造了鲜为人知的诸多“传奇”——选育了30多个树木优良品种,累计推广造林面积超过3万公顷,相当于马尔代夫的国土面积。这就是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07-08)
翟大才,何芝兰,潘健,万志兵[8](2019)在《应用型本科建设背景下《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黄山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木遗传育种学》是林学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之一,也是一门知识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是培养我国现代种业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该课程的课时被大大压缩,而其内容和范围迅速膨胀,信息量也快速增长,现有的教学方式及内容难以满足新的教学要求。通过对林木遗传育种学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紧密衔接,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穿插科研内容,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林木创新人才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高璇[9](2019)在《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的任务和作用为切入点,利用目前较为流行的SWOT分析法对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林木遗传育种在技术生产上的优势与劣势、今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等主要影响因子,并通过上述分析结论对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判断,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崔艳华[10](2019)在《林木育种的作用及发展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1林木育种在林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林木育种是森林种植建设的有效方法,通过育种能够提升树木的成活率,生长环节中抵御病虫害的能力也会有明显提升。育种前林业工作人员会结合的当地的气候特征对树木品种进行选择,确保能够达到预期的生长目标。树木种植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结合使用方向来进行,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也要缓解资源过度开采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材林树种是目前最基本的良种基地建设树种,其中针叶树种是占绝大部分,而经济林树种和阔叶树种相对来说要少很多,特别是名、特、优树种稀少。鉴于上述不足,林木两种无法满足东北绿化造林的具体需求,随着林业新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黑龙江省的林木育种工作也开(本文来源于《农民致富之友》期刊2019年08期)
林木育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杉木背后的科研定力12月8日以来,洋口国有林场科技科科长叶代全一行人扎根贵州大山深处,遍寻古老野生杉木母株,只为收集优良种质资源,开展育种研究。为寻找一株500余年树龄的古杉,一行人驱车5个多小时,来到黎平县洪州镇阳坪侗寨,全副武装攀上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木育种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马强.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康向阳:勇登林木育种之“山”[N].中国花卉报.2020
[2].张辉,刘建波.科技兴场,释放林业“绿动力”[N].福建日报.2019
[3].王聪慧,付强,赵日玲.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9
[4].张红梅.林木育种工作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园艺.2019
[5].康向阳.关于林木无性系育种策略的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6].刘敏.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19
[7].衣春翔,王婧.30多个树种绿了3万公顷[N].黑龙江日报.2019
[8].翟大才,何芝兰,潘健,万志兵.应用型本科建设背景下《林木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黄山学院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9
[9].高璇.我国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2019
[10].崔艳华.林木育种的作用及发展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