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论文-马五杰,张圆圆,盛巧妮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论文-马五杰,张圆圆,盛巧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儿感染性腹泻,中西医结合疗法,灌肠,白头翁汤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论文文献综述

马五杰,张圆圆,盛巧妮[1](2019)在《白头翁汤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灌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20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灌肠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儿童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加用白头翁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灌肠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主要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 00%,对照组为80. 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主要临床表现持续时间、主要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白头翁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灌肠治疗儿童感染性腹泻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聂韩祯[2](2019)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个性化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个性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290例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44例,观察组146例,它们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患儿的腹泻、呕吐改善时间等都比对照组时间短,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卫生》期刊2019年18期)

贾延蛟[3](2019)在《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分析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运用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中抽选30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15例,接受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15例,仅采取炎琥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对比,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PCO2比较:实验组明显更,PO2比较:实验组明显更高。症状缓解时间对比,实验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运用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患儿各项临床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环节,康复速度更快,效果显着,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7期)

刘文艳[4](2019)在《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应用整体护理程序的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并分析其应用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并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组研究,即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78例)与应用整体护理程序的观察组(78例),对比两组患儿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患儿明显少于对照组,对观察组护理方法表示满意的患儿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可提高患儿的恢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护理效果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广泛认可,值得推荐使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6期)

王导利,王茜,何阿玲[5](2019)在《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补锌在小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80例RV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西咪替丁+干扰素+补锌,n=90)与对照组(西咪替丁+干扰素,n=90),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大便恢复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d后统计发现,观察组大便RV抗原转阴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d后统计发现,两组血锌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锌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电话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8.89%,对照组复发率为20.00%,两组复发率存在显着性差异(χ~2=4.23,P<0.05)。结论: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补锌在小儿RV感染性腹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RV抗原转阴,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后期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河北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狄宝娟[6](2019)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临床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1日~2017年5月1日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20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2组,100例为一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称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称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00%(98/100),76.00%(76/1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是(6.33±1.43)天和(7.34±3.22)天,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作用明显,有效提升了小儿的临床疗效,减短了住院时间,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69期)

巩冬艳,周莉,张莉[7](2019)在《小儿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控制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控制对策研究,为小儿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诊治的26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临床资料,详细记录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实验室检查等,分析结果。结果患儿性别分布男177例,占68. 08%,女83例,占31. 92%;年龄分布中,1岁以下者为主,有123例,占47. 31%;发病季节分布以秋季、春季为主;地区分布以农村为主157例,占60. 38%。患儿大便次数≥11次每天者117例,占45. 00%,3~10次每天者143例,占55. 00%;大便性状为蛋花样便143例,占55. 00%,水样便78例,占30. 00%,脓血便39例,占15. 00%;病情严重程度为轻型者132例,占50. 77%,中型91例,占35. 00%,重型37例,占14. 23%。细菌感染92例,占35. 38%,病毒感染168例,占64. 62%,主要感染病原菌为轮状病毒、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8. 08%、27. 69%。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常见于1岁以下男性、农村患儿,秋季及春季为易发季节,主要以病毒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不同时流行病学特点有所不同,应根据感染流行病学特点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孙丽丽[8](2019)在《美洛西林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美洛西林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收治治疗的小儿感染性腹泻患儿共82例,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41例。研究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使用美洛西林抗感染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的方式加以治疗,对比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主要使用美洛西林抗感染治疗得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患儿的不良反应情况加以有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要比对比组患儿高(P <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为1例患儿出现皮疹的情况,这一不良反应情况会在2 d之后自动消失,对比组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研究组患儿止泻时间主要显示为(1.67±1.20)d,患儿痊愈的时间主要为(4.95±0.81)d,对比组患患儿止泻时间主要显示为(2.86±0.66)d,患儿痊愈的时间主要为(8.14±1.66)d,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显着,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美洛西林和微生态制剂联合对小儿感染性腹泻疾病加以治疗的时候,其效果比较好,并且患儿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18期)

陈前安,宁宏伟,王燕霞[9](2019)在《思连康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小儿腹泻为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和因素导致的疾病,腹痛、发热、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针对小儿腹泻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的重建在小儿腹泻治疗中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思连康(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目的探究思连康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8/2017-08到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治疗的90例非感染性腹泻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补液、纠酸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思连康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记录分析,并检测患儿血清中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大便次数和大便性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效果更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腹痛和呕吐症状缓解时间、止泻及粪便成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8.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7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水平相近,但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及白介素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其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治疗中,思连康优于常规治疗方法,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良好,其治疗有效率较高,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其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胡玲,王宝香,梅红,赵玉霞[10](2019)在《小儿感染性腹泻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儿科门诊诊治的98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统计分析临床症状、粪便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患儿均表现为腹泻、粪便性状异常,伴有发热42.24%、恶心呕吐21.63%、腹痛51.33%、脱水4.59%。粪便性状以稀水便、黏液便为主;共检出61例病原菌占6.22%,以沙门菌属31.15%、志贺菌属24.59%、弧菌属18.03%为主;2种主要沙门菌属病原菌对氨曲南、美罗培南、头孢他啶、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耐药性0.00%~12.50%,福氏志贺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耐药性0.00%~8.33%,副溶血弧菌除氨苄西林外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低0.00%~2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不均一耐药性。结论本地区感染性腹泻患儿的病原菌谱复杂,以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弧菌属为主,且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差异较大,应结合粪便、病原学检查结果等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抑制耐药性产生。(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个性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290例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44例,观察组146例,它们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患儿的腹泻、呕吐改善时间等都比对照组时间短,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实施个性化护理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论文参考文献

[1].马五杰,张圆圆,盛巧妮.白头翁汤联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灌肠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2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9

[2].聂韩祯.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个性化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9

[3].贾延蛟.更昔洛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刘文艳.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中应用整体护理程序的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5].王导利,王茜,何阿玲.西咪替丁与干扰素联合补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9

[6].狄宝娟.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护理中的临床作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巩冬艳,周莉,张莉.小儿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控制对策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8].孙丽丽.美洛西林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

[9].陈前安,宁宏伟,王燕霞.思连康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

[10].胡玲,王宝香,梅红,赵玉霞.小儿感染性腹泻临床特征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标签:;  ;  ;  ;  

小儿非感染性腹泻论文-马五杰,张圆圆,盛巧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