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足论文-瞿燕萍,葛政卿,陆兴华,邓占奇,缪芸

马蹄足论文-瞿燕萍,葛政卿,陆兴华,邓占奇,缪芸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蹄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瘫,马蹄足,系列石膏

马蹄足论文文献综述

瞿燕萍,葛政卿,陆兴华,邓占奇,缪芸[1](2019)在《系列石膏治疗脑瘫患儿马蹄足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从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为小儿期最主要的运动功能伤残疾病~([1])。脑瘫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多个类型,其中痉挛型是最典型和常见的类型。痉挛型患儿由于长期处于高度肌紧张状态,故易发生肌腱短缩、关节挛缩变形,如跟腱短缩形成尖足,患儿行走、站立困难,走路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形似马蹄。马蹄足是CP患儿最常见的踝足功能障碍,有调查显示在可步行的CP中发病率达到61%~([2])。马蹄足是造成CP移动困难的最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在没(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期刊2019年11期)

贺冬冬,刘晓虎,郭升杰,高振中,张效溥[2](2019)在《Ilizarov技术治疗血友病继发马蹄足的短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血友病继发马蹄足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术式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4例(7足)血友病继发马蹄足患者,年龄17~33岁,均为男性甲型血友病患者。术前AOFAS评分27~60分,平均(36.32±12.09)分。入院后制定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性截骨融合行马蹄足矫形术。[结果]通过术前输注凝血因子,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74~162 min,平均(108.83±28.8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00±10.28) ml,患者随访6~29个月,平均(18.00±1.23)个月,均拆除外固定架,切口均愈合,末次随访AOFAS评分74~82分,平均(79.20±2.93)分,患肢功能均达到日常生活要求。[结论]在制定良好的围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方案后,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血友病继发马蹄足可以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何小平,彭贤钦,丁登峰,金秋[3](2019)在《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和Z型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和Z型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8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90例,按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予Z型跟腱延长术治疗,研究组45例予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干预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在跖屈角度、背伸角度、背伸肌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在伸膝位、痉挛指数以及屈膝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石膏固定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趾屈肌力和瘢痕长度上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给予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和Z型跟腱延长术进行治疗后均取得疗效,但前者因具有瘢痕小、趾屈肌力下降低、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可首选为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的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安晓萍,安霞,于泽颖[4](2019)在《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皮瓣治疗创伤后马蹄足畸形伴软组织损伤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皮瓣治疗创伤后马蹄足畸形伴软组织损伤的护理;方法:对13例创伤后马蹄足畸形伴软组织损伤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皮瓣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阐述了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结果及护理措施;结果:13例患者共随访6-42个月,平均18.2个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9例,隐神经营养皮瓣4例,其中共有延迟皮瓣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延迟皮瓣3例,隐神经营养延迟皮瓣2例)。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延迟皮瓣边缘出现坏死,后期经多次清创换药后愈合。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出现浅层皮肤坏死,经再次手术切痂后愈合,其余11例皮瓣全部成活。13例外固定架患者中,2例患者外固定架针眼出现轻度感染,经口服敏感抗生素后感染消退,其余11例均未出现感染症状。在末次随访时,移植皮瓣成活良好,马蹄足畸形均得到矫正,均能正常行走。结论: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皮瓣治疗创伤后马蹄足畸形伴软组织损伤的疗效确切,更精心更专业的护理是保证和提高此类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张奉琪[5](2019)在《成人马蹄足的手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成人马蹄足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2010-01/2018-03手术治疗重度成人马蹄足60例81足。男35例50足,女25例30足;年龄18~56岁,平均33±6.5岁;其中内翻90°30足;行四关节融合20例;叁关节融合6例;胫距关节融合术4例;跟腱延长81足、经楔骨截骨45足、胫前肌腱移位22例。术后支具固定60例,外固定架21例,早期功能锻炼。结(本文来源于《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10)

田宽亮,周凯,马志强,王睆,杨学钰[6](2019)在《内外跗骨楔形截骨并经楔骨横行截骨治疗儿童僵硬性马蹄足临床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内外跗骨楔形截骨并经楔骨横行截骨治疗儿童僵硬性马蹄足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20例儿童僵硬性马蹄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实施内外跗骨楔形截骨并经楔骨横行截骨治疗,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随访的24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组外观有明显的改善。正位X线显示,上距骨的第一跖骨角改善了21.03°,跟骨角则平均改变了19.07°;侧位X线显示,上距骨的第一跖骨角改善了1.13°,跟骨角则平均改变了1.05°。结论:在儿童僵硬性马蹄足的治疗中,使用内外跗骨楔形截骨并经楔骨横行截骨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名医》期刊2019年07期)

李学梅[7](2019)在《小儿马蹄足应用手法矫正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特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手法矫正与手术治疗小儿马蹄足各自对应的临床护理特征,观察不同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小儿马蹄足患者,遵照随机原则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分别给予手法矫正与手术治疗,给予与治疗方法相对应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甲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5.35%,乙组为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儿ASA、SDS评分更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法矫正治疗小儿马蹄足并联合相应护理干预,可优化疾病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双足与保健》期刊2019年14期)

张慧园,李亚贤,石亚芝,张丰经[8](2019)在《环形外架矫正僵硬性马蹄足临床护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环形外架矫正僵硬性马蹄足临床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僵硬性马蹄足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环形外架固定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护理、矫正器护理、康复护理、出院护理,统计所有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评价为优的患者12例,良6例,一般2例,差0例,总良好率为90.0%。结论通过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慧园,李亚贤,石亚芝,赵金萍,黄姝变[9](2019)在《环形外架矫正僵硬性马蹄足临床护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架矫正僵硬性马蹄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应用环形外架矫正僵硬性马蹄足的20例患者进行研究,回顾分析20例患者的护理方法,评价护理效果,总结经验以改进护理方法。结果对20例患者进行随访,按照ICDSG评分标准对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发现,优12足,良6足,一般2足,差0足,优良率为96.00%。结论在患者应用环形外架矫正治疗僵硬性马蹄足的过程中,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既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又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毕军花,朱明海,张智,李刚[10](2018)在《中药熏洗治疗马蹄足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10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马蹄足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已经行手术治疗的马蹄足患者193例(269足)随机分为治疗组101例(132足)及对照组例92例(137足)。外固定去除后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关节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关节功能锻炼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及AOFAS评分。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7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行叁关节融合术的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及AOF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行叁关节融合术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VAS评分、AOF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VAS评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马蹄足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尤其是行叁关节融合术的患者疗效更佳。(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09期)

马蹄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血友病继发马蹄足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术式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4例(7足)血友病继发马蹄足患者,年龄17~33岁,均为男性甲型血友病患者。术前AOFAS评分27~60分,平均(36.32±12.09)分。入院后制定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案,应用Ilizarov技术结合软组织松解、骨性截骨融合行马蹄足矫形术。[结果]通过术前输注凝血因子,预防应用抗生素,手术时间74~162 min,平均(108.83±28.8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5.00±10.28) ml,患者随访6~29个月,平均(18.00±1.23)个月,均拆除外固定架,切口均愈合,末次随访AOFAS评分74~82分,平均(79.20±2.93)分,患肢功能均达到日常生活要求。[结论]在制定良好的围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方案后,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血友病继发马蹄足可以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蹄足论文参考文献

[1].瞿燕萍,葛政卿,陆兴华,邓占奇,缪芸.系列石膏治疗脑瘫患儿马蹄足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19

[2].贺冬冬,刘晓虎,郭升杰,高振中,张效溥.Ilizarov技术治疗血友病继发马蹄足的短期疗效[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

[3].何小平,彭贤钦,丁登峰,金秋.改良Vulpius腱膜延长术和Z型跟腱延长术治疗儿童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疗效比较[J].中国疗养医学.2019

[4].安晓萍,安霞,于泽颖.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皮瓣治疗创伤后马蹄足畸形伴软组织损伤的护理[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张奉琪.成人马蹄足的手术治疗[C].2019楚天骨科高峰论坛暨第二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6].田宽亮,周凯,马志强,王睆,杨学钰.内外跗骨楔形截骨并经楔骨横行截骨治疗儿童僵硬性马蹄足临床效果观察[J].名医.2019

[7].李学梅.小儿马蹄足应用手法矫正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特点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9

[8].张慧园,李亚贤,石亚芝,张丰经.环形外架矫正僵硬性马蹄足临床护理方法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9].张慧园,李亚贤,石亚芝,赵金萍,黄姝变.环形外架矫正僵硬性马蹄足临床护理方法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10].毕军花,朱明海,张智,李刚.中药熏洗治疗马蹄足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101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8

标签:;  ;  ;  

马蹄足论文-瞿燕萍,葛政卿,陆兴华,邓占奇,缪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