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累计损伤论文-王海巧,陈敏,朱林,张顺琦,孙青云

疲劳累计损伤论文-王海巧,陈敏,朱林,张顺琦,孙青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疲劳累计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线性累计损伤,冲击模型,结构件,疲劳寿命

疲劳累计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巧,陈敏,朱林,张顺琦,孙青云[1](2018)在《基于非线性累计损伤和冲击模型的疲劳可靠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冲击载荷下结构件的疲劳寿命可靠性,本文将非线性损伤Corten-Dolan模型与可靠性数学的冲击模型结合,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疲劳损伤的预测疲劳寿命模型,考虑了低于疲劳极限的载荷带来的疲劳损伤以及载荷间相互影响的作用。同时,对比现有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发现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更好的适用于冲击载荷下结构件的疲劳寿命预测。(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期刊2018-11-23)

余智,张凤亮,熊海贝[2](2016)在《基于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的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架疲劳可靠性及剩余寿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线性累积损伤准则的理论,对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架的疲劳可靠性评估进行研究.建立目标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目标结构所在场地模拟出不同风速等级下的随机风荷载时程曲线,采用雨流计数法统计目标结构疲劳关键点的应力幅及其相关的循环次数,根据损伤等效原则将其转化为常幅疲劳应力谱,结合风速分布规律,根据材料的S-N曲线和线性累计损伤准则算出结构的疲劳可靠指标及其剩余寿命.最后以某预应力风电塔架为例,对其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通过施加不同等级的风荷载时程样本,对塔架可能出现的疲劳破坏关键点进行计算,得出该塔架关键点处的疲劳可靠性指标与失效概率,并根据损伤程度评估其剩余寿命,进而可以评定风力发电塔架的安全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张涛,王东坡,邓彩艳,吴良晨[3](2014)在《双周疲劳载荷作用下焊接接头线性累计损伤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自制的超声频分量双周疲劳(CCF)试验装置,对16Mn的焊接接头试件进行低频疲劳载荷与超声频分量(高频)载荷复合加载,采用线性累计损伤理论来估算双周疲劳载荷作用下16Mn对接接头的疲劳寿命,并计算两个疲劳载荷分量各自造成的累计损伤比例.结果表明,使用Miner法则计算双周疲劳试件的疲劳累积损伤时,如果高低周疲劳载荷只是简单按照比例计算,会严重低估两个分量疲劳载荷之间的耦合作用;而低周疲劳载荷按外包络线计算的方法则能够很好的考虑到高低周疲劳载荷间的耦合作用.(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孙鹏,李其[4](2013)在《实验分析疲劳累计损伤分段函数表示法的合理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工带有半圆形缺口的平板试件,采用应变片对材料局部进行应变监测,通过轴向高周疲劳试验,研究了缺陷试件弹性模量损伤特性。结果表明:直至缺陷根部应力集中位置出现裂纹前弹性模量并无明显变化。这一结论与光滑试件所得结论存在差异,对造成差异原因进行简单分析,最终得到疲劳损伤过程存在明显阶段性的结论,为疲劳损伤历程的分段函数表示提供了实验参考。(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3年03期)

王文涛,上官文斌,段小成,姚斌辉[5](2012)在《基于线性疲劳累计损伤橡胶悬置疲劳寿命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橡胶元件疲劳寿命的有效预测是其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引入橡胶元件线性疲劳累计损伤原理,提出张量形式橡胶疲劳寿命公式,且根据橡胶材料的实际承载工况提出其失效标准。依据橡胶材料的承载变形可简化为单轴拉伸及简单切应变,设计用于承载拉伸载荷的哑铃型橡胶试柱和承载剪切载荷的环形橡胶试柱,并实测疲劳寿命数据,以最小二乘法原理拟合拉伸与剪切的疲劳寿命函数公式。以车用变速箱悬置与发动机后悬置为疲劳寿命预测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承载位移载荷时的应变张量,利用张量形式的疲劳寿命预测公式预测两种悬置在两种典型工况下的疲劳寿命。结果发现,橡胶材料的拉伸疲劳寿命曲线与简单剪切疲劳寿命曲线的变化趋势一致、形状类似、拟合函数幂指数十分接近;张量形式的疲劳寿命预测公式可有效地预测橡胶悬置的疲劳寿命。(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10期)

刘志强,王明强,朱永梅[6](2011)在《基于Miner累计损伤理论的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疲劳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深海石油钻井平台的R5级系泊链疲劳强度预测方法。建立叁维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构静强度,根据行业规范和企业规范提供的S-N曲线,以及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计算出系泊链的疲劳寿命。(本文来源于《造船技术》期刊2011年04期)

董兴建,孟光[7](2011)在《结构随机风振疲劳的概率累计损伤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构的风振疲劳问题属于随机变幅疲劳问题,针对大型结构面临的风振疲劳问题,建立考虑平均风向角和平均风速分布的结构时域风振响应计算方法,建立疲劳累积损伤的概率模型,最后建立结构风振疲劳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和可靠性寿命的预测方法。总体技术路线为:先对随机风振载荷进行数值模拟,并加载到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中,完成非线性时域分析,再运用雨流计数法对分析结果进行统计,计算累(本文来源于《The 5th 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7-28)

疲劳累计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线性累积损伤准则的理论,对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架的疲劳可靠性评估进行研究.建立目标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根据目标结构所在场地模拟出不同风速等级下的随机风荷载时程曲线,采用雨流计数法统计目标结构疲劳关键点的应力幅及其相关的循环次数,根据损伤等效原则将其转化为常幅疲劳应力谱,结合风速分布规律,根据材料的S-N曲线和线性累计损伤准则算出结构的疲劳可靠指标及其剩余寿命.最后以某预应力风电塔架为例,对其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通过施加不同等级的风荷载时程样本,对塔架可能出现的疲劳破坏关键点进行计算,得出该塔架关键点处的疲劳可靠性指标与失效概率,并根据损伤程度评估其剩余寿命,进而可以评定风力发电塔架的安全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疲劳累计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巧,陈敏,朱林,张顺琦,孙青云.基于非线性累计损伤和冲击模型的疲劳可靠度建模[C].2018年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上).2018

[2].余智,张凤亮,熊海贝.基于线性累计损伤理论的预应力混凝土风电塔架疲劳可靠性及剩余寿命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

[3].张涛,王东坡,邓彩艳,吴良晨.双周疲劳载荷作用下焊接接头线性累计损伤分析[J].焊接学报.2014

[4].孙鹏,李其.实验分析疲劳累计损伤分段函数表示法的合理性[J].化工机械.2013

[5].王文涛,上官文斌,段小成,姚斌辉.基于线性疲劳累计损伤橡胶悬置疲劳寿命预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

[6].刘志强,王明强,朱永梅.基于Miner累计损伤理论的海洋石油平台系泊链疲劳强度分析[J].造船技术.2011

[7].董兴建,孟光.结构随机风振疲劳的概率累计损伤模型[C].The5th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1

标签:;  ;  ;  ;  

疲劳累计损伤论文-王海巧,陈敏,朱林,张顺琦,孙青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