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典礼论文-佟雪

丧葬典礼论文-佟雪

导读:本文包含了丧葬典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清代,丧葬,礼俗,特点

丧葬典礼论文文献综述

佟雪[1](2015)在《清代丧葬典礼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一时期的礼仪发展到更为全面的阶段,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承上启下、不可忽视的地位。清代的丧礼在沿袭明制的基础上融入其特有的满族风俗,将礼与俗、礼与法逐渐融合、转化,使丧葬典礼进一步制度化、系统化、严格化。除此之外,清末丧礼与西方礼仪相结合,表现出时代性与变革性,对近代乃至现代丧礼的转变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清代礼书原典——《钦定大清通礼》、《钦定大清会典》、《清朝通典》以及《清实录》、《清史稿》等其他清代传世文献出发,结合墓葬考古发现,研究清代丧葬典礼。全文主要包括叁方面内容:一、概述清代丧葬典礼的研究情况,发现目前学术界对清代丧葬典礼流程尚未做过系统梳理;二、考述清代丧葬典礼的具体仪节:在这部分中笔者按照丧葬典礼的仪节顺序,每一仪节分皇室、品官、平民叁部分考述,明确其具体礼仪节目的行礼方式及背后所蕴含的礼义,志在尽最大可能地重现历史真实面貌;叁、总结清代丧葬典礼的若干特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6-01)

池雪丰[2](2013)在《明代丧葬典礼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推翻了蒙元统治,弥补了元朝对中华千年血脉的割裂,为继承和发展中华礼仪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明代的丧葬典礼上承唐宋,下启清代,在中国丧葬典礼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借鉴前人对明代丧葬典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明代历史文献资料出发,广泛搜罗丧葬礼仪材料,对明代丧葬典礼中的仪节逐个爬梳,并辅以现当代的考古发现作为印证,力图使当时的丧葬典礼流程较为清晰地显现出来,还原其真实面貌。全文主要包括叁方面内容:一、概述明代丧葬典礼的研究情况:在这部分中笔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将明代丧葬典礼作为整体而进行的研究还远远不足;二、考述明代丧葬典礼的具体程序:在这部分中笔者将考述的叁十五个仪节归为初终礼仪、治丧礼仪、治葬礼仪、葬后礼仪四类,分为四章叙述;叁、揭示明代丧葬典礼的若干特点,并对其形成原因作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6-03)

韩悦[3](2012)在《宋代丧葬典礼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丧葬典礼在中国丧葬典礼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沿袭汉唐之制,将其进一步隆重化、系统化、程式化,又从民间文化及外来的佛教文化中吸取了相关因素,产生了新的特点,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并对后世的丧葬典礼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考述宋代丧葬典礼的具体仪节,全文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考证宋代丧葬典礼的叁十四个仪节,按照礼仪节目的演进顺序将其划分为初丧、治丧、出丧、墓葬和丧祭五个阶段,考述每个阶段所行仪节,并就不同社会阶层丧葬典礼的不同之处展开说明。并将其与司马光《书仪》比较,认为历史记载的宋代丧葬典礼礼仪节目与《书仪》所载基本吻合;二、在仪节考述的基础上,将宋代丧葬典礼的特点总结为较之唐代新创多个礼仪节目、庶人行礼见于历史文献记载和痴狂追求黄道吉日、风水宝地叁个方面。(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5-01)

乐卓莹[4](2010)在《唐代丧葬典礼考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国力强盛,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高点。这对唐代丧葬礼仪产生了巨大影响,使其在此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将全面搜集史籍中的相关记载——以《旧唐书》、《新唐书》为主要文献资料来源,详细稽考唐代丧葬典礼的各项仪式流程,尽可能完整地还原唐代丧葬典礼的面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一、引言。综述唐代丧葬礼仪的研究概况。二、唐代丧葬典礼仪节考。本章考述的唐代丧葬典礼仪节包括:(一)初终;(二)招魂;(叁)发丧;(四)护丧;(五)奔丧;(六)置灵座;(七)治棺椁;(八)沐浴;(九)袭尸;(十)饭含;(十一)明旌;(十二)小敛;(十叁)大敛;(十四)成服;(十五)吊丧;(十六)赙赗;(十七)停柩待葬;(十八)朝夕奠、朔望奠;(十九)卜宅兆;(二十)卜葬日;(二十一)启殡朝祖;(二十二)将葬陈车位、陈器用;(二十叁)发引送葬;(二十四)陈明器;(二十五)下葬;(二十六)虞祭。叁、唐代丧葬典礼的特点。对照前朝的丧葬礼仪,归纳总结出唐代丧葬典礼的叁个特点:(一)唐代丧葬礼仪的以礼入法;(二)唐代特殊丧葬形态——号墓为陵;(叁)唐代厚葬风气的不同表现。(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0-05-31)

王翠[5](2009)在《南北朝丧葬典礼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北朝时期的丧礼,由于魏晋玄学、佛教和当时动乱的政治形势的影响,产生了新的特点。它一方面继承了汉晋的传统,一方面又有了一些变革,以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魏晋出现了一批蔑视礼教,倡导精神自由的斗士,他们认为一切行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性情,即为合理。这种思想对南北朝时期的丧礼产生了很大影响,从初终至下葬,乃至后来的居丧守孝,倡导能“中情”即可,不必太拘于礼法。佛教自东汉初年传入中土以来,风靡一时,对丧礼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当时全国纷争的局面,使得两汉以来盛行不衰的厚葬习俗遭遇了冷落,而薄葬的观念取而代之,成为时代的主流。南北朝时期丧礼的变革对唐以后的丧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北史》、《南史》、《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等文献中有关丧礼的资料竭泽而渔,试就南北朝时期的丧葬典礼作一全面的考述,其内容主要为以下叁大部分:一、综述南北朝丧葬典礼的研究情况;二、考证南北朝丧葬典礼的具体仪式;叁、总结出南北朝丧礼的两大特点。(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5-31)

罗松峰[6](2008)在《汉代丧葬典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事死如生的丧葬典礼是汉代恭行孝道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因此在两汉社会生活中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史记》、《汉书》等大量汉代遗存的文献资料出发,同时参考新出的考古材料,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代丧葬典礼的运作过程进行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全文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汉代丧葬典礼仪节考。主要从礼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参考先秦礼经,并以两汉文献材料为基础,按照其演进顺序,钩稽出了汉代丧葬典礼中的以下仪节:(一)初终;(二)招魂;(叁)沐浴;(四)饭含;(五)插笄;(六)施掩;(七)掩瑱瞑目;(八)屦綦结跗;(九)设握;(十)袭尸;(十一)设冒;(十二)设铭旌;(十叁)制重;(十四)小殓;(十五)大殓;(十六)发丧;(十七)奔丧;(十八)吊丧;(十九)赙赗;(二十)启殡朝祖;(二十一)设奠告谥;(二十二)整治柩车;(二十叁)发引送葬;(二十四)陈明器;(二十五)下葬;(二十六)立主;(二十七)虞祭祔祭;(二十八)服丧(包括居丧礼仪、丧服制度、葬期与除服等内容)。二、汉代丧葬礼制的特点。主要比照先秦礼仪,归纳总结出汉代丧葬典礼的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沿袭旧制,因俗制宜;(二)厚葬成风;(叁)守冢和墓祭;(四)以礼入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8-05-10)

丧葬典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代推翻了蒙元统治,弥补了元朝对中华千年血脉的割裂,为继承和发展中华礼仪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明代的丧葬典礼上承唐宋,下启清代,在中国丧葬典礼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借鉴前人对明代丧葬典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明代历史文献资料出发,广泛搜罗丧葬礼仪材料,对明代丧葬典礼中的仪节逐个爬梳,并辅以现当代的考古发现作为印证,力图使当时的丧葬典礼流程较为清晰地显现出来,还原其真实面貌。全文主要包括叁方面内容:一、概述明代丧葬典礼的研究情况:在这部分中笔者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将明代丧葬典礼作为整体而进行的研究还远远不足;二、考述明代丧葬典礼的具体程序:在这部分中笔者将考述的叁十五个仪节归为初终礼仪、治丧礼仪、治葬礼仪、葬后礼仪四类,分为四章叙述;叁、揭示明代丧葬典礼的若干特点,并对其形成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丧葬典礼论文参考文献

[1].佟雪.清代丧葬典礼考述[D].浙江大学.2015

[2].池雪丰.明代丧葬典礼考述[D].浙江大学.2013

[3].韩悦.宋代丧葬典礼考述[D].浙江大学.2012

[4].乐卓莹.唐代丧葬典礼考述[D].浙江大学.2010

[5].王翠.南北朝丧葬典礼考[D].浙江大学.2009

[6].罗松峰.汉代丧葬典礼研究[D].浙江大学.2008

标签:;  ;  ;  ;  

丧葬典礼论文-佟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