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想像力论文-李云龙

先验想像力论文-李云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先验想像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先验想像力,时间,审美,存在

先验想像力论文文献综述

李云龙[1](2016)在《时间与审美—康德先验想像力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先验想像力”是康德批判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作为一种既具有知性综合能力、又具有感性直观能力的功能,在认识领域和审美领域中皆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在认识领域中,先验想像力以综合能力将知性范畴的统一性赋予所为先天直观形式的时间,从而使一种客观性的、线性的、一维的时间概念得以可能;在审美领域中,想像力以主动的创造能力调动知性与其自由游戏、并主动与理性协调契合,从而形成了美与崇高的审美鉴赏。正是想像力在两个领域中,都发灰了连结感性与知性(甚至理性)的基础性作用,使得我们看到了先天地沟通时间与审美的可能性,而这一连结所揭示的审美时间将是与经验中客观的、一维的时间相区别的另一种时间样态。在审美时间中,人处于当下的鉴赏愉悦中,也融合着过去的审美体验,追寻着未来的审美理想,而对审美理念的求而不得,又影响着当下的鉴赏情调。时间展现为一种循环的、意蕴丰富的样态,人的存在也在超越传统时间概念和经验因果链条中变得丰富、愉悦、充满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先验想像力在激发、协调各种能力时发挥了基础性作用,这是由想像力自身的运动方式决定的。在对想像力的先天的运作方式作以考察后,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先验想像力先天地具有综合统一能力和自由游戏的能力,但它不是恣意妄为的,而是处于理性的约束中的、与理性相契合的,康德因此称之为“理性的工具”。这样,从先验想像力的层面上,我们看到了人的自由是有限性自由,人具有有限性。而正是对限制的不断突破,不断地自我超越,人才获得了自身的无限性和超越性。所以在先验想像力向理性理念攀升的审美活动中,人的存在获得了能够在多个层次上展开的关键性契机,先验想像力构筑的源初境域将人的存在呈现为多个层面融合的整体。本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康德的认识领域的时间理论,时间作为感性直观、理念图型都与先验想像力有着深层次的关联,先验想像力作为对纯粹时间的“自我意识”而具有源初时间的基础地位。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审美领域中的先验想像力,分别分析了美的四个契机和数学的与力学的崇高,其中先验想像力的运作方式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先验想像力在不同领域中具体的活动方式虽不完全相同,却都发挥着综合统一的源初作用,这就将认识领域中的时间性问题带入到审美领域中。第叁部分着重阐释了审美时间性问题,即审美时间样态,及其与先验想像力的关系。时间样态的丰富性在深层次上揭示的是人的存在的丰富性,所以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先验想像力的不同运作方式所揭示出的人的存在的多个层面,并且多个层面的存在在先验想像力的源初境域中互通融合为一个整体的存在。(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王昊宁[2](2012)在《时间的构成与先验的想像力——论胡塞尔对休谟、康德想像力理论的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想像力理论是近现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休谟出于经验主义的立场把想像力仅仅理解为对已有的经验内容的重组。康德站在先验的立场论述了想像力的先验性质,把想像力理解为使经验得以可能的先验的活动。但是,在康德那里,想像力对于时间这种先天形式的构成并无参与,从而不能使想像力真正地成为先验的活动。胡塞尔以想像力来构成时间,也就是说,想像力所构成的是使经验内容得以可能的先天形式,从而使想像力真正地成为一种先验的活动。(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12年04期)

夏建敏[3](2012)在《康德认识论中的先验想像力难题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认识论中“先验想像力”是个性质模糊的概念,主要出现于对范畴的先验演绎部分,用于沟通感性和知性。通过对第一版和第二版先验演绎的分析,我们能得出两种不同的倾向,第一版演绎对想像力的描述较多,倾向强调先验想像力的基础综合作用,这种作用来自它的再生表象的功能;第二版演绎对想像力的描述少了很多,强调它的中介作用,并不提它的再生功能。一二版演绎对先验想像力的态度不同也使我们很难将它定位:是独立的综合能力,还是依附于知性和感性中间没有自己的独立性。不管怎样的定位,先验想像力的自发性和知性的自发性都会产生冲突。这样一种冲突从《纯粹理性批判》的文本来看,来自于康德偶尔将能力与形式割裂开来,在强调先验想像力的综合能力时,把知性当做死的规则,在强调知性权威时又把它的规则和能力结合。先验想像力的难题实质上反映了传统二元认识论的弊端,先验想像力不能在截然二分的感性和知性间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它的能动性的意义只有在后来的哲学中才能得到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2-05-20)

邵长春,周育学[4](2009)在《先验想像力在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先验想像力是先验演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先验想像力的作用,把知性范畴与感性直观联结起来。杂多表象属于感性,范畴属于知性,两者的结合就是通过先验想像力。(本文来源于《理论学习》期刊2009年02期)

潘卫红[5](2008)在《康德的先验演绎——兼论先验想像力的重要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先验演绎的任务是要证明范畴之对于经验的普遍必然性。康德分两步来完成这一任务,即证明范畴的客观有效性和客观实在性。主观演绎探讨了先天知识所需要的种种主观条件,其目的是服务于范畴的客观实在性证明,而先验想像力的提出则解决了范畴应用于直观的问题。先验想像力能够在直观与范畴之间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对于范畴之具有客观实在性的说明是至关重要的。由此亦可见先验想像力学说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徐歆茹[6](2007)在《想像力:先验结构还是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①的导言中就表明了自己的哲学理想,这一理想最终是以追问"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如何可能的?"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康德认为所有哲学问题的解决终究要以形而上学问题的解决为基础和开端,所谓"纯粹理性批判"其实是"批判纯粹理性",通过澄清前提和划清界限来进一步牢固形而上学的根基——理性,从而使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成为可能。"想像力"概念在康德哲学中的土壤依然还是先验哲学,作为先验结构要素的想像力是知性的一种机能,它连接着知性和感性。而一系列无可避免的追问是:想像力自身是什么?除了作为一种知性和感性之间的逻辑连接符号,它本身有没有内容呢?如果这种内容是和感性相关联的,那么这种关联的意义何在呢?(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4期)

先验想像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想像力理论是近现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休谟出于经验主义的立场把想像力仅仅理解为对已有的经验内容的重组。康德站在先验的立场论述了想像力的先验性质,把想像力理解为使经验得以可能的先验的活动。但是,在康德那里,想像力对于时间这种先天形式的构成并无参与,从而不能使想像力真正地成为先验的活动。胡塞尔以想像力来构成时间,也就是说,想像力所构成的是使经验内容得以可能的先天形式,从而使想像力真正地成为一种先验的活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先验想像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云龙.时间与审美—康德先验想像力问题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王昊宁.时间的构成与先验的想像力——论胡塞尔对休谟、康德想像力理论的超越[J].江海学刊.2012

[3].夏建敏.康德认识论中的先验想像力难题浅析[D].南昌大学.2012

[4].邵长春,周育学.先验想像力在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中的作用[J].理论学习.2009

[5].潘卫红.康德的先验演绎——兼论先验想像力的重要地位[J].广西社会科学.2008

[6].徐歆茹.想像力:先验结构还是能力?[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标签:;  ;  ;  ;  

先验想像力论文-李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