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度时变论文-张波波,蔡丽,方杰,郑媛,汪涛

刚度时变论文-张波波,蔡丽,方杰,郑媛,汪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刚度时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啮合刚度,有限元分析,最小二乘法,刚度公式

刚度时变论文文献综述

张波波,蔡丽,方杰,郑媛,汪涛[1](2019)在《基于有限元法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大多参考ISO实验值进行公式简化,该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不同齿数齿轮啮合刚度的综合特性。针对此问题,利用APDL语言建立渐开线直齿轮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通过接触分析得到轮齿接触位移值并计算刚度。该方法考虑了轮缘厚度对刚度的影响;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直齿轮单齿刚度公式,并依此推导得到任意齿数啮合的时变啮合刚度公式;并与石川公式、势能法、Kuang方法对比,说明了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变刚度时的优缺点。将FEA公式与ISO计算单齿最大刚度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刚度公式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11期)

肖乾,蒋吴曦,李超,王丹红,罗志翔[2](2019)在《接触刚度对高速列车轮轨接触动力学时变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RH3型高速列车头车与标准CHN60型轨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弹簧阻尼模型定义轮轨接触关系,跟踪检测服役列车不同运行里程下的车轮粗糙度,根据相关文献的轮轨接触刚度计算结果,对高速轮轨滚动接触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取该头车的后转向架二位轮对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里程的增加,车轮表面粗糙度减小,使得轮轨接触刚度增大;轮轨横向力随着运行里程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其频率主要分布在10 Hz以下的低频段;轮轨垂向力随着运行里程的增加而增加,并在5、10、28 Hz附近有比较明显的主频率段;轮轨纵向力主要由切向蠕滑力的纵向分量构成,与轮轨垂向力在时域分布和频域分布上均非常相似。(本文来源于《润滑与密封》期刊2019年11期)

李大磊,李安民,张二亮[3](2019)在《一种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的通用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时变啮合刚度是引起齿轮系统振动噪声的主要激励来源。利用齿轮参数化有限元模型,获得啮合轮齿的应变能和接触区域载荷,提出一种基于势能原理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方法,并进一步研究典型装配误差形式对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为考虑装配误差的齿轮动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涛,何泽银,殷时蓉,孙世政[4](2019)在《考虑时变摩擦的直齿轮副啮合刚度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直齿轮副啮合过程存在时变摩擦问题,建立直齿轮副啮合模型,推导齿轮副在啮合点处的相对滑动速度、卷吸速度、滑滚比、综合曲率半径及轮齿接触压力,研究单双齿交替啮合过程中单齿承载变化下的齿面摩擦因数变化规律。基于势能法推导计及时变摩擦的直齿轮副啮合刚度解析式,分析无摩擦力、定摩擦力和时变摩擦力作用下直齿轮副啮合刚度的变化规律,进而研究时变摩擦作用下齿轮模数、齿宽、压力角、粗糙度、输入转矩等参数对直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时变摩擦因数在单双齿交替啮合区发生突变,在节点处趋于0;摩擦力作用下单齿刚度在啮入阶段将增大,啮出阶段将减小;定摩擦力作用使啮合刚度在节点处发生突变;时变摩擦力作用使啮合刚度在单双齿交替啮合处发生突变,在节点处与无摩擦时变化规律一致;齿轮副啮合刚度随模数、齿宽增大而增大,随压力角增大而减小;啮合刚度变化量随齿面粗糙度增大而增大,随输入转矩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9期)

周明刚,王俊,刘明勇[5](2019)在《基于时变刚度激励的船式拖拉机动态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船式拖拉机分动箱和变速箱为研究对象,考虑齿面摩擦系数、热弹耦合,建立整机的有限元动态模型,分析齿轮传动系统齿轮啮合特性,得到齿轮啮合刚度激励。基于刚度激励、误差激励、啮合冲击激励,分析分动箱响应和机架响应,得到分动箱振动速度有效值小于4.5 mm/s,满足齿轮装置振动测试标准,机架振动速度响应满足农业机械装置振动标准,为分动箱与机架优化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装备》期刊2019年04期)

林腾蛟,郭松龄,赵子瑞,魏静[6](2019)在《裂纹故障对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及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裂纹故障的斜齿轮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轮齿接触、弯曲、剪切、轴向压缩及基体弹性变形,提出了含裂纹故障斜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修正算法,并通过有限元法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而后分析了不同长度、深度、角度等裂纹参数对斜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齿轮时变啮合刚度、静态传动误差、轴承支撑刚度及齿轮转子陀螺力等因素,基于轴系单元法建立了单级裂纹故障斜齿轮传动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Newmark-β法对系统动态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了裂纹参数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裂纹深度及长度的增加,齿轮副啮合刚度有较大幅度的减小,系统时域响应中存在周期性冲击现象,频域响应中出现了以啮合频率为中心的调制边频带,研究结果可为含裂纹齿轮传动故障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6期)

陈特,陈换过,李剑敏,俞杭[7](2019)在《考虑平移自由度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啮合过程中,其啮合刚度会受其相对位移的影响。基于势能法,针对理想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通过考虑平移自由度对齿轮啮合中角度的影响,将平移自由度引入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的计算中,提出一种考虑齿轮两个方向平移自由度的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方法。分析齿轮时变啮合刚度最大值、平均值和重合度受齿轮相对位移方向、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时变啮合刚度对齿轮沿啮合线垂直方向的相对平移最为敏感,对齿轮沿啮合线方向的相对平移最不敏感;在啮合线垂直方向,齿轮在相对平移0. 1 mm的情况下,引起啮合刚度平均值变动0. 93%。(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7期)

李安民[8](2019)在《齿轮传动时变啮合刚度计算及其动态特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传动系统是应用最广的动力传递装置,是车辆、机械、航空航天、冶金、电力、煤炭等工程领域中的关键机械部件。齿轮的动力学仿真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常用于模拟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可较真实的描述系统的运行、演变及其发展过程,分析和优化系统各参数,以满足系统设计的目的。齿轮动力学模型复杂及参数众多,其中时变啮合刚度是齿轮传动系统的主要参数,各模型参数及参数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耦合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显着程度不同,因此进一步开展对齿轮系统动态特性的分析以及啮合刚度计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的计算。结合势能解析法与有限元法,利用APDL参数化语言建立精确的渐开线齿轮模型,在有限元分析结果中提取啮合轮齿的应变能及接触区域的接触力,基于小变形弹性理论,得到齿轮的啮合刚度。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通用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典型装配误差形式、齿轮修形和表层改性工艺对齿轮啮合刚度的影响。(2)制造工艺对齿轮动态特性的影响。考虑不同制造工艺建立齿轮动力学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求解,得到其动态传递误差(DTE)和动态啮合力(DMF)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轴倾斜误差增加了DTE和DMF的振荡幅值,降低了齿轮传动的稳定性;齿轮修形能大幅度降低响应的振荡幅值,减小齿轮传动过程中的冲击振动,提高齿轮传动性能。此外,对齿轮传动系统分叉混沌特性也进行了研究,这为设计出更高性能要求的齿轮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3)齿轮动态特性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全局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齿轮动力学模型参数及各参数间的耦合对DTE和DMF的影响。结果表明,齿侧间隙和啮合刚度是影响齿轮动态传动精度的主要因素,啮合刚度、啮合阻尼和支撑阻尼的相互耦合对齿轮动态啮合力有显着影响,齿轮的传动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啮合刚度和支撑阻尼。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齿轮箱的制造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黄金凤,张飞斌,崔玲丽,陈雄飞[9](2019)在《含齿根裂纹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改进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齿轮轮齿局部缺陷故障会通过改变齿轮副的时变啮合刚度进而影响系统振动响应特征。在基于齿廓普遍方程的能量法框架下,结合修正的轮齿拉压刚度,对精确全齿廓齿根裂纹故障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的求解进行系统讨论;针对不同故障参数对应的故障模型,详细地分类讨论,得出了各情况下相应的啮合刚度计算公式。以齿条刀加工的标准直齿轮为对象,研究新模型中齿根裂纹故障对轮齿拉压刚度的影响,为齿轮齿根裂纹故障的诊断机理研究提供基础支撑。(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期刊2019年02期)

陈奇,姚志刚,王亚东,吴焱明[10](2019)在《考虑时变刚度与侧隙影响的非对称渐开线齿轮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更为准确的非对称渐开线齿轮动力学变化规律,将时变啮合刚度和齿轮侧隙两个因素引入传统齿轮副扭转振动模型,建立非对称渐开线齿轮的动力学模型;利用Runge-Kutta法求解该模型,获得时间历程图、相图、Poincaré映射图以及FFT频谱图,进而分析时变啮合刚度和齿轮侧隙变化时的齿轮动力学行为。研究发现,非对称渐开线齿轮的平均啮合刚度大于对称渐开线齿轮,具有更优的动力学性能;时变啮合刚度中的1阶谐波分量对动力学性能影响不大,但平均啮合刚度影响较大,且其与动力学性能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规律,即随着平均啮合刚度的增加,动力学特性由差变好,但继续增加后又变差,因此,需根据实际工况确定其最优值。随着齿轮侧隙的增加,动力学性能下降,与对称渐开线齿轮相同。该项研究对于扩充非对称渐开线齿轮动力学理论体系、提高其传动性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04期)

刚度时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CRH3型高速列车头车与标准CHN60型轨道为研究对象,利用动力学软件RecurDyn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采用弹簧阻尼模型定义轮轨接触关系,跟踪检测服役列车不同运行里程下的车轮粗糙度,根据相关文献的轮轨接触刚度计算结果,对高速轮轨滚动接触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取该头车的后转向架二位轮对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里程的增加,车轮表面粗糙度减小,使得轮轨接触刚度增大;轮轨横向力随着运行里程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其频率主要分布在10 Hz以下的低频段;轮轨垂向力随着运行里程的增加而增加,并在5、10、28 Hz附近有比较明显的主频率段;轮轨纵向力主要由切向蠕滑力的纵向分量构成,与轮轨垂向力在时域分布和频域分布上均非常相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度时变论文参考文献

[1].张波波,蔡丽,方杰,郑媛,汪涛.基于有限元法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方法研究[J].机械传动.2019

[2].肖乾,蒋吴曦,李超,王丹红,罗志翔.接触刚度对高速列车轮轨接触动力学时变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J].润滑与密封.2019

[3].李大磊,李安民,张二亮.一种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的通用计算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4].张涛,何泽银,殷时蓉,孙世政.考虑时变摩擦的直齿轮副啮合刚度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机械传动.2019

[5].周明刚,王俊,刘明勇.基于时变刚度激励的船式拖拉机动态响应分析[J].现代农业装备.2019

[6].林腾蛟,郭松龄,赵子瑞,魏静.裂纹故障对斜齿轮时变啮合刚度及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9

[7].陈特,陈换过,李剑敏,俞杭.考虑平移自由度的齿轮时变啮合刚度计算与分析[J].机械传动.2019

[8].李安民.齿轮传动时变啮合刚度计算及其动态特性仿真分析[D].郑州大学.2019

[9].黄金凤,张飞斌,崔玲丽,陈雄飞.含齿根裂纹齿轮副时变啮合刚度改进算法[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9

[10].陈奇,姚志刚,王亚东,吴焱明.考虑时变刚度与侧隙影响的非对称渐开线齿轮动力学特性研究[J].机械传动.2019

标签:;  ;  ;  ;  

刚度时变论文-张波波,蔡丽,方杰,郑媛,汪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