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中幡论文-卢扬,周晨

天桥中幡论文-卢扬,周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桥中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民间技艺,天桥,霸王举鼎,幡旗,曲艺杂技,耍中幡,杂技节目,物质文化遗产,百戏竹枝词,龙抬头

天桥中幡论文文献综述

卢扬,周晨[1](2019)在《天桥中幡:出身宫廷的民间技艺》一文中研究指出5米长的红旗绑在10米高的竹竿上,竹竿上端叁顶红火的幡头,这就是民间传统杂技项目的重要道具中幡。中幡起源于皇室仪仗队的旗杆,后经发展逐渐演变成民间庙会中的表演节目。民国初年,北京的天桥市场发展很快,各种曲艺杂技遍布其中,尤以中幡、撂地摔跤等表演最受游客欢(本文来源于《北京商报》期刊2019-06-28)

李磊,刘頔[2](2016)在《一脉相承的天桥中幡摔跤》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进门左手边有一个小院,小院的门口左右各有一块木匾,像过年时门两侧的对联一样格外引人注目,两块木匾上分别写着,天桥宝叁艺术团和中华非遗国术馆。据说在这一个院子里有两项国家级非遗,对这里的奥秘一定要一探究竟。中幡与摔跤在传入天桥之前本是两项没有太多关系的体育运动,但自从传入天桥之后,宝叁(本名:宝善林)对这两项运动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开拓了两项非遗传承的(本文来源于《旅游》期刊2016年11期)

[3](2015)在《老北京的杂耍 天桥中幡》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桥中幡,是老北京民间杂耍的一个标志,直到今天仍然留在很多老北京人的记忆中。中幡耍的是力量和技巧,展现的是阳刚和气势。清代专门记叙北京及河北地区百戏表演情况的专集《百戏竹枝词》里这样描述:"铃铎声中金鼓撞,佛场弟子健能扛。彩帆正面凌风稳,一朵云飞如意幢。"天桥中幡在威武雄劲之外,又加入了诙谐幽默,透着老北京皇城根下特有的平民味道。(本文来源于《前线》期刊2015年07期)

朱艳楠,郑丽[4](2014)在《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天桥中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通过调查分析,目前北京的天桥中幡在保护及发展传承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讨论保护发展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14年08期)

王学思[5](2013)在《中幡叁丈叁 擎得起“放”不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春节长假过后,许多人开始了新一年紧张忙碌的工作,而直到年初九,傅文刚才能排出一天的假期休整一下,陪陪家人。每逢传统节日都是傅文刚最为忙碌的时候,28年来,春节里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国内各大庙会或是赶往庙会的路上度过的。当中幡高高竖起,傅文刚的亮相便会掀起(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3-02-25)

谷强[6](2009)在《北京天桥中幡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天桥中幡是一门技高惊险,威武壮观,观赏性强的表演艺术。经过数代表演者的完善丰满,逐渐形成了老北京最具传统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北京天桥中幡有着丰富的价值。作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传统项目之一,它拥有其他项目无法替代的民俗学价值;天桥中幡对习练者的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习练中幡可有效的锻炼身体的综合素质,因此其健身价值是很多项目多无法比拟的;天桥中幡技高惊险,威武壮观,其观赏价值不容小觑;还有,随着政府对天桥中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关注的加大,其经济价值也日益凸显。总之,不论是从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多样性的发展需要、从天桥中幡自身传承与发展还是从天桥中幡丰富的价值意义来看,对其深入研究都已经是刻不容缓。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天桥中幡展开深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现代中幡起源于清朝军队行军围猎时候发令用的大纛旗,在战争围猎休息间隙,旗手们为了鼓舞叁军士气,就舞动大纛旗取悦军士以消除行军行围时造成的疲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幡;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百姓生活生产方式的巨大改变,导致了天桥中幡的现状不容乐观;应该从天桥中幡的文化空间和自身创新的上入手,以便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护体系。本研究针最终提出了以下建议:利用现在政府高度重视的有利时机,建立专门的天桥中幡研究机构;在政府扶持下,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寻求自身的完善和发展;针对天桥中幡的文化空间,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做到,力争恢复原有的展示空间,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空间,努力再造新型的弘扬空间;开拓多样化的传授方式,以解决传承人的危机。(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09-04-30)

姚振声[7](2008)在《宝叁与天桥中幡》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前我住在南城天桥西市场西街。众所周知天桥是块杂巴地,五行八作全有、叁教九流俱全,同时这里也是穷人的游乐场所。全国各地的艺人都聚集在这里混饭吃,这里可以算是旧京城的一个文化娱乐亮点。老百姓特喜欢这块宝地,正所谓"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这里的一切都使我终生难忘,儿时每每放学回到家里,我便会立马儿扔下书包跑到杂耍场看玩意儿去了,什么小金牙的拉洋片,张宝忠的耍大刀,朱国全叁兄弟的武术,大狗熊孙宝才的双簧等等。不过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宝叁的摔跤和他的耍中幡。(本文来源于《曲艺》期刊2008年09期)

胡明刚,英夫[8](2008)在《付文刚 天桥中幡舞动世界》一文中研究指出天桥中幡民间绝技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桥中幡真正的第四代传人付文刚,组建了北京付氏天桥宝叁民俗文化艺术团,把精湛的中幡绝技悉心传承给年轻的一代。付文刚和他的徒弟们,以额头鼻子嘴及身体各部位顶触15米30多公斤重的幡竿,灵活地腾挪跳跃转身,而幡竿始终不离身,稳如泰山。为迎接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付文刚将表演所用的中幡升高到20.08米,借助奥运神风,要耍出虎虎神威,迎接世界关注的目光。(本文来源于《绿色中国》期刊2008年15期)

刘冕[9](2006)在《8个北京项目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刘冕)智化寺京音乐、昆曲、京剧、天桥中幡、象牙雕刻、景泰蓝制作技艺、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本市选报的八个项目入选了日前“出炉”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入围名录。目前,入围的全部501个项目已在文化部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期30天(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06-01-05)

天桥中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西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一进门左手边有一个小院,小院的门口左右各有一块木匾,像过年时门两侧的对联一样格外引人注目,两块木匾上分别写着,天桥宝叁艺术团和中华非遗国术馆。据说在这一个院子里有两项国家级非遗,对这里的奥秘一定要一探究竟。中幡与摔跤在传入天桥之前本是两项没有太多关系的体育运动,但自从传入天桥之后,宝叁(本名:宝善林)对这两项运动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开拓了两项非遗传承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桥中幡论文参考文献

[1].卢扬,周晨.天桥中幡:出身宫廷的民间技艺[N].北京商报.2019

[2].李磊,刘頔.一脉相承的天桥中幡摔跤[J].旅游.2016

[3]..老北京的杂耍天桥中幡[J].前线.2015

[4].朱艳楠,郑丽.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天桥中幡为例[J].传承.2014

[5].王学思.中幡叁丈叁擎得起“放”不下[N].中国文化报.2013

[6].谷强.北京天桥中幡传承与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

[7].姚振声.宝叁与天桥中幡[J].曲艺.2008

[8].胡明刚,英夫.付文刚天桥中幡舞动世界[J].绿色中国.2008

[9].刘冕.8个北京项目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N].北京日报.2006

标签:;  ;  ;  ;  ;  ;  ;  ;  ;  ;  

天桥中幡论文-卢扬,周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