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精油论文-王少铭,侯颖辉,刘济明,冷家归,李德文

薄荷精油论文-王少铭,侯颖辉,刘济明,冷家归,李德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薄荷精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贵州,留兰香,精油,GC-MS

薄荷精油论文文献综述

王少铭,侯颖辉,刘济明,冷家归,李德文[1](2019)在《贵州不同地区品种间留兰香薄荷精油成分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主要对贵州地区(花溪区、兴义市、毕节威宁、黔西南州和遵义市)的留兰香精油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不同品种间——野生薄荷、留兰香、小叶留兰香和圆叶留兰香进行比较。水蒸气提取法对不同样品进行精油提取,再利用GC/MS技术分析其精油含量及组分。结论:留兰香品种在不同地区间精油含量比较:遵义道真>花溪区>黔西南州>毕节威宁>兴义市;不同品种间含量比较:野生薄荷>留兰香>小叶留兰香>圆叶留兰香。8种精油样品经分析共得到85种物质;黔西南和遵义地区与其他地区差异较大,花溪区、兴义市、毕节威宁地区该品种精油组分的相似度很高,均以香芹酮为主,含量分别高达66.28%,53.29%,53.49%;黔西南州和遵义市则以香芹醇和薄荷脑为主,含量分别为55.56%,60.89%;小叶留兰香和圆叶留兰香与花溪等地区相似,主要成分也是香芹酮,含量分别为76.67%,30.81%。(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9年02期)

吴晓菊[2](2018)在《微波辅助超临界CO_2萃取椒样薄荷精油的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椒样薄荷的花和叶粉碎,经480 W微波处理,再用超临界CO_2技术萃取椒样薄荷精油。以椒样薄荷精油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佳萃取参数:微波处理3 min、CO_2流量20 L/h、萃取压力12 MPa、温度45℃、萃取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椒样薄荷精油得率为3. 56%。(本文来源于《江苏调味副食品》期刊2018年04期)

侯召华,任贵兴[3](2018)在《短程分子蒸馏技术拆分薄荷精油及GCMS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分子蒸馏技术对水蒸气法得到薄荷精油进行拆分精炼,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原油及各组分成分进行分析。方法:薄荷精油原油进行叁级分子蒸馏,条件分别为30℃,10.0mbar;60℃,5.0mbar和90℃,4.0mbar。结果:经过叁级分子蒸馏后得到3个轻组分(DF_1,DF_2和DF_3),一个重组分(RF_3);轻组分(DF_1,DF_2和DF_3)和重组分(RF_3)得率分别为8.73%、51.70%、33.83%和2.77%(w/w)。气相色谱-质谱对四种组分(DF1,DF2,DF3和RF3)和原油中组分进行鉴定发现,轻组分富含低分子量成分,所以相较于重组分,沸点较低;精油中共鉴定出2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是单萜类物质,包括薄荷醇、薄荷酮、桉油精、D-柠檬烯、胡椒酮、胡薄荷酮、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iso-Pulegol和α-松油醇等;在原油和RF_3中六种脂肪酸被确定,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n9c)、亚油酸(C18:2n6c)和二十二碳酸(C22:0)。不同部分的化学成分和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差异显着。结论:分子蒸馏技术能有效对薄荷精油进行拆分,是一种可行的精油精炼拆分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刘凡,范钧星,李克梅[4](2018)在《薄荷精油对几种果实病害抑菌保鲜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精油作为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研究薄荷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可为天然抗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主要通过薄荷精油体外直接接触法测定对精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以未加入植物精油但加入等量0.1%吐温-80的PDA培养基作为空白对照,测定了薄荷精油对几种引起果实采后病害的病原真菌(红枣黑斑病菌、梨黑斑病菌、葡萄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根据对病原菌菌落直径抑制率的大小判定薄荷精油对3种果实病害的病原真菌菌落的抑菌活性等级。研究表明:薄荷精油对红枣黑斑病菌在2.0μL/mL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1.0μL/mL时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在0.5μL/mL、0.3μL/mL时,抑菌作用较弱。薄荷精油浓度为1.6μL/mL时对梨黑斑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薄荷精油浓度在0.8μL/mL时对梨黑斑病菌表现中等强度抑菌作用;薄荷精油浓度为0.4μL/mL、0.2μL/mL的样品,对梨黑斑病菌表现较弱抑菌作用。薄荷精油对葡萄灰霉病菌在浓度为1.2μL/mL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0.6μL/mL、0.3μL/mL时表现中等强度抑制作用,0.1μL/mL时抑菌作用不明显,表现出较弱抑菌作用。用含薄荷精油溶液浸泡处理葡萄、樱桃番茄和香梨,测定精油处理对不同果蔬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经薄荷精油浸泡处理,常温下保存12 d后,500μL/L薄荷精油可使葡萄腐烂率较对照降低38.9%;300μL/L和500μL/L的薄荷精油可使樱桃番茄腐烂率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0%和32.78%;500μL/L、1 000μL/L薄荷精油处理可显着降低香梨发病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66.67%、100%。(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4)

普红梅,杨万林,刘凌云,杨琼芬,白建明[5](2018)在《薄荷精油对‘云薯304’原原种抑芽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芽是造成马铃薯贮藏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设置80、100、120μL/L等3个浓度梯度的薄荷精油,以0μL/L(CK2)和2%氯苯胺灵(CK1)作为对照,研究了薄荷精油对‘云薯304’原原种贮藏中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薄荷精油(CK2)相比,添加薄荷精油使‘云薯304’原原种的发芽率和芽长显着降低,且薄荷精油浓度越高,发芽率和芽长值越低,说明薄荷精油对‘云薯304’原原种的抑芽效果还与薄荷精油浓度相关,浓度越大,抑芽效果越明显;高浓度(120μL/L)薄荷精油处理和2%CIPC(CK1)处理能够使‘云薯304’原原种在贮藏中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和较低的质量损失率,说明高浓度薄荷精油可以使‘云薯304’保持较好的外观品质。(本文来源于《作物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贺东亮,张恒慧,李静舒,刘青业[6](2018)在《响应面法优化绿薄荷精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鲜绿薄荷叶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_2萃取精油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精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薄荷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4 MPa、萃取温度41℃、萃取时间1.5 h,在该条件下,薄荷精油的得率为3.21%。(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8年10期)

赵欣,杨黎明,王鹏[7](2018)在《薄荷精油提取与手工制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薄荷是重要的天然香料材料,薄荷精油是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由分子量相对较小的简单化合物组成,具有一定芳香气味,在常温下能挥发的油状液体物质,具有增香、杀菌、抗病毒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本文就常用的植物精油提取技术进行综述,并且对薄荷精油手工皂传统的热制法进行了改进,并对冷制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1])。(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戚海娜,李龙,李慧[8](2017)在《薄荷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鞋垫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β-环糊精为壁材,以薄荷精油为芯材,通过包埋法制备β-环糊精包合薄荷精油的微胶囊,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芯壁比1∶6,溶剂混合比(薄荷精油与乙醇的体积比)1∶40,在30℃下搅拌3.5h,并通过浸轧法将微胶囊和季铵盐整理到鞋垫上.问卷调查和实验测试表明,抗菌除臭功能鞋垫遮臭效果良好,但薄荷精油香味的持久性不长,透气性增大,透水汽性几乎不变,耐汗渍性增强,抗菌性增强.(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梅永超,李婷婷,刘楠,王当丰,赫彬彬[9](2017)在《绿薄荷精油对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现象及其腐败特性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紫色杆菌CV026为检测指标,结合GC-MS定量检测信号分子,研究绿薄荷精油对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现象及其腐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抑菌浓度下,绿薄荷精油具有降低CV026产紫色菌素的能力,其浓度为2μL/mL时,对紫色菌素的抑制率达56.17%;绿薄荷精油对温和气单胞菌AHLs的分泌及某些腐败特性的表达,如生物被膜的形成、胞外蛋白酶活性和细菌迁移(群集和泳动)均有抑制作用;随着绿薄荷精油浓度的升高,抑制效果更趋明显,并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可见,绿薄荷精油具有良好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可作为新型的群体感应抑制剂用于延长水产品货架期。(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8)

李国明,李守岭,白燕冰,胡永亮[10](2017)在《GC-MS法分析瑞丽椒样薄荷精油化学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瑞丽市种植的椒样薄荷鲜样中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各挥发性化学成分经质谱扫描后得到的色谱图通过质谱工作站Xcalibur3.0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NIST08标准质谱图数据库对比检索,并对图谱进行综合分析,鉴定出43种主要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在精油中的相对质量分数。43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30%,其中含量较高的7个成分分别是薄荷酮(14.01%)、薄荷醇(53.80%)、月桂醛(4.83%)、肉豆蔻醇(3.05﹪)、α-甲基戊醛(2.66%)、红樟油(2.54%)和4-乙酸基-1-萜品烯(2.58%),占挥发油总量的83.47%。这些主要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因地域和种植条件的不同,决定了椒样薄荷精油的香气品质差异。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瑞丽本地种植的椒样薄荷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0期)

薄荷精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椒样薄荷的花和叶粉碎,经480 W微波处理,再用超临界CO_2技术萃取椒样薄荷精油。以椒样薄荷精油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最佳萃取参数:微波处理3 min、CO_2流量20 L/h、萃取压力12 MPa、温度45℃、萃取时间80 min,在此条件下,椒样薄荷精油得率为3. 5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薄荷精油论文参考文献

[1].王少铭,侯颖辉,刘济明,冷家归,李德文.贵州不同地区品种间留兰香薄荷精油成分比较[J].中国调味品.2019

[2].吴晓菊.微波辅助超临界CO_2萃取椒样薄荷精油的工艺[J].江苏调味副食品.2018

[3].侯召华,任贵兴.短程分子蒸馏技术拆分薄荷精油及GCMS成分分析[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4].刘凡,范钧星,李克梅.薄荷精油对几种果实病害抑菌保鲜作用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5].普红梅,杨万林,刘凌云,杨琼芬,白建明.薄荷精油对‘云薯304’原原种抑芽效果研究[J].作物研究.2018

[6].贺东亮,张恒慧,李静舒,刘青业.响应面法优化绿薄荷精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7].赵欣,杨黎明,王鹏.薄荷精油提取与手工制皂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

[8].戚海娜,李龙,李慧.薄荷精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鞋垫中的应用[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7

[9].梅永超,李婷婷,刘楠,王当丰,赫彬彬.绿薄荷精油对温和气单胞菌群体感应现象及其腐败特性的抑制作用[C].2017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四届年会暨第九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7

[10].李国明,李守岭,白燕冰,胡永亮.GC-MS法分析瑞丽椒样薄荷精油化学成分[J].热带农业科学.2017

标签:;  ;  ;  ;  

薄荷精油论文-王少铭,侯颖辉,刘济明,冷家归,李德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