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润湿性论文-李坚,高丽坤

木材润湿性论文-李坚,高丽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木材润湿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木材,银钛复合薄膜,光控,润湿性

木材润湿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坚,高丽坤[1](2015)在《光控润湿性转换的抑菌性木材基银钛复合薄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热法和银镜法在木材表面制备出Ag-Ti O2复合微纳米结构薄膜,并通过有机物氟硅烷修饰使木材表面具有超疏水性。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能谱(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对木材表面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显示,经氟硅烷修饰后的Ag-Ti O2负载的木材表面具有良好的紫外光驱动润湿性转换的特性,即光照前为超疏水性(152.8°)和亲油性(25°),光照一段时间后转变为超疏油性(150.2°)和亲水性(26.2°)。这是由于氟硅烷受到紫外光照射后会光致分解破坏一部分的烷基链,并在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亲水基团所致。同时,与单纯Ti O2负载的木材相比,Ag-Ti O2复合薄膜中银纳米颗粒赋予了木材良好的抑菌性能,可提高木材的生物耐久性。以上研究为木材润湿性转换的智能化设计和多功能化设计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李荣荣,邓文正,曹平祥,郭晓磊,丁建文[2](2013)在《杉木木材表面润湿性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润湿性是木质材料的一个重要界面特性,直接影响其胶合性能。为了优化集成材胶合工艺,以小径级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脲醛胶与聚氨酯胶在杉木试样表面的接触角,对杉木径切面、弦切面、心边材及不同粗糙度表面的润湿性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杉木径切面的润湿性优于弦切面,边材润湿性优于心材,并且表面润湿性随粗糙度的增加而提高。建议杉木集成材胶合时,尽量选择径切面作为胶合面,并适当增加胶合面的表面粗糙度。(本文来源于《木材工业》期刊2013年03期)

赵明,黄河浪,苗爱梅,薛丽丹,董丽君[3](2009)在《5种实木复合地板木材表面润湿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表面接触角和表面自由能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杨木、红橡、色木、柚木和红檀5个树种的实木复合地板表板木材的表面润湿性。分析了5个树种的木材的密度、抽提物对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木材的表面润湿性和表面自由能差异较大,其中,杨木的润湿性最好,表面自由能为107.87 mN/m;色木的润湿性较好,表面自由能为60.57 mN/m;红橡的润湿性较差,表面自由能为47.98 mN/m;柚木和红檀的润湿性最差、表面自由能分别为36.09 mN/m和35.79 mN/m。(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09年06期)

李英杰,田森林,郭治遥,宁平[4](2009)在《硅烷化对云南松木材表面疏水性和润湿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叁甲基氯硅烷(TMCS)对云南松木材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木材改性前后的吸水率和表面接触角等性质的变化。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改性后的云南松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改性0—10d的木材吸水率从138.4%下降到111.1%;木材分别经过1d、2d和4d的硅烷化改性,甘油表面接触角从未改性时的88.7°上升到99.0°,蒸馏水表面接触角从54.2°上升到69.1°,二碘甲烷则从40.0°下降到31.9°。木材表面吸水率和表面接触角的变化证明,改性后木材表面的疏水性增强。与未改性的木材相比,经硅烷化处理后木粉的FTIR在1265cm-1位置出现了Si-(CH3)3特征峰,表明木材表面疏水性增强是由表面羟基与TMCS间发生了硅烷化反应所致。(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09年01期)

崔会旺,杜官本[5](2008)在《MWP处理对云南松木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输入电压220V、灯丝电流20μA、输出功率40μA、反射功率50μA、真空度700 Pa条件下采用微波等离子体(MWP)处理云南松木材表面,并通过测定处理前后其表面接触角变化研究样品位置和处理时间对云南松木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松木材表面经MWP处理后,接触角大幅下降,润湿性显着增加,即使处理条件十分微弱,处理效果也很明显,这是因为MWP处理改变了云南松木材表面形貌和表面化学组成;样品位置为120 mm、处理时间为60~300 s时处理效果最好,蒸馏水、二碘甲烷接触角降为0°。(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程瑞香,顾继友[6](2002)在《落叶松、桦木和柞木木材表面的润湿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水和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的主剂对落叶松、桦木和柞木表面的接触角,并通过测量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对落叶松、桦木和柞木木材表面的接触角,推算出落叶松、桦木和柞木木材表面的自由能。结果表明:水和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的主剂对桦木的接触角最大,同时计算得的桦木表面的自由能最低,说明在这3种木材当中,桦木的润湿性最差。通过柞木和落叶松的接触角的测定和表面自由能的计算可以看出:柞木和落叶松木材的表面润湿性相差不是很大,落叶松比柞木的润湿性稍好一些。对落叶松、桦木和柞木木材的径切面的胶合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柞木的常态压缩剪切胶合强度比桦木的略大一些,3种木材当中落叶松的常态压缩剪切胶合强度最低。(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陈广琪[7](1991)在《木材润湿性的测定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木材润湿性的几种测量方阖,木材润湿性与胶合质量的关系,并提出了改善木材润湿性以提高胶合质量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建筑人造板》期刊1991年04期)

木材润湿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润湿性是木质材料的一个重要界面特性,直接影响其胶合性能。为了优化集成材胶合工艺,以小径级杉木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脲醛胶与聚氨酯胶在杉木试样表面的接触角,对杉木径切面、弦切面、心边材及不同粗糙度表面的润湿性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杉木径切面的润湿性优于弦切面,边材润湿性优于心材,并且表面润湿性随粗糙度的增加而提高。建议杉木集成材胶合时,尽量选择径切面作为胶合面,并适当增加胶合面的表面粗糙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木材润湿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坚,高丽坤.光控润湿性转换的抑菌性木材基银钛复合薄膜[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5

[2].李荣荣,邓文正,曹平祥,郭晓磊,丁建文.杉木木材表面润湿性的评价[J].木材工业.2013

[3].赵明,黄河浪,苗爱梅,薛丽丹,董丽君.5种实木复合地板木材表面润湿性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09

[4].李英杰,田森林,郭治遥,宁平.硅烷化对云南松木材表面疏水性和润湿性的影响[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

[5].崔会旺,杜官本.MWP处理对云南松木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

[6].程瑞香,顾继友.落叶松、桦木和柞木木材表面的润湿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

[7].陈广琪.木材润湿性的测定及其应用[J].建筑人造板.1991

标签:;  ;  ;  ;  

木材润湿性论文-李坚,高丽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