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微循环障碍论文-侯亚利,赵自刚,牛春雨,张玉平,李俊杰

淋巴微循环障碍论文-侯亚利,赵自刚,牛春雨,张玉平,李俊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淋巴微循环障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淋巴液,高分子右旋糖酐,急性微循环障碍,器官

淋巴微循环障碍论文文献综述

侯亚利,赵自刚,牛春雨,张玉平,李俊杰[1](2009)在《外源正常淋巴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多器官及凝血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高分子右旋糖苷(Dextran 500)致急性微循环障碍(AMD)大鼠肝、肾、心肌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淋巴液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静注10%Dextran 500(10ml/kg.bw)复制AMD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6min后,淋巴液组自颈静脉缓慢注射小量正常无细胞淋巴液(全血量的1/15),其它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40min后,留取动脉血检测反映肝、肾、心功能的生化指标以及凝血功能指标,同时观察肠道渗血情况。结果模型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乳酸脱氢酶-1(LDH-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淋巴液组所有指标均低于模型组,仅Cre高于对照组;淋巴液组和模型组PT、PTR、APTT、TT等凝血指标均显着长于对照组,Fib含量低于对照组,且淋巴液组PT、PTR、APTT长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肠道渗血明显,淋巴组与对照组无明显渗血。结论外源正常淋巴液能改善Dextran 500致AMD大鼠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凝血功能紊乱。(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循环》期刊2009年02期)

董利平,武欣,赵小琪,杜舒婷,张玉平[2](2007)在《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在急性微循环障碍时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局部滴加肾上腺素造成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急性微循环障碍时淋巴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河北北方学院医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肾上腺素组依次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用微量灌流泵从肠系膜局部滴加给药,给药浓度为0.1,1,10mg/L,速度为15滴/min,,每次给药间隔为30min;生理盐水组,在肾上腺素组的相对应时间肠系膜滴加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在滴加后5min进行指标测量。③实验指标:测量急性微循环障碍时大鼠肠系膜淋巴管最大舒张口径、最大收缩口径和静态口径;记录大鼠肠系膜淋巴管收缩频率、收缩期时间、舒张期时间;计算大鼠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活性指数、总收缩活性指数、淋巴动力学指数。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肠系膜淋巴管口径:给药前,肾上腺素组与生理盐水组肠系膜淋巴管静态口径、最大收缩口径及最大舒张口径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肠系膜滴加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后,淋巴管静态口径、最大舒张口径小于给药前及生理盐水组(P<0.05),而生理盐水组淋巴管口径无明显变化。②肠系膜淋巴管收缩周期:活体淋巴微循环观察可见肠系膜淋巴管呈自主节律性收缩,平均收缩频率为(4.50±1.08)次/min,肠系膜滴加肾上腺素后,淋巴管收缩频率及舒张期时间明显低于给药前及生理盐水组(P<0.05)。③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指数:给药前,肾上腺素组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活性指数、总收缩活性指数、淋巴动力学指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肠系膜滴加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后,3个收缩性指数明显低于给药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而滴加生理盐水后,收缩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微循环时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明显障碍。(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7年34期)

刘艳凯,牛春雨,赵自刚,张玉平,杜舒婷[3](2006)在《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淋巴循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LI)对急性微循环障碍(AMD)大鼠淋巴循环的干预作用。方法:W istar雄性大鼠16只,分成LI组和NS组。采用颈静脉注射Dextran 500方法复制AMD模型并通过淋巴学方法,观察LI对AMD大鼠淋巴循环的干预作用。结果:在AMD时,肠系膜淋巴管(ML)收缩性、肠淋巴流量、淋巴细胞输出量明显降低,淋巴液中有少量单核细胞,并且淋巴液粘度较高。经LI治疗后,ML收缩性、肠淋巴流量、淋巴细胞输出量显着升高,淋巴液中有大量单核细胞出现,淋巴液粘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可能通过增强淋巴管转运功能、降低淋巴液粘度的作用,影响AMD的转归。(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06年09期)

任君旭,刘艳凯,杜舒婷,张利民,张玉平[4](2005)在《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淋巴微循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淋巴微循环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成2组(n=8),用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 500)诱导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观察当归注射液对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的影响。结果:大鼠注射Dextran 500后,肠系膜淋巴微循环出现明显障碍;当归注射液可明显扩张肠系膜淋巴管,增强淋巴管收缩幅度,延长舒张期时间,其作用明显优于NS(P<0.05)。此外,当归注射液可使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指数L.D-Index明显升高。结论:当归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的淋巴微循环障碍。(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05年10期)

韩敏,李俊杰,张静,牛春雨,姜华[5](2004)在《正常淋巴液对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正常淋巴液对高分子右旋糖酐 (Dextran 5 0 0 )所致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2 0只 ,均分为两组 ,静注 10 %Dextran 5 0 0 (1g/kg)复制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 6min后 ,颈静脉注射小量肠淋巴液 (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 ) ,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像技术 ,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 ,同时记录颈总动脉血压及存活时间。结果 ①静注 10 %Dextran 5 0 0可引起急性微循环障碍 ,表现为各级微血管口径缩窄、微血流速度变慢、伴有红细胞聚集、积分值显着高于造模前 (P <0 0 5~ 0 0 1) ;②淋巴液可减轻急性微循环障碍 ,其微血管口径缩窄、流态异常、积分值增高、红细胞聚集程度均较对照组为轻 (P <0 0 5~ 0 0 1) ;③模型组血压进行性下降 ,但淋巴液组可维持较高水平 (P <0 0 5 ) ;④淋巴液组的存活时间长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淋巴液能明显改善Dextran 5 0 0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 ,较好地延缓血压下降并延长存活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急救医学》期刊2004年09期)

淋巴微循环障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采用局部滴加肾上腺素造成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急性微循环障碍时淋巴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4/07在河北北方学院医学院病理生理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Wistar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②实验方法:肾上腺素组依次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用微量灌流泵从肠系膜局部滴加给药,给药浓度为0.1,1,10mg/L,速度为15滴/min,,每次给药间隔为30min;生理盐水组,在肾上腺素组的相对应时间肠系膜滴加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在滴加后5min进行指标测量。③实验指标:测量急性微循环障碍时大鼠肠系膜淋巴管最大舒张口径、最大收缩口径和静态口径;记录大鼠肠系膜淋巴管收缩频率、收缩期时间、舒张期时间;计算大鼠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活性指数、总收缩活性指数、淋巴动力学指数。结果: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肠系膜淋巴管口径:给药前,肾上腺素组与生理盐水组肠系膜淋巴管静态口径、最大收缩口径及最大舒张口径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肠系膜滴加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后,淋巴管静态口径、最大舒张口径小于给药前及生理盐水组(P<0.05),而生理盐水组淋巴管口径无明显变化。②肠系膜淋巴管收缩周期:活体淋巴微循环观察可见肠系膜淋巴管呈自主节律性收缩,平均收缩频率为(4.50±1.08)次/min,肠系膜滴加肾上腺素后,淋巴管收缩频率及舒张期时间明显低于给药前及生理盐水组(P<0.05)。③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指数:给药前,肾上腺素组肠系膜淋巴管收缩活性指数、总收缩活性指数、淋巴动力学指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肠系膜滴加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后,3个收缩性指数明显低于给药前及对照组水平(P<0.05),而滴加生理盐水后,收缩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急性微循环时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明显障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巴微循环障碍论文参考文献

[1].侯亚利,赵自刚,牛春雨,张玉平,李俊杰.外源正常淋巴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多器官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微循环.2009

[2].董利平,武欣,赵小琪,杜舒婷,张玉平.大鼠肠系膜淋巴微循环在急性微循环障碍时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3].刘艳凯,牛春雨,赵自刚,张玉平,杜舒婷.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淋巴循环的影响[J].中药材.2006

[4].任君旭,刘艳凯,杜舒婷,张利民,张玉平.当归注射液对急性微循环障碍大鼠淋巴微循环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

[5].韩敏,李俊杰,张静,牛春雨,姜华.正常淋巴液对大鼠急性微循环障碍的干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4

标签:;  ;  ;  ;  

淋巴微循环障碍论文-侯亚利,赵自刚,牛春雨,张玉平,李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