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角色障碍和应对策略

关于组织角色障碍和应对策略

一、论组织角色失调与应对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徐顽强,张婷[1](2021)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的角色审视与嵌入路径》文中研究表明公共危机治理是一个动态性、持续性的演变过程,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是其功能发挥的基本前提与行动逻辑。预防与准备期的危机信息搜集者、监测与预警期危机防范的动员者、救援与处置期危机治理的协同者、恢复与重建期危机修复的协助者是公共危机治理中政府及社会对社会组织角色的一般期待。现实公共危机治理情境中社会组织的角色实践,既存在权利与义务规范行使的角色适应现象,也出现了结构与功能不当对接的角色冲突、角色错位及角色失败等情形。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角色偏离的产生是在现实与束缚、期待与隐忧、限制与调试等多重张力的互动与塑造中形成的,对社会组织角色失调现象的规避与角色实践的纠偏可以通过差异化角色定位下的功能嵌入、角色比较优势下的资源嵌入及角色互动下的关系嵌入等路径重塑社会组织的角色,增强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实际效能。

李雪松,丁云龙[2](2021)在《健康码“码上加码”的形成机制与双重效应——一项基于制度性事实的解释》文中提出健康码"码上加码"作为一种新型、急剧凸显的数字防疫举措,内含显在的行政冲突与社会成本问题,对其生成机制和双重效应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基于制度性事实的拓展框架分析发现:防疫风险共同体的出现提供了健康码"码上加码"的形成前提和驱动力;防疫主体通过工具激活、集体认可和功能施加行为实现了健康码由二维码到数字防疫工具的属性转化,提供了健康码"码上加码"的形成方式和合法性;政策让渡、功能互补和资源支持共同生成了防疫主体的"加码"空间,健康码在防疫主体异质的"加码"空间中被赋能为具有属地防疫功能的专属健康码,并按照行政层级叠加使用,最终形成了健康码"码上加码"。进一步分析发现,健康码"码上加码"实施下的新组织环境内生着诱发行政冲突和社会成本双重效应的因素,"加码"政府责权绩失调导致的角色困境是连接新组织环境和双重效应的中介机制。本文对于扩大制度性事实理论解释力,理解数字防疫工具在地方防疫政策执行中的应用和负面效应具有一定的贡献。

杨伟伟,陈建坡[3](2021)在《青年社会组织生命周期中共青团的角色表现、失调及优化研究——基于Q青年社会组织的追踪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运用社会角色理论与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以Q青年社会组织为例,探讨青年社会组织不同成长阶段共青团的角色表现及角色失调现象。研究发现,在青年社会组织不同成长阶段,共青团分别扮演仪式参与者、前台指挥者、中台协调者以及后台成就者的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但在青年社会组织孕育期的角色缺位、初创期的角色紧张、成长期的角色冲突以及成熟期的角色挤出仍是共青团面临的突出问题。为破除上述问题,青年社会组织在孕育期要调整团社间角色期望,初创期要明确共青团的角色边界,成长期要找准共青团角色冲突本质,成熟期要完善"角色剧本"等。

韩江风[4](2021)在《社会工作协会角色失调的双向维度:角色越位与缺位——以M市社会工作协会为例》文中提出社会工作协会是促进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重要主体,其在社会工作培训教育、行业自律、宣传交流、政策倡导、专业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对M市社会工作协会长达半年的实地观察以及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访谈研究,发现当前社会工作协会出现了角色越位、角色缺位等角色失调问题。一方面,社会工作协会存在越界竞争中的利益冲突、自我评估中的角色重合、利益交换中的角色"俘获"等角色越位现象;另一方面,社会工作协会还存在开展行业自律的权力有限、提供的会员服务质量不高、推动专业建设的能力不足等角色缺位问题。外部监督不力、内部管理不善、角色定位不清是造成社会工作协会角色失调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议从建立外部监督机制、提升协会的内部管理能力、厘清协会的角色定位等方面来预防和矫正社会工作协会的角色失调问题。

陶玥[5](2021)在《社会工作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研究 ——以成都市D社会工作服务中心J片区社工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岳燕[6](2021)在《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文中指出伴随人类平均预期寿命的提升和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问题已然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命题。城市老年人不但有物质养老保障的诉求,还有精神文化的渴求,老年教育机构“一座难求”的现象屡见不鲜。老年团队学习作为一种老年人自我教育与学习、自主组织与管理、灵活弹性的老年学习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教育机构的这一困境。老年学习团队的核心人物——“带领人”不仅是老年学习者一员,更担负着组建与管理团队、帮教团员等重要使命。为此,从社会学的视角,理解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是如何构建角色认同的,其角色认同的特征是什么,进而探究优秀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成为”团队领袖历程中的角色认同机制,探究其在退休后角色再造中所体现的人的终身发展的主体性,以及从中升华的退休精神,是本文的核心研究问题。斯特赖克(Stryker)的角色认同理论被用来解释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据的象征符号及与之相关的意义诠释。角色认同显着性(Identity Salience)也是Stryker的关注焦点。本文以Stryker角色认同理论为视野,运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收集所甄选的六位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个案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编码,从身份承诺、他人支持、内外奖赏、角色投入四个维度叙事带领人建构“老年教育者”角色认同显着性的图景,再结合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分析框架即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互动三个层面跨个例诠释不同带领人角色认同的特征,形塑老年教育者、终身学习者、组织活动者、团队管理者、志愿服务者、智慧长者等多重角色身份,形成带领人自我标定内在化即自我角色认同与社会角色认同的一致,回应了带领人通过角色认同占据某一社会位置的角色认知、角色扮演、角色执行过程。由此进一步揭示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与本质。基于个案叙事和跨个案分析,本论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和特征。主要概括为个体角色认知、“工作”角色情感、角色行为与互动三个层面。带领人从中形成了共通的角色认同特征:即协调团队成员,注重情感交汇;乐于奉献,具有志愿精神;上情下达,成为沟通桥梁;技艺见长,成长为老年教育者;处事见强,形成智慧积淀;各异的角色认同风格:强技艺专业特色型、强兴趣共同爱好型、强运营重视制度安排型三种。形成角色认同社会化的角色集合。主要表现为带领人价值观社会化构建社会认同,带领人组建团队学习活动强化社区(机构)认同,带领人终身学习促动自我角色认同三方面。带领人角色社会化体现为(PSPCLM)角色集合,它是带领人构建社会认同的依据;带领人的人际关系社会化表现为其自身与个体、团队、团队管理方、指导教师、赞助者、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形成的多元互动体,它是带领人强化社区(机构)认同的依据;带领人作为团队发展的“粘合剂”,争取外援的“主心骨”是其促动自我角色认同的依据。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角色认知、角色情感、角色互动三者的互动整合。其中角色认知是角色认同的基础,角色情感是角色认同的依据,角色互动是角色认同的动力。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个体主体性和社会结构性。角色认同的个体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人本主义:角色认同促进老年人终身学习、彰显人的全面发展、体现退休精神的伦理价值;角色认同的社会结构性主要表现为对老年教育的启示:角色认同昭示老年教育的外因内化作用、弥合老年教育的价值冲突、挖掘老年教育的智慧价值。在带领人实现角色认同,体现退休精神的过程中则酝酿、沉淀、生成了智慧,它外显于为人处事、对待得失的超然态度,内修于涵泳道德,润泽文明的内心平静。由此重新诠释了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定义和退休精神的内涵。本研究拓展了角色认同理论跨学科应用的场域,展示了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的退休精神,对老年教育的理论内涵有了进一步探究,提出了培育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的建议。

袁竹[7](2021)在《“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角色冲突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女教师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以引导6至12岁儿童健康成长、输出知识经验、帮助儿童建立知识架构为主要任务,受到过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知识的培养,拥有丰富的基础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专业的优势。但小学女教师在教育自己子女的过程中却并非想象的那么得心应手,甚至会出现一定比例的“教师子女难成才”的现象。“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是小学女教师子女进入女教师所教授班级中学习的亲师合一的过程,是小学女教师队伍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她们在面对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就不再单纯地担任母亲角色而是需要同时扮演两个重要角色——教师角色和母亲角色。作为教师角色的个体,她们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承担者;而作为母亲角色个体,她们是家庭原始成员、是子女最亲密的人。两种角色之间相互摩擦的角色规范使她们在对于自己子女教育上存在角色冲突的表现。由于职业认同感较强,小学女教师在亲师过程中面对同时作为学生角色和子女角色的子女时容易忽视母亲角色的存在,因而在本应切换角色的时候还具有教师角色的行为模式,出现角色模糊和角色失衡的状况,导致亲师角色冲突产生。本研究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对G市X校小学段的L及C两位小学女教师的亲师合一过程进行深描,结果发现L及C两位小学女教师的都存在亲师合一角色冲突,但是两位女教师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角色冲突具有了两面性,一面的冲突融合的促进性,另一面是冲突难解的阻碍性。本研究为叙事研究,主要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来收集资料,主要是对两位“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分析访谈资料,了解两位小学女教师教师在亲师过程中切换角色时所遇到的阻碍和困扰。发现教师在教师角色与母亲角色的转换中出现“我”到底是母亲还是老师的困惑,教师子女也对双方关系产生质疑——“我们”到底是师生还是母女这些现象,并且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场域中也出现了矛盾。究其原因,小学女教师亲师角色冲突主要受到教师内在性因素与外界刺激的影响。对于教师自身来看,强烈的个体自我实现需求和“稀牺牲奉献”的职业角色价值认同都会导致弱化母亲角色的认知从而致使在亲师合一的过程中产生角色冲突。从外界刺激上,首先,社会对教师职业角色的理想化要求忽视了教师其他角色的扮演;其次,家校不同角色期待下的角色体验落差致使教师逃避母亲角色的转换。最后透过两位“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的故事,发现小学女教师亲师角色冲突具有普遍性和两面性,冲突不只是阻碍,还可以促进;并得到了如何调适“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角色冲突的一些启示。

张丹婷[8](2020)在《党建背景下完善商会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 ——基于广东省H商会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组织党建在全国上下的铺开,党组织嵌入到了商会的内部运作中,对商会的内部治理构成了问责冲突的潜在挑战。为探究党建的制度化过程对商会内部治理结构的影响,本文以广东省H商会为个案,通过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对其内部治理情况作质性研究。分析发现,党建的制度化过程促使商会将政治因素纳入组织使命的考量以及形成更为精细的内部治理结构。然而商会的内部治理结构还没有很好地适应党建的制度化过程,呈现失调的问题:理事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下降,为会员发声的代表性同时减弱;执行层出现角色失调,维持对理事负责和对党委负责的双角色显得略微吃力;内部治理行政化,表现在权力集中化和形成精英依赖。商会内部治理结构与党建制度化的失调可以从制度供给缺位、制度的合法性驱动以及党组织嵌入后社会组织的委托代理问题更加复杂三个方面得到解释。因此,商会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型思路应该在开放性和自主性间取得平衡,以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水平为衡量标准,以促进党、政府、社会组织的互助合作关系为目标。具体来说,党和政府要完善商会内部治理的制度安排,明确党组织在内部治理的定位,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模式;商会也需要积极推动党的政治领导与内部治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融合,努力完善分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注重培育秘书处工作人员,共同推动党组织在内部治理更好地发挥作用。

蔡涛[9](2020)在《任务中心模式下应届大学毕业生新员工角色冲突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每年的毕业季也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季,2019年大学毕业生834万人,比2018年增加14万人,社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生就业问题十分关注,却忽视了这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后的问题,每年约有30%的应届大学生在不到半年内选择离职,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初期面临着角色冲突导致工作适应不良而选择离职逃避的问题。应届大学毕业生角色转换受挫,工作效率低下,既不利于毕业生个人职业发展,也是企业人才资源的浪费。帮助应届大学毕业生解决在就业初期面对的角色冲突问题,提高职业适应能力,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值得关注。本文以角色理论为指导,以一位因工作不顺而产生离职想法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作为服务对象,采用任务中心模式介入,研究任务中心模式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角色冲突干预的有效性。笔者通过界定问题—问题排序—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确定了案主的四个核心问题:角色冲突带来的不良情绪影响、人际关系问题、职业规划困惑和职业角色认知不清、工作能力不足问题。首先,帮助案主建立信心,通过情绪疏导训练,引导案主认知不良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学习情绪疏导技巧,消解不良情绪;然后,在应对人际关系问题时,社工设置同侪互动、老同事指导和主管交流来增进案主交友技巧,改善人际关系;在应对职业规划困惑和职业角色认知不清的问题时,协调企业资源帮助案主进行职业规划梳理和加深职业岗位角色认知,制定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明晰岗位职责;最后,社工和案主落脚于工作能力的提升,介入的重点在于引导案主掌握在职场中正确的学习方法,设置培训和引导案主自学。在结案后,案主成功地解决角色冲突问题,达成既定目标。本个案研究得出在应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在从学生向职业人转换过程中出现的角色冲突问题,任务中心模式介入是行之有效的。在研究的反思与总结中,笔者分析了任务中心模式的优劣势,反思了介入过程中因个人能力与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效果。

陈岩[10](2020)在《城市社区危机治理中的社区社会组织:角色审视与嵌入路径》文中认为在社区危机治理情境中,社区社会组织的角色期待主要表现为推动公共参与、供给公共服务、培育危机文化,且在社区危机治理的不同阶段得以角色细化呈现。近年来,社区社会组织在逐步实现角色期待的同时,面临角色定位模糊、能力建设不足的双重角色困境,亟待有效的角色实践予以破解。社区社会组织具有关系嵌入、功能嵌入、文化嵌入的典型嵌入性表征,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提出社区社会组织的角色实践进路,包括优化政府主导下的孵化培育策略、完善社区危机治理协同网络以及增强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二、论组织角色失调与应对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组织角色失调与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的角色审视与嵌入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二、角色初设: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角色的一般期待
    (一)预防与准备期:危机信息的搜集者
    (二)监测与预警期:危机防范的动员者
    (三)救援与处置期:危机治理的协同者
    (四)恢复与重建期:危机修复的协助者
三、适应与偏离:角色实践与角色距离的产生
    (一)角色适应:权利与义务的规范行使
    (二)角色偏离:结构与功能的不当对接
四、互动与塑造:社会组织角色实践的影响机制
    (一)现实与束缚:角色扮演的情景布置
    (二)期待与隐忧:情景规定的政府活动
    (三)限制与调试:社会组织的情境定义
五、角色重塑: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嵌入路径
    (一)差异化角色定位下的功能嵌入
    (二)角色比较优势下的资源嵌入
    (三)良性角色互动下的关系嵌入
六、结论与讨论

(2)健康码“码上加码”的形成机制与双重效应——一项基于制度性事实的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
2 理论分析框架
    2.1 制度性事实的一般分析框架
    2.2 制度性事实的拓展分析框架
        2.2.1 制度性事实的形成机制
        2.2.2 制度性事实的组织行为效应
3 健康码“码上加码”的形成机制
    3.1 集体意向性:健康码“码上加码”的形成前提
    3.2 功能赋予:健康码“码上加码”的形成方式
        3.2.1 工具激活:三色二维码的典型示范
        3.2.2 集体认可:健康码的符号化
        3.2.3 功能施加:数字防疫工具的产生
    3.3 构成性规则:健康码“码上加码”的逻辑结构
        3.3.1 多重维度下健康码“加码”空间的生成
        3.3.2“加码”空间与健康码“码上加码”的形成
4 责权绩失调下的角色困境:健康码“加码”效应的诱发机制
    4.1 健康码“码上加码”对“加码”政府的角色形塑
    4.2 角色困境的出现:“加码”政府的责权绩失调
    4.3 角色困境与健康码“加码”的双重负面效应
        4.3.1 角色困境与健康码“加码”的行政冲突效应
        4.3.2 角色困境与健康码“加码”的社会成本效应
5 研究结论与扩展讨论

(3)青年社会组织生命周期中共青团的角色表现、失调及优化研究——基于Q青年社会组织的追踪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一)理论基础
        1.社会角色理论
        2.组织生命周期理论
    (二)研究框架
二、Q青年社会组织生命周期中共青团的角色表现
    (一)Q青年社会组织孕育期共青团的角色表现
    (二)Q青年社会组织初创期共青团的角色表现
    (三)Q青年社会组织成长期共青团的角色表现
    (四)Q青年社会组织成熟期共青团的角色表现
三、青年社会组织生命周期中共青团的角色失调
    (一)“团社”角色期望偏离导致共青团角色缺位
    (二)共青团角色边界不清导致自身角色紧张
    (三)角色成员间的组织差异导致共青团自身角色冲突
    (四)“角色剧本”不完善导致政府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角色挤出
四、青年社会组织成长周期中共青团的角色调谐
    (一)孕育期:平衡角色期望填补共青团的角色空缺
    (二)初创期:明确角色边界缓解共青团的角色紧张
    (三)成长期:找准角色冲突本质消除共青团的角色冲突
    (四)成熟期:完善“角色剧本”减少政府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角色挤出

(6)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现实背景:我国已呈现快速老龄化趋势
        二、个人感情:老年阶段是必经的人生历程
        三、工作实践:老年群体是主要的服务对象
        四、专业使命:老年教育是成人教育的组成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角色认同研究的基础
        二、角色认同研究的三种取向
        三、角色认同应用的相关研究
        四、基于文献综述的启示
    第三节 研究问题、思路与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意义
    第四节 核心概念
        一、老年学习团队
        二、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
        三、角色认同
        四、社会认同
        五、退休精神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多元化视角的角色认同研究
        一、结构功能论与角色认同
        二、批判论与角色认同
        三、符号互动论与角色认同
    第二节 斯特赖克(Stryker)角色认同理论
        一、个体与社会
        二、相关理论统合
    第三节 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分析框架
        一、带领人的老年学习团队认同
        二、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第四节 多个案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个案选定依据
        二、个案情况概览
        三、资料收集方法
        四、研究调研实况
        五、调研资料编码
第三章 个案一:瓷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禀赋和爱好滋生终身学习瓷刻的土壤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毕生精研瓷刻技艺
        二、身份承诺——组团学习:组建团队传承非遗文化
        三、内外奖赏——团队成员互助,肯定学习价值
    第二节 瓷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工作层面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社区学校互动
第四章 个案二:形体舞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学习是福命的根源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心灵舞者的乐园
        三、他人支持——交口称赞,情感融洽
    第二节 形体舞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自尊与幸福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家庭、社区互动
第五章 个案三:推进员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做老年学习的宣传者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自我学习带动他人学习
        二、身份承诺——组团学习:组织运行虚拟网上学习团队
        三、内外奖赏——内外力驱动团队持续发展
    第二节 推进员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工作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队、机构互动
第六章 个案四:编织团队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编织退休的学习生活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团员拥戴,担任领头雁
        三、他人支持——组团得法,调和矛盾
    第二节 编织团队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归属感与自信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员、家庭、机构互动
第七章 个案五:山水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丹青挥墨述人生
        一、角色投入——个体学习:自我坚持学习书画
        二、身份承诺——组建团队:无私奉献,服务团队
        三、他人支持——分组学习,书画协调共进步
    第二节 山水画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归属感与自尊感
        三、角色互动:与团员、家庭、社区互动
第八章 个案六:老年男声合唱团带领人的角色认同图景
    第一节 合唱团的起伏全记录
        一、角色投入——一波三折,坚持学习
        二、身份承诺——教学齐鸣
        三、他人支持与内外奖赏——合唱业绩推动团队持续发展
    第二节 老年男声合唱团带领人的角色认同
        一、角色认知:个体层面
        二、角色情感:角色使命与责任感
        三、角色互动:与机构互动及意义协商
第九章 跨个案分析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
    第一节 带领人角色认知
        一、带领人学习力分析
        二、带领人性别分析
        三、带领人退休前职业分析
    第二节 带领人“工作”角色情感
        一、带领人“工作领导力”分析
        二、带领人领导力管理风格分析
        三、带领人团队管理力分析
    第三节 带领人角色互动
        一、夫妻关系更趋于和睦
        二、代际关系更趋于互补
        三、增进社区参与的黏合力
        四、增加个体对社区的认同度
第十章 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本质
    第一节 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
        一、角色认知是角色认同的基础
        二、角色情感是角色认同的依据
        三、角色互动是角色认同的动力
    第二节 角色认同的个体主体性
        一、角色认同促进老年人的终身学习
        二、角色认同彰显人的全面发展
        三、角色认同体现退休精神的伦理价值
    第三节 角色认同的社会结构性
        一、角色认同昭示老年教育的外因内化作用
        二、角色认同弥合老年教育的价值冲突
        三、角色认同挖掘老年教育的智慧价值
结语
    第一节 研究基本结论
        一、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建构过程
        二、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共通性特征与各异性特色风格
        三、形成带领人角色认同社会化的角色集合
        四、挖掘带领人角色认同的机理
        五、带领人角色认同具有个体主体性和社会结构性
        六、诠释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定义
        七、重释退休精神的内涵
    第二节 实践启示
        一、政府推动与老年学习团队自我发展相协同
        二、培育老年学习团队与培训带领人相同步
        三、知识技能与老年学习者资源化主张相互补
        四、老年学习团队与全年龄段学习团队相融合
    第三节 论文突破与反思
        一、论文突破点
        二、论文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受访对象的研究事项说明
    访谈提纲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角色冲突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
        (一)当前小学女教师亲师合一现象引人关注
        (二)小学女教师“亲”“师”角色冲突
        (三)教师亲师合一角色困境有待深入研究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
        (二)教师角色冲突
        (三)亲师合一
    四、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统计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内容分析
        (三)国内外已有研究述评
    五、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六、研究对象的选取
第一章 小学女教师亲师合一角色冲突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角色冲突”理论
        (一)“角色概念”的发展与迁移
        (二)角色冲突理论的内涵
    二、场域理论
        (一)场域概念的含义
        (二)亲师合一的场域
第二章 走近两位小学女教师
    一、L教师素描
        (一)“我”的生活场域及教学经历
        (二)“我”的教育子女理念及亲子关系现状
        (三)“我”迫不得已选择“亲师合一”
    二、C教师素描
        (一)“我”的生活场域及教学经历
        (二)“我”的教育子女理念及亲子关系现状
        (三)“我”心甘情愿选择亲师合一
第三章 “我”的亲师角色冲突如何
    一、亲师角色冲突的开始——角色模糊、角色不清的发生
        (一)角色模糊——“我”到底是母亲还是老师
        (二)角色不清——“我们”是师生还是母女
    二、亲师角色冲突的发展——角色的失衡、场域边界模糊
        (一)角色失衡——“不下班”的工作
        (二)场域边界模糊——办公室的“朋友”
    三、亲师角色冲突的结果——冲突与融合
        (一)L教师:角色冲突之难解
        (二)C教师:角色冲突之融合
第四章 “我”的亲师角色冲突为何如此
    一、内在性因素
        (一)“我”强烈的个体自我实现需求
        (二)“牺牲奉献”的价值认同
    二、外源性因素
        (一)被理想化的职业
        (二)“他们”对“我”的不同期待
第五章 透过故事的思考
    一、“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亲师角色冲突的普遍性与两面性
        (一)“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亲师角色冲突的普遍性
        (二)“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亲师角色冲突的两面性
    二、“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亲师角色冲突的调适策略
        (一)教师自我调适——增强角色扮演的适应性
        (二)教师家庭辅助调适——创设角色冲突调适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党建背景下完善商会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 ——基于广东省H商会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党社关系
        1.3.2 党组织嵌入社会组织
        1.3.3 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2 制度形塑与组织适应:一个分析框架
    2.1 理论渊源——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
        2.1.1 从早期的组织研究到新制度主义
        2.1.2 新旧制度主义的共性与区别
    2.2 制度与组织的互动过程
        2.2.1 制度对组织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2.2.2 组织对制度的回应
    2.3 党组织嵌入社会组织的分析框架构建
3 制度与组织互动:党建制度化过程中H商会的内部治理结构
    3.1 广东省H商会基本情况
    3.2 制度化的积极形塑作用
        3.2.1 组织使命纳入政治因素的考量
        3.2.2 组织架构更加精细
    3.3 顺从策略下的组织适应
        3.3.1 领导班子建设变化
        3.3.2 细化理事会职责
        3.3.3 精简秘书处部门
    3.4 小结
4 组织对制度的不适:商会内部治理结构的失调现象
    4.1 理事决策参与度和代表性减弱
        4.1.1 理事决策参与度下降
        4.1.2 理事对会员的代表性减弱
    4.2 秘书处角色失调
        4.2.1 双重领导下的角色紧张
        4.2.2 对理事会负责的角色错位
    4.3 内部治理行政化
        4.3.1 权力集中化
        4.3.2 精英依赖更加明显
    4.4 小结
5 制度与组织共同致因:商会内部治理结构失调的逻辑分析
    5.1 制度供给缺位
        5.1.1 党组织嵌入社会组织的制度缺位
        5.1.2 专门的商会制度缺位
    5.2 制度的合法化驱动
        5.2.1 党建构建社会组织的合法性
        5.2.2 合法性机制下的结构趋同
    5.3 组织的委托代理关系更复杂
        5.3.1 理事会角色复杂化
        5.3.2 秘书处角色复杂化
    5.4 小结
6 党建背景下商会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型思路及完善途径
    6.1 内部治理结构的转型思路
        6.1.1 在开放性和自主性间保持平衡
        6.1.2 以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水平为标准
        6.1.3 以促进党、政府、社会组织的合作为目标
    6.2 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途径
        6.2.1 党和政府构建良好的内部治理环境
        6.2.2 商会提高内部治理结构的适嵌性
    6.3 小结
7 结论与不足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任务中心模式下应届大学毕业生新员工角色冲突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
2 应届生大学毕业生新员工角色冲突问题分析
    2.1 应届大学毕业生新员工角色冲突表现
    2.2 社工介入应届大学毕业生新员工角色冲突的必要性
3 案主的基本情况及需求评估
    3.1 案主背景介绍
    3.2 案主问题评估及需求分析
    3.3 服务目标及方案制定
4 任务中心模式介入应届大学毕业生新员工角色冲突问题个案研究
    4.1 界定问题与问题排序
    4.2 制定任务并达成共识
    4.3 情绪调解
    4.4 协助人际适应
    4.5 完善职业规划
    4.6 提升职业技能
5 任务中心模式介入应届大学毕业生新员工角色冲突问题的评估
    5.1 过程评估
    5.2 结果评估
6 结论与反思
    6.1 个案实践总结
    6.2 任务中心模式介入的优势与劣势
    6.3 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10)城市社区危机治理中的社区社会组织:角色审视与嵌入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区危机治理中社区社会组织的角色期待
    (一)推动公共参与
    (二)供给公共服务
    (三)培育危机文化
二、社区危机治理中社区社会组织的角色困境
    (一)角色定位模糊
    (二)能力建设不足
三、社区危机治理中社区社会组织角色实践的嵌入维度
    (一)角色实践与嵌入性
    (二)角色实践的嵌入维度
        1. 关系嵌入。
        2. 功能嵌入。
        3. 文化嵌入。
四、社区危机治理中社区社会组织的角色实践进路
    (一)优化政府主导下的孵化培育策略
        1. 加强法律法规保障。
        2. 突出党建引领功能。
        3. 加快孵化培育机制运行。
    (二)完善社区危机治理协同网络
        1. 增进协同主体间的合作互助。
        2. 建立社区危机文化协同宣教机制。
        3. 以“互联网+”推进协同网络创新。
    (三)增强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1. 提升社区协商民主能力。
        2. 加强专业化运行能力。
        3. 提高项目精准服务能力。

四、论组织角色失调与应对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危机治理中社会组织的角色审视与嵌入路径[J]. 徐顽强,张婷.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健康码“码上加码”的形成机制与双重效应——一项基于制度性事实的解释[J]. 李雪松,丁云龙. 公共管理学报, 2021(04)
  • [3]青年社会组织生命周期中共青团的角色表现、失调及优化研究——基于Q青年社会组织的追踪观察[J]. 杨伟伟,陈建坡.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1(05)
  • [4]社会工作协会角色失调的双向维度:角色越位与缺位——以M市社会工作协会为例[J]. 韩江风.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04)
  • [5]社会工作者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角色研究 ——以成都市D社会工作服务中心J片区社工为例[D]. 陶玥. 西华大学, 2021
  • [6]退休精神:上海老年学习团队带领人角色认同的多个案研究[D]. 岳燕.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8)
  • [7]“亦师亦母”型小学女教师角色冲突叙事研究[D]. 袁竹.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8]党建背景下完善商会内部治理结构的研究 ——基于广东省H商会的分析[D]. 张丹婷. 暨南大学, 2020(07)
  • [9]任务中心模式下应届大学毕业生新员工角色冲突的个案研究[D]. 蔡涛.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城市社区危机治理中的社区社会组织:角色审视与嵌入路径[J]. 陈岩.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0(02)

标签:;  ;  ;  ;  ;  

关于组织角色障碍和应对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