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隔离型论文-史朝杨,李俊,孙晓通,汪辉

变压器隔离型论文-史朝杨,李俊,孙晓通,汪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压器隔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AB变换器,移相控制,占空比,闭环控制

变压器隔离型论文文献综述

史朝杨,李俊,孙晓通,汪辉[1](2019)在《一种固态变压器隔离级DAB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态变压器是一种将电力电子技术运用到电力变压器中的新型电气设备。固态变压器隔离级采用DAB变换器,适用于大功率场合,易于实现零电压关联ZVS(Zero-Voltage Switching)。基于移相控制,通过改变移相占空比来调节传输功率和能量的流动方向;通过在闭环控制中引入补偿环节,消除了系统的静态误差,提高了动态响应速度;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移相控制下DAB变换器的工作状态,通过基于TMS320F28335的实验平台验证了DAB变换器能够实现直流变压功能,并且输出电压能够稳定在设定值,最终经逆变级产生了工频交流电压,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9年05期)

邵珠雷[2](2019)在《一种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单输入双输出工作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以解决目前光伏系统中变换器结构复杂及效率不高的问题.该变换器结构简单,由叁个主开关管控制端口间的能量流动,具有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并提供较高的输出电压增益.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性搭建了一台功率为300 W的样机.通过实验及分析可知,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在单输入双输出工作模式下的测试波形与理论分析相同,能够有效实现对光伏系统的能量控制.由效率实验可知,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单输入双输出工作模式在较大输出功率的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效率.(本文来源于《许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戴俊宇,同向前[3](2018)在《用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隔离型双向全桥谐振变换器的软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向CLLLC谐振型直流变压器是一种双向对称结构。其谐振和对称特性在保证了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等优点的同时,具备双向传输能量的能力。但是其输出侧较大的滤波电容,以及谐振回路的励磁电感,使变压器在启动时需要对大容量的输出滤波电容进行充电,此时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本文根据双向全桥拓扑工作时冲击电流与输出电容两端电压的关系,推导并分析移相控制时,输出电压与移相角的关系,提出了一种变移相角移相控制与定频控制相结合的策略有效消除了启动时的电流冲击。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仿真得到了验证。(本文来源于《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技术论文集》期刊2018-12-11)

王悦妹[4](2018)在《固态变压器中双向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山西省2014年回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固态变压器的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中的主要内容。随着分布式能源和储能设备加入电网,为满足智能电网需求,固态变压器(Solid State Transformer,SST)迅速兴起。固态变压器既能够实现电能传输、电压变换等传统功能,还能够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电气隔离,能够灵活控制输入输出电压电流的幅值、相位和频率,并为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电池直接并网提供接口。叁级结构的固态变压器完成这些功能的关键部分是双向DC/DC变换器(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BDC)。传统全桥拓扑结构很难使双向DC/DC变换器兼具环流小、功耗小、电压增益范围大等特性,同时传统移相控制方法也很难使双向DC/DC具备稳态精度高、动态响应快和鲁棒性强的的性能。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分析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建立了数学模型,设计了变频控制方法和能量双向流动方法,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准确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阐述了固态变压器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现有控制策略和应用场合。针对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传统拓扑结构很难兼具环流小、功耗小、电压增益范围大等特性,选定了CLLC谐振型拓扑结构,并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根据开关频率与谐振频率的关系,分析了变换器的谐振特性,并分析了变换器的输入阻抗特性。阐述了现有双向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建模方法及其优缺点,详细介绍了扩展描述函数法的工作原理,选取系统控制变量,建立了双向DC/DC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根据输出-控制的传递函数,分析了开环系统的的稳定性。根据系统技术指标,设计了固态变压器中的双向DC/DC变换器的功率电路,主要包括高频变压器的设计、功率开关管的选型、谐振单元的构建、高低压直流电容的计算、驱动控制电路设计等。针对传统控制方法对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有较优的控制效果,但不适于谐振型双向DC/DC变换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CLLC谐振型DC/DC变换器变频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压控振荡器,能够实现电压到频率的转换,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计算了采样调理电路的传递函数,推导了压控振荡器的传递函数,设计了补偿控制器,分析了系统闭环工作的稳定性。针对基于电流极性的换向控制方法检测较小的电流时会产生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极性和电容电压滞环的换向控制方法,完成对系统能量双向流动的控制。根据本文应用于固态变压器中双向DC/DC变换器的理论研究,搭建了基于半实物仿真设备dSPACE的双向CLLC谐振型DC/DC变换器实验平台。介绍了该控制系统,列出了相关系统参数和控制参数,进行了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1)系统采用CLLC型拓扑结构,工作于谐振频率点时,逆变级实现了ZVS,减少了开关损耗;(2)系统采用软启动控制方法,抑制了启动电流冲击,实现了双向DC/DC变换器平稳启动;(3)系统采用变频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对直流电压的稳定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态精度和动态响应速度,同时也具备较好的鲁棒性能。(4)系统采用基于电流极性和电容电压滞环的换向控制方法,实现了能量双向流动,切换速度快,误差小;(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双超,凌跃胜,庞天宇,张华勇[5](2018)在《基于AC/DC/AC两级结构的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既简化电力电子变压器结构,又保证输入侧高功率因数和输出电压稳定,研究了AC/DC/AC两级结构的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详细介绍了两级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拓扑结构及调制技术,并利用MATLAB/Simulink和TMS320F28335搭建的试验平台进行了仿真和试验验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结构电力电子变压器的运行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马春艳,段青,刘君,刘海军,李玉凌[6](2018)在《电力电子变压器隔离级并联双有源变换器的控制与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电子变压器中隔离级采用多双有源桥变换器模块并联结构时,隔离级需要同时实现低压直流母线电压控制以及模块电流均衡控制,对此,文章提出了采用低压直流母线电压外环和并联模块电流内环的双环控制结构。给出多双有源桥并联系统小信号建模方法,建立多双有源桥变换器并联的小信号模型,分析了电压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参数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为参数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建模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周鼎庆[7](2017)在《变压器隔离开关检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工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部分,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变压器隔离开关是我国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压器隔离开关的正常运行,关系着整个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更关系着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正常用电及安全用电,因此对变压器隔离开关的检修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对变压器隔离开关检修进行详细分析,为变压器隔离开关检修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工文摘》期刊2017年06期)

董昊[8](2017)在《隔离型功率变压器芯片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很多电子仪器在使用时,都会用到电源传输的隔离。在发明隔离型片上变压器之前,这些仪器都采用隔离型电容或者分立变压器来实现隔离的功能,但是都有着各自的缺点,隔离型电容的隔离能力弱,而分立变压器的体积比较大,成本也高。通过将隔离型功率片上变压器做在集成电路芯片上,再与其它功能芯片通过金属引线连在一起,再集成到一个封装中,来解决分立变压器使用时尺寸过大,成本过高的缺点,同时隔离能力又比隔离型电容强,因此成为了对电源隔离传输的完美解决方案。本论文将重点讨论隔离型片上变压器,特别是用在数字隔离器中的隔离型功率片上变压器的设计与实现。首先介绍了隔离的概念,目前常用隔离器分为叁大类,其中一类是片上变压器,接着介绍了片上变压器的概念以及分类。本文需要重点研究的隔离型功率片上变压器就属于片上变压器的一种,然后介绍了其在信号以及功率传输中的作用。隔离型功率片上变压器需要用到电磁学中的叁个重要定律,以及在工作中会受到时变电磁场中的叁种常见效应,即涡流效应,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影响。接下来详细地介绍并推导了隔离型片上变压器的重要指标,包括它们的定义,概念,以及计算公式。最后介绍了HFSS(High 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仿真软件和Cadence Virtuoso版图软件的相关使用方法。目前隔离工艺上常用的两种绝缘材料是PI(Polyimide)和BCB(benzo cyclo butene)。这两种绝缘材料的电学性能都符合隔离要求,但是又存在各自不同的特点。总体来说,BCB的电学性能比PI更适合做隔离材料,因为它的介电常数更小,抗压能力更高。隔离型功率片上变压器的电感线圈线宽w、间距s、内径d、两层线圈之间的间距t、线圈厚度h以及金属引线尺寸等条件会影响变压器的性能,通过进行仿真优化,以及大量比较,最终决定了最后的设计值。隔离型功率片上变压器在模型决定以后,就需要进行版图设计,本文中主要利用Cadence版图工具来将结构模型转化为平面版图。当把版图做成掩膜版后,通过实验室实现了整个工艺流程,并完成了隔离型功率片上变压器的设计与实现,使产品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9-01)

孙长江,张建文,蔡旭,施刚[9](2016)在《隔离型MMC直流变压器的电流源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直流概念在输配电以及新能源汇聚中的技术优势日益显现。用以匹配不同电压等级和接入直流设备,直流变压器是直流电网中的关键设备。将现有高效且可靠的隔离性双有源桥变换器(dual active bridge,DAB)中单开关扩展为子模块串联链,构建MMC直流变压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DC transformer,MMC-DCT),进一步采用准两电平调制以综合DAB和MMC优势,是满足直流电网需求的有效方案。然而,新能源接入对MMC-DCT的电压灵活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直流侧看,MMC通常作为电压源变换器使用,当MMC-DCT的直流电压比与变压器变比不匹配时,交流侧无功和电流应力增加,导致效率降低。为克服MMC-DCT的上述缺陷,扩展电压灵活性,通过将MMC桥臂电感改为耦合电感,该文提出了MMC-DCT电流源运行模式,随着直流电压变化,所提出的控制算法可以维持子模块电压应力不变。同时,电流源运行增加了交流侧近似方波电压的上升和下降边沿阶梯数,进一步降低du/dt和隔离变绝缘应力。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电流源运行方式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高晓琴[10](2015)在《变压器隔离式高精度陀螺仪表直流温控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浮陀螺仪表对温度十分敏感,采用高精度温控系统能有效改善和提高液浮陀螺仪表的性能指标,为此,研制了一种变压器隔离式高精度陀螺仪表直流温控系统:该系统采用温度采集电路控制调压电路(即DC-DC电源变换电路)的输出直流电压(即加温电压)的特性,以实现温控功能,温控精度高达0.004℃。试验证明该方法可行。(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5年03期)

变压器隔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以解决目前光伏系统中变换器结构复杂及效率不高的问题.该变换器结构简单,由叁个主开关管控制端口间的能量流动,具有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并提供较高的输出电压增益.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性搭建了一台功率为300 W的样机.通过实验及分析可知,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在单输入双输出工作模式下的测试波形与理论分析相同,能够有效实现对光伏系统的能量控制.由效率实验可知,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单输入双输出工作模式在较大输出功率的状态下具有较高的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压器隔离型论文参考文献

[1].史朝杨,李俊,孙晓通,汪辉.一种固态变压器隔离级DAB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J].电子器件.2019

[2].邵珠雷.一种非变压器隔离叁端口变换器单输入双输出工作模式分析[J].许昌学院学报.2019

[3].戴俊宇,同向前.用于电力电子变压器的隔离型双向全桥谐振变换器的软启动研究[C].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技术论文集.2018

[4].王悦妹.固态变压器中双向隔离型DC/DC变换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

[5].李双超,凌跃胜,庞天宇,张华勇.基于AC/DC/AC两级结构的隔离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研究[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8

[6].马春艳,段青,刘君,刘海军,李玉凌.电力电子变压器隔离级并联双有源变换器的控制与建模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周鼎庆.变压器隔离开关检修分析[J].电工文摘.2017

[8].董昊.隔离型功率变压器芯片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7

[9].孙长江,张建文,蔡旭,施刚.隔离型MMC直流变压器的电流源运行[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

[10].高晓琴.变压器隔离式高精度陀螺仪表直流温控系统[J].电子器件.2015

标签:;  ;  ;  ;  

变压器隔离型论文-史朝杨,李俊,孙晓通,汪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