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以境出论文-杨俊

景以境出论文-杨俊

导读:本文包含了景以境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审美内涵

景以境出论文文献综述

杨俊[1](2011)在《景以境出 情由境发——论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审美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古典园林以意境取胜,注重塑造韵味。保存至今的,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多为文人园林,其建造设计者多为一些艺术素养很高的文人画家,浸透了精致的文人主体情致,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其中的匾额楹联的设置更是这一意匠和文心的独特体现。"景以境出,情由境发",匾额楹联在意境创造中显示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园林》期刊2011年03期)

李飞[2](2010)在《街头绿地“景以境出”的造景方法——以保定市两块街头绿地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街头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定市两块街头绿地设计为例,阐述了街头绿地的设计意义与布点选择,论述了街头绿地设计首先要因"境"制宜地进行定性,其次根据不同的地宜条件、使用者的需求,来营造"景以境出"的景观,提出了改造山水"境"之劣势来塑造山水、发挥文化"境"之地域特色来塑造景观、突出生态"境"之特色来配置植物等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曾洪立[3](2009)在《“景以境出”的实践——山西窦大夫祠景区详细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窦大夫祠景区是太原市西北郊最着名、历史最悠久、地理位置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地区,它的兴建对城市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实地勘察和对相关史籍文献的研究,提出了重新界定景区规划范围的建议,完成了文物环境的保护复建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相结合的规划与设计方案,以充分发扬和光大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探讨通过景观建设切实解决人文关怀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09年05期)

曾洪立[4](2009)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精髓—“景以境出,因借体宜”》一文中研究指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涵盖了中国人特有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创作境界,全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技术和社会相结合的高度综合性特征。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以宏观的视点来看待园林,将传统的城市园林置入整个城市、区域、乃至国土、洲际范围来考察研究,不仅以客观的地形、物候、范围作为研究的内容,还以人类主观的个体心理、群体意志、时代精神作为创作的因素来研究,将历史上具有鲜明特色并自立于世界园林艺术之林的中国风景园林艺术发扬光大,在新的世界形势和经济格局条件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理念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思想的精髓。系统地研究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理论,在归纳整理前人的成果的同时,密切结合现代规划设计的现实,对于中国风景园林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世界园林的发展也将有所贡献。“研今必习古,无古不成今”。在长期相对稳定的发展演变中,中国风景园林积累了一整套适合本国自然条件、文化传统的“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理论体系。本文在分析归纳文献资料和现存风景园林实例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风景同林规划设计中“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理论的文化底蕴、基本理论、规划方法,以及“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的管理保护规划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专门研究。论文成果的价值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1)以文献和实例结合的方式讨论中国文化底蕴对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理论的影响,论述了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2)论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理论的基本理论。析解“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理论的内涵,并通过文献记载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例进行验证,从“形胜地宜”、“时宜得致”、“聚居和谐”叁个方面深入探讨“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的理论建构。(3)以实例释析的方式,论证说明“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序列中的主导作用,发展和深化孟兆祯院士所创之规划设计“七步曲”在实践中的应用,并从定性与定量的方面保障落实理论向生产实践的转化。(4)在谋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时代性新发展的基础之上,立足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创造精神,以“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理论为依据,创造性地制定“有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结合现代生活的新园林”的管理保护规划。(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9-05-01)

景以境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街头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定市两块街头绿地设计为例,阐述了街头绿地的设计意义与布点选择,论述了街头绿地设计首先要因"境"制宜地进行定性,其次根据不同的地宜条件、使用者的需求,来营造"景以境出"的景观,提出了改造山水"境"之劣势来塑造山水、发挥文化"境"之地域特色来塑造景观、突出生态"境"之特色来配置植物等设计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以境出论文参考文献

[1].杨俊.景以境出情由境发——论江南古典园林匾额楹联的审美文化内涵[J].广东园林.2011

[2].李飞.街头绿地“景以境出”的造景方法——以保定市两块街头绿地设计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曾洪立.“景以境出”的实践——山西窦大夫祠景区详细规划[J].中国园林.2009

[4].曾洪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精髓—“景以境出,因借体宜”[D].北京林业大学.2009

标签:;  ;  ;  ;  

景以境出论文-杨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