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夏甸镇新村初级中学,山东烟台265400)

摘要:新课改提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物理学科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地差异教学,以此来符合各种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差异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差异化;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开始全面推行,然而,我国初中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的差异却较大,就物理学科而言,每名学生对此门学科的兴趣和理解接受能力均有所不同。所以,差异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还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相符合,从而能够基于学生素质的平衡发展而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一、基于对学生差异的充分考虑来构建合理的教学目标

由于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形式都不相同,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来构建相应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为此,在开展常规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加以充分了解,并且结合各种因素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层次,以此来保证每名学生均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的学习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可以缩小学生之间的知识差异。

以鲁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中《测平均速度》这一节课为例,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和初一数学已经接触过行程问题,并且基本掌握了速度的公式,所以,教师应该立足于物理学科的特点,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来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了解了速度在物理学科中的抽象内涵,同时还对单位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方法进行了理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学困生一起自主探究速度快慢的方法,引导他们对速度进行精准测量。又比方说,以《密度》这一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制定“了解有关公式,会应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这一学习目标,而且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还应该引导他们思考“相同类型的物质,密度和质量以及体积之间具有何种关系,不同物质的密度是否相同”,并要求他们通过思考与探究做到举一反三。

二、在创建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上设计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

在实际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因此,造成了他们在理解知识点时常常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比方说,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所以,他们能够较快地吸收知识;还有部分学生一旦遇到了难点知识,就会产生困惑,从而无法快速地理解与掌握教师所讲解的内容。以鲁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中的电学知识为例,就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他们就能够较快地理解此部分知识点,然而,某些学生却难以做到立刻理解。基于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种互动交流的学习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结合他们理解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抓住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地对教学环节展开设计,从而解除学生的疑惑,或者是让其自主解决问题,以此来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以鲁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声现象”这一单元的复习课为例,由于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比较易于学生理解,因此,在开展复习课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另外,对教学环节加以完善时,还可以以填空的形式将声现象的中考考点分散成一个个小考点,进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性地梳理。此外,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还应该对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与基础知识出现大量错误的学生引起关注,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做出正确示范,然后,教师再与学生的反馈相结合来进行讲解。

三、按照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教学方法加以调整

物理教学方法较多,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不同的思维形式来开展教学;另外,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方法加以调整,以此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

以鲁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中“杠杆”这一节课为例,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生活化情境,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另外,在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由于学生在理解动力、动力臂以及阻力、阻力臂等概念时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然后让其展开实验探究,从而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又比方说,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由于学生在理解这一概念时会存在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在分组时让具有互补个性的学生共同对牛顿运动规律展开探究,从而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知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布置作业

课内外作业的布置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拓展,而且还是有效教学工作的主要构成部分。另外,基于对作业的合理布置,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还培养了自身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在开展差异化物理教学时,教师有梯度地布置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同时还提升了其综合能力。因此,对分层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设置基础题、应用题与综合题,就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综合题目是必须做的,基础题与应用题任选其一;就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而言,应用题是必须做的,基础题与综合题任选其一;就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在做完基础题的前提下可以选做其他题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写出思路。基于此,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时就能够直观地看见体现学生思维方向的答案,以此来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时,教师既应该不断地创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差异化教学模式,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实际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引起重视,对差异化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从而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使物理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天龙.浅谈初中物理差异化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有机结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1):144.

[2]张春燕.探析初中物理差异化教学的有效途径[J].求知导刊,2015(04):124.

标签:;  ;  ;  

差异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