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海则岔论文-赵梅

尕海则岔论文-赵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尕海则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则岔,尕海,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评审会议,人口密集区,生态安全屏障,缓冲区,年经,核心区

尕海则岔论文文献综述

赵梅[1](2018)在《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通过国家评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甘南讯(赵梅)近日,在国家环保部主持召开的2017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会议上,甘南州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顺利通过评审。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来,积极开展保护区内湿地、森林、草原和野生(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8-01-15)

马斌[2](2016)在《甘肃甘南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1956年以来,我国建成了许多各级各类的自然保护区,但部分保护区内湿地萎缩、草场退化、森林面积减小、珍稀动植物数量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些保护区生态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开展有关自然保护区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势在必行。开展保护区有效性评价,不仅能对保护区工作做一次全面的检验,而且,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出保护区工作的不足之处。由此,可以给保护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使其改进管理方式,提高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少有的集成了草甸、高原湿地、森林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等多种资源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采用对比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保护有效性评价和管理有效性评价两个层面,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2003-2013年工作的有效性做了全面的评估。结果显示:(1)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到2013年,区内湿地面积呈增大趋势。其中,湖泊、沼泽地增大更加显着。湿地面积的增大,一方面和自然条件的改善有关,另一方面保护区的保护措施也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加强森林管护,定期喷洒农药。人为砍伐盗伐、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防治。2003-2013年,有林地增加476 hm2,灌木林地增加1000hm2,疏林地面积减少60%。保护区内森林质量明显改善,森林生产能力增强,森林生态效益显着提高。(3)自然环境的改善加上保护区强有力的监管和日常巡护,2006-2013年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稳中有增,而且还发现了几种新分布的物种。(4)基于湿地面积变化率、森林面积变化率、珍稀动植物数量变化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2003-2013年的生态保护有效性做出了定量评价,最终得分为78.1分。(5)参照IUCN开发的WCPA管理评估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最终得分是78.45分。(6)从生态保护有效性与管理有效性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几年保护区管理局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保护区的保护效果较好。但从个别指标得分来看,保护区工作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5-01)

陈泳,屈雯,李俊臻,薛慧[3](2014)在《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兰州讯(陈泳 实习生屈雯)从省林业厅了解到,近期,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林业局批复。《规划》总投资1.59亿元,实施期限为12年。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交汇处,是我国少见的集森林(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4-05-22)

王莉芳[4](2013)在《用心唱响生态惠民之歌》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省碌曲县境内的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管理局于2003年挂牌成立以来,近10年来,碌曲县政府和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立足该区域是我国少见的集森林及野生动物类型、高原湿地类型、高原草甸类型叁重功能为一体的珍稀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又是黄河最大支(本文来源于《甘南日报(汉文版)》期刊2013-10-23)

赵伟[5](2013)在《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憩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及旅游开发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境内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随着国家开发与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区环境接待能力逐渐增加,游客数量逐年攀升,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也伴随的各种环境问题,保护区的植被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大力开展生态旅游显得尤为重要,将保护区发展与牧区发展、植被环境保护结合统一,将对保护区植被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使保护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生态学、生态旅游学、旅游管理学等理论与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保护区植被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用spss分类法,根据旅游对植被影响程度,划分旅游等级影响区;系统分析了不同旅游影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主要旅游影响指标对保护区植被环境的影响;在旅游影响等级分析、旅游者特征分析及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旅游管理及开发的建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相关性及主成份影响分析结果显示,距游径的水平距离愈远,敏感水平愈低,景观重要值愈大,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愈大或者稳定,旅游影响系数愈小。反之,敏感水平愈高,物种多样性信息指数愈不稳定,生态环境愈差,旅游影响系数愈高。(2)根据旅游影响评价等级可知,整个保护区的植被生存环境质量较好,良好的地段主要位于距离游径较远的地段,中等管理水平的地段主要包括村庄与旅游区交界的地段以及远离主要景点的区域,少量差级水平的地段位于旅游区入口及旅游活动的集中地段。保护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及适宜旅游的生态环境条件、再加上便利的交通,旅游前景广阔。(3)根据SWOT分析,保护区旅游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旅游设施还不够完善,服务意识落后,景区相关产业发展滞后,未能形成一条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链,经营模式的单一化等不利于保护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景区旅游管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牧民及游客的素质;另外,需要加大资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设旅游参与性项目,推出有特色的旅游产品。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管理、改进服务、引进人才、加强保护区与周边的旅游景点的联系,实现联动发展。(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陈有顺[6](2011)在《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研究、分析,提出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在现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对策及建议。(本文来源于《甘肃林业科技》期刊2011年03期)

王蕾[7](2009)在《甘肃尕海—则岔、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肃尕海-则岔和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严峻。本文运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前植物生产层的评价方法,结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比较了两个保护区的自然保护区特征、水土保持效益、水源涵养功能、旅游、生态承载力等。主要结论如下:1.尕海-则岔和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的特征评价值分别为96和80;前者的自然保护区特评价值略高于后者。2.两个自然保护区的集水面积差异较大,自然保护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值差异显着。尕海-则岔和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的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值分别为514598和65231,前者是后者的7.9倍。3.两个自然保护区水源年流量和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值均不同。尕海-则岔和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功能评价值分别为922.8和413037.4,后者是前者的447.6倍。4.两个自然保护区对游人吸引力的风景水平指标、游客人数、游客消费水平不同,旅游评价值不同。尕海—则岔和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旅游评价值分别为58.7和45.9,前者是后者的1.3倍。5.碌曲县和玛曲县可利用生态承载力分别为3.82hm~2/人和4.51hm~2/人。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为6.86hm~2/人,草地、林地、水域在该自然保护区占重要地位;甘肃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为14.7hm~2/人,湿地在该保护区占重要地位。研究结果不仅为研究区的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也对整个黄河流域和国家的生态安全、社会安定具重要战略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11-01)

杨旭明,张勇[8](2009)在《天蓝水清的尕海则岔》一文中研究指出站在天蓝水清、乌飞鱼跃的尕海湖边,仲春的景色令人陶醉。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2003年成立以来,通过采取宣传教育、监测巡护、围栏禁牧、引水筑坝、依(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期刊2009年08期)

宋常青[9](2009)在《尕海——则岔保护区分布鸟类激增》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华社兰州电(宋常青)从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随着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区内分布的鸟类激增,新增鸟类近70种、总数超过2万只。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是(本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期刊2009-03-30)

杨旭明[10](2009)在《尕海则岔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碌曲讯 ( 杨旭明)“近几天的大雪缓解了持续旱情,森林火险火情等级有所下降,我们的压力减轻了许多,但护林人员仍然每天坚持巡山查林,以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今年的森林防火期能安全度过,太不容易了。”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防火办主任包克强高兴地说(本文来源于《甘南日报(汉文版)》期刊2009-03-25)

尕海则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56年以来,我国建成了许多各级各类的自然保护区,但部分保护区内湿地萎缩、草场退化、森林面积减小、珍稀动植物数量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甚至有些保护区生态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开展有关自然保护区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势在必行。开展保护区有效性评价,不仅能对保护区工作做一次全面的检验,而且,评价结果可以反映出保护区工作的不足之处。由此,可以给保护区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促使其改进管理方式,提高保护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更好的实现管理目标。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少有的集成了草甸、高原湿地、森林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等多种资源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文采用对比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保护有效性评价和管理有效性评价两个层面,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2003-2013年工作的有效性做了全面的评估。结果显示:(1)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到2013年,区内湿地面积呈增大趋势。其中,湖泊、沼泽地增大更加显着。湿地面积的增大,一方面和自然条件的改善有关,另一方面保护区的保护措施也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以来,加强森林管护,定期喷洒农药。人为砍伐盗伐、森林火灾、病虫害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防治。2003-2013年,有林地增加476 hm2,灌木林地增加1000hm2,疏林地面积减少60%。保护区内森林质量明显改善,森林生产能力增强,森林生态效益显着提高。(3)自然环境的改善加上保护区强有力的监管和日常巡护,2006-2013年保护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稳中有增,而且还发现了几种新分布的物种。(4)基于湿地面积变化率、森林面积变化率、珍稀动植物数量变化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2003-2013年的生态保护有效性做出了定量评价,最终得分为78.1分。(5)参照IUCN开发的WCPA管理评估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对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最终得分是78.45分。(6)从生态保护有效性与管理有效性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几年保护区管理局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保护区的保护效果较好。但从个别指标得分来看,保护区工作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尕海则岔论文参考文献

[1].赵梅.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通过国家评审[N].甘肃日报.2018

[2].马斌.甘肃甘南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效性评价[D].兰州大学.2016

[3].陈泳,屈雯,李俊臻,薛慧.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国家批复[N].甘肃日报.2014

[4].王莉芳.用心唱响生态惠民之歌[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3

[5].赵伟.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憩活动对植被的影响及旅游开发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

[6].陈有顺.甘肃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建设研究[J].甘肃林业科技.2011

[7].王蕾.甘肃尕海—则岔、黄河首曲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评价[D].兰州大学.2009

[8].杨旭明,张勇.天蓝水清的尕海则岔[J].中国林业.2009

[9].宋常青.尕海——则岔保护区分布鸟类激增[N].新华每日电讯.2009

[10].杨旭明.尕海则岔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

标签:;  ;  ;  ;  ;  ;  ;  ;  ;  ;  

尕海则岔论文-赵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