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之争论文-沈朱珠

历法之争论文-沈朱珠

导读:本文包含了历法之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明末清初的历法之争,范式,自然科学,文化因素

历法之争论文文献综述

沈朱珠[1](2017)在《明末清初的历法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法在中国古代传统社会发挥着指导农时、便于人们日常社会活动的安排和记录、解释和预测天象、象征皇权的合法性等作用,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年的积淀,中国天文历法发展出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理论体系。明末清初的历法之争是西学东渐的重要阶段,是西方自然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争论的一个缩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科技之争、文化之争、观测仪器背后的生产方式之争。明末清初的历法之争,具有明显的“范式”争斗的性质。用库恩的范式理论,能够比较清楚地勾勒出这个长达四十余年的历法之争的发展阶段,即以浑天说为核心的历法范式,从崇祯历局的建立到《西洋新法算书》,新旧历法的八次较量与康熙历狱。明末清初的历法之争,是集科学理论、文化和伦理观念变化的混合性的社会变革。它清楚显示出了影响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古代传播的文化因素。这些处于不同层次的文化因素,相互联系,形成了影响和制约西方自然科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文化结构。其中,服务于政治和伦理的实用理性处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敬天法祖的礼法观念、中庸处世的思维习惯和封建上层的政治干预构成了不同层次的保护带。(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6-30)

赵凤欣[2](2014)在《历法之争下的新年变革——以民国时期上海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辛亥革命以来,现代政权为实现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构建政府权威,以政权的力量积极推动习俗变革,推行阳历,变革陋俗。面对民众对传统新年习俗的社会心理认同,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默认了阳历新年与农历新年的存在。南京国民政府以强制力推动国历,废除传统新年,但最终不得不承认对于民间习俗不宜过多干涉。民国时期的新年变革深刻揭示着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民众、现代与传统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江晓原,陈志辉[3](2010)在《民国初年的改历与新旧历法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孙中山宣布改用阳历1912年1月1日,西洋历新年的第一天。晚10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仪式在南京举行,孙中山发表誓言。随后,他当场发布《改用阳历令》,以当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本文来源于《读书文摘》期刊2010年12期)

吕江英[4](2010)在《清初历法之争原因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历法之争是中西科学和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历法之争后,康熙下令禁教。近代部分学者认为,是儒学士大夫的顽固、保守和狭隘导致了历法之争。实际上,历法之争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历法对历理与历数并重,而西洋历法只重历数不懂历理,致使在一些重大历法问题上出现冲突;第二,古代中国历法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西洋传教士冒犯了当时的政治禁忌。历法之争的结果是西洋传教士能够在不懂历理、儒耶矛盾突显的劣势下继续推行西历,这得益于西洋历法的先进性,也说明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先进科学是持相当开放态度的。(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韦兵[5](2008)在《竞争与认同:从历日颁赐、历法之争看宋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颁布正朔是古代王朝治权实现的重要象征,接受正朔则是认同这种统治秩序的标志。10-13世纪,华夏地区有宋、辽、金等几个相互竞争、边界变动的正朔颁布中心,这是由当时民族竞争融合的特殊政治格局形成的,历法的颁受折射出民族政权间政治、文化的复杂关系。这一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阶段,历法颁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认识华夏认同、朝贡体制形成和维系的一些细节。(本文来源于《民族研究》期刊2008年05期)

王惠泉[6](2000)在《康熙与清初历法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精通天文 历算,并有着作传世的皇帝。他能“亲厘象数,究极精微,前后制新仪测日月星辰,穷极分秒”(《清史稿·天文志一》)。清代大算学家梅文鼎称赞道:“探索四十余年,见透底蕴。” 康熙8岁即位,那时正是巩固国基的时(本文来源于《紫禁城》期刊2000年02期)

张志明[7](1991)在《中国近代的历法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翻开中国近代史,新旧历法之争占有重要一页。20世纪初,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法嬗变在中国正处在历史的阵痛中。 一(本文来源于《近代史研究》期刊1991年05期)

历法之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辛亥革命以来,现代政权为实现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构建政府权威,以政权的力量积极推动习俗变革,推行阳历,变革陋俗。面对民众对传统新年习俗的社会心理认同,南京临时政府与北洋政府默认了阳历新年与农历新年的存在。南京国民政府以强制力推动国历,废除传统新年,但最终不得不承认对于民间习俗不宜过多干涉。民国时期的新年变革深刻揭示着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民众、现代与传统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历法之争论文参考文献

[1].沈朱珠.明末清初的历法之争[D].厦门大学.2017

[2].赵凤欣.历法之争下的新年变革——以民国时期上海为中心的考察[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3].江晓原,陈志辉.民国初年的改历与新旧历法之争[J].读书文摘.2010

[4].吕江英.清初历法之争原因再探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5].韦兵.竞争与认同:从历日颁赐、历法之争看宋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J].民族研究.2008

[6].王惠泉.康熙与清初历法之争[J].紫禁城.2000

[7].张志明.中国近代的历法之争[J].近代史研究.1991

标签:;  ;  ;  ;  

历法之争论文-沈朱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