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器集论文-杨忠明,秦勇,蔡昭权

检测器集论文-杨忠明,秦勇,蔡昭权

导读:本文包含了检测器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入侵检测,免疫检测器集,高速网络,人工免疫

检测器集论文文献综述

杨忠明,秦勇,蔡昭权[1](2016)在《一种基于免疫检测器集的高速网络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安全类产品的入侵检测方法主流的特征检测和异常检测均存在着如序列数据处理能力缺乏、规则库及时更新等问题,而智能算法由于运行效率问题无法在高速网络中实时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检测器集的高速网络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设计方法,人工免疫算法的自我与非自我识别机制可检测新型变种的入侵行为与网络异常,针对该算法的执行效率提出自体集规模约束方法产生检测器,可以实时检测网络数据,适用于高速网络中发现未知入侵行为。(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9期)

杨晖泽,张清华,李国勇[2](2011)在《基于小生境原理的免疫检测器集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否定选择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检测器集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测速率和检测准确率。基于小生境原理,对根据否定选择算法生成的检测器集中存在的重迭检测器进行高频变异和低频变异,提高了检测器集对非自体空间的覆盖率。根据否定选择算法的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检测器集的整体检测效率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胡博,胡敏,李渊珊[3](2011)在《否定选择算法中一种改进的检测器集生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否定选择算法中检测器集的检测率,提出改进的检测器集生成方法。其主要针对检测器在检测边界元素时遇到的困境问题,把自体点和它的临近点一起作为自体区域,处理自体的泛化问题。给出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优势分析,并通过人工合成数据集2DSyntheticData和实际Biomedical数据集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检测率较高,尤其可以有效检测到处于自体与非自体边界处的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1年01期)

王辉,王科俊,于立君,张磊[4](2008)在《基于模糊思想生成最有效检测器集的变阈值免疫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检测器集是免疫阴性选择算法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效率和准确度,因此,如何确定一个最有效检测器集合是提高阴性选择算法性能的关键步骤。利用模糊思想,在定义了模糊相似度与背离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生成最有效检测器集的变阈值免疫阴性选择算法。该算法匹配阈值可变,采用调整匹配阈值的方法大幅降低黑洞数量;算法确定了一个最有效的检测器集合,有效去除了检测器集中的冗余现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生成的检测器集检测范围较大,空间覆盖率高,黑洞数量大幅下降,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08年17期)

王辉,王科俊,于立君,杜志博[5](2008)在《基于免疫的最小有效检测器集生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可变模糊匹配阴性选择算法生成的检测器集覆盖空间的分析,针对检测器集中检测器之间出现的互相匹配的现象,提出一种最小有效检测器集生成算法。该算法利用模糊思想确定匹配阈值,有效去除了检测器集中的冗余现象。仿真结果表明,由该算法所生成的检测器集空间覆盖率显着提高,实现了以较小的检测器集合,检测到较大范围的"非己"行为,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检索率和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8年09期)

刘才铭,张雁,赵辉,彭凌西,曾金全[6](2007)在《多级免疫检测器集在分布式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网络环境适应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级免疫检测器集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该模型由检测主机、检测子网和中心服务器组成,将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在网络的各检测主机中,检测子网具有与上层入侵检测网络相同的特征,中心服务器负责为检测主机和子网提供支持。通过模拟生物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检测主机的免疫检测器进行了学习和进化,该模型利用二级免疫检测器集机制,协同中心服务器的疫苗接收和种痘操作,减少了检测器的数量和提高了检测器的检测能力。(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刘完芳,黄生叶,常卫东[7](2007)在《负选择检测模型中初始检测器集生成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现代免疫学理论,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新的有效途径。针对负选择检测模型提出rcb检测规则的rcb模板法和rcb贪婪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两种初始检测器集生成方法在入侵检测中的有效性和可用性。(本文来源于《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2期)

张剑,何华灿,赵敏[8](2004)在《免疫计算中最小有效检测器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构造人工免疫系统时,如果能有效控制免疫计算中检测集的大小,以较小的检测器集合,检测到较大范围的“非己”行为,并且还要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效率。在分析有效检测集各参数间关系的基础上,该文提出了确定最小有效检测器集合相关参数的方法,并通过试验证明使用该方法构造的人工免疫系统的初始化速度、检测准确度和效率均有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04年19期)

吴作顺,窦文华,朱小俊[9](2003)在《负选择模型中初始检测器集的一个生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人工免疫系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讨论了人工免疫系统中应用广泛的负选择模型 .研究的重点是负选择模型中初始检测器集的生成算法 ,在穷举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检测器生成算法 ,包括算法的设计、性能分析和试验 .理论分析与试验结果表明 ,新生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小于穷举法 ,随检测器规模成线性递增 .在所生成检测器集的性能上新算法也优于穷举法(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检测器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否定选择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检测器集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测速率和检测准确率。基于小生境原理,对根据否定选择算法生成的检测器集中存在的重迭检测器进行高频变异和低频变异,提高了检测器集对非自体空间的覆盖率。根据否定选择算法的仿真实验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检测器集的整体检测效率明显改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检测器集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忠明,秦勇,蔡昭权.一种基于免疫检测器集的高速网络自适应入侵检测系统[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

[2].杨晖泽,张清华,李国勇.基于小生境原理的免疫检测器集优化[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

[3].胡博,胡敏,李渊珊.否定选择算法中一种改进的检测器集生成机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

[4].王辉,王科俊,于立君,张磊.基于模糊思想生成最有效检测器集的变阈值免疫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8

[5].王辉,王科俊,于立君,杜志博.基于免疫的最小有效检测器集生成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8

[6].刘才铭,张雁,赵辉,彭凌西,曾金全.多级免疫检测器集在分布式入侵检测中的应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

[7].刘完芳,黄生叶,常卫东.负选择检测模型中初始检测器集生成的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8].张剑,何华灿,赵敏.免疫计算中最小有效检测器集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

[9].吴作顺,窦文华,朱小俊.负选择模型中初始检测器集的一个生成算法[J].电子学报.2003

标签:;  ;  ;  ;  

检测器集论文-杨忠明,秦勇,蔡昭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