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家诗论文-王媛媛

千家诗论文-王媛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千家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千家诗,诗歌,启蒙

千家诗论文文献综述

王媛媛[1](2019)在《《千家诗》的诗歌启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诗歌启蒙为依托,分析《千家诗》的特点及优势,探寻用《千家诗》作为现代诗歌启蒙的有效路径。试图通过各种路径开展《千家诗》的学习,期许对诗歌启蒙教育有所助益。(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6期)

陈梦圆[2](2018)在《古代诗词类教材对当前语文教材建设的启示——以《千家诗》为研究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当代语文教学需求为视角,重新反思研究古代古诗词教材,以古代蒙学类古诗词教材为例,可以从古为今用的立足点为当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价值。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蒙学读本中,《千家诗》则是独树一帜,这本蒙学读本成书于南宋,在后人成为了历久弥新的最为普及的蒙学读本。本文将从《千家诗》编写特点入手,探究其对当前小学语文诗词教材建设的经验价值。(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梁吉平[3](2018)在《蒙学《千家诗》的作者及其文学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学《千家诗》作者及版本流传众说纷纭,颇多疑议,综合前期文献及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千家诗》背后存在一个或隐或显的庞大作者群。童蒙《千家诗》刊印后,逐渐成为明清时期普及流传最广的蒙学经典教材之一,在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韵文学刊》期刊2018年04期)

张立敏[4](2018)在《《千家诗》在传统社会中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以形象而富于感染力的诗歌为载体的温柔敦厚诗教观与绵延不绝的诗教传统。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显示出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在情感熏陶、人格塑造、国家文化建设方面的巨大贡献。在不计其数的诗歌选本中,《千家诗》是一个极为特殊(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画报》期刊2018年08期)

李昌礼[5](2018)在《黎恂《千家诗》诗注特色及其文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俗本《千家诗》是我国古代流播最广而讹误最多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黎恂选注本《千家诗》是在俗本基础上,重新做了选编和注释所形成的新版本。一方面,黎恂在诗注中通过繁曲引证,科学存疑,对俗本存在的讹误作出了精骸考证,形成了新的特色;另一方面,黎恂在诗注中通过"知人论世"和"文史互存"的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展现出一种情理异趣的审美评判与儒家人伦教化的风雅精神,而且还给诗注赋予了丰富的文学意义。(本文来源于《安顺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汪琪,任晓霏[6](2018)在《蒙学典籍《千家诗》韵律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学典籍因其特殊韵律成为承载中国文化的基因,对世界文明的推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前人有关蒙学典籍的韵律研究寥寥无几,故本文选取蒙学典籍《千家诗》作为研究对象,蔡廷干、比尔·波特的译本作为翻译语料,分别从《千家诗》平仄、对偶和押韵探究《千家诗》的韵律特征;从韵脚和格律对比分析蔡廷干、比尔·波特英译本的韵律翻译风格,探究蒙学典籍《千家诗》韵律翻译规范,以期为蒙学典籍的海外传播提供更好的借鉴。(本文来源于《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期刊2018年03期)

刘晓凤[7](2018)在《杜甫及其诗歌对蒙学的影响——以《千家诗》为中心的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蒙学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的启蒙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被古人视为"圣功",古人对儿童启蒙之书非常受重视。产生于宋元时期的被民间称为"启蒙小四书"之一的蒙学诗歌选本《千家诗》,是重要的蒙学读物。《千家诗》主要选录唐宋诗人诗作,选录杜诗数量多,具有崇杜倾向。本文尝试从《千家诗》拓展开来,深入观照杜甫及其诗歌在中国传统蒙学中的面貌,以期对今天的儿童教育有所启发。(本文来源于《地方文化研究辑刊》期刊2018年01期)

楚欣[8](2017)在《读《千家诗》兼析闽人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千家诗》,虽然所收的诗没有达到千家,但解读为作者众多、内容广泛、风格多样的诗集,还是可以的。小时候读《千家诗》,印象很深,一些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谈及"千家诗",不能不说到南宋的刘克庄。这位福建的先贤曾编过一集,共二十卷,总名为《分(本文来源于《炎黄纵横》期刊2017年11期)

杨敏杰[9](2017)在《春色满园关不住——鉴赏《千家诗》中描写春天的七绝》一文中研究指出《千家诗》中的七绝,特别是写春天的七绝,写得真好,令人百读不厌,其内容之丰富、表现手法之高超,简直无与伦比。归纳起来,大概有这样几点:一、以物绘春这些七绝基本上都是抓住最具特征性的景物来描绘春天,其中写得最多的是花,如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中就写了"桃花"和"菜花"两种花,写出了春花(本文来源于《新课程导学》期刊2017年30期)

乌雪芹[10](2017)在《在古风诗韵中熏染成长——《千家诗》教学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千家诗》是中国流传最广、最受欢迎的国学启蒙读物,所选作品大多堪称古诗中的经典,体现了中国古诗的格律美、意境美,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愈来愈认识到集成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千家诗》正是一种适宜当下儿童学习的好教材。如何把它作为传统文化经典来启蒙小学生的文化素养?我探索把《千家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7年66期)

千家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当代语文教学需求为视角,重新反思研究古代古诗词教材,以古代蒙学类古诗词教材为例,可以从古为今用的立足点为当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价值。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蒙学读本中,《千家诗》则是独树一帜,这本蒙学读本成书于南宋,在后人成为了历久弥新的最为普及的蒙学读本。本文将从《千家诗》编写特点入手,探究其对当前小学语文诗词教材建设的经验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千家诗论文参考文献

[1].王媛媛.《千家诗》的诗歌启蒙研究[J].长江丛刊.2019

[2].陈梦圆.古代诗词类教材对当前语文教材建设的启示——以《千家诗》为研究视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3].梁吉平.蒙学《千家诗》的作者及其文学传播[J].中国韵文学刊.2018

[4].张立敏.《千家诗》在传统社会中的影响[J].中华文化画报.2018

[5].李昌礼.黎恂《千家诗》诗注特色及其文学意义[J].安顺学院学报.2018

[6].汪琪,任晓霏.蒙学典籍《千家诗》韵律翻译研究[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8

[7].刘晓凤.杜甫及其诗歌对蒙学的影响——以《千家诗》为中心的讨论[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8

[8].楚欣.读《千家诗》兼析闽人作品[J].炎黄纵横.2017

[9].杨敏杰.春色满园关不住——鉴赏《千家诗》中描写春天的七绝[J].新课程导学.2017

[10].乌雪芹.在古风诗韵中熏染成长——《千家诗》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7

标签:;  ;  ;  

千家诗论文-王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