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大切片论文-谢建英,杨柳柳,居根吕,杨敏,徐玉兵

病理大切片论文-谢建英,杨柳柳,居根吕,杨敏,徐玉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病理大切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脑组织,病理大切片,质量流程改进,脱水

病理大切片论文文献综述

谢建英,杨柳柳,居根吕,杨敏,徐玉兵[1](2019)在《脑组织标本病理大切片的制作方法及质量流程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脑组织因其组织结构及病理变化的特殊性,常规切片往往会出现组织结构不完整、病变不连续等问题,从而影响诊断医师的观察和诊断。病理大切片能够保留标本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完好的显示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演变关系,为病理医师更全面的观察整个组织结构提供帮助。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脱水机(Pathcenitre,Thermo公司),包埋机(Histostar,Thermo公司),切片机(Fine-ssemit,Thermo公司);苏(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邓露露[2](2019)在《病理大切片技术在胰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病理大切片是近年来提出并在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胃癌中得到初步应用的一门病理新技术,对胃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效果评估的指导意义使得病理大切片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优势是能够整体、全面的将正常组织、病变组织、多个切缘完整展现在一张切片上,有利于与影像图像进行比对,提高对疾病的全面及本质认识。由于前列腺及乳腺的解剖结构较简单,取材方便,肿瘤的类型及肿瘤成分相对较少,目前大切片的应用特别是在与影像的比对及人工智能上研究最多的还是前列腺及乳腺。目前,病理大切片在胰腺肿瘤中的应用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是一个空白。不仅因为掌握这项技术的单位少,还因为胰腺肿瘤本身手术难度大,毗邻结构复杂且胰周脂肪组织较多致不易切片等。目前对于胰腺手术切除标本的处理方法为常规病理取材制片,兼顾毗邻关系有选择的取6块或更多胰腺肿瘤组织进行脱水包埋制片,虽然最终的病理诊断依据常规病理取材,但这种取材方式破坏了肿瘤的完整性,无法全面观察肿瘤全貌及与毗邻关系,在肿瘤的分布,是否多灶性分布或跳跃式生长,周围导管上皮内瘤变的情况,各个切缘的准确判断(特别是胰腺导管腺钩突切缘)等都无法进行很好的观察。本课题借助长海医院的胰腺肿瘤优势及对前期大切片技术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开创性的探索胰腺病理大切片的取材及制作技术,并运用全载玻片成像扫描(whole slide imaging,WSI)技术对所有大切片扫描分析存储,通过对数字切片和大体标本、常规病理切片的对照分析,我们发现病理大切片在胰腺肿瘤全面观察、病理组学信息的提取及后续与影像组学的比对、人工智能的开发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通过病理大切片联合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探讨大切片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相对少见的、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异质性肿瘤,多见于胃肠道、肺、胰腺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是胰腺肿瘤中第二常见类型,仅次于胰腺导管腺癌,占所有胰腺肿瘤的2%~5%。美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PNEN在美国的年发病率约为0.22/10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NEN发病率低,但生物学特性不同于胰腺导管腺癌。如何对其进行准确评估以指导治疗一直是近年来病理学界和外科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随着多中心大样本统计结果的不断论证及对肿瘤实质的不断探索,2017年WHO针对PNEN建立了新标准,主要分为叁类:一、分化好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包括PNET G1(Ki-67指数<3%,核分裂象<2/10HPF);PNET G2(Ki-67指数3%~20%,核分裂象2~20/10HPF);PNET G3(核分裂象>20/HPF,Ki-67指数>20%);二、分化差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包括PNEC G3(核分裂象>20/HPF,Ki-67指数>20%);小细胞型PNEC和大细胞型PNEC;叁、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xed neuroendocrine-nonneuroendocrine neoplasms,MiNEN)。Ki-67指数被认为是PNEN预后评估中最可靠的指标,WHO建议对Ki-67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核阳性的细胞比例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不同病理诊断分级的PNEN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及患者预后差别很大,准确计算出Ki-67指数成为每一位病理科医生所关心的问题,但实际操作中,由于PNEN异质性高,眼观计数可重复性差且准确度不高,可能导致对PNEN的错误分级。研究目的:本课题创新性的在胰腺肿瘤中应用大切片技术,并探讨其诊断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病理大切片联合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并与小切片Ki-67染色作比较,以探讨大切片Ki-67免疫组化染色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研究方法: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手术切除的502例胰腺标本,同时行常规取材和大切片取材制片,所有大切片均通过WSI制成数字切片,通过对数字切片和大体标本、常规病理切片的对照分析,探讨大切片在胰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术后病理证实为PNEN的23例标本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参照2017年版WHO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标准,统计至少10个热点区共计2000个肿瘤细胞中Ki-67核阳性的肿瘤细胞数,计算得出Ki-67指数,统计分析NET G1、NET G2、NET G3以及NEC G3所占比例,整理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并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的实验数据的一致性。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 22.0版本完成。研究结果:1、通过对502例病理大切片与常规病理切片的对比分析发现,病理大切片在胰腺肿瘤中的诊断应用优势明显,能够整体、全面地将正常组织、病变组织展现在医师的眼前,能够极大的减少漏诊误诊;2、PNEN在不同的区域增殖活性差异较大,胰腺大切片可得到肿瘤最大面的数据,准确找全多个高增殖活性区以免漏诊错诊,尤其在对增殖活性较高的NET G2肿瘤的判定中体现出优越性,能成功检出误诊为NET G2的NET G3肿瘤。结论:大切片技术在胰腺肿瘤的精准病理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能极大的减少漏诊误诊,大切片技术联合Ki-67免疫组化检测能对PNEN实现准确分级,能正确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并能发现新问题新思考,为进一步揭示肿瘤本质提供了新途径,建议此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同时也会促进我国整体病理科水平的推进。(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5-23)

邓辉[3](2018)在《病理大切片技术在胃癌大部切除术后应用价值及优势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行胃癌大部切除术中病理大切片技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涉及的42例样本资料均参考不同切片技术进行分组,样本来源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纳入且诊治的行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将实行常规切片制片技术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n=21),将实行病理大切片技术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n=21),观察验证实验组与参照组行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切口边界癌细胞阳性率、癌旁癌细胞阳性率。结果:数据统计验证,实验组行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切口边界癌细胞阳性率28.57%、癌旁癌细胞阳性率52.38%等对比参照组患者切口边界癌细胞阳性率4.76%、癌旁癌细胞阳性率14.28%之间形成P<0.05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将病理大切片技术应用在行胃癌大部切除术患者中作用显着,可提升检出率,是满足诊断金标准的切片技术。(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8年14期)

于洁,季昌华,管冰心,杨京彦,杨洋[4](2018)在《病理大蜡块及大切片的制作》一文中研究指出病理大型切片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标本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可以在一张切片上无拼接的显示肿瘤整体结构及肿瘤分布情况、范围及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更方便测量肿瘤大小,避免常规多张小切片拼接时产生的误差,更好的保留组织完整的形态结构,有助于精确病理诊断。选取2016年1~8月间的前列腺腺泡腺癌根治标本、子宫内膜癌根治标本、消化道黏膜下剥离(ESD)标本等观察大切片在诊断中的作用和优势,总结大切片制作及相关取材和蜡块制作等的体(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顾伟杰,朱耀,肖文军,王弘恺,秦晓健[5](2016)在《基于病理大切片改进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操作,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才能做到控瘤、控尿、保神经的叁大目标。病理大切片是确保肿瘤完整切除和神经血管束保留的"金标准",将其引入手术学习的过程可能有助于缩短学习曲线。本研究探讨手术→病理→手术的反馈模式能否改进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学习模式。方法笔者提出基于病理大切片的手术学习模式:利用前列腺大切片病理技术准确评判手术切缘和神经保留程度,基于病理信息对照手术录像分析手术过程中解剖层次,建立视觉-解剖-操作的规律并不断改进。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间进行的20例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比较这些患者临床病理信息、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性功能和尿控功能。结果相比于前期手术病例(A组),后10例患者(B组)的控瘤、控尿、保神经成功率均显着提升。B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缩短至94.6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减少至153ml,切缘阳性率也显着降低,术后3个月的性功能量表显示性功能和尿控的满意度的EPIC-CP,平均评分达到8.6分。结论基于病理大切片的手术学习模式可以缩短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本文来源于《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6年03期)

叶星江,秦娟文[6](2016)在《病理大切片技术在胃癌大部切除术后应用价值及优势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病理大切片技术在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标本的应用价值,并与常规切片制片技术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4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标本,比较病理大切片与常规病理切片的阳性率,并比较癌旁组织切片和切口边界癌组织阳性检出率。结果病理大切片技术癌旁组织切片、切口边界切片阳性率高于常规制片(χ~2=6.13,P<0.05;χ~2=8.93,P<0.05)。结论病理大切片技术在病理诊断、形态学研究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于一些体积微小、形态不明显的癌组织阳性检出率高,更适合作为癌症诊断的金标准。(本文来源于《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聂钊铭,李宇彬,莫木琼,钟觉民,罗灿峤[7](2015)在《临床影像学联合组织病理大切片在胃肠间质瘤术后化疗的意义和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进行组织病理学大切片,参照术前CT和MIR影像学资料,比较鉴别诊断胃肠间质瘤,为术后化疗和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0例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CD117、CD34、SMA和S-100染色确诊为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离体手术大体标本制作组织病理学大切片,常规HE染色,对比CT和MIR影像结果,观察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情况。所有离体组织的断端距离肿物至少2cm,沿肿物最大直径切开,留取1cm厚组织,保持肿物的完整。结果胃肠间质瘤组织病理学大切片制片效果良好,可以清楚观察肿瘤的全貌和大小、每10HPF核分裂象个数、肿瘤的浸润程度、肿瘤的坏死以及肿瘤的包裹情况,参考术前的CT和MIR影像学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胃肠道间质瘤,为临床治疗服务。结论胃肠间质瘤组织病理学大切片比常规病理切片更全面、更具体地反映肿瘤的情况,能明确肿瘤大小,最大程度反映肿瘤的的全貌、浸润程度、坏死情况和每10HPF核分裂象个数,对胃肠间质瘤患者的预后评估及后续化疗制定有效的方案,为患者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常坤,杨晓群,王朝夫,甘华磊,郑爱华[8](2014)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大切片与常规切片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与目的: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组织标本中,应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可以全面观察组织,其在病理诊断、形态学研究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制作技术、设备限制、工作量较大等原因,目前在临床上尚未常规开展。本研究通过比较RP后行常规切片及病理大切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变量,评价RP后病理大切片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RP后做病理大切片的229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行RP后做常规病理切片的393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包括两组患者年龄,术前PSA值,术前是否接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确诊方式,确诊时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RP后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手术切缘、前列腺包膜外侵犯、精囊侵犯、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等变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及病理变量:RP后病理Gleason评分、病理分期、前列腺包膜外侵犯情况、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研究组患者手术切缘及精囊侵犯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vs17.6%,P=0.010;23.1%vs 17.0%,P=0.025)。结论:应用病理大切片技术可明显提高前列腺标本切缘阳性及精囊侵犯的阳性检出率,因此病理大切片技术值得在前列腺癌病理诊断中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癌症杂志》期刊2014年11期)

刘洋,薛晓伟,王德田[9](2013)在《GS环保试剂制作病理大切片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固定、脱水及染色试剂中含有甲醛、二甲苯和氧化汞有害物质,虽然在制作病理切片时间悠久,方法也很成熟,但不利于环保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我院于2012年应用GS环保试剂套液制作全喉大标本15例,每例横切面、纵切面各5个组织切面,分别进行组织脱水处理,脱水效果与传统方法基本一致,在制作组织切片上优于传统方法,是一种完全可以替代传统试剂的环保型试剂。(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赖英荣,江波,李淑华,柯尊富[10](2013)在《25例肢体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和病理大切片对比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完整观察肢体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AF)的病理特征和边缘的完整性,旨在为临床提供有效理论依据,准确确定手术的安全切缘、指导手术安全范围。方法对25例肢体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进行病理大切片,HE染色,Masson叁色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Vimetin、actin和HHF35等染色,对比不同MRI下的WI.T2WI信号和经历程度,对瘤组织MRI表现和病理行为进行全面观察。结果肿瘤平均直径为5.6 cm,92%(23/25)肿瘤边界不清,肢体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起源于骨骼肌,92%(23/25)肿瘤边缘分叶状,所有肿瘤呈渗润性生长,核分裂易见,4%(1/25)肿瘤边缘有肿瘤细胞。结论影像MRI与病理形态结合,病理大切片比常规HE切片更能准确反映AF病大小,侵袭周围组织程度,以及手术周边是否有瘤细胞等,为临床提供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3年02期)

病理大切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病理大切片是近年来提出并在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胃癌中得到初步应用的一门病理新技术,对胃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效果评估的指导意义使得病理大切片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优势是能够整体、全面的将正常组织、病变组织、多个切缘完整展现在一张切片上,有利于与影像图像进行比对,提高对疾病的全面及本质认识。由于前列腺及乳腺的解剖结构较简单,取材方便,肿瘤的类型及肿瘤成分相对较少,目前大切片的应用特别是在与影像的比对及人工智能上研究最多的还是前列腺及乳腺。目前,病理大切片在胰腺肿瘤中的应用在国内乃至全球都是一个空白。不仅因为掌握这项技术的单位少,还因为胰腺肿瘤本身手术难度大,毗邻结构复杂且胰周脂肪组织较多致不易切片等。目前对于胰腺手术切除标本的处理方法为常规病理取材制片,兼顾毗邻关系有选择的取6块或更多胰腺肿瘤组织进行脱水包埋制片,虽然最终的病理诊断依据常规病理取材,但这种取材方式破坏了肿瘤的完整性,无法全面观察肿瘤全貌及与毗邻关系,在肿瘤的分布,是否多灶性分布或跳跃式生长,周围导管上皮内瘤变的情况,各个切缘的准确判断(特别是胰腺导管腺钩突切缘)等都无法进行很好的观察。本课题借助长海医院的胰腺肿瘤优势及对前期大切片技术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开创性的探索胰腺病理大切片的取材及制作技术,并运用全载玻片成像扫描(whole slide imaging,WSI)技术对所有大切片扫描分析存储,通过对数字切片和大体标本、常规病理切片的对照分析,我们发现病理大切片在胰腺肿瘤全面观察、病理组学信息的提取及后续与影像组学的比对、人工智能的开发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通过病理大切片联合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探讨大切片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类相对少见的、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异质性肿瘤,多见于胃肠道、肺、胰腺等。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PNEN)是胰腺肿瘤中第二常见类型,仅次于胰腺导管腺癌,占所有胰腺肿瘤的2%~5%。美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PNEN在美国的年发病率约为0.22/10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NEN发病率低,但生物学特性不同于胰腺导管腺癌。如何对其进行准确评估以指导治疗一直是近年来病理学界和外科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随着多中心大样本统计结果的不断论证及对肿瘤实质的不断探索,2017年WHO针对PNEN建立了新标准,主要分为叁类:一、分化好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包括PNET G1(Ki-67指数<3%,核分裂象<2/10HPF);PNET G2(Ki-67指数3%~20%,核分裂象2~20/10HPF);PNET G3(核分裂象>20/HPF,Ki-67指数>20%);二、分化差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包括PNEC G3(核分裂象>20/HPF,Ki-67指数>20%);小细胞型PNEC和大细胞型PNEC;叁、混合性神经内分泌-非神经内分泌肿瘤(mixed neuroendocrine-nonneuroendocrine neoplasms,MiNEN)。Ki-67指数被认为是PNEN预后评估中最可靠的指标,WHO建议对Ki-67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核阳性的细胞比例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不同病理诊断分级的PNEN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及患者预后差别很大,准确计算出Ki-67指数成为每一位病理科医生所关心的问题,但实际操作中,由于PNEN异质性高,眼观计数可重复性差且准确度不高,可能导致对PNEN的错误分级。研究目的:本课题创新性的在胰腺肿瘤中应用大切片技术,并探讨其诊断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病理大切片联合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并与小切片Ki-67染色作比较,以探讨大切片Ki-67免疫组化染色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研究方法: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4月-2017年9月手术切除的502例胰腺标本,同时行常规取材和大切片取材制片,所有大切片均通过WSI制成数字切片,通过对数字切片和大体标本、常规病理切片的对照分析,探讨大切片在胰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术后病理证实为PNEN的23例标本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参照2017年版WHO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标准,统计至少10个热点区共计2000个肿瘤细胞中Ki-67核阳性的肿瘤细胞数,计算得出Ki-67指数,统计分析NET G1、NET G2、NET G3以及NEC G3所占比例,整理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并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的实验数据的一致性。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 22.0版本完成。研究结果:1、通过对502例病理大切片与常规病理切片的对比分析发现,病理大切片在胰腺肿瘤中的诊断应用优势明显,能够整体、全面地将正常组织、病变组织展现在医师的眼前,能够极大的减少漏诊误诊;2、PNEN在不同的区域增殖活性差异较大,胰腺大切片可得到肿瘤最大面的数据,准确找全多个高增殖活性区以免漏诊错诊,尤其在对增殖活性较高的NET G2肿瘤的判定中体现出优越性,能成功检出误诊为NET G2的NET G3肿瘤。结论:大切片技术在胰腺肿瘤的精准病理诊断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能极大的减少漏诊误诊,大切片技术联合Ki-67免疫组化检测能对PNEN实现准确分级,能正确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并能发现新问题新思考,为进一步揭示肿瘤本质提供了新途径,建议此项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同时也会促进我国整体病理科水平的推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理大切片论文参考文献

[1].谢建英,杨柳柳,居根吕,杨敏,徐玉兵.脑组织标本病理大切片的制作方法及质量流程改进[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2].邓露露.病理大切片技术在胰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和优势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3].邓辉.病理大切片技术在胃癌大部切除术后应用价值及优势探讨[J].人人健康.2018

[4].于洁,季昌华,管冰心,杨京彦,杨洋.病理大蜡块及大切片的制作[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

[5].顾伟杰,朱耀,肖文军,王弘恺,秦晓健.基于病理大切片改进腹腔镜下保留神经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

[6].叶星江,秦娟文.病理大切片技术在胃癌大部切除术后应用价值及优势探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

[7].聂钊铭,李宇彬,莫木琼,钟觉民,罗灿峤.临床影像学联合组织病理大切片在胃肠间质瘤术后化疗的意义和价值[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5

[8].常坤,杨晓群,王朝夫,甘华磊,郑爱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大切片与常规切片的对比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14

[9].刘洋,薛晓伟,王德田.GS环保试剂制作病理大切片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

[10].赖英荣,江波,李淑华,柯尊富.25例肢体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和病理大切片对比性的研究[J].解剖学研究.2013

标签:;  ;  ;  ;  

病理大切片论文-谢建英,杨柳柳,居根吕,杨敏,徐玉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