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论文-袁卫红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论文-袁卫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论文文献综述

袁卫红[1](2019)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各45例;给予实验组患者加拉米夫定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Ⅲ-C)、Ⅳ型胶原(Ⅳ-C)等肝硬化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和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LN、Ⅲ-C、Ⅳ-C等肝硬化指标均比实验组患者情况好;观察组患者的TBIL、ALT、ALB等肝功能情况比实验组患者好。结论给予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可临床使用并推广。(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薛建华,成扬,龚亚华,杜秀萍,陈建杰[2](2019)在《健脾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健脾疏肝汤辨证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疏肝汤加减,疗程均为48周。治疗12周、24周、48周检测患者的乙肝病毒定量(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Child-Pugh分级评分,并统计患者的代偿期稳定率及肝癌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BV-DNA、血清AL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两组同期的组间比较方面,在治疗12周、治疗24周的HBV-DNA、血清ALT、AST、GG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8周时两组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ALT、AST、GG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代偿期稳定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肝癌发生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疏肝汤辨证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能有效提高药物对HBV病毒复制的抑制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功能,提高患者的残存肝功能,提高患者的代偿期稳定率。(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郭洁婉,蒋开平,胡洪涛,李建鸿,任健[3](2019)在《补肾填精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乙肝肝硬化是慢性HBV感染的重要结局。中医学认为肝硬化属"积证"范畴。以往中医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机认识主要集中在血瘀阻络上,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肝硬化的病因病机是以正虚为主。近现代名老中医提出肝硬化的病机本质是"虚损生积",认为肝肾精虚是肝纤维化向肝硬化进展的基础,提出补肾填精法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新思路。通过文献学习及临床实践,探讨乙肝肝硬化虚损生积的病因病机、解析肝肾同源的理论源流及内涵,结合近现代临床实验研究探讨补肾填精法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作用机制及靶点。(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殷爱华,李小丹,胡芯浩[4](2019)在《软肝利水汤加减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对其血清LPS、ET-1及NO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软肝利水汤加减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对其血清LPS、ET-1及NO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难治性腹水患者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试验组给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联合软肝利水汤,对照组仅仅给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观察患者腹水、腹围、体质量、24 h尿量和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TBiL、ALT、AST、ALB、PA、LPS、ET-1、NO水平,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缓解33例,有效21例,显效16例,无效10例;对照组临床缓解18例,有效20例,显效26例,无效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质量、腹围、24 h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体质量、腹围减小,24 h尿量增加,实验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ALT、AST、ALB、PA等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ALT、AST下降,ALB、PA升高,试验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LPS、ET-1、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LPS、ET-1、NO均下降,试验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腹泻2例,便秘3例,腹腔感染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对照组发生腹泻3例,便秘1例,腹腔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不同,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肝利水汤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利尿消肿、减少腹水、减轻体质量、减小腹围,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肝功能受损,降低血清LPS、ET-1、NO,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本文来源于《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赵亚玲[5](2019)在《胸腺肽肠溶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胸腺肽肠溶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9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46,B=46),A组接受恩替卡韦常规抗病毒治疗,B组加服胸腺肽肠溶胶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统计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A组(P <0.05);B组HBVDNA转阴率(95.65%,44/46)高于A组(82.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7%,2.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肠溶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提高HBV-DNA转阴率,改善患者肝功能,可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3期)

喻琰[6](2019)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人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依从性影响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人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8年12月在某院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的412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人,根据入院时间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206例,对照组20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宣教及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观察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病人在12个月内服药依从性、药物管理能力、复查率、再次入院率(出院1年内)以及采用延续性护理的病人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服药依从性和药物管理上随着出院时间不断推移,差异度也明显扩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院后1个月、12个月时复诊,两组病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9个月的时候复诊,两组病人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在出院12个月内再次入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1年时,观察组病人对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很高。[结论]延续性护理方式提高了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在核苷类药物服用上的依从性,再次入院率降低,卫生服务成本得到有效节约,还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本文来源于《全科护理》期刊2019年33期)

邓蓉,焦晓琳,宁少雄[7](2019)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后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A、LN、Ⅳ-C及PC-Ⅲ均较治疗前降低,而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2较治疗前提高,IL-6、IL-10、TNF-α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提高或降低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显着(P<0.05)。结论对乙肝肝硬化,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3期)

吴波斯,陈文青,杨叶青[8](2019)在《中医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9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25%(P <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王帅,张帆,张威[9](2019)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肝硬化是部分慢性肝病患者发展的终末阶段,慢性乙型肝炎(乙肝)(CHB)是导致肝硬化的首要病因。抗病毒治疗在肝硬化治疗中是关键。1 CHB肝硬化抗病毒治疗CHB肝硬化病程进展及发生肝细胞癌的重要因素是乙肝病毒(HBV)的活跃复制。研究显示,持续病毒高载量复制和CHB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呈正相关~([1])。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21期)

冯海龙[10](2019)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n=30)与观察组(n=30)全部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另在后组患者中加用恩替卡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24周,观察组患者的ALT、TBIL、HBV-DNA水平以及Child-Pugh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6例(20.00%)、对照组15例(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0期)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验证健脾疏肝汤辨证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疏肝汤加减,疗程均为48周。治疗12周、24周、48周检测患者的乙肝病毒定量(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Child-Pugh分级评分,并统计患者的代偿期稳定率及肝癌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BV-DNA、血清AL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而两组同期的组间比较方面,在治疗12周、治疗24周的HBV-DNA、血清ALT、AST、GG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48周时两组HBV-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ALT、AST、GGT、ALB、TBIL水平及Child-Pugh分级评分水平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代偿期稳定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而肝癌发生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疏肝汤辨证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能有效提高药物对HBV病毒复制的抑制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功能,提高患者的残存肝功能,提高患者的代偿期稳定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论文参考文献

[1].袁卫红.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薛建华,成扬,龚亚华,杜秀萍,陈建杰.健脾疏肝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9

[3].郭洁婉,蒋开平,胡洪涛,李建鸿,任健.补肾填精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4].殷爱华,李小丹,胡芯浩.软肝利水汤加减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对其血清LPS、ET-1及NO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5].赵亚玲.胸腺肽肠溶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6].喻琰.延续性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人服用核苷(酸)类药物依从性影响的效果研究[J].全科护理.2019

[7].邓蓉,焦晓琳,宁少雄.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8].吴波斯,陈文青,杨叶青.中医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腹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

[9].王帅,张帆,张威.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19

[10].冯海龙.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标签:;  ;  ;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论文-袁卫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