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苏糖论文-黄嘉苇

来苏糖论文-黄嘉苇

导读:本文包含了来苏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甘露糖,L-核糖,D-来苏糖异构酶,酶学性质

来苏糖论文文献综述

黄嘉苇[1](2019)在《D-来苏糖异构酶的性质鉴定及在单糖生物转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D-甘露糖是D-葡萄糖C-2位的差向异构体,也是D-果糖的醛糖异构体。它具有益生元活性,可参与免疫调节,也可作为工业化生产功能性甜味剂甘露醇的原料。L-核糖是D-核糖的对应异构体,是一种稀有糖。作为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L-核糖可合成具有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细胞病毒和肝炎病毒活性的L-核苷类衍生物。近年来,D-甘露糖和L-核糖的生物合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D-来苏糖异构酶(D-Lyxose isomerase,EC 5.3.1.15)是一种醛糖-酮糖异构酶,可催化多种单糖之间的异构化反应,包括D-木酮糖和D-来苏糖,D-果糖和D-甘露糖以及L-核酮糖和L-核糖等。本课题主要研究了来源于嗜热细菌Peptococcus bacterium 1109的D-来苏糖异构酶,并分别构建了D-葡萄糖异构酶和该酶的共表达体系,实现从D-葡萄糖一步法生产D-甘露糖,以及L-阿拉伯糖异构酶和该酶的共表达体系,实现从L-阿拉伯糖一步法生产L-核糖,探索经济制备D-甘露糖和L-核糖的有效途径。来源于P.bacterium 1109的编码D-来苏糖异构酶基因片段的GenBank登录号为KLU40859.1,全长543 bp。克隆该片段,并将其连接至pET-22b(+)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导入E.coli BL21(DE3)中,加入IPTG诱导酶过量表达,使用镍离子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蛋白分子量约为21 kDa,与理论分子量结果相一致。凝胶排阻色谱结果显示蛋白全分子量约为42 kDa,推测重组酶为同源二聚体。P.bacterium 1109 D-来苏糖异构酶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70℃,Co~(2+)可以显着提高其活力。该酶在70℃和75℃下比较稳定,最适底物为D-来苏糖,对D-果糖,D-甘露糖,L-核糖均有催化活性。以D-果糖为底物时,重组D-来苏糖异构酶的比酶活可达2.5±0.2 U/mg。以500 g/L的果糖为底物,在最适条件下反应8 h达到平衡,得到D-甘露糖96.0 g/L,平衡转化率19.2%。将来源于Acidothermus cellulolyticus的D-葡萄糖异构酶和P.bacterium 1109 D-来苏糖异构酶的编码基因分别连接至质粒pCDFDuet-1上,构建重组共表达质粒并导入E.coli BL21(DE3),进行发酵培养。重组共表达细胞可利用D-葡萄糖生产D-果糖和D-甘露糖,体系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6.0和70℃,最适金属离子为Co~(2+),在60℃及以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以500 g/L的D-葡萄糖为底物,可得到185.0 g/L的D-果糖和62.6 g/L的D-甘露糖。构建Alicyclobacillus hesperidum L-阿拉伯糖异构酶和P.bacterium 1109 D-来苏糖异构酶的共表达体系,研究重组共表达细胞利用L-阿拉伯糖产L-核酮糖和L-核糖的能力。该体系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6.5和65℃,最适金属离子为Co~(2+),50℃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以500 g/L的L-阿拉伯糖为底物,可得到85.6 g/L的L-核酮糖和45.9 g/L的L-核糖。(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黄嘉苇,施悦,张文立,张涛,江波[2](2019)在《D-来苏糖异构酶的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D-甘露糖的高效酶法合成途径,作者克隆了来源于Peptococcaceae bacterium 1109的D-来苏糖异构酶基因,将其导入到E. 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该酶的最适底物为D-来苏糖,并可以高效催化D-果糖与D-甘露糖之间的差向异构反应。以D-果糖为底物时,重组表达的D-来苏糖异构酶的比酶活可达2.5 U/mg,该酶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70℃,Co~(2+)可以显着提高该酶的活力。在最适条件下以500 g/L的果糖为底物,反应8 h达到平衡,平衡转化率达19.17%,生产D-甘露糖95.85 g/L。(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余丽娜[3](2017)在《D-来苏糖异构酶的性质鉴定与酶法制备甘露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甘露糖是一种己醛醣,具有抗炎症、预防尿路感染、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等生理作用,同时在许多药物及功能物质的合成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用生物法实现甘露糖的生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D-来苏糖异构酶不仅能催化来苏糖与木酮糖之间的异构化,也能实现果糖与甘露糖之间的转化。本课题实验主要研究了来源于深海耐热微生物Thermosedminibacter oceani的D-来苏糖异构酶,对重组酶的酶学性质及甘露糖生产进行了研究,并尝试构建共表达体系以更为经济的葡萄糖为原料研究共表达体系性质及甘露糖生产。来源于T.oceani的D-来苏糖异构酶蛋白结构中含有181个氨基酸残基,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ADL08607.1,编码该蛋白的基因片段全长546 bp。以pET-22b(+)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用IPTG诱导来苏糖异构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过量表达,通过镍柱亲和层析对目的酶进行纯化。SDS-PAGE电泳图显示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2 kDa,与计算分子量结果一致,凝胶色谱结果显示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 kDa左右,推测该酶为二聚体结构。酶学性质测定结果显示来苏糖异构酶最适温度为65oC,最适pH为6.5,最适金属离子为Mn2+,具有非常显着的温度稳定性。以果糖为底物测得其比酶活为5.3±0.1U/mg,Km值、kcat值与kcat/Km值分别为27.3±1.3 mM、1,030±26 min-1、38±1mM-1min-1。在最适条件下以100g/L的果糖为底物,加酶量为4 U/mL,反应2h后甘露糖的生成率为26.8%。Acidothermus cellulolyticus 11B葡萄糖异构酶蛋白结构中含有407个氨基酸残基,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ABK53836.1,编码该蛋白的基因片段全长1224 bp。以pETDuet-1为载体构建含有来苏糖异构酶与葡萄糖异构酶的共表达质粒,用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过量表达。SDS-PAGE电泳图显示两种酶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2 kDa、42 kDa,与计算分子量结果一致。酶学性质测定结果显示共表达体系最适温度为65oC,最适pH为6.5,最适金属离子为Co2+。在最适条件下以100g/L的葡萄糖为底物,菌体浓度为100g/L时,反应2h后甘露糖的生成率为16.4%。(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01)

赵苏艳[4](2009)在《过渡金属催化下一锅法合成多取代呋喃和恶唑的研究以及由L-阿拉伯糖为原料合成L-来苏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恶唑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五元杂环化合物。自然界天然生成的恶唑杂环曾一度被认为极为稀少,直到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含恶唑的天然活性化合物。科学研究发现,含恶唑环的天然产物是以肽链为基础的前驱化合物在生物酶作用下转化并修饰得到。由于恶唑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其合成方法越来越受到化学家的关注。呋喃环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中,同样是一类具有广谱生物活性的重要杂环化合物,因此,含有呋喃环的化合物在许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有关呋喃合成的一些经典方法早已有很多报道。其合成方法一直以来也备受关注。过渡金属催化在杂环化合物的合成中应用相当普遍。由于过渡金属具有很好的络合和活化π键尤其是炔键的能力,在合成杂环化合物的过程中越来越广泛受到化学家们的重视。近年来刚发展的由过渡金属催化的串联反应,由于它的原子经济性好,产率高,而且对于一些具有特定结构的底物显示出一定的化学选择性,因此在杂环化合物的催化合成中越来越受到青睐。虽然在过去诸多合成方法中,许多过渡金属催化剂已被逐渐用于催化杂环的合成,如钯、钌、银、金,甚至汞的络合物等,但这些都是使用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而且很多时候需要比较复杂的原料,条件苛刻,不利于大规模应用。因此从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合成呋喃和恶唑,并在金属催化反应中寻找和使用单一的催化剂,选择性的催化这些反应,发展出实验条件温和、无需分离中间体、操作简便、后处理过程简单、产品易于分离和对环境友好的串联反应,已成为一个富有前景性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在这里,我们创新性的发展了一种有效的以单金属催化剂合成呋喃和恶唑化合物的方法,一锅法串联反应合成了重要杂环化合物呋喃和恶唑。本论文的方法不需要中止反应改变催化剂,无需分离中间体,反应条件温和,操作和后处理简便。真正实现了一锅法串联反应合成多取代的呋喃和恶唑化合物。L-来苏糖是一类稀有的五碳糖,因天然存在极少而比较昂贵。L-来苏糖目前主要由化学合成方法得到,比如由半乳糖Ruff降解,由高碘酸选择性氧化降解,还有由其异构体多步保护和去保护得到,然而它们步骤相对繁琐。基于本实验室从事糖类化合物合成的经验,我们以廉价的L-阿拉伯糖为起始原料,经六步反应,以16%的收率制得L-来苏糖,步骤相对较为简单。(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7-01)

罗锦春,秦兵兵,陈国荣,陈孔常[5](2000)在《1-氧-乙酰基-2,3,5-叁-氧-苯甲酰基-4-(1′-胸腺嘧啶)-T-L-来苏糖的超声波化学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应用超声波新技术合成了1-氧-乙酰基-2,3,5-叁-氧-苯甲酰基-4-(1′-胸腺嘧啶)-α-L-来苏糖,反应时间1.5 h,产率55% ,和通常的化学合成方法比较反应速度和产率有较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2000年02期)

罗锦春,陈国荣,陈孔常,谢毓元[6](1999)在《1-o-乙酰基-2,3,5-叁-o-苯甲酰基-4-[9′-(6′-氯-嘌呤)]-T-L-来苏糖及类似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 1o乙酰基2,3,5叁o苯甲酰基4溴β D呋喃核糖出发,在溴化汞催化作用下,合成了 3 个 4取代的核苷化合物,其中 2 个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张滂,方一梅[7](1957)在《内醚糖的研究Ⅵ.2,3-内醚-5-去羟-α-D-来苏糖甲基甙》一文中研究指出自 D-阿拉伯糖经以下五步反应合成了2,3-内醚-5-去羟-α-D-来苏糖甲基甙 (Ⅵ):D-阿拉伯糖(Ⅰ)→D-阿拉伯糖甲基呋喃甙(Ⅱ,α-和β-端基差向异构体混合物)→2,3,5-叁-O-对甲苯磺酰基-α-D-阿拉伯糖甲基呋喃甙(Ⅲ)→2,3-二-O-对甲苯磺酰基-5-去羟-5-碘代-α-D-阿拉伯糖甲基呋喃甙(Ⅳ)→2,3-二-O-对甲苯磺酰基-5-去羟-α-阿拉伯糖甲基甙(Ⅴ)→2,3-内醚-5-去羟-α-D-来苏糖甲基甙(Ⅵ)。最后产物(内醚糖)的结构是根据第叁报中所提出的证据肯定的。(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57年03期)

张滂,刘育亭[8](1957)在《内醚糖的研究Ⅳ.2,3-内醚-5-去羟-α-和β-D-来苏糖甲基甙》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3-内醚-α-和β-D-来苏糖甲基呋喃甙(Ⅳ,α和β)合成了2,3-内醚5-去羟-α-和β-D-来苏糖甲基甙(Ⅶ,α和β).合成的步骤为:2,3-内醚-α-和β-D-来苏糖甲基呋喃甙(Ⅳ,α和β)→2,3-内醚-5-O-对甲苯矿酰基-α-和β-D-来苏糖甲基呋喃甙(V,α和β)→2,3-内醚-5-碘代-5-去羟-α-和β-D-来苏糖甲基甙(Ⅵ,α和β)→2,3-内醚-5-去羟-α-和β-D-来苏糖甲基甙(Ⅶ,α和β).除了最后一对外,其余的中间物都是结晶的. 本工作得到了结晶的2-O-对甲苯矿酰基-3,5-异丙亚基-α-和β-D-木糖甲基呋喃甙(Ⅱ,α和β).水解后,α-端基差向异构体生成美丽的2-O-对甲苯矿酰基-α-D-木糖甲基呋喃甙(Ⅲα,R=Ts)晶体,可是在同样的处理下,β-端基差向异构体却只是糖浆状产物(Ⅲβ,R=Ts).(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57年01期)

张滂,方一梅[9](1956)在《内醚糖的研究——Ⅲ.2,3-内醚-5-去羟-α-L-来苏糖甲基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合成2,3-内醚-5-去羟戊糖烷基甙的途径;并报告了合成2,3-内醚-5-去羟-α-L-来苏糖甲基甙的结果。合成包括以下的步骤:L-阿拉伯糖→α-和β-L-阿拉伯糖甲基呋喃甙(Ⅶ)→2,3,5-叁-O-对甲苯磺酰基-α-L-阿拉伯糖甲基呋喃甙(Ⅷ)→2,3-二-O-对甲苯磺酰基-5-碘代-5-去羟-α-L-阿拉伯糖甲基呋喃甙(Ⅸ)→2,3-二-O-对甲苯磺酰基-5-去羟-α-L-阿拉伯糖甲基味喃甙(Ⅹ)→2,3-内醚-5-去羟-α-L-来苏糖甲基呋喃甙(Ⅺ)。自 L-阿拉伯糖计算,总产率是20.8%。(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1956年06期)

来苏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索D-甘露糖的高效酶法合成途径,作者克隆了来源于Peptococcaceae bacterium 1109的D-来苏糖异构酶基因,将其导入到E. coli BL21(DE3)中进行表达。该酶的最适底物为D-来苏糖,并可以高效催化D-果糖与D-甘露糖之间的差向异构反应。以D-果糖为底物时,重组表达的D-来苏糖异构酶的比酶活可达2.5 U/mg,该酶的最适pH为7.5,最适温度为70℃,Co~(2+)可以显着提高该酶的活力。在最适条件下以500 g/L的果糖为底物,反应8 h达到平衡,平衡转化率达19.17%,生产D-甘露糖95.85 g/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来苏糖论文参考文献

[1].黄嘉苇.D-来苏糖异构酶的性质鉴定及在单糖生物转化中的应用[D].江南大学.2019

[2].黄嘉苇,施悦,张文立,张涛,江波.D-来苏糖异构酶的酶学性质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9

[3].余丽娜.D-来苏糖异构酶的性质鉴定与酶法制备甘露糖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7

[4].赵苏艳.过渡金属催化下一锅法合成多取代呋喃和恶唑的研究以及由L-阿拉伯糖为原料合成L-来苏糖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

[5].罗锦春,秦兵兵,陈国荣,陈孔常.1-氧-乙酰基-2,3,5-叁-氧-苯甲酰基-4-(1′-胸腺嘧啶)-T-L-来苏糖的超声波化学合成[J].化学世界.2000

[6].罗锦春,陈国荣,陈孔常,谢毓元.1-o-乙酰基-2,3,5-叁-o-苯甲酰基-4-[9′-(6′-氯-嘌呤)]-T-L-来苏糖及类似物的合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9

[7].张滂,方一梅.内醚糖的研究Ⅵ.2,3-内醚-5-去羟-α-D-来苏糖甲基甙[J].化学学报.1957

[8].张滂,刘育亭.内醚糖的研究Ⅳ.2,3-内醚-5-去羟-α-和β-D-来苏糖甲基甙[J].化学学报.1957

[9].张滂,方一梅.内醚糖的研究——Ⅲ.2,3-内醚-5-去羟-α-L-来苏糖甲基甙[J].化学学报.1956

标签:;  ;  ;  ;  

来苏糖论文-黄嘉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